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儿带女去逃荒 ——叶流金
时间:2022-10-12 19:32:54

  “仙女啊,让我们村里快下场雨吧!”
  三言两语之间,众人已经纷纷跪倒在地,冲着云初就磕起头来。
  簸箕村地处偏僻,常年连个正经郎中都见不到,即使生病也是寻了李神婆要符水喝下,如今见云初这样的手段,自然惊为天人。
  村民愚昧,只当云初也是李神婆那样会法术的神仙,甚至法术比李神婆还高明,自然都是无比信服,磕头祷告者甚多。
  云初完全没料到这些村民的态度改变得这么快,转眼就冲自己磕头,甚至开始祈雨了,顿时头痛无比。
  无论她怎么解释,村民都完全不听,只是冲着她连连叩首,双手合十地祷告。
  云初扶起这个,扶不起那个,更有村民拉了她的裙角哀哀痛哭起来。
  宋大庄等人见势不好,宋福和宋贵几个人赶紧过去护住了云初,云初才得以脱身。
  跟在族长身后的那个小伙居然提了一个罐子跑过来,放在云初面前就连声喊着恕罪,说自己不该听了李神婆的话,竟然敢带黑狗血来,差点儿就亵渎了仙女。
  就连族长看向云初的眼神也是惊疑不定,暗暗思索着眼下该怎么办。
  如果云初真的会仙法,他带这么多人来撵云初走,岂不是得罪了仙女?
  要是因此惹得仙女不喜,簸箕村只怕更不会下雨了!
  想到这里,族长决定还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了。
  为了求雨,他们连旱魃都打了,如今他跟云初赔个不是,又算是什么大事?
  眼看连族长都向云初行礼道歉了,村民们更是热情高涨,围着狗儿家门口不愿离开。
  云初无可奈何,又不能答应族长等人祈雨这样无理取闹的事,只好回了房间不出来。
  饶是如此,还有村民不肯散去,拉了狗儿一家人打听仙女的喜好。
  云初并没有被众人的追捧冲昏头脑,相反,两世为人的她,深深地明白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这个道理。
  是以她回房之后只是略想了想,便决定尽快离开簸箕村。
  红儿的病情已经趋于稳定,她再留下几日的药,估计就好得差不多了。
  云初把决定告诉宋王氏,宋王氏也十分赞成她的想法。
  宋王氏是亲眼见过簸箕村的村民是多么疯狂的,只想着那天打旱魃的场面,她就觉得不寒而栗。
  为了祈雨,他们甚至准备当众打死一个“孕妇”,如果云初求不到雨,他们肯定也会把愤怒发泄到云初的身上。
  宋王氏可不相信云初有什么法术,可是这医术的道理本就高深,这些愚昧至极的村民定是听不懂的。
  为了自身的安全,他们还是早点儿离开为好。
  宋王氏得知了云初的决定,便悄悄从后门出去,找了朱家和葛家的人,通知他们赶紧收拾东西,连夜离开簸箕村。
  大家本就准备要走了,听宋王氏说了事情的大概经过也是觉得后怕,纷纷打点行装,又拘了几个孩子不许他们出门,时刻准备出发。
  宋王氏跟大家通了消息,又回狗儿家跟狗儿娘说了一声,狗儿娘得知他们要走,还有几分舍不得,又给云初拿了些咸菜、腊肉,鸡蛋和干野菜之类的吃食,算是报答云初给红儿治病的恩情。
  如此到了夜里,狗儿爹带了宋大庄和朱长顺等人,悄悄地从村后绕了小路,离开了簸箕村。
  怕被人发现,他们都没敢点火把,幸好有狗儿爹带路,送他们走了七八里路,到了岔路口又指了官路的方向,狗儿爹才回去。
  宋大庄之前跟狗儿爹打听过,知道这前面都没有能落脚的地方,又带大家磕磕绊绊地走了好一会儿,实在是看不到路了,才点起了火把。
  夜里赶路又慢又不方便,大家想着这里已经离簸箕村十几里了,不如就地休息,明日起早再走。
  大家寻了块有树和石头挡着的空地,铺了被褥便睡下了。
  次日天一亮,宋大庄和朱长顺就叫了各自的家人起来。
  他们早就备好了干粮,又担心簸箕村的人再追上来,是以连火都没生,匆匆填饱了肚子便出发了。
  若是他们没有走错路,明日晚间就能到昌高了。
  有了这个信念支撑,大家都加快了速度,只想着能早日到达。
  等上了官道,大家越发放了心,此去一路坦途,还有一天半的路程就能到了。
  昌高封城封得及时,路上还算太平,并没有兴陵境内那么多流民,路上只有时不时经过的行人和车马,倒是无人找他们的麻烦。
  快天黑的时候,他们在路边看到一个茶水摊子,一行人早已又渴又累,朱长顺又惦记着打听消息,大家伙便在茶水摊旁略作休整。
  如今吃水艰难,大碗茶也涨到了三文钱一碗,宋家的人还好,朱家村的人早已身无分文,哪里还有钱喝茶,都自觉地坐得远远的。
  云初见状,便拿了两串钱给宋王氏,让宋王氏给了茶摊老板,叫了所有人都过来喝茶。
  茶摊老板一下子进账两串钱,顿时喜形于色,把所有的茶碗都拿出来招待他们,又殷勤地问他们要不要绿豆汤。
  绿豆汤可清热解暑,是夏季极好的饮品。
  云初因为要喂奶,便只喝了碗温白水,其他人则各自要了茶或者绿豆汤喝着。
  几个孩子得了加了少许冰糖粉的绿豆水,高兴得不得了,捧着碗小口地喝着,生怕弄洒了。
  朱长顺,宋大庄和葛文清等人坐在茶摊里头,跟茶摊老板打听离昌高还有多远。
  他们这一路都是沿着官道走,并没有走弯路,茶摊老板告诉他们,顺着这条路一直向前走,约莫再有五六十里就到昌高了,若是有马车不过是小半天的路程。
  一行人的马车和驴车早已在翻山前就丢弃了,只能步行,再加上有老有小,葛老太太又行走不便,下了山之后一直靠着马拉着拖筐走,这么算下来至少还要走半天。
  如今说来今天晚上是无论如何也到不了的,朱长顺等人又打听起附近哪里有能住的地方。
  茶摊老板是附近村子的村民,说若是人不多,他们村子里就可以借宿,可是他们这一行几十口人,他们村只怕也住不下,再往前三四里路有个道观可以借住,再不然,就只能去前面十里的镇上寻客栈了。
  打听到了路程和住的地方,大家就放了一半的心,朱长顺便拉了茶摊老板打听昌高县城的情形。
  昌高虽然临近兴陵,两地却有很大的不同,兴陵境内有黄河,每隔几年便有洪水泛滥的危险,昌高却地处内陆,境内并无大河路过。
  两地有群山相隔,气候也有不小的差异,今年兴陵一直多雨,昌高却是少雨干旱,有的地方甚至从入春以后便滴雨未下,例如簸箕村。
  因此今年昌高县内的村子也多是收成不好,一些没有收成的村民只好出来逃荒,茶摊老板日日在官道旁看着,自然是见过了不少。
  不过昌高县城中有一条昌河,这昌河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昌高也是依河而建,久而久之人聚集得多了,便成了县城,而且因为当地经常少雨,县城内和各个村子都早已挖了深井,还有囤粮的习惯,因此今年旱情虽然重,大部分地区却尚可支撑,少数逃荒出来的村民也被官府划了块地统一安置,另有民间组织捐钱捐粮,因此昌高还算安稳。
  听了茶摊老板的介绍,众人唯有感叹。
  云初也在想,昌高早早就封了城,可见这里的官员工作效率还是挺高的,还有前世听领导人说过的深挖井,广积粮,原来古人也有这样的智慧。
  如果兴陵县令也能有这样的远见和魄力,兴陵又怎么会到如今这样的地步。
  听说昌高一切正常,葛家人最先松了一口气,他们本就没过过这么艰难的日子,迫不及待想要进城安顿下来,结束这奔波难捱的苦难生活。
  宋家人和朱家村村民听说这里还有安置逃荒村民的地方,也是欢欣不已,不管官府划的地方有多么荒凉,只要能安顿下来就好了。
  云初却隐隐觉得哪里不对劲,昌高会安置逃荒的村民,那他们呢,官府也会像对待自己县内的村民一样,妥善安置他们吗?
  ◉ 第060章 路引
  晚间他们在道观里囫囵对付了一晚上, 次日一早便出发了。
  若是没有意外,今天午间他们就能到昌高了。
  越临近县城,路上的行人车马越是多了起来, 有坐着马车进城的,有赶着牛车或驴车, 拉了村民或者土产的, 亦有挑着担子或拎着竹筐赶路的,都是要进昌高县城的人。
  及至到城门口, 这里的人越发多了,有卖柴的, 有卖野物、蔬菜或者新鲜果子的, 有卖各色小吃的,还有一些卖吃食或布匹之类的铺子,俨然已经成了一个小小的集市。
  孩子们哪里见过这样的热闹,看着那些卖糖人和零食的摊子便走不动路, 大人们急着进城安顿,硬是拖了几个孩子往前走。
  到了城门口, 见有官兵小吏查看文凭, 葛文清便忙取出了一路妥善保存的路引, 恭敬地交给守门的官兵。
  那官兵打量了一番葛文清等人,才拿了路引递给一旁的小吏。
  小吏查看路引无误,抬头看向葛文清。
  “你们一家是几个人?怎么从兴陵过来的?”
  葛文清早已想好了措辞,答道:“葛某一家共六口人,葛某娘亲年事已高,近来思乡心切, 因此特来昌高探望亲戚。我们初九那天出了兴陵, 因孙儿幼小生病, 在路上耽搁了几日,所以今日才到。”
  那小吏听说他们初九便出了兴陵,那是在兴陵□□前几日了,又见路引上的日期也对得上,这才点点头。
  “那后面那些人呢?是跟你们一起的吗?”小吏看了看葛文清身后的宋家和朱家等人,不禁皱眉,“莫不是逃荒过来的?”
  不怪小吏怀疑,宋家和朱家人这一路辛苦奔波,天气又炎热,路上食水又短缺,如今个个破衣烂衫,从头到脚都脏兮兮的。
  云初还好说,日日可以在空间里洗脸洗手,其他人可就没这么干净了。
  葛文清赔笑道:“这不是我孙儿生病嘛,是那边一个小娘子出手相救的,所以我们一路结伴过来的。”
  小吏皱了皱眉,打量了一番葛文清。
  葛文清虽然也吃了不少苦头,却穿着秀才才能穿的青色长袍,说话又极斯文知礼,小吏倒是不敢怠慢。
  “葛先生,实话跟您说,您一家有路引,进城自然是不成问题的,可是那些人若是没有路引,可是进不得城的!”
  葛文清没想到会这样,一时间怔住了。
  他们三家一路相互扶持,他家势弱,多亏了宋家和朱家人的多番帮忙,这才能平安抵达昌高。
  可是现在,他们有路引可以进城,宋家和朱家的人可怎么办呢?
  听了这话,朱长顺忙走上前来。
  “官爷,我们是从兴陵过来的,我们也有路引!”
  朱长顺是朱家村的里正,自然懂这些规矩,临出来逃荒之前特意写了几份路引,给家人和村民都捎上了。
  小吏接过朱长顺递过来的几张纸,见上面写着他们来自兴陵朱家村,便仔细核对了一遍,又数了人数,皱眉说道:“怎么这人数还是不对?朱里正,你们村里到底出来了多少人?”
  人数当然是不对的,因为宋家的人也在其中。
  朱长顺见小吏不悦,情急之下便偷偷给小吏手中塞了一块碎银子,低声说道:“另外一家是我自家亲戚,还请官爷行个方便——”
  他知道宋家村早已被洪水冲毁,宋家人是直接出来逃荒的,哪来的路引?
  为了能进城,他只好壮着胆子塞银子了。
  小吏一个不防备,被朱长顺在手里塞了个东西,待看清是什么不禁恼火起来。
  “你这是干什么?亏你还是个里正,怎么能做出这种事来?”小吏顿时沉了脸,直接把银子丢回给朱长顺。
  朱长顺面色尴尬,只好低了头被小吏训斥了几句。
  小吏见他不还嘴,任由自己骂,反倒没了脾气,责备了一会儿也就罢了。
  兴陵□□,看他们一行人应该是吃了不少苦头,能逃出命来就不错了,他又何必再刻薄人家?
  因此小吏放缓了语气,说道:“朱里正,你应该也知道兴陵□□的事,如今昌高已经封了城,决不许兴陵那边的人过来的,我们县太爷大人清正廉明,是个眼里不揉沙子的大清官。若是我放你们进了城,只怕这个差事我也不必做了!”
  小吏把路引还给朱里正,说道:“即便你们朱家村这些人有路引,也是不能进县城的,你要是愿意留下,就去那边找马主簿,按照逃荒百姓的待遇安置在城外。”
  朱里正一开始听他疾言厉色地训斥,接着又说他们不能进县城,心里早已灰了大半,最后听说可以将他们一样按照逃荒百姓安置,顿时大喜过望。
  “多谢官爷,多谢官爷!”
  小吏见他雀跃,忍不住出言提醒道:“别忘了,只能照着路引上的人数安置你们!”
  朱长顺这才想起来,他们的路引上面并没有宋家的人。
  朱长顺和葛文清不约而同地看向了宋大庄和云初等人。
  他们有路引,各有去处,可是宋家人怎么办?
  一路走来,他们已经深刻感觉到了昌高和兴陵的不同,这边关卡守得格外严,因为隔壁兴陵□□的关系,城内更是严防死守,定是不会让宋家这样没有路引来历不明的人进城的。
  云初站在后面人群里,也听见了小吏跟葛文清和朱长顺的对话。
  她来自现代,自然不知道古代路引的重要性,原身又是养在深闺里的千金小姐,更不知何为路引。
  宋大庄和宋王氏倒是知道,可是仓促之间,叫他们去哪里开路引?
  眼见得他们是不能进城了,云初便扯了扯宋王氏的衣角,低声说道:“娘,先让葛家和三姨夫他们各自去安顿吧,咱们的事回头再说。”
  都是一路逃荒过来的,她十分理解葛家和朱家想要安顿下来的迫切心情,如今他们没有路引,一定是进不了城的,又何必拖累旁人?
  宋王氏也知道这个道理,只是好不容易走到这里,哪里肯轻易放弃?
  可是葛家是来投亲的,朱家在昌高更是两眼一抹黑,自己还要指望县衙安置,又怎么能帮得上他们?
  宋王氏无法,只好把云初的话转告给宋大庄。
  朱长顺和葛文清听了宋大庄的话,也是无可奈何。
  “大妹夫,你们先在这里等一阵子,我去那边问问马主簿,说不定还有转机。”朱长顺安慰他道。
  葛文清也说进了城,寻到了亲戚就帮他们打听,看看还有没有法子安顿他们。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