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种田奋斗史——方瑜
时间:2022-06-22 06:24:44

  分家后,她娘心疼她,都是不让她干什么活的,嫁人后,有丈夫护着,她要做的事情也不多,实在难以想象自己小时候还做了那么多事。

  “你啊,这是有后福,先苦后甜,以后都好过了。”杨母宽慰道。

  杨稔接下这句话,“娘,你也是啊,你比我要辛苦多了,后福更大,等大弟娶了媳妇,你就歇着,让他们干。”

  “好。”虽然歇是不可能歇的,只是不让女儿操心,杨母应下。

  六月二十,是杨大弟成亲的日子。

  这天一大早,杨稔就带着男人和孩子来到杨家。

  农家成亲,流程不多,只要将席面弄好了,客人满意了,这场婚礼便是好的。

  在帮忙的同时杨稔也趁机瞧了瞧新娘李氏,只是新娘涂了胭脂,擦了粉,只能看到是个周正的女子,其余看不出什么。

  她出嫁时大弟的亲事还未订下,李氏又不是同村的,是以对这位弟媳,她是十分陌生的。

  但是她相信她娘的眼光,应该是个踏实过日子的人。

  虽说流程不算复杂,可到底是办喜事,事情还是有很多的,即便结束了也有一番忙活。

  所以杨稔要回去时,杨母没空挽留,只是将多的肉菜打了一盆塞在女儿手上,又忙去了。

  杨稔拒绝不了,哭笑不得地捧着回去了。

  “娘总是想方设法的贴补我。”

  媳妇娘家疼她,陈如松高兴,“疼你还不好?”

  “当然好,以后他们老了,我是要照顾的。”女儿照顾总比儿媳照顾贴心。

  陈如松无所谓地点头,“随你。”岳父岳母老了,自有儿媳照料,不过媳妇要是想照顾,他当然也不会拦着,自己也还得帮忙呢。

  两家离得不算远,说着说着就到了家,儿子是陈如松抱着的,杨稔单手拿着菜,另一只手稍显困难的开了门。

  开了门,就看到鱼塘里有鱼跳出水面,惊起一片涟漪。

  杨稔绽放了笑容,“鱼大了不少了。”

  “那肯定的,我可是天天都悉心照料的。”陈如松应声。

  八月十五,仲秋节到了。(现代中秋节)

  历年来的习俗是吃月饼,杨稔早早地买好了月饼,娘家一份,自家一份,公婆那一份。

  夕食是要在老宅吃的,分了家,就是三家人了,极少在一起吃饭,每到节日,二老就会要求在一块吃饭。

  到了八月,鱼塘的鱼已经大了许多,一斤多是有的,陈如松捞了条鱼,杨稔将月饼拿了出来。

  给娘家的月饼早已送去,因为今天是一起在老宅吃饭,所以给老宅的月饼还没拿过去,再拿上一小坛米酒,拎着一条鱼、一坛酒和一包月饼上门,算是有面了。

  准备好了,陈如松到隔壁敲门:“二哥二嫂,你们好了没有?要去爹娘那了。”

  挨着住,要过去自然也是一起的好。

  “好了,走吧。”陈二哥空着手出来,陈二嫂带着两个女儿紧随其后。

  陈如松瞧了瞧,怎么都是空着手的,“二哥,你咋不带点东西过去?孝敬孝敬爹娘啊。”

  “不带。”陈二哥执拗道。

  “这......”陈如松为难了,“二哥,你别在这时候使性子啊,大过节的,怎么能不拿点东西看看爹娘。”

  “我打算给五十文给爹娘,东西就不买了。”知道小弟说这个是好心,陈二哥这才解释,东西拿过去,爹娘吃的少,不都进了大哥那一家子,大哥分家得的田地那么多,不说帮衬一下两个弟弟,竟然还来跟他借钱,没脸没皮的人。

  “那就好。”陈如松松了口气。

  五十文要比自家带的鱼和月饼有分量,只是陈如松倒没有纠结这个,只要二哥别跟爹娘怄气就好。

  不然爹娘好心分了家,还被怨恨就不好了。

  杨稔喜欢吃鱼,但不喜欢手上有鱼腥味,所以今天是她抱着儿子,陈如松拿着东西。

  小景九个月了,活泼好动,白天睡得少,杨稔每天闲暇时间少了些,幸好鱼塘的鱼渐渐大了,少做几个帕子心也不慌。

  杨稔很注重孩子的营养,是以九个月大的小景长得白白胖胖的,很是可爱,但相应的,抱在手里有些分量。

  陈二哥是个稀罕孩子的,或者说是个稀罕男孩的,看着白白胖胖的侄子,他心里痒痒的。

  身为孩子的二伯,他也不必忍着,“弟妹,我抱小景吧,我这个二伯还没抱过几次侄子。”

  “好啊。”杨稔求之不得,赶紧将孩子送出去。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