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语录 知识是第一力量——川内圣
时间:2022-05-10 08:47:38

乾隆:先生一直都在告诫朕,我们要筑牢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所有的事业都是不可持续的。这个基础具体指哪些?
张廷玉:法治保障、粮食生产、能源供给、交通通信、科教事业、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国防实力都是。其中粮食生产供给是基础中的基础必须充分重视,这个后面会专门讲解。
我们要改变以往将民众束缚在土地上的政策,推进民众进城,这是关系推动国家发展重要一步。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民众进城利国利民。一来可以扩大消费刺激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二来有利于民众整体能力素质的提高,三来可以提升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的运转效率。将民众束缚在土地上会导致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会制约农业粮食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就如同一道紧箍咒限制了国家生产力的充分释放。我们要推动这一进程就需要为民众市民化创造条件,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个环节环环相扣,相应的粮食、能源、住房、交通的需求我们要能有效供给。农民选择在城里或者农村居住由其自己决定,合理引导循序渐进,有计划分批次推进。
乾隆:这下可得有些事要忙活了。
 
 
第 21 章
 
 
张廷玉:国家要保证长期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勤劳智慧的国民。国家要开放国门发展对外贸易,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朝廷调控与自由竞争相结合,公平与效率兼顾,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能者上庸者下。实行烟、酒国营,全面禁止黄赌毒。重视发展医疗卫生防疫,重视安全生产、大规模突发事件预防处理。打破垄断鼓励竞争,竞争带来活力带来创造力,能最大程度激发国民潜力。同时,欢迎世界各国强者到我国按照我们的游戏规则公平的参与竞技,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在激烈竞争的同时,务必适当合理照顾最低层人的感受,建立覆盖面广的社会保障体系,避免社会撕裂,维持社会正常运转。人都有争强好胜之心,这是天性,每个人都有,人的欲望永不满足,只要科学合理引导就能迸发出巨大力量。老人、小孩、青年人、男人、女人,都能在这场游戏比赛中发挥最大潜能,为社会创造财富,自己也能收获物质、精神财富。市场经济体制也有这么个味道,在公平的规则下参赛各方各尽其能优胜劣汰,自带奖惩机制,整个社会运转就像一场大的真人游戏。公平的市场,价值自我创造,不求任何人施舍,也不看任何人脸色。
乾隆:为进一步繁荣经济我们还要兴建哪些基础设施?
张廷玉:为集聚各类生产要素,我们需要在各地建设人才市场、原材料市场、资金市场、技术市场,便利市场各类主体配置资源发展生产,要建立高效的通信体系和强大的物流体系。轻重工业并重,打造大国重器挺起国家脊梁。
@巩固国本谈农业发展
乾隆:我国农业生产基础薄弱,每年人口又在大量增加,一遇自然灾害就会出现严重粮食短缺,这很让我担忧。
张廷玉:农业是国本,历代君王都很重视农业生产。以往为了增加粮食产量通常做法就是增加农业劳动人口,开垦荒地,还推广过杂交水稻品种。但是这些方式有些不合时宜了,根据全国各地统计部门汇总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可供开垦的荒地已经不足了,由于过度开垦,现在我国国土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一遇大雨,江河就会泛滥。我们完全可以在大量减少农业劳动人口及不扩大耕地面积的同时增加粮食产量,这一切需要将我国经济运行体系进行彻底改造,运用一种全新模式更好的发展生产。借鉴西方模式,国家的城镇化势在必行。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在城市,我们在推动民众市民化的时候要保留一部分农业生活方式,农业生活方式的保留给我们提供了多一种可能和文明的安全保险。农业区人的生活方式应该和城市有区别,是田园诗式的悠闲慢节奏的生活。85%的城镇化率是合理的,但剩下的15%的人他们都不是传统的农民,一部分人只是农村居民而不从事农业生产,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城镇居民基本没有差别。农业区要在粮食生产和生态环保方面贡献更多而不是工业品,就目前来说农业区人口应该大量减少。对于农业人口市民化,农业区要推城市要拉,要主动为农业人口进城创造条件,特别是在住房和就业方面。在农业区人口大量减少的同时农业产品总产量稳中有升是城镇化过程中关键一步。农业区人口进城首先要解决落脚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吃住问题,政府可以提供过渡性的低价租赁住房和食物券,帮助其找到合适的工作,他们有了稳定收入后就会在城市买房结婚生子落地生根。进城后的人要接受培训再教育以适应城市新的生产方式,城市要用好这部分人力资源,要保证农业区人口在城镇化过程中能进能退有保障。要形成国企、民企、家庭农场种粮的格局,实现城市乡村生产要素自由配置。农业产品是最基础的原材料不能随便涨价,朝廷的平汆制度要发挥作用。农业是基础,它需要牺牲部分利益支持其他产业的发展,农业必须得到巩固和加强。要振兴农业,把再多的资金政策给能力太弱的人作用不大,资金政策要给那些在农村能扶得起来的有一定能力的人,由能力强的人带动能力相对弱的人致富。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教育体系,培养农业领导骨干领导普通农民,形成规模宏大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大军,彻底改变农业落后的面貌。如果土地能产生经济效益,那么土地就不会被闲置,而会被充分开发利用,农村巨变也是因为有利润。农业落后的原因是城里想下乡的人去不了,村里想进城的人进不去,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流动配置受阻。我们要让那些想下乡的人到得了乡村,可以拥有土地经营权,从而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那些没有能力建设乡村而想进城的人进不了城,那些有能力建设乡村想下乡的人到不了乡村,这是阻碍因素。要顺应民心为他们提供便利,要让那些想下乡搞建设的人有利可图。要赋予其土地经营用权,告诉他这就是你的了,不要让它荒芜要让它生产更多财富。要保障那些下乡搞建设的新农人的合法权益,允许其相关权益上市交易自由买卖。也允许城镇居民在不占用农业生产用地的前提下回乡以荒地建房居住,这些人即使回乡他的收入也不会来源于农业,他们也不是农民,只是农村居民。
张廷玉:做为一种过度性政策,在国有、集体土地所有权及旧村民土地承包权不变的前提下,旧村民以土地承包权入股公司经营,公司获得土地经营权。有个底线要守住,那就是无论谁经营土地,都必须有义务满足粮蔬生产定额指标,生产的粮蔬可上市交易。乡村的振兴需要三新,那就是新村民、新关系、新技术。农业要发展壮大必须以提升农民素质为根本,提升农民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管你承认与否,以往农村是落后的代名词,农村可以改名为禾户,禾户代表富裕、高级、先进、进步,十禾设一竞长。禾本义指谷子,即粟,后泛指一切粮食作物,有时专指稻子,用作人名意指有序、团结、收获之义。
张廷玉:不要割裂市场,要将无数乡镇小市场连接融合为超大市场,要通过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将广大的农村生产者接入这个超大市场,比如交通、通信等设施。城镇的规模大小和交通便利程度成正比,提高乡村交通便捷程度同时推广合村并镇政策,合村并镇必须是出于民众自愿原则。这样的好处,一是可以扩大乡镇场镇规模形成比以往更大的乡镇市场,二是可以集中集约高效利用乡村土地,三是对于乡镇居民来说生活会更便利。目前偏远的农村与世界经济体系脱节严重,要让这些偏远地区接入世界经济体系,这样偏远地区的民众就能进入到城市文明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城市文明更能迫使民众更有紧迫感做事更效率,城市文明能产生更多新事物刺激民众产生新点子。通过接入市场经济解放农民思想,开发农民脑子里的金矿,他们会爆发惊人的创造力。合村并镇就是在培育市场,古时村庄散落是为了更好生存发展,现在合村并镇也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发展,因为技术在发展,生产力在发展,所以相应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也要适时调整。广大农村是巨大宝藏,但需要新的人去开发它的价值。政府把基础设施公共环境搞好,其他的就交给农村新青年去创造建设。乡村振兴要教育先行、思想启蒙,要重视乡村建设带头人才培养,筛选过后重点培养,打造乡村振兴骨干队伍。以这支队伍宣传、组织、带领广大农民振兴我国农业。
张廷玉:目前客观社会条件下毫无疑问农业人口过多会造成我国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也阻碍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公司替代传统村庄经营乡村资产势在必行,但公司必须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有亏有赚,甚至也会破产,所以必须以提高村民能力素质和竞争力为根本,这样才能长久富裕幸福下去。农业生产必须主要面向市场,走产业化道路,加入市场竞争行列,农业产业才能走强。现在繁荣不代表永远都会繁荣下去,乡村发展需要适时调整与时俱进。长远来讲绝大多数乡村将没落消失,绝大多数乡村人会流向大城市,这是不可逆的趋势。城市有更多比乡村发展工业和服务业更有利的条件。小地方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差,其主要产业一旦衰落,人口又得迁往其他地方。大城市产业丰富,抗风险能力强,生产要素在大城市集聚更有利于创新和效率提高。
张廷玉:出于稳定的需要,目前的政策限制了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合理配置,我们需要用什么策略、步骤、方式推进城乡各种资源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乡村振兴是目前做大增量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也是改革的重点。如果我们拥有足够多的粮食、能源、住房资源,改革就会更有底气就能更顺畅。民众希望得到美好的生活,需要有收入有钱赚,偏远农村产业结构单一或者根本就没有产业,那里的人怎么赚钱有收入?所以这些地方的人还得迁往产业丰富就业机会多的大城市,不能把人口束缚在偏远农村,而是要创造条件使更多农业人口在大都市区安居乐业。
 
 
第 22 章
 
 
四、康熙与大臣李光地谈科教文化
@科教文化核心理念
@谈如何发展科教文化事业
@对主义、宗教的认识
@伟大的思想导师
@科教文化核心理念
康熙:国家的文化是民族的魂,不同类型的文化可以塑造不同的社会形态和不同素质的国民,国民素质的高低又决定了国家的强弱、民族的未来。
李光地:是的,一个国家需要一些核心的文化理念来塑造这个国家的社会形态。我认为这些核心的文化理念应该包括以下关键词--公平、正义、公正、法治、诚信、自由、平等、民主、科学、奋斗、和谐、合作、开放、发展、竞争、厚德、创新、效率、务实、拼搏、争强。不要千篇一律的社会文化环境,文化必须多元,整个社会既需要一种主流思想引领,但也需要多元的思想文化。强者文化、拼搏文化、实干文化、自强不息应该是我国文化的应有之义。用先进文化培育勤劳、勇敢、团结、争强好胜的民族性格。我们的国民骨气应该是--别人能干,我也能干,而且比别人干得更好。我们打造学习光荣,文盲可耻的社会风气。用这样的社会风气、价值观念引导国民成为厚德、博学、笃行、创新、自强不息之民。国民需要讲功利、讲诚信、讲规则、讲礼、守法度。我们要兴建新式学校,为国家建设培育、储备各类人才。要用心培育事业接班人,要从小抓起,功夫在日常。
康熙: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激励着我国民众不断向前奋斗,是我国奋进的动力。
李光地:是的,世界上有些小国没有辉煌历史就凭空造辉煌历史,以此来增强人民自豪感,并对标辉煌历史而努力奋斗。如果对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没有自信,还能有勇气去图强争先?以核心文化理念为主体,同时鼓励发展多元文化,大力推动科教事业发展,培养能力强大的国民,鼓励支持技术研发。思想构建未来格局,重视意识形态的力量,用书籍传播塑造思想,朝廷需要不断发展完善科学的思想理论。我们要意识到真正的大才是极度稀缺的,能带领国家社会飞跃的往往就只是那么几个顶尖人才。这种顶尖人才的一旦出现,整个国家社会将会发生重大变革。
@谈如何发展科教文化事业
康熙:要发展好科教文化事业,我们要怎么做才好?
李光地:我认为我们可以这样做。
1、解放思想是第一步,消除禁锢思想的不利因素。对于民众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培养其爱学习、善思考、勤实践的习惯;培养劳动者法治精神、创新精神;用优秀的人当教师培养更优秀的人,打造学习、创新型社会,活到老学到老,人人都可以成才。百年树人,科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久久为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各项社会事业工作的深入,这项工作就会越发重要。
2、教学方式问题,实践太少,要以项目带动学习。学生纯念书没有动力也不能深刻领会书本知识,只有学以致用才能产生实际意义,真正学到知识,才能成为支撑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一个纯书本理论学习的学生和一个能参与到实际有市场需求项目的学生相比,后者必定成长更快更有真本领。
3、人的学习能力分等级,同样的课程,每个人学习的程度都不同,有的能修到甲等,有的只能学到皮毛。虽然对于知识的学习人才有高、中、普通之分,但要保证每个人都公平的接触到知识,不能说某某高深秘籍只能让少部分人接触学习,高深秘籍也是公开的,每个人都能接触到,但修炼到第几层就看自己的造化了。推行学爵制度,就是学历制度,根据学功将学历划分20为等个级,相应的学历等级对应相应物质、精神财富。我们要培育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新人。通过学爵制度凝聚浩然正气,在学习文化技术知识方面人人唯恐落后,个个争先成才。知识有高低难易之分,受训者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尽其所能学习提升,能力强者可修学高深的知识,能力稍弱者就学习简单一些的生产技能。现在有哪些产业,将来要培育发展哪些产业?相应的我们的科教文化体系就要提供哪些人才。
4、通过书籍、戏曲等形式及市场经济等宣扬国家核心文化理念,开启民众智慧之门。
5、东南西北各个省份打擂。体育界有区域性联赛,有东南亚杯,有亚洲杯,有世界杯。文艺界也应该有,科学界也要比赛,各类文化赛事定期举办,为各类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中国文化在竞争中发展进化,并传播到世界各地,影响世界每个人。为每个人造梦,为每个人立志,为每个人实现梦想创造思想条件。
康熙:文化是一种无形的但能被感知到的东西,我也认可它拥有强大的力量,民众需要学习文化知识,但结合我学习文化知识的感受,我认为学习文化知识是苦的,并不是甜的。
李光地:皇上说得对,享乐主义快乐教育误人子弟。快乐教育和精英教育,一个是蒙昧无知的简单纯粹的快乐,一个是启智思考的忧虑。不要相信什么快乐教育,学习是苦的,以苦为乐才是正道。要秉持长期主义,加大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要为立志于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人才提供充分的条件,并让这些人收获名誉和利益。基础科学突破及其运用才是核心技术创新,是核心竞争力。华夏文化要普照大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我国的科教文化事业将迎来大发展大繁荣。我们要正确认识中华文化是发展中的中华文化的重要性,中华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具有包容性的,是不断吸收其他文化优秀成分不断进化的过程。以往我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从军事对抗到和少数民族被同化融入中华大家庭,其中文化显示出超越军事武力的力量,不得不令人感叹。我们一定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思想文化的中心,文化的力量不容小觑。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