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爽文老太——七月阿梨
时间:2022-05-26 07:24:54

  这不,儿媳妇们在灶房里和面的和面,剁馅儿的剁馅儿,好大儿在菜园子里拔草松土,一家子都让老太太歇着,老太太摆摆手,说她且不累呢,人逢喜事精神爽,这么好的日子咋能回屋憋着?
  于是,老太太依旧悠闲且充实,纳完几双鞋底子就去小菜园浇浇水啥的,反正有好大儿们在后头当苦力,老母亲的日子总是幸福的,虽然这幸福有些黏糊,但还是能成熟的嘛。
  不管咋样,今个儿家里吃到了久违的肉饺子,热腾腾的饺子一上桌,一家子就开始咽口水,真香啊,猪肉香菇白菜馅儿,不光有肉还有家里人从后山采回来的干蘑菇,要咬一口鲜香多肉的汤汁吸溜一口吞下,好吃咬掉舌头。
  因着心情好,姜大哥几个还得到了老母亲的特许,一人准许喝二两小酒,哥几个一人一杯,也不知道是真喝大了,还是装微醺,一个个面放红光,姜四更是直接抱着媳妇儿放飞自我.......那啥,整整一个晚上,到了第二天赵满差点儿没起来炕。
  反正除了四房,吃了喷香的饺子,这天晚上一家人睡的格外香。
  接下来的几天,老姜家一家子彻底忙碌起来。
  订单太多啦,光靠着家里的鸭蛋那是不够的。
  于是,老姜家悄悄在村里放出风儿,说要收购个大品相好的鸭蛋,价格还挺公道,一个五分钱,村里人打听了,心里都打起了小九九。
  这个价格真是挺好,要知道自家拿到外头去卖,一个才能卖四分钱呢,鸭蛋虽然比鸡蛋贵些,但是个头上比不上鸭蛋大,价格也就这样,一家人自个儿去卖,还要搭上人力跟工夫,从村里到县城,一来一去就是大半天,真是费力,现在大队长家要收鸭蛋,不用出门在村里就能赚钱儿,多好的事儿啊!
  大家伙儿很心动,但是吧,现在上头还没放开政策呢,不能光明正大往老姜家送,那可咋办啊?
  没关系,没有什么能难倒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
  白天不能光明正大去老姜家,那晚上村里黑灯瞎火,啥也看不见,可不就是谈生意的好时候?
  等到天一黑,大家伙儿纷纷抹黑儿出门。
  老姜家来来去去,全都是挑着扁担来上门自荐送货的。
  那一个个都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大队长,听说你家要收鸭蛋?看看俺家的鸭蛋,品相可好,蓝莹莹的在月光下还能反光呢。”
  “大队长看俺家的,俺家的鸭蛋最好!吃了包治百病!”
  “放屁,俺家的鸭蛋才是天下第一好!”
  “呸,你们这些渣渣都闪一边去!”
  “咋,你想打架咋地?”
  “就是揍你!”
  “你过来试试!”
  “你先过来!”
  “你叫老子过去,老子偏不过去!”
  老姜家一家人:“........”
  这是干啥啊?
  最后还是姜大用凶神恶煞的大嗓门解决了这一切。
  老太太:.......偶尔用武力震慑一下也挺好。
  这时候又传来个天大的好消息,十年动荡结束了!
  神州大地一片欢腾,尤其是学校里的高叶轩,他从广播里听到这个消息,直接愣住了,后来就是热泪盈眶,找了个没人的山窝窝尽情大哭了一场,十年了,整整十年了,他从十五岁到如今的二十五岁,风风雨雨,艰难困苦的十年,从一个人人唾弃的被打倒的臭老九家属,到现在成为大溪山村民口中尊敬的小高老师,这条路走的太久太难了,好在一切都过去了。
  更让人高兴的是,没过多久,小高老师就收到了父母的来信,说是高爷爷平反了!这位让人尊敬的开国科学家,为了祖国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从被打倒的那一天起,不管是下放劳动,还是受□□挨打,都没有过屈服,如今已近七十的高龄,心中依然是满腔对祖国的热爱,还道要继续回到工作岗位为祖国发光发热,这样伟大风骨的老者,真是很让沈荷感慨又敬佩。
  随着高家的平反,小高老师回城的日子也定下了。
  大家伙儿虽然心有不舍,却真心为小高老师感到高兴。
  小高老师返城这天,大溪村的村民跟学校的学生老师都来送他,老太太连夜烙了十几张肉饼,并两罐自家做的肉酱,跟一筐用麦秸秆装着的鸭蛋递过去,笑称是送别的礼物。
  高叶轩低头一看,那鸭蛋用细细的麦秸秆一层一层垒起来,这样路上就不怕颠簸将鸭蛋磕碎了。
  村里乡亲们也送上送别礼物,一把红枣两三个鸡蛋,小高老师说好不哭的,又不争气落泪了。
  大家伙儿也纷纷红了眼眶,最后在颠簸的拖拉机突突声中,那个眉目清朗的青年郑重地对着大家鞠躬挥手告别。
  沈荷站在村口,含笑送别,在心中遥祝这个优秀睿智的年轻人能一生安顺。
  老太太欣慰回头,刚想往家走,家里三个好大儿就迫不及待奔了过来。
  “娘,天儿不好起风了,儿扶着归家吧?”
  “儿回家陪娘说话。”
  明明就很晴朗的天空:“.......”
 
 
第109章 
  沈荷冷漠脸在前头走,三个好大儿颠颠儿跟在后头,争着抢着要扶着老母亲,谁知道老太太一个也不要,她老婆子又不是七老八十走不动道儿,在家里扶着也就算了,在外头干啥要扶着?
  姜大哥仨被嫌弃惯了,依旧颠颠儿跟老母亲凑近乎,别的不说,这哥几个厚脸皮的功夫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大溪村的乡亲们瞅见以往威严示人的大队长这个样子,都有些不忍直视。
  这还是他们平常英姿勃勃、八面威风的大队长?
  看这模样跟村头五大爷家养的傻二哈有啥区别?
  反正姜大也不在乎,反正村里这群家伙哪有娘重要!
  行吧,天下第一重要的老太太总算是领着三个好大儿回了家。
  一到家,姜大哥仨就让老母亲打发着去当干杂活,今年秋天雨水多,才刚入了秋,就下了五六场秋雨,一场秋雨一场寒,天气冷了,大家伙儿套上过秋的衣裳,看着庄稼地里的杂草开始疯长,赶紧扛着锄头下地。
  这天依旧是个阴沉天儿,凉风习习,一大早上家里人刚吃罢早饭,黑娃儿带着大丫跟蛋娃儿去学校,双胞胎照旧领着小四丫去院子里捡蛋蛋。
  自从老姜家咸鸭蛋的生意起来了,三姐妹见天儿一早就挎着小竹篮往围了木栅栏的牲畜窝里钻,家里的鸡鸭脾性大,尤其是家里的领头的那只大白鸭,每逢家里来了不认识的人,这家伙儿就来泼皮了,张开翅膀嘎嘎叫着扑上去要啄人,要是胆小怕事的都不敢往家里走了。
  前头家里人怕大白鸭啄伤三姐妹,小姐仨去捡鸭蛋,黑娃儿跟蛋娃儿护在后头,放着大白鸭造反,没想到家里的鸡鸭就跟通人性一样,以往凶悍无比,见了小姐仨却很是温顺,大白鸭还嘎嘎叫着给小姐仨保驾护航,哪个不长眼的倒霉鸡鸭往跟前跑,就会被啄成惨兮兮秃毛鸡鸭。
  老姜家一家人看在眼里,又惊又叹。
  自家的大白鸭如此懂事,家长们也就放下心来,小姐仨小手兜不了多少,剩下的还得哥哥姐姐帮忙。
  今个儿小姐仨捡来的鸭蛋里有好几个双黄蛋,双黄蛋不好腌了卖,一般都是留下来自家吃。
  因着家里的鸭蛋生意兴隆,陈秀英妯娌几个从早忙了一大上午,洗鸭蛋洗坛子,烧水搅拌草木灰,忙得一塌糊涂。
  现在老姜家的鸭蛋生意已经有了一条完美的产业链,家里人收了村里的鸭蛋,等鸭蛋腌好了,姜大哥几个就是现成的送货员往县城送。
  村里有好些邻居的鸭蛋都让老姜家收了,价格双方都满意,大家伙儿都能赚到钱儿,老百姓见到了实惠,老支书也默许了,加上老姜家平时与邻为善,村里自然没有嚼舌根子的。
  当然也有那眼红的,沈柳就见不得老姜家好,可她没办法啊,就回家训这个骂那个,还突发奇想,让姜大福也去村里收鸭蛋,老姜家能腌咸鸭蛋到城里去卖,他们也能去!
  沈柳这个老太太算盘打的挺好,他们把村里的鸭蛋全都收来,老姜家就没处收鸭蛋了,没有鸭蛋咋赚钱儿?这样一来老姜家的生意不就给搅黄了,不挣钱了赔大发了?
  一想到这,沈柳就乐啊,赶紧让儿子去村里收鸭蛋。
  姜大福那个无奈啊,他娘真是想一出是一出,这事儿哪这么简单啊,收鸭蛋不光得有本金还得看村里人买不买你的账,人大队长家有钱有人脉还有威望,大家伙儿都是看着大队长能办实事儿,相信大队长不会让他们吃亏,才争抢着把家里的鸭蛋往老姜家送。
  他们家有啥啊,要钱没钱要人没人的,凭啥跟大队长家抢买卖?
  再说了,人家生意做得好好的,老支书都没说啥,他们没有资本跟被人斗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你突然插一脚进去,这不是上赶着得罪人?
  姜大福虽然老实但也不傻,他知道这事吃力不讨好,不管他娘咋在家里闹,就是打定主意不听。
  沈柳气得直蹦高高,骂她生了个不争气的窝囊废!
  老娘在院子里骂骂咧咧,姜大福缩着脖子窝在屋里,嘴里念叨着,“不听不听,王八念经。”
  正好进屋的李二妮:“.........”
  老姜家这边儿,生意越好,大家伙儿越忙碌。
  因着二大娘在家里没事干,听说老姜家缺人,干脆拉着二大爷来了家,老两口帮忙烧水洗坛子,久违忙碌起来,以前酸痛难受的老毛病居然好了不少,就连吃饭不咋好的二大爷吃饭也香了起来,这让老两口惊喜不已。
  沈荷看老两口来帮忙,心里过意不去,想着一天天的给算工资啥的,二大娘听了,直接拒绝,还道要是她给算工资,她们老姐妹的就到这里了!
  要给钱就断交!
  二大爷也是个倔老头,跟他养的毛驴一样倔强不屈,老太太哭笑不得,只能等老两口归家,强塞过去十几个咸鸭蛋。
  二大爷顿时喜笑颜开,说他就馋这一口,想着不好意思开口,二大娘白他一眼,赶自家老头子先回家,俩老太太唠唠嗑,感情贼拉好。
  眼瞅着天转凉了,家里小菜园也得清理清理,往里头种些过冬吃的白菜萝卜啥的。
  这天是个难得的大晴天,趁着天儿好,老太太唤了姜二来,娘俩拾掇菜园,老母亲拔草,姜二举着锄头将土疙瘩一一敲碎了,忙活了一上午,撒了菜籽,施好肥又浇了水,小菜园焕然一新。
  今个儿姜大去了县城开会,姜四出差了,姜二自个儿跟老母亲待了一上午,娘俩儿说说笑笑,姜二别提多快活了。
  晌午一家子回了家,陈秀英妯娌几个看小菜园拾掇出来了,心里还发慌呢,想着娘年纪大了,可别累着了,忙往堂屋跑。
  进了堂屋一看,嘿,老太太果真是累了,这会儿正歪在炕上打小鼾,大正午的太阳太阳晒,姜二在边上干活儿,时不时抬头看看,给老母亲掖掖被角啥的,屋子里还挺温馨。
  妯娌几个见了,彼此对视了一眼,笑了笑退了。
  赵满回屋换了衣裳,洗了脸跟手,撸袖子进了灶房舀水。
  妯娌几个商量了下,打算摊韭菜饼吃,现在这个时节菜园里的菜不如夏天丰盛,到了有啥吃啥的季节,菜园子里也就韭菜吃一茬长一茬,长得快不怕吃,再说了现在的韭菜鲜嫩,吃起来滋味最好,再过几天,吃起来就太干了。
  一旦决定好了吃啥,做饭就好做了。
  刚过了十二点,崽子们还没放学呢,刚睡醒的老太太就闻到了满院子的饭香。
  “娘,醒了?”
  姜二看老母亲醒了,忙端了杯冰糖枸杞菊花茶过来,睡了一觉,沈荷还真有些口渴,就着茶杯抿了两口,不热不冷正好,知道这是好大儿早给备好的,再看看姜二关切的眼神儿,老太太心里好一阵欣慰,自家的几个孩子对她这个老母亲真是没话说,让孩子去忙自个儿的,慢吞吞下了炕,去院子里转转。
  别看已经是秋天了,这几天不下雨了,外头的温度也跟着起来了,现在大中午的,不光太阳晒就是吹过来的风也带着些闷热。
  吴凤抱着一摞粗瓷大碗过来,笑道,“娘,过会儿吃完了,咱先回屋吧?”
  老太太回头,看三儿媳妇离自个儿一丈远,脸上笑盈盈点头,“回屋也好。”
  吴凤放下手里的大碗,过来搀扶婆婆,老太太看看心思细腻的三儿媳妇,想想在部队的三儿子,心下自家几个儿子媳妇儿都是好的,婆媳俩说了会话,去县城开会的姜大骑着自行车兴高采烈进了家门,这家伙儿刚进家门呢,就连声喊了起来,“娘!娘!好事儿啊,咱们大溪山有大好事了!”
 
 
第110章 
  1976年对大溪村的乡亲们来说,真是个幸福欢庆的一年。
  这一年不光是村里两季的粮食都丰收了,十年动荡也结束了,眼看着大家伙儿的好日子就要来了,今天大队长去县里开会,居然又带回了天大的好消息,大溪村要通电了!
  姜大刚把这个好消息说出来,全村就跟炸开了一样。
  村里的孩子们高兴得直蹦哒,有些感性的妇女直接哭上了。
  人问她为啥哭啊,就说这辈子没想到还能过上用电灯的好日子。
  “啥,刚才黑娃儿爹说的是啥,咋有人哭了?小鬼子又来了?”
  支书家八十来岁的老娘耳朵不好使,坐在小杌子上,周围又是哭又是笑的,大着嗓子问大孙子。
  支书家的大儿子咧着嘴,“奶,不是,小鬼子早滚蛋了,这是上头要给咱大溪村架电线杆,咱以后能用上电了!”
  支书老娘似懂非懂,点点头,“嗯,打日本鬼子,把小鬼子撵回老家去!”
  这老太太打了一辈子鬼子,上了年纪脑袋也糊涂了,啥都忘了就是没忘记打鬼子。
  这话说的,听得周围上年纪的老太太老头头一阵感概,可不是嘛,从45年小鬼子投降到今年也不过三十来年的功夫,他们这个小山村跟新中国一样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从以前吃不饱穿不饱,整天饿死人穿着草鞋跟着党打鬼子到现在吃饱穿暖,马上就能过有电灯的好日子。
  这要是放在从前那可真是想都不敢想啊。
  大家伙儿又笑又叹,都说是托了党的福。
  二大娘跟着人群兴奋拍手,突然对着边上儿的沈荷挤眉弄眼儿,“荷啊,这事儿你是不早知道了?”
  沈荷眉眼含笑,跟二大娘道,说老大这孩子刚从上头开会回来,还没进家门呢,就一惊一乍说有大好事儿,这一惊一乍的刚开始一家子真有些懵,毕竟姜大当了十来年的大队长了,还是家中的长子,行事一直都挺稳重的,很少有这么外放的时候,当然了面对老母亲,跟兄弟们争宠的那蠢样不算。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