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红楼,王夫人选择咸鱼——心狠手辣的丹宗【完结】
时间:2023-02-11 12:07:50

  平熙帝跟元春都面无表情地吃着饭菜,这宫里的菜式从太祖皇帝那时候起就没有变过了,中间也不是没有皇帝想要改一改,只是御膳房跟御史台的骨头都硬,只要有人说改,他们就能把人给批得跟亡国昏君一个样儿。
  如此,谁还能为着一点口腹之欲就跟全部朝臣干起来呢,只能放纵他们了。
  可平熙帝着实忍不了,这人啊,若是从来没有得到过,自然也就还能忍受一下,可平熙帝跟前头两位帝王都不一样,他是出宫建府过的,知道外头的饮食有多好。
  于是进宫来之后,就格外不能忍受宫里的饮食了,甚至私底下他还把御膳房评为做猪食的地方。
  当然,这事儿也不是完全无解,比如元春这个特殊的茶水房,她平日里还能给自己煲个粥煲个汤什么的,平熙帝跟皇后也能分一点,尝个味儿。
  所以真要说起来,皇后跟平熙帝都比元春更加期盼王晴的到来。
  因为荣国府的饮食可从来都在京城里头独树一帜。尤其是王晴顶起来之后,去过荣国府宴会的人,就没有一个不盛赞他们府上饮食的!
  当然,御史台多次参揍荣国府的奢靡。可人家也拿得出来证据,只是看着奢靡些而已。
  贾政跟贾琏都知道,为着家里的几张嘴,可是养活了外头不少人口呢!
  这俗话说得好,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反过来也是一样,正因为有需求了。
  所以才会诞生新的谋生手段,让人能找到新的来钱路子,好养活一大家子人口。
  所以哪怕御史台多次参奏,荣国府依旧我行我素,外头的平民百姓反而对荣国府的饮食更加向往,连带着荣国府出去的几位姑娘都十分受欢迎。
  就像是迎春夫家,本来张老夫人就不太喜欢这勋贵出身的儿媳。要不是为了皇后的将来着想,她也不会同意跟荣国府联姻。可自从迎春进门之后,给她送了那么几道菜,她又觉得果然迎春是公府大家出身,这一应饮食都讲究极了。
  再后来荣国府的饮食受到外界追捧的时候,迎春夫婿回来说起同僚天天盼着他们家做席,张老夫人就更加喜欢迎春了。
  外头的迎春都能如此受欢迎,宫里的元春只会更甚,只是元春到底是贵妃,从前在潜邸的时候也没有跟别人交好。
  所以至今能享受茶水房出品的也只有皇后跟平熙帝。
  像是皇后,她最是看不惯平熙帝忘恩负义那样儿,又兼之对孩子没有大期望。
  所以也就放心跟元春越走越近。所以倒是因此占了元春不少便宜,将自己养得面色红润,至今看起来跟二十出头似的,比那些新进宫的年轻女孩儿也差不了几岁的样子。
  只可惜她儿子却是先天不足,后天上又耽误了十好几年,怎么也养不好了。如今能保证他有一定的寿数,已经是得天之幸了。
  这也是为什么王晴不敢轻易往宫里送吃食的原因了,元春自己用还好,横竖她还年轻。
  除了让她面色更好以外,不会轻易察觉到身体有太大的不同,可皇后已经四十许,她对身体的改变更加敏感,若是一个不好,便会给贾家招祸。
  杂七杂八地想了一通,王晴实在是忍不住开口吐槽道:“往日里我单单觉得入口的东西不好往宫里送,眼下才知道,竟是我怕麻烦,却误了娘娘!”
  元春本来想宽慰王晴两句。但一想到平熙帝还在呢,只觉得好笑,差点没笑出声来。
  而平熙帝只觉得尴尬,不过到底是做了皇帝的人了,这面皮也比往日更加厚实,他擦了擦嘴,温声说道:
  “倒是委屈夫人了,宫里的规矩一向如此,贵妃这里,已经是看在她身怀有孕的份上了。”
  王晴可不知道客气二字怎么写,她直接表达出自己的不满,“太祖皇帝当年定下这样的规矩,一来是防止宫中奢靡,耗费民脂民膏;二来,想必也是不愿意子孙沉溺酒色,想要激励儿孙成才的意思。
  只是臣妇听说,御膳房里头的宫人们,竟然吃得比嫔妃和陛下都要好,这不管放在哪里,都是极为没有规矩的事!”
  王晴没有用「僭越」二字。虽然事实上御膳房的人已经构成了僭越之罪,就连现代人请个保姆,最多也是跟保姆吃同一锅的饭菜,绝不会允许保姆吃得好,反而给主人家吃得差的道理。
  但平熙帝已经从王晴的话里得到启发,他直接招手让李茂起调查御膳房里的伙食,想着若是御膳房的人当真给他吃得差,他便要将前朝也一起掀翻一遍!
  王晴假装没有看见平熙帝的动作,为了元春日后的好处,她继续说道:
  “事情总有不止一面,陛下确实不好改了祖制,但却可以另辟蹊径。国朝疆域甚广,便是附属国也近百个,陛下不如传令下去,让附属国们都献上该国一些新奇的物产。
  若是能侥幸找到能在国朝也丰产的物种,想必也能为天下百姓果腹,这可是大功一件啊!”
  平熙帝立刻就想到了土豆,王晴自从发现荣国府偶然还用土豆做菜之后,便调查过,发现土豆这东西竟然没有广泛流传。
  而是只有极少数的权贵人家极少种植,平民百姓们甚至不知道还有这种物产。
  所以她便在自家的庄子里推广土豆,十几年过去了,也影响了不少平民百姓,便是几次大灾,也救了不少人口。
  见平熙帝虽然有些意动,但听到诸多附属国便面露不屑不喜之色,元春赶紧补充道:
  “陛下可忘了那土豆?臣妾家里从海商手里偶然得了那东西,听说亩产甚丰,只是经过十几年的时间,终究还是没太多人种植,也只能惠及少数人家。”
  平熙帝当然 知道土豆,他还在元春这里吃过土豆泥跟炸薯条呢,味道确实比御膳好一些,只是这个「亩产甚丰」,到底是个怎样的丰法?
 
 
第116章 幺幺六
  平熙帝想要见识见识这土豆到底怎样个丰产法,只是他轻易不能出宫,王晴的庄子有些离京城不远。
  但有些事情总归不如亲眼看见来得震撼人心。所以王晴便建议平熙帝不如在宫里试验一番。
  平熙帝见这时候了有些不相信还能种什么东西,“眼下这时节可晚了,夫人还是来年再试试吧。”
  王晴觉得无妨,“宫中御花园里尚且有暖房,陛下也只是稍加见识。反正这土豆亩产确实比大米小麦都要多,确定这一点就够了。”
  平熙帝觉得也是,便允了王晴试一试。
  王晴也不客气,直接让荣国府送了一筐品相不好的土豆进来。只是往宫里送的东西,荣国府哪里敢真的送品相不好的,王晴收到东西一看,都是比男子拳头还大的个儿,让她稍微无语了那么一瞬。
  王晴没法子,只能从中挑选了几个芽点多的土豆,又让人去御膳房要了点草木灰来。
  平熙帝平日里忙,所以只让李茂派了两个太监来帮着王晴,王晴乐得有人帮手,她只要动动嘴皮子就行。
  “这土豆不必整个拿来做种,这上头的每一个芽点,都能重新长成一棵新的土豆来。这草木灰便是拿来给这土豆的切口消毒用,免得感染了什么脏东西腐烂了去。”
  这样一说太监们都懂了,小心地切下带有芽点的土豆块,又去草木灰里滚一滚,将切口都用草木灰封好,就能往土里种下去了。
  “这土豆耐旱,也不是很挑土质,但种下去的时候却要施足够的肥料。若是大量种植,最好是挖出地垄来,将来好收成,眼下咱们只是给陛下看看亩产,倒也不用如此麻烦,直接种在大一点的花盆里,到了收成的时候,直接打破花盆便是了。”
  听说要施足够的肥料,两个太监还专门去花草房里要了不少来,王晴又教他们多用几种土质的土来做个对比,两个太监便还想到浇水的量也同样能做个对比。如此,王晴就更加放心把事情甩给他们了。
  这土豆的生长期一般为三个月。所以一直到元春剩下四皇子做完了月子,这土豆才将将能收获。
  王晴看土豆叶子都开始枯黄,就想要赶紧收了让平熙帝看看产量,哪知道元春跟那两个太监去阻拦了一下。
  元春道:“年关便近在眼前,陛下想必也想在更加重大的场合,向朝臣们宣布此事呢。”
  王晴懂了,就是想给自己挣点面子嘛,她十分理解。
  平熙帝在知道这土豆确实丰产之后,就息了打压惩治贾家和王家的心思。
  毕竟人家做出这样的大功劳,他若是还为了那点子忌惮就出手对付,那可就真是亡国昏君一般了!
  平熙帝这样一想,难免对荣国府和王家又转了心思,念及在潜邸时两家就因为看好他本人的才干和心性而投靠,他心情一好,传旨给王子腾,加封他为武德殿大学士。
  内阁知道消息之后,立刻就有人过来询问,不是他们眼红王子腾,甚至平熙帝这一次给王子腾加封,在某种程度上还让他们打消了不少疑虑。
  平熙帝这两年对荣国府和王家的防备,他们又不是看不明白,只是想到平熙帝这才刚刚掌权,便要对昔日从龙的功臣出手,他们这些人自然也心生忌惮和退缩。
  平熙帝对内阁阁臣也没什么好隐瞒的,稍微透露了一点王晴引荐了良种的消息,内阁便只欢天喜地地盼望除夕宴上好生见识见识这良种,甚至还觉得王子腾这一品大学士的虚衔给低了。
  王子腾领了兵部尚书之位不假。但他上了年纪,又察觉出平熙帝对王家的忌惮。
  所以日常对朝中许多大事多有避讳,可眼下真是人在家中坐,喜从天上来,好在宣旨的太监机灵,直接透露说王晴献上了丰产的良种。
  王子腾懂了,土豆这东西他们家也跟着在种,年景不好的时候也拿出来救过不少人。
  甚至他还知道迎春惜春出嫁的时候,王晴都给了,还让他在王熙鸾出嫁的时候也给,有便宜大家一起来占。
  看妻儿都是一脸茫然,王子腾赶忙解释清楚,免得他们一直挂心:“这一回我可又占了你们姑妈的便宜,是她将土豆献给了陛下,陛下想必等到除夕宴上会大肆封赏荣国府。但你们姑妈也是出自王家,眼下便让我先捡了个便宜。”
  史氏只恨自己动作太快,给荣国府和王晴的年礼已经送过去了,眼下还要荣国府和王晴送礼给王子腾庆贺,等于说又占了一回便宜。
  而王熙鸾则眼睛亮晶晶的,她可算是见识了什么叫做「显父母」。原来,女子之身也能做一番功德,还能顺带让父母兄弟跟着沾光显荣!
  至于王家那宝贝蛋,王子腾跟王熙鸾可是从小就跟他念叨王晴的种种好处,再说王晴对他确实和蔼可亲得很,他如今可是在贾家族学读书呢,只会觉得王晴更好。
  除了荣国府,还有一家也在为王家庆幸喜悦,那便是跟王熙鸾定下了婚约的柳家。
  同样作为武将出身,柳家当初在王家受忌惮的时候也不曾生出悔婚的心思。除了维护自身的名声,便是同为武将的同病相怜之心了。
  王子腾很快也跟柳家通了气,柳家上下甚至感慨万分,没想到荣国府和王家的必危之局,竟然因为一枚小小的土豆就解开了。
  这土豆一事瞒得过大多数朝臣,却瞒不过跟平熙帝关系极为亲近,又有惜春做了儿媳妇的忠顺亲王。
  往年还在夺嫡的时候,他不好去肃王府走动,后来平熙帝登基为帝,宫中饮食又始终保持那个样儿,便是有元春私下里给平熙帝开小灶,他也没有运气好到就遇上过。
  于是还是等到惜春嫁入忠顺亲王府,忠顺亲王这才有幸尝过土豆的味道。
  忠顺亲王跟平熙帝感慨道:“我那儿媳妇早就开始自己管理嫁妆里头的田庄了,消息传出来之后,我还询问过,她说听从二夫人的意思,每年能收两茬呢,只是这东西不好连年在同一块地里种,不过收成着实不错了。”
  平熙帝也感慨呢,“要说这人还真是要讲究一点运气。明明这样的好东西荣国府得了多年,也在外头推广多年了,可偏偏就今年的时候,才想起来献给朕呢。”
  忠顺亲王顺口就道:“那也是皇兄运气好,不然前十几年,荣国府也能借此在父皇跟前得不少好处呢!”
  平熙帝也真有这个意思,他从不认为王晴今年才拿出这东西,是对他的怠慢。
  反而更加认为自己才是天命所归。不然这样的大好处叫太上皇得了去,他哪里还有如今的好日子。
 
 
第117章 幺幺七
  除夕宴,皇宫上下都比往常激动,平熙帝甚至主动把腰部以下不能动的太上皇都抬了出来。
  要知道,去年除夕的时候,平熙帝可是连谁提了太上皇一句都要翻脸啊!
  众人见太上皇久违露面,原本那些有异心的人都不禁悬了心,平熙帝让太上皇出来,想必又是有什么大动作。
  有些人惴惴不安,另有些人也急得将要挠腮抓耳。突然,随着一阵风过,大家都闻到了一股炖腊肉的香味,衬得这一桌桌宫宴都黯然失色了。
  平熙帝趁机让人将几十个花盆抬上来,这花盆里的土豆也只有平日里照管的太监跟平熙帝见过,就连元春和王晴也只是一开始发芽的时候见过呢。
  忠顺亲王一见之下便惊呼道:“皇兄,这些便是那亩产过五百斤的良种了吗?!”
  太上皇首先一惊,做了几十年皇帝的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亩产过五百斤的良种,对天下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平熙帝点点头,高兴地向众臣宣布:“今日除夕佳节,朕欲与天下人同乐!”
  既然把太上皇都请出来了,平熙帝觉得做戏干脆就做全套,他让人抬起一个花盆放到太上皇身边,立刻就有人端着一个放了小铲子的托盘上来,后头还跟着一个捧着小竹筐的太监。
  太上皇明白了,也感念平熙帝的一点心意,在众臣的注视下,一手揪起枯黄了大半的藤蔓,一手拿着小铲子往根部铲去。
  这小铲子才下了一半,太上皇便感觉戳到了什么比泥土硬的东西,知道这该是那良种了,便顺势提着藤蔓一提。果然藤蔓提出来之后,下面坠着两个拳头大小的东西。
  那捧着竹筐的小太监把手里的小竹筐往太上皇手边一递,太上皇便顺势把挖出来的东西放了进去,又提着另一根藤蔓如法炮制,这一尺方圆的花盆里竟然养了两颗土豆,且产量也不低,大大小小的土豆足足收获了二十来个!
  如此,这良种的美名,便名副其实了!
  平熙帝自己挖了一盆,忠顺亲王迫不及待跟在他后面挖了一盆,然后便有朝廷重臣纷纷请奏,平熙帝依照官职品阶跟功劳大小排了个序,不一会儿便把几十盆土豆都挖了出来。
  都不必称重,大家都知道这良种是真的高产,然后平熙帝便招呼宫人把腊肉炖土豆给端上来,让大家尝尝味道。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