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冬——喜景
时间:2022-09-13 07:30:24

  程美又问:“你有他的微信号吗?”

  夏然说:“你可以在下次遇到他时,跟他要。”

  程美轻哼,转身走了,夏然也把门关上了。

  下午一点多,夏然吃过还算香的鸡公煲,把电影看完了,偶尔也会跟着有意思的话傻笑几声,但情节什么的压根没记住。

  她心思不在这儿。

  无所事事一会后,夏然终究是没忍住,拉出床底的箱子,从一堆19年的考研书下抽出浮了层薄灰的《看见》。

  其他书已寄回家,只留了这本伴着,还被她藏得不见天日。

  刚上大学那会儿,什么都懵懵懂懂,夏然有的那点缥缈想法已经被宋霞扼杀在萌芽。当她看到江娅桌上的柴静后,又有了“野火烧不尽”的感概。

  高三那年的穹顶之下她记得很深,当时忙于高考两周才回家半天,手机摸不到手里。巧的是那天她开了机,然后就看到了这个纪录片,特别庆幸没留在收藏里而是看完,后来再没找见。

  上网询问,原因多种。

  她还傻了吧唧等语文老师在作文课上深谈,毕竟在那时算热点话题,也无果。再往后试卷测试接踵而至她分不出精力琢磨其他,宋霞一句“人心复杂多变你无法想象”又把她推到了现在。

  这事不能想,一想就更痛苦了,所以她克制压抑。

  现在又想起,是因为实在受不了了,她需要放松。当记者报道新闻算得上她的理想吗,夏然不敢说。没有为之挣扎拼命过,她对不起那两个字眼儿。

  但那段真实又自由的时光,夏然弥足珍贵。

  大一社团招新,她报名参加新闻社的面试,可能是第一次招新生门槛低,她顺利通过。但里面人才济济都比她能言善辩,夏然待在角落听他人见解低头记录,然后利用课余时间恶补新闻的一切。

  让她崭露头角的是在一次社团收集关于“过年路上的你我他”的采访。

  她选的主题是空巢老人,主人公是她回老家遇到的一位九十多岁的奶奶。可能别人都是喜美全,而她太过另类,同为建工系的社长李雯雯注意到了她。

  夏然那时主要任务是听取记录然后编辑成稿,社团公众号里不少文章经她之手。直到大二换届她才退社,还得了两个荣誉证书。

  李雯雯毕业后去了瑶城报社,夏然决定考研那年问她工作可好。

  李雯雯回得落寞,跟夏然说了句真实感受:“别的你坚持到底有实现的可能,现在的新闻受限太多,要想出个深度报道,不仅靠能力还得有关系,大多数人都转战娱乐版了。但如果只是单纯地爱这行,本本分分地当个电台小记者也不错。”

  想到这,夏然停下翻书的动作,心底一片潮湿。

  好像看上去都是人逼着她,其实在她做出选择那刻就意味着放弃,是她自己意志不坚定,瞻前顾后,害怕失望。

  算了,矫情什么。

  夏然用手背蹭了蹭眼角,把书合上又塞回箱子里,然后爬到床上盖好被子继续补觉。她现在最需要的是睡眠,想不了那么多了。

  于是,黑夜在她半梦半醒中慢慢降临了。

  蒋行冬和李工头确认完最后的工作,互相给对方点了根烟,话没说几句,他哥的电话到了。

  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男人整理好助理拿来的一摞文件,坐到沙发上喝了口咖啡,想起那个自由惯了的弟弟,他也该回来帮忙分担些了。

  “订票了没有?”

  蒋行冬边往工地外面走边回:“订了,4号到。”

  蒋川北嗯了声:“让周明去接你。”

  蒋行冬抽口烟:“不用,我打车回。”

  “打车?”蒋川北有些意外,“忘了机场不好打车?”

  蒋行冬说:“我坐高铁。”

  蒋川北听着猜出个大概:“有人一起?”

  “嗯。”蒋行冬笑了下。

  上次和夏然一起吃饭,偶然聊起她说下月初要回平城现场确认,他就退了机票,找人买了她旁边位置的高铁票。

  都说兄弟连心,蒋川北又问:“女朋友?”

  蒋行冬目光一挪,前面的马路上跑过一个人,他追随了会儿蹙起眉,暗想着那姑娘大晚上跑这来能有什么事。

  听见他哥又问了遍,蒋行冬才应:“还不是。”

  蒋川北不知是夸还是讽:“这样的女人不多了。”

  蒋行冬灭了手里的烟,幽幽叫声哥:“我可听妈说最近在给你张罗梁家大小姐,怎么样有意思么?”

  蒋川北笑哼,放下杯子:“回来有的事让你操心。”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