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科举奋斗路——辣椒终结者
时间:2022-05-10 08:29:36

  永嘉书院,我倒要瞧瞧这离经叛道的地方,能教出什么样的好学问来。

  严子轩广袖微摆, 跟上了前头的一行人。

  昨日书画的命题为“求学”,而今日的文章命题,同昨日的“求学”颇有些相映成趣的意味。

  今日的题, 名为“厌学”。

  要一群书院学子以“厌学”为题?

  穆空青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便是, 这若是当真夺了魁首,该不会被书院扫地出门吧?

  随后又反应过来, 这样的题, 大家应当都是以批判劝学为主。

  穆空青是头一回参加江南文会,也不知晓前几届文会的命题是何种风格。

  只是就这两日来看,这命题者也是位了不得的人物。

  无论是昨日的求学,还是今日的厌学, 都是看似简单,实则最难出彩的题。

  江南文会每一届的魁首,都是由往来的文人墨客投签评选出的,根本无需什么偏冷怪题, 难出彩便是最能为难人,也最能看出与会学子学问功底的了。

  可偏巧,穆空青还当真就是在此道上与众不同。

  就如今日的厌学一题,旁人大多想的都是教厌学者向学,而穆空青头一个想到的,却是自个儿这些年里,时不时便冒出的厌学的念头。

  身担重任、心性成熟如穆空青者,都难免在日复一日的悬梁刺股中生出过厌学的心思,旁的学子怎么可能当真一刻都没有厌烦过?

  然而今日能站在这里,甚至是能站在寺外品评他们文章的文人,却都是厌烦过后也依旧能够坚持学业的人。

  比起自始至终都一心向学的“圣人”,会厌学的才是多数人。

  同样的,比起一昧贬低这种正常情绪,谆谆教诲通篇劝学的文章,能将厌学之情平常相待,再勉励学子坚持上进的文章,也必然更能引起观者共鸣。

  穆空青少有地生出了几分志在必得的心思。

  关于杨老山长看了他的本离奇文集的事,穆空青现在还是不大愿意面对。

  但老山长从那文集里看出的,穆空青在作文作诗上别具一格的灵气,却是半分都没有掺假的。

  穆空青几乎是在解完题时,心中就已经有了粗稿。

  永嘉书院此行擅于骈杂散文一道者共有四人。

  其中有包括穆空青在内的两名少年秀才,还有如孔怀玉这般学问扎实的青年举子。

  结合青山书院的情况来看,争锋之意已然十分明显。

  在姑苏城中时,孔怀玉曾特意告知他严子轩的情况,那时穆空青便有了打算。

  他此次下场,不准备作结构松散的杂文了。

  他要用骈文。

  此次比试的,说是骈杂散文,其实便是除八股制艺不可作外,其余文体不限。

  而偏偏江南文会的魁首又是由旁观者投签选出。

  这就意味着对照工整、平仄合宜的骈文,天生便多占了些优势。

  今日下场者没有五十也有四十,四十多篇文章挂在外头,有多少人能挤在人群中,耐心地逐字逐句地读完所有?

  想要出彩,头一步便是要让更多人愿意品读自个儿的文章。

  穆空青自诩他一笔行书称不上大家水准,但练到今日也是赏心悦目,绝对能拿得出手的。

  这样算来,无论字迹还是文章,看上去皆是规矩工整,便是最大程度上方便了旁人阅读。

  换位思考,若自个儿是在外头看文章的人,自然也是愿意先看这类文章。

  穆空青一直都知晓,自己在诗文上的“灵气”,很大程度上是不受传统文人青睐的,所以在技巧上的修习也比旁人更多。

  与杂文不同,骈文这样注重工整的文体,在遣词造句和平仄对仗上,除却少部分天骄可以一气呵成之外,多数人都是要反复斟酌删改的。

  同样是一气呵成地写出一篇杂文,穆空青很清楚,他除了角度上新奇些,旁的地方必然是比不过旁人自幼开始日积月累的。

  而在场受过名家教导,甚至出身书香世家自小耳濡目染者比比皆是。

  穆空青同这些人相比占不了优。

  既然如此,不如将这不如人之处藏起来,反而用多数人都不屑钻研的“匠气”取胜。

  能用技巧感染观者,令其产生共情,也是一种本事。

  这次穆空青在文章上花费的时辰格外久。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