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寺庙应该就是高阳公主府出资兴建的,经历了几次兴衰,唐武宗时期就毁了一次。你知道三武一宗灭佛吧……”他说着停了下来,“不说这个,你听了也不明白。”
陈明珠忍住笑,没有说破。
三武一宗灭佛的事,她怎么会不明白啊?
刚好这时候,两碗面条端了上来,香气扑鼻。
除了面条的香味,还有煎鸡蛋的香味,面里点缀着少许绿绿的葱花。这个时代,农村对待贵客才会煎鸡蛋配面条,而且鸡蛋会埋在面条里。
陈明珠把鸡蛋翻了出来,见只有两碗面条,便问:“大伯、大伯母,你们不吃?”
陈大良道:“我们吃这个也吃不饱,等下才吃饭,你们不是要搭车嘛,8点半有趟车从乡里出发,大概8点50会经过村口外的大路,我送你们去路口等。”
面条很快吃完,陆淮安想起还有点儿东西落在吴教授那儿,便匆匆去取。
陈明珠也想起了那袋糖,便把糖翻了出来,自己留了一些,其他的全拿给了大伯母。
“大伯母这些糖给你们吃吧。”
“你带了在路上吃啊。”
“我已经留了一些了。”
大伯母收下了糖,不久又拎了一个袋子过来,打开一看,里面好些东西。
“这点儿花生是去年的,你们带了在路上吃。”
“还有这点豆角干、萝卜干、菜干,是陆知青喜欢吃的,他不肯带,你一起带回城,到时候拿给他。”
“……”
“你到了人家家里,勤快些,少说话,多干活,外面没有咱们自己的人,也照顾不了你,你只能自己麻利点知道吗?”
陈明珠点点头。
大伯母还递给了陈明珠一个红纸包起来的红包。
“你第一次出远门,这个红包你拿着,钱不多,就是图个好意头。”
陈明珠:“……”
讷讷地接过红包,一瞬间心里激起一些不舍,感觉穿进这个年代,好像没有这样糟糕了。
更没有想到的是,在她出发去路口时,之前洗衣服遇到的发小陈芳芳追了过来,大声叫她名字,陈明珠只得停下脚步。
“明珠,我听你大伯母说你要进城做保姆了?”
“是的。”
她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陈明珠呆住。
“你一走,我在村子里能说话的人都没有了。”
这个陈芳芳,跟原主同样是个苦命的人,她的生母走得早,父亲娶了个继母,待她很不好,两个人同命相怜,成了好友。
陈明珠这两天很忙,没有去想这个发小的事。现在见她这样难过,不禁皱眉,最后从包里掏了几颗糖给她。
“芳芳,你好好照顾自己吧。”陈明珠也不知该如何安慰人,好像给钱是最直接的,于是从兜里掏了五块钱给陈芳芳,“这点钱你拿着傍身。”
陈芳芳不肯收,陈明珠说:“没事,就算我借你的,你有钱了再还我。”
车子恰好过来了,陈大伯拦下了车,送他们上车。车子启动后,陈芳芳居然还在车后边跑着追了几米。
心情很复杂,以为自己会轻松愉快地出发,没想到被陈芳芳弄得这样难受。
陆淮安坐在一旁,不禁道,“小鬼,你还挺大方。”
陈明珠收住情绪,说道:“我大伯母二伯都给了我钱,我还有点儿私房钱,你不是没钱了么,我可以替你出车费。”
他笑:“出门在外,财不外露。你个傻瓜。”
“呃……”
*
陈明珠跟着陆淮安,从乡里到县城,又从县城坐班车到了市里,最后转了公交抵达火车站。
幸好车上乘客不多,晚上的时候,一人占着一个三人座,躺着睡觉,没有太辛苦。
现在车速比较慢,摇摇晃晃,坐了一天一夜火车,才抵达目的地——北华市。
下车着地的一刻,陈明珠感觉自己仍然在车上晃。
只是当走出站,看到开阔的广场外渐次兴起的高楼,陈明珠就踏实了。
这里是一座已经具备现代化雏形的城市,虽然高楼不多,并且不高,但仿佛能看到十几二十年之后崛起的高楼大厦。
陈明珠跟着陆淮安上了一辆公交,看着车窗外的风景,感受着这个年代特有的城市风貌,并对这种疏阔、陈旧的城市建筑心生亲切感。
也是神奇。
怔愣时,陆淮安提示:“到了,下车。”
走到了一个家属院,大门一侧挂着“北华文工团家属院”的白色黑字牌匾。
陆淮安说:“几年前文工团就撤编了,改制成立了北华歌舞团,居民还是这些居民,牌子就没有换了。”
陈明珠听过一些这个时代的事,这一波大裁军里,最早裁的就是臃肿庞大,作用却逐渐不大的文工团。
以前需要用歌唱、舞蹈、演剧等文艺形式进行革.命宣传,现在改革开放,搞经济为先,宣传工作借助媒体也更方便,所以文工团没有必要保留那么多。
从部队的性质变成了事业单位,有的人选择辞职,下海去拼搏,也有的人求稳,在歌舞团里继续工作。
刚要进家属院,恰好就有两个身姿曼妙的女孩子走出来,二人边走边讨论并演示那个动作怎么做更到位。二人身娇腰柔,笑声如银铃一般。
美好的画面让陈明珠愣了愣,心中不禁发出一声喟叹。
曾几何时,她也是一个热爱舞蹈的孩子啊,也在市里的舞蹈比赛中拿过奖,曾梦想着做一名舞蹈特长生,去考艺术类院校。
只可惜后来因为生病,她服用了含激素的药物,加上青春期发育,导致身材浮肿,即便后来努力减肥,也减不到最好的时期,并且错过了练舞的黄金时期……她不得不把跳舞的心思埋在了心底,努力学习文化课,这才考上了大学。
现在原主的身体软是挺柔软的,只是整个人都没有发育好,气质也很土,跳舞的事,不敢多想。
恋恋不舍地回看了一眼,那两个女孩子婀娜的身影在初夏午后的阳光里,泛着耀眼的色彩……陈明珠低垂着眼眸,走进了大院。
作者有话说:
终于进城了,展开新地图,撒花,求评论~~~~
另外解释一下那一亩田:
由于当时原主还小不会种田,所以给二伯代管耕种,当时每亩田还要上交部分粮食给国家,农业税还挺重的,因此剩下的粮食就相当于用来养她了……
农村的田如果不持续耕种,荒个几年就没法种,女主这会儿只想早点走,一些东西该放则放,没心思跟二伯谈什么租金。【而且租金也不多,现在我老家农村的地亲戚来耕作很少给租金……非亲戚的话也就百来块一亩】
所以就不作考虑了。
第8章 大院
大门旁边有个传达室,有个大叔在窗户前看了他们一眼,点了点头,没有多问。
陈明珠观望一番,发觉这个大院和她想象中的很像。
正对门便是一条栽种着香樟、白桦的中轴大道,一排排三层或两层红砖家属楼分布在大道两侧,楼外靠墙有设公共的洗手池,用于洗菜、洗衣,楼与楼之间的树上拉了长绳,晾晒着衣服、被单等纺织物。
在第三排房子,陆淮安带着她往右拐,来到一栋三层的楼房前。
这栋楼的造型呈长方形,门前是一条长长的走廊,走廊有数根红砖柱子支撑,二楼、三楼有栏杆,像老式的学校教室一样。很通透明亮,不像筒子楼那么逼仄阴暗。楼梯在靠大道那侧的墙外,每层的公共浴室和厕所也在那一边。
家家户户的炉子、炊具摆在走廊上,一楼也有人加盖了小房子当厨房。
陆淮安说:“在改制之前院里是有食堂的,买饭票就能吃饭,但是改制后,食堂就停办了,各家各户只好纷纷开私灶。”
他指着一楼最右边的一间说:“这儿就是谢妈妈的屋子。”又在门外叫了两声,“谢妈妈。”
屋门紧闭,无人应答,只有门前地上的几盆吊兰、鸡冠花微微摇摆。
过了一会儿,有个看起来五十岁上下的妇女从隔壁这间屋子走出来,她望了屋外的二人一眼,脸上挂了笑:“是淮安啊,谢妈妈喝喜酒去了。”
陆淮安点着头说:“行,我晚点才来,谢谢周婶婶。”
妇女叫周桂香,她好奇地打量了一下陈明珠,“这个女娃是谢妈妈家亲戚?”
“是给谢妈妈介绍的保姆。”
周桂香再次仔细地看了看陈明珠,好像在考察她是否合适,问她:“你是农村来的娃娃吧,叫啥?”
陈明珠只好如实回答:“我叫陈明珠,是农村来的。”
“农村来的娃都能吃苦,挺好的。”
陈明珠走了走,注意到谢妈妈这儿的位置挺不错,自家前面是空的泥巴地,不像其他人家门前是水泥路面,或者加盖了厨房。
如果把这块空泥巴地打造成小花园,那得美成什么样!
屋侧与水泥路之间,也有一道狭长的泥巴空地,这一边完全可以用来种菜!
如此一来,谢妈妈家屋前是花园,屋侧是菜地,收拾一下,不要太美!
自己骨子里果然是理想田园主义,现实的不行。
陆淮安见她满脸喜悦,不由好奇:“你高兴什么?”
陈明珠:“我喜欢这儿!”
“那就好好干!”
“嗯。”
*
继续走中轴大道,他爷爷奶奶家住在大道左侧,从靠大道外的楼梯爬上二楼,陆家在中间位置。
家里只有奶奶李秀英在,陆爷爷出门遛弯了。李秀英长得慈眉善目的,看见陈明珠后热情地把她迎了进去,又问:“路上累不累,饿不饿?”
陆淮安:“奶奶,还真挺饿的。”
“那我煮面条给你们吃吧。”
“也行。”
出发时第一顿是面条,抵达后的第一顿也是面条。
陈明珠打量了一下,他们家的客厅是打通的,还挺宽敞,前后的窗户一打开,穿堂风可以呼啸而过……屋子整理打扫得十分干净,一套老式木制沙发铺了软垫,组合柜子上摆着的一台黑白电视机格外引人注目,电视机顶端还盖上了白色的蕾丝布料。左右共有四个房间,其中一间做成了厨房、杂物房。
“你们家真大!”陈明珠说道。
“这是三间宿舍打通了拼成的,能不大么!当时分房,我爷爷、我奶奶、我妈妈都有资格分房,所以就分到了三间。”
“怪不得。”
“最开始一大家子十几口人也不够住,后来渐渐的,我叔他们搬走了,我爸妈调去了南方,我哥他们也有自己的单位,屋子就宽敞了。”
陈明珠点点头,依稀知道他家有四兄妹,上有两个哥哥,下有一个妹妹。有意思的是,四兄妹的名字都是按地名来取的:大哥陆延安,二哥陆吉安,妹妹陆小津。
在李奶奶忙活时,陈明珠想起了自己包里的东西,赶紧翻出来。
“淮安哥,这是我大伯母让我带给你的,她说你喜欢吃。”
这些菜干,带着独有的香味。
陆淮安看了后直乐:“没想到你带了过来,也好,留一些吧,你拿一半。”
陈明珠不解:“不用了,都给你吧。”
“你带给谢妈妈,她准喜欢,她就好这口!”
“这样啊……”
李奶奶也闻着香味过来看了看那些菜干,不住地点头:“这东西你谢妈妈肯定喜欢的,她还时常念叨我们在城里买了豆角,晒的豆角干都没这个味儿。”
吃面的时候,李秀英有些担忧地问:“孩子,你瘦不拉叽的,能干得了保姆的活儿吗?”
“可以的,我在村子里也要干活,有力气呢!”陈明珠生怕自己被拒绝。
李秀英叹了一声:“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吃完面,李秀英道:“你谢妈妈估计得晚上才回来,你就先在这儿待着。或者淮安你带她在院子里转转,熟悉一下路。”
陆淮安应了声,带着陈明珠去大院里转了一圈。
*
穿过那条中轴大道,对面是一个大篮球场,围绕着篮球场,分布着小卖部、托儿所、卫生所、食堂、大澡堂等设施。
当时是下午5点,篮球场上有不少年轻人在打篮球。
一看到陆淮安,打篮球的年轻小伙子就纷纷过来打起了招呼。
“淮安哥。”
“陆哥你最近去哪了,都没见你人影。”
有个瘦瘦的男孩子还嬉皮笑脸地说:“可不是,把我给想得……”
陆淮安:“猴子你臭鸡蛋吃多了,说的话都这么恶心,今天又逃课了?”
“星期六我们学校提前一节课放学,你又不是不知道。”他又问,“我听小津说你出远门了?”
陆淮安:“跟我们老师去考察建筑了。”
猴子:“准备去盖房子了?”
“准备给你盖安眠的房子,你住么?”
“……”
他们说话都挺贫的,陈明珠听了直发笑。感觉陆淮安回到大院后,性情也放开了许多,他的人气很高,大家都围着他说话。
陈明珠不禁暗想:他不会是大院一霸吧,男主人设在最开始不就是又酷又拽的么?
那个叫猴子的人最后才打量了一下陈明珠:“这是你亲戚?”
“给谢妈妈带来的小保姆。”
“呀,哥你去盖房子顺便拐了个小保姆回来哪?”
“啊。”陆淮安懒得解释,索性承认了,语气懒懒地说,“既然是我拐来的,都照看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