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王已经将事情查明,人证物证俱在,特意奏请皇上的旨意。
隆成帝勃然大怒,斥责道:“张首辅,张清连乃是你的幼子,你有何话可说?”
张首辅在早朝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请罪,一把年纪涕泪横流。
“皇上,老臣教子无方,罪该万死,老臣有罪!”
隆成帝一脸漠然地看着张首辅,怒气依旧未消。
“淮州百姓死伤无数,几十万人流离失所,张清连确实死不足惜!”
“皇上明察,老臣自任首辅以来,一直鞠躬尽瘁,不敢懈怠。淮州知府虽是老臣幼子,但老臣绝不会纵容包庇。老臣只求皇上可以将他押解进京,命三司审理。若是那逆子果真犯下如此大罪,老臣定要亲自清理门户,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一番话,张首辅说的是大义凛然。可是朝中百官都明白,三司中也掺杂着不少张家的人,若是张清连进京受审,结果怎样还真是未可知的。
皇上岂能不明白张首辅的心思,但他依旧答应下来。
“好!传旨下去,命陈霖淮押送张清连、杨天成进京受审。”
明蓁从父亲那里听到这个消息,一时间喜忧参半。
陈霖淮离家已经两个多月了,这些日子的家书很少,除了报平安,并没有什么其他的消息。明蓁知道他这样谨慎定是有缘由的,如今知道他要押送人犯和证人进京,心里不由替他捏了一把汗。
张首辅为了救小儿子,怎么可能会让陈霖淮一行人顺利进京。他们这一次去淮洲带的人马并不多,景王还要留在淮洲处理一些后续事务,这样分散开来,势必更危险。
果不其然,很快就有消息传京中。就在陈霖淮一行人进入济州府地段时出了意外,因为暴雨,官船在河道里侧翻。最重要的人证,封平县的县令杨天成落水,下落不明。
听闻此事,隆成帝在早朝时勃然大怒,当场便拟旨,命吕济良亲自赶赴济州接应 。
第121章
京中的形势再次微妙起来, 张家一系的官员再度在朝堂上开始弹劾陈霖淮办事不利,有负皇恩。
甚至有人直言陈霖淮在淮州公报私仇,伪造证据陷害张清连。如今因为要进京面圣, 见隐瞒不过这才又编出证人落水之事, 意图蒙混过关。
对于这些话,隆成帝一概不理会。
“诸位爱卿无需着急, 一切等到吕大人归京自有定论。”
朝中百官都未曾料到皇上此次竟会对陈霖淮这般信任,康王心中更是愤恨。在他看来, 陈霖淮乃是景王的人,皇上这般做无非就是为了偏袒景王。
如今想来皇上将景王派去淮州赈灾,也是为了让他在民间积累好名声。想到这些,康王心中越发愤恨,皇上这般偏心景王, 他决不能坐以待毙。
康王和张柔嘉的婚期定在八月初六, 虽是张家出了事, 但两人的婚事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隆成帝对此事也颇为关心,早朝后特意将康王叫到御书房问起此事。
“你母后提议你和柔嘉的婚礼仪式在宫中举办, 你可愿意?”
康王未曾封藩王之前一直居住在皇宫,原本为他大婚修建的府邸也被皇上赏赐给了景王。虽说皇上后来另外给他赐下了一座府邸, 但是因为时间过于仓促, 工部还未完全整修好, 故而景王一直未曾搬出宫去。
如今他和张柔嘉大婚, 皇后便以此为借口来求皇上, 想要在宫中为康王和张柔嘉操办婚事。
康王听了一脸的喜意,“此乃儿臣的荣幸, 儿臣多谢父皇和母后的厚爱。”
隆成帝看着面前的儿子, 忽地开口问道:“听说你身边有个侍妾前些日子得了恶疾送到京外的皇庄去了?”
康王一惊, 不明白皇上怎会问起此事,不禁有些支吾起来。
“是……儿臣已将她送出京去了……不过是个侍妾,怎么还惊动了父皇,是儿臣不孝。”
“朕听闻你往日很是宠爱与她,怎么如今倒是舍得将她送出去,可是你母后的意思?”
康王身边的这个侍妾,并非是普通的宫女。而是他生母的娘家侄女,两人也算是表兄妹,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只可惜他这位表妹的身份过于低微,只能委屈她没有名分的陪在他身边。
原本康王准备大婚过后,给表妹请封一个侧妃。可是如今他要娶张柔嘉,皇后并不希望表妹再陪在他身边,他只能忍痛将表妹送走,等到将来张柔嘉有了身孕之后才能再接回她。
只是这事,康王并不能对皇上明言。
“此事和母后无关,儿臣大婚在即,侍妾身子有恙也容易冲了喜气,是儿臣决意将她送去京外养病的。”
隆成帝的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不过很快便恢复如常了。
“礼部已将你大婚之日的流程拟定好,你这两日便回去好好准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