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少年取出银针,向贵妃身上几处穴道扎了下去,然后等待她恢复脉搏。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贵妃依然没有呼吸,白衣少年开始慌了,怎么会这样?为什么贵妃还没醒?难道是他扎错了吗?可是他明明已经实验过很多次了!
他又拿出针,扎了一遍,然后无比紧张地等待着。
依然没有反应。
白衣少年脸上开始浮出惶恐的神色,一个答案浮现在心头,又被他慌忙打散。
他一遍遍地试图唤醒贵妃,一次比一次癫狂,到最后他再也握不住针,跪在地上,痛哭不止。
他趴在棺材边上,看着里面的贵妃,她依然那么美丽,好像只是睡着了。
白衣少年回忆起在道观里的那段时光,贵妃从前的一颦一笑,还有他幻想的以后自由自在的生活,心中剧痛。
这一切终究是被撕碎了,而撕碎它的人正躺在棺材里,唇角露出淡淡的笑意,仿佛是恶作剧成功的孩子。
她从来都是那么无情,甚至接近于残忍,她就喜欢看爱她的人为她心碎,而她在一旁笑。
她践踏所有人的真心,但所有人都不可自拔地爱她。
少年又哭又笑,似乎已经疯了,树梢上的梨花一片片飘落,花瓣宛如纷飞的白雪。
梨花,离花,结局早已注定是离别。
少年带走了贵妃,寺中的佛像注视着他远去的身影,神情无比悲悯。
苦海无边,天下有情众生,无不在其中煎熬,不得解脱。
……
少年走后,李隆基派来的人终于赶到了,可是面对的却是一句空空如也的棺材,只好无功而返,向帝王复命。
行宫之中,李隆基正焦急不安地走来走去,一旁的高力士劝道:“陛下,您不用担心,一切都安排好了,不会有事的。”
李隆基嗯了一声,心中的忧虑却丝毫没有散去,反而更加强烈。
终于,派出去的人回来了,却不敢应答,只低着头支支吾吾道:“回陛下,娘娘不见了,梨花树下只有一具空棺材。”
高力士震惊不已,心头一跳,连忙看向李隆基。
只见李隆基噗地吐出一口血来,摇摇晃晃地跌坐在地。
高力士大惊,立刻上前去搀扶,劝慰道:“陛下,娘娘只是失踪了,以后一定会找到的!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啊!”
李隆基泪流不止,身为帝王的风采一下子都消失了,就像明珠受到腐蚀,失去了全部的光彩。
他摇头道:“你不懂,她不会回来了……”
他的声音无比凄怆,像雪山之上独自徘徊,永失伴侣的孤雁。
其实他才是最懂她的人,他知道她做了什么,她抛弃了他。
第12章 番外
至德二载,安史之乱结束,太子李亨登位,将李隆基迎回长安,尊为太上皇。
李隆基四处派人去寻找当年那个幻术师,企图得到贵妃的消息,却始终一无所获。
……
明月挂在了屋檐上,宫中亭台楼阁依旧,却已不复从前的繁华。
这是战乱结束的第三年,也是贵妃死后的第五年。
整个兴庆宫中一片萧索,再也不见当年繁华的景象,李隆基独自坐在窗前,看着天上的月亮。
不过才短短几年,他却已经苍老了许多,头上也满是华发。
昔日威风凛凛,四海朝拜的雄主,竟然凄凉落寞到了这种地步。
李隆基独自披衣,来到庭院之中,看那盛开的芙蓉。
月光下,芙蓉花雪白美丽,就像贵妃的面容。
他不忍再看,抬步走到柳树下,风吹起纤细的柳叶,又令他想起贵妃的眉黛,于是情不自禁地轻轻抚摸。
他就这样在外面站了许久,直到宫女发现,才又回去睡下了。
外面响起虫鸣之声,李隆基听得无比清晰,丝毫没有睡意。
月亮一点点落下去,星河也渐渐黯淡,天已经快亮了。
李隆基终于睡着了,直到中午才醒来,这一次,他依然没有梦见他想梦见的人。
她就是如此狠心,不愿来见见他。
……
梨园弟子编了新曲,高力士为了给李隆基解闷,特意带他去听。
高台之上,琴箫合奏,高潮迭起之时,一阵琵琶声响起,犹如仙乐从天而降。
李隆基一下子就想起了在马嵬驿听到的那首曲子,一切好像就在昨日,那双美丽的眼睛注视着他,仿佛在和他告别。
那时候他满心忧虑,担心假死药不起作用,会被识破,根本没有认真去听。
到现在,他已不记得曲调了。
正因如此,世上每一首琵琶曲,在他听来都像是那日的曲子,却又都不像。
他后悔没有认真去听那首曲子,他以为他们还有以后,谁知那竟是诀别。
她已经为自己选好了结局,不愿再束缚在宫墙内了。
高力士见李隆基露出伤心之色,连忙让梨园弟子以后都不要再奏琵琶。
李隆基回到兴庆宫中,高力士安慰道:“太上皇,您不用担心贵妃娘娘,说不定娘娘现在正在山水之间游玩呢!总有一天,娘娘玩腻了,就会回来了!”
李隆基沉默地点了点头。
高力士也不再说话了,他也觉得贵妃一定已经死了。
乱世之中,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子怎么可能孤身一人活下去呢。
……
一个月后,一个临邛道士来到了长安,据说他道法高深,能沟通魂灵,被许多达官贵人奉为座上宾。
高力士听闻后激动不已,对李隆基道:“太上皇,这位道长一定能找到贵妃娘娘!”
素来忠心的他亲自到宫外,把这位道士请入宫中。
当日所有宫女太监都来一睹道长的真容,只见一个华发如雪,莲冠道袍的道长缓缓入殿,他已须发皆白,却仍然面色红润,目光有神,行动间飘飘然若仙人一般。
那道长向李隆基躬身行了个道家礼,不卑不亢道:“贫道稽首。”
李隆基问道:“你能否算到贵妃在何处?”
临邛道士道:“娘娘已不在人间。”
高力士默默叹了口气。
临邛道士道:“娘娘虽然不在人间,但贫道能够算到娘娘对红尘依然有眷恋,现在正在某个地方,日日夜夜思念着太上皇。”
高力士激动道:“那你能否找到娘娘?”
临邛道士淡淡道:“一切要看天意了。”
李隆基便赐千金,让他去寻找贵妃的魂魄。
一年后,临邛道士回到了长安,说是已经见到了贵妃,并有信物带回。
高力士连忙把人带入宫中,觐见李隆基。
太上皇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时不时便染病,希望这个消息能让他好起来。
大殿之中,李隆基身披斗篷,满面病容地坐在堂上,像是垂垂老矣的雄狮。
临邛道士道:“贫道寻遍天下,均未找到贵妃娘娘,直到有一天,一只白鹤飞来,贫道乘着白鹤飞往海外,发现了一座仙山,山上云雾飘渺,里面琼楼玉宇,住着不少身着羽衣的仙子。贫道说奉太上皇之命前来,寻找贵妃娘娘,便被带着见到了一位太真仙子。”
高力士听到这里惊讶不已:“太真!这是娘娘当初的道号啊!”
他心中一对这道士的说辞信了大半。
唯有李隆基,依然端坐在堂上,未有动容之色。
临邛道士道:“太真仙子一听说贫道是太上皇的使者,顾不上仪容就出来了,连花冠都没有带好。贫道一见到这位仙子,就确信她一定就是贵妃娘娘,因为整个仙宫都找不到比这更美的仙子。”
临邛道士感慨了一番,然后继续道:“娘娘说,她日日夜夜都在思念陛下,这一生能够陪伴陛下已经是无怨无悔,希望陛下能够保重!”
临邛道士拿出一只玉簪,道:“这是娘娘让我转交给陛下的信物。”
高力士已然认出了那只玉簪,那分明是当初在生辰宴上,太上皇送给娘娘的礼物。
高力士接过玉簪,捧到李隆基面前,道:“太上皇,娘娘希望你能够保重身体呀!”
李隆基拿起那只玉簪,也认了出来,他痴痴地看着玉簪,喃喃道:“玉环……”
两行清泪落下,此生已再难相见。
李隆基赏赐了道士,从此日日带着这只簪子,从不离身。
……
一年后,李隆基终于迎来了大限之日,他坐在太夜池畔,感受着阳光与微风,思念着那个人。
一切仿佛就在昨日,她站在花树下,向他微微一笑。
忽然间,李隆基扔掉了手里的簪子,任由它沉入水中。
其实他知道,那道士是个骗子。
她怎么可能日夜思念他,还叫他珍重。
她是无情的,她对这个倾颓的大唐已经失去了兴趣,所以她毫不留情地走了。
甚至,她用最残忍的方式和他告别,让他永远活在痛苦之中。
世人都以为是他抛弃了贵妃,其实是贵妃抛弃了他。
根本没有什么千古传唱的爱情故事,她从来没有爱过他。
第13章 番外
长安的牡丹开了,无数游人纷纷前来赏花,朵朵雍容华贵,衬着明月与高楼,无比美丽。
白居易看着这些花,不禁赋诗一首,就在这时,一个老者却摇摇头叹道:“如今群芳之主不在,这些牡丹竟然也敢争奇斗艳了。”
白居易好奇地问道:“老人家,敢问何谓群芳之主?”
老者道:“你可曾知道玄宗一朝的那位杨贵妃?”
白居易露出笑容:“当然知道了!”
那可是李白诗中全天下最美丽的女子!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全天下,谁人不知贵妃的美貌?
老者感慨道:“想当年,咸宜公主举办牡丹花会,无数达官贵人带来珍稀的牡丹,一时间姹紫嫣红,繁花锦绣,直到她来了……”
这个她,指的显然就是贵妃。
白居易急切地问道:“然后呢?发生了什么?”
老者露出回忆向往的神情,眼中泛起亮光:“然后所有的牡丹在一瞬间都合拢了,低着头垂向地面,贵妃娘娘,她有羞花之貌啊!”
在提到贵妃娘娘的那一刻,他苍老的面容上焕发光彩,好像回到了几十年前。
听着他的描述,白居易也不禁向往,脑海中幻想出一个倾国倾城的身影。
这时,老者激动地走到那些牡丹面前,呵斥道:“不过是些庸俗粉黛,若是贵妃娘娘还在,你们又岂敢盛开?”
他竟然真的斥责起花来,好像一个疯子。
一旁的人对白居易道:“别理他,他就是一个疯子,以前年轻的时候倒也是个富贵公子,后来经历战乱,家道中落,每天神神叨叨。”
又有一人笑语:“怎么可能会有人美到令百花羞惭呢?这也太夸张了!”
其他人也跟着笑了起来。
老者愤怒地指责道:“贵妃娘娘的美貌天下无双!你们这些无知小儿,怎么可以不信!”
旁人只笑着看向他,并不把他的话放在心上,白居易却信了,心中对这位倾国倾城的美人产生了浓烈的兴趣。
他回到家中,把有关玄宗和贵妃的书籍都翻了出来,从只言片语中得到了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越是阅读,就越是忍不住想要一窥大唐盛世,还有这对传奇的帝妃。
白居易决定为他们写一首诗,于是他四处寻访那些玄宗一朝的旧人,企图还原当年那段旧事。
不久后,一个东瀛和尚找到了白居易。
和尚道:“我听说你想为玄宗和贵妃写一首诗?”
白居易大为惊异:“你也知道玄宗和贵妃?”
和尚道:“我的汉语老师曾经是遣唐使。”
白居易高兴极了:“这么说他亲眼见过贵妃娘娘了?”
和尚点了点头:“我之所以到大唐来,就是为了完成老师的夙愿。”
和尚描述了那场堪称梦幻的生辰宴,锦绣繁华,万国来朝,比明月更灿烂的女子缓缓登场。
每一位外邦使臣都震撼了,为这盛世大唐,为这无与伦比的美丽。
遣唐使在大唐待了一年,他见证了这个伟大王朝最辉煌的时候,后来他回到了东瀛,紧接着就传来中原战乱的消息。
大海阻隔了一切,不知过了多少年,海运才再次开通,此时遣唐使才得知贵妃早已死在了马嵬驿,玄宗也已经死了。
遣唐使不可置信,那样一个强盛的王朝,怎么会就此衰落呢?
那可是一个犹如太阳般光耀四海的王朝啊!
遣唐使已经老了,他的身体再也无法承受风云变幻的海上旅途,只能遥望着那再也回不去的国度,日日叹息。
他逢人便说,当年的大唐是如何兴盛,宫廷之中燃起沉香木,一晚就能用掉一大车,几千颗明珠在夜晚闪耀,让整个宫室亮如白昼。
还有那位传奇美人,比花更美丽,比明月更璀璨,超出了人类所能想象的极限。
可是没有人相信他所说的,海运开通后有不少人到了大唐,这里虽然很美,却不如他描述的那般宛如天神的国度。
遣唐使只能一遍遍地描述着没有人相信的故事,流泪惋惜那个已经消失的盛世。
后来他的白头发越来越多,已经老到不能再老,然后死了。
临死之前,他握着和尚的手,让他一定要替自己来看一看大唐。
白居易听完这个故事,唏嘘不已,这更加坚定了他想要完成那首诗的心愿。
白居易想知道贵妃究竟是怎么死的,他找到了当初在马嵬坡的一个军士,对方现在也已经白发苍苍了。
白居易看着他满是皱纹的脸,目光浑浊的双眼,感觉自己好像翻到了一本泛黄的史书。
随着对方苍老的声音响起,史书被白居易翻开,那段往事重现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