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度关山——舞清影【完结+番外】
时间:2023-01-31 16:30:32

  令村民感到忐忑的是,延菁集团设在高岗村的分公司推出了一系列的惠民举措,允诺村民不用花钱投资就能种植连翘致富,而且,还会给种植连翘的村民补贴和管理费,鼓励他们扩大种植规模。按理说,这是天大的好事,因为他们不用再出外打工就能在家过上富裕日子,而且还是种植他们再熟悉不过的连翘,他们应该敲锣打鼓热烈响应才对,可不知是怎么了,这些穷怕了的村民面对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却一个个表现得很是迟疑,没人敢主动站出来,同延菁集团签协议。
  宋家山挨家挨户宣讲利好政策,嘴皮儿都快磨出茧子了,这些村民还是闷头葫芦一个,默默地抽着自制土烟,却不肯松口。
  这天,心情郁闷的他找到老伙计郭校长,想让他陪着喝两杯,解解愁。可谁知刚迈进校门,迎头一个亮闪闪的物件就朝他砸了过来。
  饶是他反应灵敏,朝旁边闪了一下,侥幸躲开,可脸上还是被扫到一点,传来火辣辣一阵疼。
  宋家山还没等低头看清骨碌到水池边的‘暗器’是什么,就听到伙房里响起声嘶力竭的吼声。
  “你给我滚!滚――”
  宋家山愕然,摸着鼻子,心道,他啥时候惹着宋华了!这人还没进屋呢,就送‘大礼’给他,还骂他,让他滚!
  正犹豫着是进去还是按原路退出去,又听到宋华绝望的哭声,其中还夹杂着郭校长的劝说声。
  “我白养你了……这几十年,我是咋过来的,你看不见啊,柱子,你这个混蛋小子,为了供你读大学,妈吃了多少苦,就是为了能让你出人头地,离开这大山,可你倒好……呜呜……你居然要回来……要回大山受穷……你……气死我算了!”屋里传出器皿碎裂的声响。
  “宋华,你冷静一下,好好跟柱子说,听听孩子咋想的……”郭校长的声音。
  “我不听!他要是还孝顺,就立马给我回城去!不然,只当我却没生过这个儿!”宋华话音刚落,伙房门就传来咣当一声响,紧接着从里面冲出一道倔强的身影,和宋家山擦身而过。
  宋家山抬起手,“柱……”
  “子。”
  人已经跑了,宋家山讪讪收手,摇摇头,走进伙房。
  宋华正坐在床边低头垂泪,郭校长在一旁安抚,却没多大作用。
  “咳咳……”宋家山咳了两声,提醒夫妻俩,来客了。
  郭校长赶紧抬头,见是他,不禁苦笑着说:“家山,是你啊。”
  宋家山抬起脚,让郭校长看他脚底的瓷器渣渣,“你这儿快成战场了!”
  郭校长赶紧拿扫帚扫了地上的碎片,拉了个板凳,让宋家山坐下。
  “让你见笑了,柱子他今天刚从城里回来,和他妈拌了几句嘴……就是这样……”郭校长解释说。
  宋家山笑了笑,瞥了一眼床边的宋华,叹了口气说:“行咧,你们两口就别在这儿跟我装了,柱子咋啦?咋突然想回村咧?”
  宋华一听,刚刚收回去的眼泪又涌了出来,她哽咽着向宋家山诉苦说:“村长,你是看着柱子长大的,当年他考上大学,你给他捐了一百块钱,你说,他就是全村人的希望。可现在……现在他学成了,却不肯留在城里的农科所工作,非要回高岗搞什么连翘种植,说是成立什么连翘科研中心,为咱们村脱贫致富保驾护航。村长,你说他脑子是不是有病,别人削尖了脑袋一门心思往城里钻,他倒好,放着大好的机会不要,硬要回高岗受穷!这娃娃是存心要气死我咧,他是嫌我活得太长咧……”
  “胡说啥!”郭校长呵斥宋华,把搪瓷缸塞给她,“喝点水。”
  宋华神情悲愤地看着手里的茶缸,哀求郭校长说:“我咋办咧,木鱼,你帮我劝劝柱子吧,他从下最听你的话。村长,你也帮我劝劝娃娃,别让他脑筋发热,做出啥后悔的事情。”
  郭校长拍拍宋华的肩膀,安慰她说:“我这就回家去找他,你别担心。”
  宋家山此刻却变得沉默了。
  他没想到村里唯一的大学生,当年轰动全县的高考状元孙家柱,竟要回乡创业,而且搞得还是与现在的高岗村发展息息相关的连翘种植。
  这小子,看来有点意思啊。
  可他这会儿没法儿和气头上的宋华细说,因为一说一个错。
  他冲郭校长使了个眼色,站起身,笑道:“娃娃嘛,多大都是娃娃,你放心,我和木鱼过去看看,帮你劝劝。”
  宋华抹了把泪,眼神期盼地看着宋家山,说:“那先谢谢村长咧,你要能帮我劝下娃娃,我包你一年的馍馍!”
  宋华是村里的蒸馍能手,她蒸的馍馍个大味美,是村民们最喜欢的美食之一。
  宋家山笑着摆手,“馍馍就算咧,我和木鱼先过去看看再说。”
  郭校长和宋家山沿着山道去宋华家,路上,宋家山拍拍郭校长的肩膀,笑道:“你这现成的爹不好当哇!”
  郭校长摇头笑道:“柱子不是不讲道理的娃娃,我们先听听他咋说。”
  到了宋华家,却扑了个空。
  孙家柱根本没回来。
  两人面面相觑,人去哪儿了?
  今天是周日,明月没课,所以一大早就到转信台给董晓东补习文化课了。他要参加六月份的军考,今年是他最后的机会,考上了前途无量,考不上,就只能扎根深山,等着复员转业了。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这几份卷子你尽快做了,有什么问题,下次上课我给你解答。”明月把卷子递给董晓东。
  院子里传来一阵人声。
  明月露出笑容,唰一下站起身,就往门口跑。
  董晓东撇撇嘴,叹息嘟哝道:“见色忘弟啊……”
  明月一脸喜色地跑出去,刚准备叫关山,却意外见到老熟人,孙家柱站在院子里。
  她瞪大眼睛,讶然叫道:“柱子?”
  孙家柱看到她,也是一愣,“明月姐。”
  看到明月,关山的目光闪了闪,咧嘴笑了,他揉了揉孙家柱的后脑勺,指着屋门,说:“进屋说话,外面冷。”
 
 
第249章 一条战线
  夜深了,关山送明月回学校。
  山道上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像一层轻纱笼罩着四周的山林,两人依偎前行,气氛说不出的宁谧而又安详。
  “我们要帮帮柱子吗?”明月晃了晃关山的手。
  关山笑望着她,目光温柔地说:“我听你的。”
  孙家柱到转信台来,是向他的好大哥关山倾诉内心的苦闷和委屈的,他一直存有回高岗创业的想法,之前和明月和说起过,想学以致用,回报家乡的父老乡亲,带着他们脱贫致富。
  如今国内知名的大企业慧眼识珠,到高岗来投资,开发连翘产业,恰恰说明他之前的判断没有错,他应该回高岗来,开创他一心向往的事业。
  可是他的母亲,宋华却反对得厉害,她情绪激动到用茶缸砸他,甚至吼叫着让她滚。
  说实话,事情闹到这一步,他的心里比任何人都要难受。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他了解母亲那些年吃过的苦,流过的泪,是多么的辛酸和无奈,母亲对他的殷殷期盼,是他一直犹豫彷徨,下不定决心的根源。他矛盾重重,恨不能把自己劈成两半,一半留在城市按部就班的工作,让望子成龙的母亲安心,一半却又想插上翅膀回到他熟悉的高岗,用他的知识和才华,把漫山遍野的连翘林变成致富的‘金’花。
  最终,对事业成功的渴望还是战胜了前者,他义无反顾的回到高岗。虽然对母亲的反应做足了思想准备,可真实面对的时候,他还是承受不了母亲失望的泪水和愤怒的指责。
  他找到关山,想让这位一直懂他支持他的老大哥帮帮他,帮他劝劝固守成规的母亲,不要把目光只盯着铁饭碗,留城工作上面,其实偏僻的高岗遍地是宝,大有可为。
  关山和明月并未当场表态,只是答应孙家柱会好好考虑一下。
  孙家柱神情失落地回家去了,明月心里不好受,一直在思考这件事。
  听关山这么说,明月不由得撇撇嘴,嗔怪道:“又让我拿主意,你躲我后面,想坐享其成?还是怕得罪宋华婶儿,不敢找她说?”
  关山呵呵笑,“我没你会讲道理,要我去说,恐怕只会坏事。不过,我是站在柱子这边的,你呢,你站哪边?”
  明月沉思片刻,说:“我也支持柱子。可婶儿这些年也挺不容易的,想把她的思想一下子转变过来,我觉得不容易。”
  关山点头同意,“的确是这样,要不,你先找宋华婶儿说说看,不行,我再试试。”
  “好吧,只能这样了。”明月说。
  两人继续朝前走,这次,明月主动偎上去,抱着关山的胳膊,和他紧贴着走路。
  关山心里美滋滋的,他低头看了看嘴角带笑的明月,问:“还有一周就要过年了,你打算初几去同州?”
  “初三。初五开始上课,我提前过去,把出租屋收拾一下。”明月说。
  关山不舍地揽住她的肩膀,把她整个箍在怀里,闷闷地说:“真不想让你去。”
  明月咯咯笑了两声,抱着他的腰,说:“我也是,这还没走,我就开始想你了。”
  “呵呵……”
  明月用指尖戳戳关山的胸肌,说:“我们都且再忍忍,等到年末,我们就能真正的团圆了。”
  她指的是他复员,她支教结束之后。
  关山摸摸她顺滑的头发,轻轻地嗯了一声。
  回到学校,发现郭校长的屋子还亮着灯,明月上前敲敲门,“我回来了,郭校长,婶儿睡了吗?”
  “没呢,你婶儿不大舒服,刚吃了药。”郭校长回话说。
  明月犹豫了一下,轻轻推门,“那我进来了。”
  走进伙房,看到歪靠在床头,一脸憔悴之色的宋华,明月不禁一阵心疼,她快步上前,拉着宋华的手,关切地询问说:“您哪儿不舒服?头疼症又犯了?”
  宋华有偏头疼的毛病,思虑过重或是压力大,就会发作。
  宋华看着贴心懂事的明月,又不觉想起她家那个浑小子,不由得一阵心酸,眼里也变得湿润,她摇摇头,“没事,就是没力气。”
  郭校长坐在床头的板凳上,蹙着眉头对明月说:“咋能没事呢,都烧到39度多了。”
  明月赶紧去摸宋华的额头,果然是火烫灼人,她不禁焦:“退烧药吃了吗?要不管用,我去找花奶奶……”
  “吃了,吃了,刚吃了药,哪有那么快见效。”郭校长苦笑说。
  明月沉吟了一会儿,起身拉了拉郭校长的袖子,“您出来一下。”
  郭校长跟着明月走到院子里,明月看郭校长穿的单薄,又跑回屋给他拿了一件棉衣,让他套在外面。
  明月看看虚掩的房门,压低声音对一头雾水的郭校长说:“我刚才见到柱子了。”
  “你见他了?在哪儿?”郭校长和宋家山在村子里找了一圈,也没找到他。
  “在转信台,他去找关山,我正好在那儿。”明月说。
  怪不得找不到他呢,原来跑转信台去了。
  这小子!
  “他跟你们说什么了?”郭校长问。
  明月就把孙家柱求他们帮忙劝说宋华的事一字不漏的向郭校长重复了一遍,她说:“我和关山的意思,是想帮他。我叫您出来,就是想征询一下您的意见,您准备站哪边?”
  郭校长低着头,思索了一阵儿,叹口气说:“按理说,我应该帮着你婶儿,毕竟我是看着她辛苦拉扯柱子长大的见证人,我理解她的痛苦,也同情她的遭遇,做为一个母亲,这些年她对儿子的付出,超乎所有人的想象。于情于理,我都应该帮她劝说柱子回城去。可刚才我和家山村长分开后,独自在山道上走了走,看着高岗宁静的夜色,看着远处寂静的山林和玉带一般的河水,我不禁在想,我和宋华究竟做对了吗?柱子又一定错了吗?”
  他顿了顿,说:“答案告诉我,你婶儿没错,柱子也没错。只是他们所处的立场和观念不同,所以,才导致这场冲突的发生。”
  他苦笑着挠挠头,一脸困扰地说:“看来,我们这次面临的困难不小啊。”
  明月听到郭校长的话,却像是吃了颗定心丸似的,长长的吁了口气,她弯起唇角,俏皮一笑,说:“只要您和我保持一条战线,就没有打不赢的仗,克服不了的困难!您放心吧,我自有办法让婶儿点头!”
 
 
第250章 舍不得
  明月的办法简单粗暴,却也最有效。
  她把宋华病了的消息告诉孙家柱后,这个孝顺的小伙子当即就跑到学校来了。郭校长和家柱换了睡觉的地方,他回家住,而家柱留在学校照顾生病的母亲,他在伙房用砖头和门板搭了个临时床,晚上睡觉,白天收起,不耽误明月给补课的孩子们做饭。
  起初,宋华对孙家柱不闻不问,甚至打着让他走,可儿子铁了心留下来照顾她,即使被泼了一身水,也倔强不肯离开。
  两人就这样耗了好几天,一直到除夕夜,宋华身子爽利了,下床帮明月做年夜饭,孙家柱去叫郭校长和关山他们过来团圆,暖烘烘的伙房里,只有明月和宋华两个人手脚不停地忙着。
  “唉……”宋华看着屋子角落里堆放着砖垛儿,脑海里浮现出每日夜里弯腰垒床的家柱的身影。
  明月看看她,目光微闪,故意问:“咋啦,婶儿,又想起啥了?”
  宋华低头抹抹眼睛,强撑着说:“没啥,没啥。”
  明月把酥肉和丸子放笼屉蒸上,转身,在围裙上擦了餐半干的手指,看着神色憔悴的宋华说:“婶儿,您是不是心软了?不忍心再为难柱子了?”
  宋华愣了愣,迅速瞥了明月一眼,低下头,没有说话。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