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男子肯定地点头,“是啊,我是谭明睿,今年十五岁。我大哥是朝廷亲封的镇海大将军谭子舟,今年二十六岁。“
“你刚刚说的都是我大哥的丰功伟绩,我在京城的时候,都听出茧子了,怎么可能不记得,我就是不记得我的事了,也会记得大哥的事啊。“
“我这次来江州,就是来找大哥玩的,对了谭叔,我大哥他在哪儿啊?”白衣男子,也就是谭明睿转头四望,“怎么没见我大哥?”
谭管家:“……”
虽然不知道自家将军为什么突然变小了,而且还把最近十年发生的事情按在了一个虚无缥缈的‘大哥’身上。
但慌乱之后,谭管家迅速镇定了下来。
他一方面派人去把周太医找回来,周太医是他现在能找到的医术最好的大夫,大将军突然变成这样,得请他拿个主意才行。
另一方面他也抓紧时间安抚这位‘明睿少爷’,首先就是让人找来了一身他喜欢的白色衣裳伺候他换上,然后再让人把屋内收拾干净。而等这一切都办完,厨房那边新做的菜肴也端了上来,琳琅满目地摆了一桌。
但原本还高兴地坐在桌旁的谭明睿看着一盘盘菜被端了上来,脸色却越来越难看。
“谭叔,这些都是什么啊?”
谭明睿不满地说道:“怎么全都是素菜,一点肉都没有,怪不得我醒来之后肚子这么饿,之前你是不是都拿这些糊弄我的?”
“端下去端下去!”
谭明睿使劲挥手,“给我换肉来,肉,我要吃肉,三杯鸡老鸭汤还有红烧肉,统统都给我端上来,这些兔子吃的全都撤下去。”
旁边站着的小厮们紧张地看着谭管家,而谭管家看了看谭明睿的脸色,连忙让他们都端走,然后火急火燎地换了肉做的菜来。
这其中就有谭明睿刚刚嚷嚷着要吃的一碗红烧肉,这原本是盛大厨自己做着打牙祭的,听说大将军想吃,他虽然觉得很奇怪,但还是连忙让人端了过来。
赤红色的肉块被垒放到碗内,堆成了好看的山形,因为是刚从锅里端出来的,放到桌上的时候还散发着让人垂涎欲滴的香气。
“这才像话嘛。”
看着这一桌子的鸡鸭鱼肉,谭明睿满意地点头,然后朝最中间的那碗红烧肉伸出了筷子。
谭管家略显紧张地盯着他的动作,他现在已经不想知道为什么大将军会突然变成明睿少爷了,若是变成明睿少爷就能让大将军的怪病变好。那偶尔变一变也不是什么坏事,那样的话他们就不用担心大将军会在某一日饿死自己了。
但可惜的是,那块肥瘦相间的红烧肉一入了谭明睿的口,他原本高兴的表情就变了,眉头也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呕――”
咬下的那一瞬间谭明睿就好像是吃到了世界上最最恶心的东西,整个人脸色大变。他不但飞快地把那块红烧肉吐了出来,还弯下腰吐出了胃里所有的东西,吐到最后那些呕吐物里甚至还有黄绿色的胆汁。
“呕,呕――”
“水,呕――”
“快快快,快去拿水来!”
谭管家见状脸色大变,没想到没有了最近十年的记忆,大将军的这具身体还是吃不了肉,看着明睿少爷难受的模样,他不由得后悔刚刚没有开口阻止。
“快请大夫……”
“快去请大夫!”
谭管家厉喝,一边让人去请大夫一边又让人去拿水,把屋子里的几个小厮指挥得手忙脚乱。
而屋内,不知什么时候安静了下来。不但呕吐声听不见了,气氛也渐渐地停滞。
谭管家后知后觉地回头,然后就看到原本正弯腰一边吐得撕心裂肺一边冲着他要水的某个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坐直了身体,露出了面无表情的一张俊脸。
至于嘴角粘上的一点酱汁,也被他狠狠地伸手一抹,白皙的脸上因此留下了几缕红痕。
正在指挥着小厮的谭管家看着他犀利的眼神,感受着熟悉的冰冷气息,迟疑着喊了一声,“大,大将军?”
谭子舟缓缓点头。
第36章
谭管家又一次挥退了众人。
然后他小心翼翼地走到了微垂着头的谭子舟身边,迟疑着开口,“将,将军,刚刚发生的事情,您,您还记得吗?”
他其实想问的是您还记不记得刚才失去最近十年的记忆,变成了‘明睿少爷’,并且把十年后的自己当做‘大哥’的事,不过看着自家将军这张冷脸,他这话就说不出口了,只犹豫着含糊提了一句。
若将军记得,那自然明白他这话的意思,若将军不记得了,那还是先不要说,就等过些日子周太医回来再商量对策,避免刺激到将军。
谭子舟面无表情。
他仿佛没有听到谭管家的话,目光定定地看着袖口与衣摆处的暗纹,以及那光洁的,耀眼的白色衣袖。然后他又抬起头迅速地在屋内扫了一圈,略过所有移动过的地方,最后落在了略显狼藉的桌面上。
眼睛微眯,目光幽深。
谭管家在一旁安静又紧张地等待着,然后就看到自家将军站了起来,脚步快速地往内室走去,一边走还一边扔下了一句略显平淡的话。
“收拾干净。”
谭管家担忧地看着他消失在门后,然后连忙打开门让守候在门外的几个小厮进来,指挥着他们轻手轻脚地将屋内的狼藉整理干净,接着再带着所有人退了出去。
从外面关好门之后,他隐约听到屋内又响起了呕吐声,但当他贴近了门缝凝神细听的时候,却又没有听到了。
……
海草村,唐迟迟做了两天米粉,把家里的陈米都用得差不多了之后,算算时间差不多要给镇海大将军府和宝丰楼送蚝油了,于是就准备了起来。
一回生二回熟,上回四个人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才挖到了三百多斤,这次唐迟迟的准备就充分了许多。她提前把余大婶家的木车借了过来,然后带着邹二妹以及双胞胎,陆陆续续往家里搬了大概五百斤的生蚝。
这么多的生蚝不但把家里的箩筐堆满了,还在地面上堆出了两座小山。
有路过的婶娘们好奇地问:“迟迟,你挖这么多的石头鱼做什么啊?这玩意虽然味道还行,但开起来麻烦,肉也不多。”
“你还不如去抓大虾呢。”
“上回你抓的那只大神虾不是卖银子了吗?就算是不抓大虾,像大妹和她娘那样去抓鲍鱼也不错啊,晒干了能卖钱。”
唐迟迟当然不会说自己挖这么多,是要做了蚝油拿去卖,于是擦了把头上的汗,笑着回道:“婶子,我这是想做干货呢,趁着现在天气好,可以将生,将石头鱼里面的贝肉挖出来晒干,再收起来。”
“这样等到了冬天不方便出海打渔,没有鱼吃的时候,就拿一把出来泡开,不管是煮粥还是做菜,味道都不错。”
“而且总是吃咸鱼,也有些腻。”
在原身的记忆里,这里的冬天很冷,而且也没什么菜吃,所以很多时候这里的人都是煮一大锅粥,然后就着咸鱼和咸菜吃下肚。
那滋味,真是谁吃谁知道。
每年秋天的时候,的确是有人家会晾晒除了咸鱼之外的海货过冬,于是那位婶娘没有怀疑,赞了句‘是个会过日子的’,就提着装满了海货的篮子走了。
而唐迟迟则继续用木车往家里搬运挖来的生蚝,等把所有挖到的生蚝都搬回了家,不管是她和邹二妹这两个大人,还是一直勤奋地蹲在海滩上用贝壳刀挖生蚝的双胞胎,都累得手都抬不起来了。
不过收获是丰盛的。
等按部就班全部做完之后,唐迟迟买来的那些小坛子都被蚝油装满了,整整有五个半,一共做出来差不多八斤的蚝油。
其中一坛给了邹二妹,这既是她的辛苦费,也是因为再过十天左右就是她大姐邹大妹成亲办喜事的日子了。
办喜事就免不了要请亲朋好友们喝喜酒,虽然渔民家里没有什么好酒,但各种海味却是少不了的,放一点蚝油进去,也能给菜添添鲜味。陈婶子因为这门婚事,还在唐迟迟这里定了两簸箕豆腐,这坛蚝油也算是唐迟迟的一点心意了。
反正她自己还剩下四坛半,不管是自家吃还是拿去卖给镇海大将军府、亦或者是宝丰楼都是足够的。
做完了这些的唐迟迟打算去江州城。
之前她每次去的时候都是靠着自己走路,但现在她不想再走了,不单单是因为她这次打算把唐书和唐丝这两个小的带上,还因为她这次带的东西也比之前多。所以去余大婶家里还木车的时候,她就顺便问了一下。
“你问我们村有没有车到城里?”
“有啊。”
余大婶爽快地回答:“江婆婆家有一辆骡车,每天早上她家大儿子都会拉着进城,谁家若是要去卖鱼就可以搭他们家的车,到了之后给两条鱼就行。若是没有鱼,那就一个大人给两个铜板,小孩给一个。”
“不过你真的要把书书和丝丝也带去?”
余大婶道:“你若是不方便,就把他们两个带到我这里来,你大壮嫂有了身子,天天待在家里养胎,让她顺带给你看一看就行了。”
“不了,我还是带去吧。”
唐迟迟婉拒了余大婶的好意,“我爹最近也不在家,我打算带着书书和丝丝去城里买些衣裳鞋袜,还有被褥什么的,顺带再带他们逛逛。”
“没准要在城里多待两天才回来。”
唐迟迟来到这里这么久,还没有好好地逛过这古代的城池呢,现在既然有闲有钱,那干脆就在城里多住两天,好好地逛一逛。
余大婶想起唐迟迟家最近卖了神虾,发财了的事,于是原本想要劝阻的话也收了回去,转而跟她说起了江州城内哪些铺子比较靠谱,尤其还跟她推荐了一家小客栈,说别看它小,但那是海崖村的人开的,安全。
他们附近几个村的人进城,都是在那里落脚。
虽然偏了些,但既干净又实惠。
唐迟迟高兴地谢过,然后把特地带来的一碗蚝油送给了她。回到家后天色已黑,唐迟迟把晒干的米粉拿出来煮了一锅,虽然没有刚做好那时的美味,但在各种材料的搭配下也不逊色多少,三人美美地吃完了晚饭。
第二天一早,唐迟迟同样煮了一锅米粉,然后和特地赶过来帮忙的邹二妹把晾晒了蚝肉的簸箕搬出去,顺带请她接下来的几天帮忙照看。
至于唐迟迟则背上装了蚝油的背篓,带着兴高采烈的唐书和唐丝来到路口,给了江婆婆的大儿子江大叔四个铜板,进城去了。
这还是双胞胎第一次出门。
一路上他们稀奇地到处看个不停,尤其是唐丝,看到什么都要指着问一下‘姐姐那是什么’,也不管唐迟迟认不认识。好在这条路唐迟迟已经走过好几次了,路上的大部分东西都认识,偶尔不认识的也有同车的人帮忙解答。
“迟迟,这就是你弟弟妹妹吧?”
有位大嫂听小孩说话有趣,也开口了,“上回你们家分家的时候,他们还有些怕生,现在瞧着好多了,人也精神。”
“可能是因为最近动得多,吃得也多。”
唐迟迟随口回答,然后朝双胞胎示意,“书书、丝丝,这位是江大嫂,之前家里的虾米就是江大嫂拿过来的,还记不记得?”
唐丝最先点头,“记得,虾米好吃。”
她还看到姐姐用虾米和紫菜做出了好吃的粉末,不过姐姐说了不能说出去,不然以后就吃不到了,于是她捂着嘴巴朝着江大嫂唔唔唔说了几个字。其他的听不出来,只隐约听到了‘好吃’二字,那小模样把江大嫂和其他两位婶子都逗笑了。
唐迟迟失笑,拿下了她的手,“来,你们两个跟江大嫂还有婶子们问个好,我们家最近多亏了她们照顾,才越来越好的。”
唐书和唐丝听话地向骡车上的人问好,一个一本正经,一个则眼睛溜溜转透着几分小机灵,让几位上了年纪的婶娘们好一阵爱怜。
然后某位住在唐家附近的就道:“迟迟啊,你们家分出来真是分对了。你是不知道,你奶她最近都不给桂花她们吃饱。”
“昨天还闹起来了。”
唐迟迟虽然不想和肖老太太那一家子再扯上关系,但如果有他们家的热闹看,那还是很感兴趣的,毕竟这里没有电视也没有手机,有时候会觉得无聊。
那位婶娘见唐迟迟他们感兴趣,果然说了出来。
“好像是因为你三叔前些天不知道怎么的,弄没了家里的大半袋豆子,然后你奶就罚他们一家三天不准吃饭。”
“然后桂花饿得很了,就偷家里的米吃。”
“哎呦,也是可怜。”
那位婶娘摇摇头,“你奶发现了,就追着她满院子的打,说要打断她的腿。桂花就不干了她就逃啊,然后你奶就追,你奶也是上了年纪的人了,追着追着就把自己的脚给崴了,肿起来老大一块呢。”
唐迟迟听着在心底摇头。
动不动就打人,还有罚不准吃饭,记忆里这也是肖老太太的的常规操作了。以前原身就被她罚过,不过原主的娘海叶子负责给家里做饭,每次都会悄悄地留一些出来给女儿吃,而且唐二鱼每次出海回来也会有贴补,所以他们一家才没受多少苦。
也因此,当初唐迟迟就下定了决心要分家。
这样的一个长辈,早摆脱了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不然多吃一口都要经过她的同意。而且还不准晚辈去赶海,明明就住在渔村,但日子却过得跟山里的一样,一家人很明显地跟大部队脱节了。
这不,这辆车里坐着的大部分人都和肖老太太合不来。
那位婶娘说完之后,又有人闲话般说起了肖老太太年轻时候不合群的事,还说当初唐迟迟她爷爷出海遇到了意外的时候,她非闹着说是其他人把他推下去的,或见死不救,总之就是要同去的几家给她赔偿。
由此和村里的大部分人处恶了关系。
要不是后来唐二鱼长大后缓解了一些,恐怕大家都不理会她了,不过即使是这样,在村子里也只有寥寥几家差不多情况的还和她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