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除了辣椒之外,我们家如果有别的新鲜菜,大将军府的人也要。对了爹,明天来的那人你还见过呢,就是上次来我们家送年礼的那个年轻人。”
唐二鱼带着儿子埋头搬东西,听到唐迟迟的话后想了想,“是年三十来过的那个,十四五岁蛮精神的小伙子?”
唐迟迟:“对啊,他叫做盛铁锅,往后就是他来我们家收辣椒。”
唐二鱼点头,“爹知道了。”
一家四口一边说着话,一边把唐迟迟买回来的东西都搬了下来。因为是和谭明睿一起逛的,她这次买的东西并不多,没多久便都搬完了。
放好东西之后,唐迟迟拆开一包松子糖给弟妹,让他们到院子里去玩,然后就和唐二鱼商量起读书的事情来。
回来的路上她仔细想了想,读书识字的事宜早不宜迟,早一日认完字,她便能够早一日摆脱‘文盲’的标签。
所以她对唐二鱼道:“爹,我们村有没有村塾?”
“你问这个做什么?”
唐二鱼虽然觉得奇怪,不过还是耐心地解释,“我们村小,并没有村塾,不过上村有一个,海子最开始就是在上村读的书,后来才去了城里。”
“上村啊。”
唐迟迟回想着记忆里的上村,它真实的名字是‘海崖村’,至于为什么叫做‘海崖村’,就和海草村以前遍布海草所以被称为‘海草村’一样,海崖村的一边是悬崖,所以叫做‘海崖村’。而因为它的位置在海草村的上方,所以村子里的人一直‘上村’‘上村’地喊着。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喊得太多了,海崖村不管人数还是其他方面,都比海草村要好上一大截。他们村子的人除了出海打渔之外,有的还有别的营生,如果姑娘能嫁到那边去,就会被认为是结了一门好亲事,就好像邹大妹一样。
之前唐迟迟自己做豆腐的时候,那边经常有人过来买。这么富裕的村子,有一个村塾也就不足为奇了。
想到这里,唐迟迟问道:“爹,上村的村塾,我们能过去读书吗?”
“读书?”
“你怎么会想到这个?”
唐二鱼诧异,他没想到女儿居然会突然提起读书的事,要知道村子里的人大部分都是不识字的,就是他自己,也只是认得自己和家里人的名字。村子里祖祖辈辈都以打渔为生,除了很富裕的人家,根本就没想过要让孩子去读书。
“对啊,”唐迟迟装出一副憧憬的样子,“爹,读书是一件好事,如果我识字的话,之前大将军府送来的礼单我就能看明白了。”
“我们家现在不愁吃不愁穿,每个月还有辣椒和蚝油的进项,所以我想去读书,不但我要去,书书和丝丝也要去。”
“爹,你觉得怎么样?”
“去读书啊……”
唐二鱼想了许久,还是点头了,“也好,你娘也是识字的,她以前还教过你呢,不过你那个时候没有记住。等你弟弟妹妹出生之后,你娘的身子又不太好了,不然你们三个也能像海子一样,读书识字。”
海叶子居然识字!
唐迟迟先是诧异,然后又恍然。
也对,从之前唐二鱼以及村子里的人说的话来看,失去记忆之前的海叶子应该是某个富裕人家的人,那她识字也就不奇怪了。也就是原身一生下来就呆呆的,记不住东西,不然也能够从海叶子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不过唐迟迟对海叶子也好奇起来,于是问道:“爹,娘是哪里人啊?”
唐二鱼苦笑着摇头,“爹也不知道,你娘一直都没想起来,不过应该是北边的。迟迟你长得像你娘,等以后有机会,我们一家人去找找你外祖父他们。”
“你娘临走之前,还一直惦记着这事呢。”
第72章
如果能有机会找到海叶子的娘家,唐迟迟自然是愿意的,可惜的是海叶子一直没有恢复记忆,而唐二鱼也不能提供更多的线索。
这件事就这么搁置了下来。
随后父女两人又说回了唐迟迟他们去读书的事。
根据唐二鱼的了解,附近的几个村子就只有上村有村塾,其他村子都没有。而上村的那个村塾教的也只是小孩子,唐书可以送过去,但唐迟迟和唐丝是不能的。因为那个村塾不招收女孩子,更何况唐迟迟今年都十六岁了。
虽然如此,但唐迟迟并没有放弃。
“爹,你帮我去问问海子哥吧,你刚才不是说他后来去城里读书了吗?那你知道他是在哪里读的吗?”
“我们可以直接去城里读。”
“哪怕城里的书塾同样不收女子,但那些夫子的娘、太太、姐妹、女儿里面应该也有识字的吧,到时候我们可以请她们教。”
因为唐迟迟的目的只是识字,谁教都没有关系,所以她把目光放在了书塾夫子身边的人身上,按照常理推断,他们的亲人识字的可能性很大。而且由女性来教导的话,不管对她还是唐丝来说,都比较好。
虽然她不太在乎那些封建礼节,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唐二鱼想了想觉得女儿说的话有理,于是点头答应,“行,那爹就去问问看。如果找到了合适的夫子,你们三个人正好可以一起去。”
没过多久,唐二鱼就带着好消息高兴地回来了,“海子说的那个地方爹正好知道,等明天大将军府的人来了之后,爹就带你们三个一起过去。”
唐迟迟欢呼,“太好了!”
站在一旁的唐丝好奇问道:“姐姐,我们真的要去读书吗?”
唐迟迟满脸笑容地看着她,“对啊,读书识字,以后再有谁送东西来,我们就不会因为看不懂礼单而不知道人家送的是什么了。”
真实的原因当然不是这个,不过用来糊弄小唐丝还是够了的,她听到后乖乖点头,认真地说道:“嗯,我会好好学的。”
唐迟迟高兴地抱着她亲了一口,然后转头看向了唐书,“书书,我们要去读书了,你高不高兴?”
唐书并不高兴。
他板着小脸开口,“我不想读书,我要跟爹学钓鱼。”
唐迟迟哑然失笑,这个弟弟真是事业心不改啊,自从唐二鱼开始教他钓鱼之后,他每天都高高兴兴地提着钓竿和小桶出门,风雨无阻。要不是因为实在太冷,冬天的时候他也想去呢,如今春天来了,就没有什么能挡住他的脚步。
小孩子不明白读书的重要性,宁愿去钓鱼,但作为大人,唐迟迟是非常明白的,所以她极力劝说,跟他将了许多读书的好处。
于是第二天,等盛铁锅带着辣椒回去之后,一家四口就简单地收拾了一下,搭乘江大叔的车往城内的书塾行去。
邹海读过的这家书塾是一个秀才开的,并不大。
这里的夫子是一对父子,一个老夫子一个小夫子,老的夫子今年六十一岁,有秀才功名,平时教导的是年纪比较大,想要考科举的那些孩子。而小的夫子四十岁,但还只是一个白身,他负责给小孩开蒙。
整个书塾有十五六个小孩。
大的有七八个,小的也有七八个。
听闻唐家想要把唐书送来读书,小夫子很高兴地出来接待,然后稍微考了唐书几句,发现他并不笨,于是就答应了下来。
巧合的是,这位小夫子的娘子是城里另外一位秀才的女儿,她从小就跟着父亲读书,嫁了人之后也没有荒废,他们家的两个女儿就是他娘子开蒙的。听说唐家姐妹想要识字,她同样考较了一番后,将两人收了下来。
自此,姐弟三人每天早早出门,然后傍晚的时候回来。
唐书跟着小夫子开蒙,而唐迟迟和唐丝两人则跟着小夫子的娘子识字。经过两三个月的学习,本就有现代文字基础的唐迟迟进步飞速,她不但将简体字和繁体字在脑海中一一对应了起来,还学会了写毛笔字。
虽然每个字都写得很大,笔锋也软弱无力,但好歹不是一个文盲了。不过为了不把师傅吓一跳,她在书塾的时候都藏了些,但即便是这样,也让夫子一家人震惊了,他们从来就没有见到过识字这么快的人。
见状唐迟迟只好装害羞,减少了去书塾的次数。
她每天把弟妹送到书塾,然后自己就在城内闲逛,有的时候去书铺买书看,有的时候去品尝各家酒楼的菜肴,还有的时候则去逛瓦市,欣赏古代的娱乐节目。
当然‘学习英文’的机会她也没有忘记,时常往洋人出没的地方去,有几次还真的让她找到了机会。虽然想要的种子没有买到,但遇到了想买东西,却语言不通的洋人,充分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能力。
在此期间,她偶尔会遇上同样出来闲逛的谭明睿。
但对方出现的次数很少。
最后一次也就是五月初,两人正在望海酒楼津津有味地听人说书的时候,谭管家突然带着人出现,满脸焦急地将谭明睿带走了。
后来发生了什么唐迟迟就不知道了,哪怕她向盛铁锅打听,也只是知道谭明睿回去的当天,谭大将军就带着他急匆匆回城。
至于京城里面发生了什么,盛大厨和盛铁锅也不知道。唯一可能知道的谭管家,也不会告诉唐迟迟这个他眼里的无关人员。
她只好暗自祈祷。
希望谭明睿这个认识没有多久,但和她很聊得来的人不会出什么事。
也不知道是不是她的祈祷起到了作用,一个月后,也就是六月底一则让人震惊的消息传遍了天下。怀王与诚王两位王爷意图逼宫谋反,万幸的是被及时赶到的谭大将军拦住了,功败垂成。
诚王被打入天牢,但怀王却乘人不备逃之夭夭。
这个让人震惊的消息一出,不管是高高在上的官员还是普普通通的百姓,都如热锅里面的水一般,沸腾了。
唐迟迟不管走到了哪里,耳边听闻的事,都和这有关。
有人窃窃私语,散布谣言。
“怀王你们知道吗?“
“知道啊,他是先帝他爹最小的儿子,她娘是暹罗的公主,听说长得跟天仙一样。是宫里的娘娘里头,最好看的。”
“他以前还是大将军呢!”
“听说先皇最疼爱这个小儿子,原本还要把皇位传给他的,但是被先帝抢了,所以他一气之下,就起兵谋反。”
“咦,我也听说过这事,而且我还听人说不但先皇想把皇位传给小儿子怀王,就是抢走了怀王皇位的先帝,他也是想要把皇位传给大儿子诚王的。结果后来不知怎的,先帝把皇位传给了二儿子,也就是陛下。”
“那怀王和诚王叔侄俩可真倒霉啊,都被抢了皇位。”
……
有人怒火中烧,咒骂着怀王和诚王狼心狗肺。
“呸!”
“怀王和诚王想要谋反,真是罪大恶极,要我说谭大将军就应该把他们两个都砍了,谁让他们做出断子绝孙的事情来。”
“就是就是。”
“狼心狗肺的东西!”
“太后娘娘和陛下心怀天下,惩治贪官污吏,谭大将军也是一个大大的好人,不但杀了西北的蛮子,还杀了我们江州城外的海贼。”
“怀王和诚王真不是东西!谋反得死多少人啊。”
……
当然,也有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管他什么王做皇帝,跟我们啊,一点关系都没有。”
“喝酒喝酒。”
“今天我们不醉不归,不醉不归啊。”
……
沸腾的水面直到半个月后才平息,当然并不是因为大家对皇室的兄弟阅墙闹闻不感兴趣了,而是江州城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那是一个天晴无风的傍晚,在很多人的注视中,一艘大船缓缓朝着江州驶来,经过确认之后发现这是一艘外藩来的使船。
外藩的商船年年都有,但使船却不多见了。
尤其这艘,据说上面还有一位王子。
所以江州百姓们的注意力,就从已经讨论了半个月,没什么新鲜感的双王谋逆一案,转移到了这艘刚来的大船以及上面的王子使节上。
有年长的说这个使节应该是来祝贺陛下登基的,因为以前就发生过这样的事,先皇登基的时候就有很多外藩的使节前来祝贺。
也有老一辈的人说不对,那应该是一艘来送新娘的船。因为怀王的亲娘,就是那位天仙一样的暹罗公主,当年就是坐着这样的一艘大船来的。她来了之后就成为了先皇的妃子,生下了怀王。
说这话的人还指着船上的红布,信誓旦旦地说船上就是有新娘子,应该也是哪一国的公主,不然怎么会绑着红布呢。
而年轻的则说都不是。
他们猜测对方是来做生意的,因为近些年海贸发达,那些精美的丝绸、瓷器等东西非常的受外藩人欢迎,每年都吸引了许多人前来。
所以他们应该是来做生意的。
众说纷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
第73章
正当外头猜测纷纷的时候,镇海大将军府内,古大人正焦急如焚。
“谭大将军还是没有回来吗?”
四十余岁,留着两撇胡子的江州知府古大人和过年那段时间相比,不但整个人都瘦了一圈,人也憔悴了许多。就好像是被什么烦心事所困扰一样,他在大将军府的待客大厅转了一圈又一圈,时不时就要停下来问上一句。
“大将军回来了吗?”
安静侍立在一旁的家丁低头回答:“回古大人,大将军尚未回府。”
“哎呀!”
古大人焦急地甩着袖子,背过身去在屋内走动,“大将军怎么还不回来,谭管家不是说大将军之前写来的信里说好了是今天回来的吗?”
“阿丹国的使节要如何安置,得大将军拿出个章程来啊。”
“你,你再去问问!”
他指着站在旁边的家丁道:“你去问问谭管家,大将军到底回来了没有,对了,你们的谭管家呢?今天怎么没见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