陈叶点头,“慢性酒精中毒的表现,还是以戒断症状、Wernicke脑病和髓鞘溶解症多见,MBD是少见的,而且MBD和Wernicke脑病经常症状重叠,主要还是靠MRI来鉴别诊断,走吧,我们再去看看患者的情况。”
因为病例少见,不仅余湫跟着去了,就连江春来他们也跟着去了病房,陈叶查了一通病人的情况,让余湫继续给他用维生素B1、B12肌注,然后从明天开始加用激素冲击治疗。[1]
一边说,一边往办公室走,组里的规培生这时问:“主任,MBD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啊?”
“这个还没有确切的答案,有研究认为,红酒中的少量毒性物质和维生素B族缺乏可能是罪魁祸首。”陈叶解释道。
说完又看一眼余湫和江春来几个,笑了笑,“这个病还是少见的,难得遇到一个,你们有什么想法没有?”
一线二线四个人你看一下我,我也看一下你,一时间没意识到陈叶在暗示什么。
果然是新组合,还没什么默契,陈叶忍不住叹了口气,“你们不用发论文吗?这么好的病例,你们回去搜一下今年有关MDB的文献,然后跟踪一下这个患者的治疗过程和效果,写一篇论文,名字我都替你们想好了,就叫《Marchiafava-Bignami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然后署你们四个的名,一作二作谁来当你们自己商量,毕竟我们是个团队,应该团结合作互相配合,对吧?”
余湫和江春来闻言眼睛一亮,“是啊,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个病例写成一篇论文呐!”
陈叶摇头无奈地笑笑,“论文写什么,就是从临床中来的,平时收病人管病人不要忘了多观察思考,很多病例都能变成论文灵感来源,不要等到评职称评先进需要了才急急忙忙写,机会是给准备好的人的。”
几个人听了连连点头应是,江春来又问到时候论文要不要加他名字,意思就是如果加,第一作者当然就是他了。
陈叶却摇摇头,“不用,我今年已经发了三篇了,还有一篇SCI过两个月就要见刊,就不跟你们争了。”
众人:“……”有被凡到!
陈叶让他们治疗组的成员合作完成论文的事,还没到下午下班时间就已经传遍整个办公室,大家目瞪口呆之余,纷纷感慨,没有想到陈主任才来,就开始带头搞学习了。
刘翀扶着额头吐槽道:“完了,我怎么就忘了,这是个招人恨的卷王啊!”
不怕别人比你努力,也不怕别人比你有天赋,但是比你有天赋还努力的那种人,就是最可怕的。
偏偏陈叶还要问:“不是每年都有指标要完成吗,这都八月份了,你们难道还没发今年的论文吗,不是吧不是吧?”
众人:“……”
陈为民知道之后忍不住笑出声来,陈叶就像一条鲶鱼,放进鱼群里,瞬间就搅动整个池塘的水。
傍晚下班时间一到,陈叶就立马要走,临走前还拍拍江春来的肩膀,对他和余湫说:“我希望3床出院的时候,就是你们的论文成稿之时,能实现我这个愿望吗?”
啊这……
他是老大,江春来他们也不敢反驳啊,只好硬着头皮点头,迎上其他同事幸灾乐祸中带着点羡慕的目光。
能遇到值得一写的罕见病,是种运气。
陈叶平时一个人住,懒得做饭,多数是吃食堂或者餐馆,他下了班,跟着人流一直走出内科楼大门,犹豫了一下,选择去食堂。
来得早,食堂里所有菜都还有,他要了碗杂粮饭,再要了一份牙签肉、一份香煎豆腐和一份酸辣土豆丝,端着盘子就去找座位。
座位还没确定,就看见了杨沐桐。
她一个人坐在靠窗的位置,端着碗小口小口地喝汤,面前的饭盘还一口都没动。
他眉头一挑,抬腿就直接往她那边走,然后在她对面站定,出声问道:“杨医生,这里没人坐吧?”
旁边的人都循声看了过来。
杨沐桐端着汤碗的手哆嗦起来:“……”有人有人有人!你快走开啊!
作者有话说:
参考文献:
[1].陈蕾,沈红健,张敏敏,邓本强:治疗后迅速缓解的Marchiafava-Bignami病1例报告[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21,38(9):840-841.
第十二章
杨沐桐端着汤碗,面无表情地抬脸看着站在对面的陈叶。
他笑眯眯的等她回答,大有她不说话他就不坐也不走的架势,顿时就把杨沐桐架在那儿了。
她倒是想顺着心里的想法说有人了,好把他打发走,可是周围人都好奇地看着,她又没做过这种事,到底开不了口。
只能憋着口气,点点头,尽量平心静气地回答道:“没有,你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