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人多个照应也是好的,再说万一她又梦见剧情发展呢。
陆予风看着她,知道他拗不过她,道:“那把杜华带上,再去找镖局的人来押送,你不能到处跑,到了那儿就和官府的人待在一起。”
江挽云这才笑了,道:“没问题。”
两人刚一回家,就听见陆家人在讨论新出的告示了。
一方面是本县里的人要做好应灾准备,另一方面就是召集民壮去平山县,只要是年满十六,四十五以下,身体健壮的男子都可参加,每人奖励二两银子和粮食布匹若干,若是表现好的,还可再加奖励。
二两银子,普通农户一年的收入也就这么多,何况只是雪灾,官府会发厚衣服,危险系数比洪灾小多了,所以愿意去的还是很多的。
江挽云和陆予风商量着不能告诉陆家人,他们肯定不会同意,且会担心,便寻了个借口,道秦夫子叫他回栖山书院指点他春闱的事。
两人带着杜华和小松,次日一早便背着包袱坐上马车出发了。
当马车消失在街头后,陈氏才忍不住以袖拭泪,陆父眼里也满含悲怆,扶着她往屋里走。
年轻一辈的不知道他俩怎么了,忙追问为何落泪,陈氏摇摇头,道:“没事,被风迷了眼睛。”
别人不知道,她还会不知道嘛,予风定是瞒着他们去平山县了,不然不会把挽云和杜华都带去。
可她没办法,儿子要做的事,她不能阻拦,只能每日在家祷告,祈求菩萨保佑。
江挽云与陆予风先去了庄子上,他们请来的镖局的人已经把东西都装车了,整整一个车队,三十几架车,加上车夫共有六十几个人押送这几十万斤的粮食和衣服。
若是没有江家的嫁妆或是没有那些人给陆予风送的礼,她是绝对凑不起这么大的车队的。
镖局的老板也是热心肠的,得知自己是押送救灾物资,便主动把费用降低了许多。
江挽云的车队不与官府的车队同行,因为那样的话,这些物资就失去了她的控制,到了平山县后,当地的官府若是得了杨怀明的指使,对粮食下手,她就没办法阻止。
她决定以私人的名义去捐物资。
一切打点好后,陆予风先行去与官府的人汇合,江挽云则晚半日再出发。
官府挑选了一下,最后选出五百个民壮,每人发了一套厚衣服和鞋子,再带上县里的富商和乡绅捐赠的物资,押送着出发了。
此行除了陆予风,还有很多年轻的读书人,尤其是栖山书院的学子,都是自发去帮忙的。
此时的平山县已经是一片混乱的局面,贫苦百姓饿死冻死在街头不计其数,牲畜冻死,房屋倒塌,菜地被埋进大雪里,大批流民涌入县城里找吃的,富商趁机哄抬物价,官府的粮仓早就被吃光了,流民便冲进普通百姓家里抢吃的穿的,官府人数比起百姓人数不值一提,根本控制不住局面。
平山县的县令急得头发都要掉光了,送出去的信也不知道有没有顺利到达,就算到了,其他县派人来又要几天,再说了也不止他们一个县下雪,想必周围县的人也自顾不暇了。
完了,他只有这一个念头,真的要完了。
第84章
车队在风雪中行了几天终于到了平山县地界。
平山县为何叫平山县, 是因为县里到处都是大山,取平山之名寄托了百姓们走出大山的美好愿望。
因山多,平山县的雪也格外大些, 车队经过周边几个县时,可见其他地方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雪灾,但还在当地官府可控制范围内。
因为有陆陆续续前往平山县的队伍, 所以江挽云这一行人走得还算顺当, 前面的路都被人开出来了, 经过的地方雪埋得还不深。
临近天黑的时候,他们到了县城外,天地一片白,风肆虐地刮着, 吹得马车哗哗作响。江挽云把自己裹得像一个粽子, 只露出一双眼睛来。
有一匹马从远处奔来,马上正是裹得严严实实却仍然被风雪吹得浑身发抖的小松。
小松是跟着陆予风的, 杜华则是跟着江挽云。
镖局的人见他来了都停下脚步, 他们知道这人是负责传令的。
“快, 喝点热水。”镖师把用貂皮包着的水壶递给小松,小松接过来大口喝了几口才把水壶还回去, “多谢大哥。”
这时江挽云下车来, 迎着风雪大声道:“小松!是相公传信了吗?”
小松赶紧走上来, 摸出信来, 道:“少爷他们已经在城中安顿下来了, 他让我跟你们说先别进城, 城中到处都是流民, 没有官府的保护进去东西就会被抢夺, 他明日会与当地的官员说好了再派人来接你们。”
江挽云收下信, 看了看天色,对镖头道:“今夜不能进城了,还是原地扎营吧,前方那处山坳,可以挡风,地势也平,就在那儿扎吧。”
随着镖头一声令下,车队的人都往山坳里去,扎帐篷的,喂马的,煮饭的各司其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