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跨位面百亿直播间上交了——六月睡不着【完结】
时间:2023-03-15 10:26:35

  ......
  没等郭学义回答,他又说道,“都说考科举很多人都要被抬着才能出来,小的已经练了好多天,准备背着少爷你出来,但是少爷你站得真稳当,不单单是你,我观察了好久,从考场出来的只有一个人需要人抬,其他的都是自己走出来的,可见啊!那些人说的话都不能信,害得小的白白担心了好几天,生怕我家少爷瘦了、病了。”
  ......
  本次科举考试算是落下了帷幕,只等着最后结果的产生,回到客栈后,郭学义好好休息了一整天,再出门时,同大家聊起本次科考,很多考生都表示本次考题不是特别难,考场里的日子也没那么难熬,最后他们一致认为,这一切要多谢戚柒直播间,给他们提供了非常多的便利。
  作者有话说:
 
 
第38章 伟大的诗人
  接连九天的科举, 让周承康的日子不太好过,周承康是宣平伯爵家的嫡次子,这阵子难过倒不是他也在科考, 实在是他没那个资格,自十三岁考上秀才后, 轰动了整个京都, 人人都道,宣平伯爵家要再度崛起时,然而后来无论如何周承康都无法再进一步。
  这几日刚好又赶上了科考的日子, 周承康却连参加的资格都没有,他爹宣平伯爵看他越发不顺眼,周承康只得小心翼翼夹紧尾巴做人,尽量不要触碰到他爹的霉头。
  人人都说周承康不务正业, 诗词歌赋信手拈来,但是有何用,科考又不用考作诗。
  醉香楼是孟朝都城中数一数二的酒楼,达官贵人们最常聚集的地方, 周承康跟自己的三五个好友一边喝着酒,一边大吐苦水,说自己最近这阵子过的不是人过的日子, 好友们纷纷劝慰。
  周承康是有才名的, 他的诗谁不夸一句好, 偏偏诗词写得再好也不能挣个官来当当。
  酒过半酣,周承康来了雅兴, 当场让人备了笔墨赋诗一首。
  友人们接过周承康的笔墨, 连连称赞“好诗”!
  周承康的心绪豁然开朗, 越发觉得这首诗写得满意, 就在这时,他的小厮大顺急忙慌慌地跑了过来,“少爷,老爷派人来找您了,您快回去吧!”
  一听他爹派人来找,周承康瞬间酒醒了大半,他从酒桌上起身,踉踉跄跄往外走,同时不忘嘱咐友人,“我爹找,先行一步,对了,这首诗你们帮我烧了,别传出去,让我爹知道了又要生气。”
  周承康先行离开了,这桌酒席并没有散,举杯畅饮还在继续,其中一位友人将周承康新作的诗小心收了起来,这首诗实在是好,烧了太过可惜。
  后来,这位友人无比庆幸自己做了这个决定,要知道今天以后,周承康的笔墨已经是千金难求了。
  下楼的功夫,周承康心慌意乱,踉踉跄跄的脚步差点踏空,幸好大顺扶住了他。
  “大顺,我爹找我为了何事你知晓吗?”
  “少爷,圣旨到了,您快些吧!”大顺搀着周承康,恨不能将人拖着走。
  圣旨?宣平伯爵府都多久没有接过圣旨了,为何今日他偏偏出来喝酒圣旨就来了,周承康恨不能敲几下自己的脑袋,真是流年不利啊!
  回到家,周承康的酒已经彻底醒了。
  见儿子终于回来了,宣平伯急忙将人拉到跟前跪下,宣旨太监开始宣旨,皇上召周承康觐见。
  皇上要见周承康?宣平伯百思不得其解,皇上为何会召见自己的小儿子,不是他瞧不起自己的儿子,实在是皇上不应该听说过他儿子这么一号人才对,给宣旨太监塞了银子后,冯公公虽然没有明说皇上召见是为了何事,但是冯公公笑意盈盈的模样不像是坏事,宣平伯这才放下心来。
  狠狠叮嘱了周承康一番,知道皇上在等,宣平伯不敢再耽搁,让儿子换了身衣物跟随冯公公走了。
  一路上,周承康都在想,皇上为何会召见他,然而进了殿门,周承康这才发现,皇上不但召见了他,还有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这位老者他也认识,无贤道人,他的画堪称一绝,现在已经是千金难逑了。
  周承康怎么也想不到的是,皇上召见就是让他写几首诗,不过这难不倒他,作诗可以说是他平生最拿手的事,肚子里有存货,当场洋洋洒洒写了好几首。
  将作好的诗呈交给皇上后,皇上连赞了几声“好”,就放他回去了。
  回到家,皇上的赏赐接踵而至。
  第二日,这件事就传遍了京都的大街小巷,原来作诗并非是什么小道,诗作得好依然可以光宗耀祖。
  周承康在家歇了好几日,这几天他仿佛是做了一场梦,整个人都晕晕乎乎的,皇上不但赏了不少好东西,并给他赐了官,官职不大才六品,也没有什么实权,但是却是个奉旨游山玩水的差事,这与周承康的想法不谋而合,他最想做的事就是踏遍祖国的大好山河,领略沿途的壮丽风景,只不过他爹如今尚还在,断没有抛弃家人远走的道理。
  现如今他算是得偿所愿了,这个差事是皇上御赐的,只不过皇上还给他提了个要求,途中作了诗要传回京里,上交到陛下手中。
  最近,沉寂了许久的宣平伯爵府突然热闹了起来,登门来访的人络绎不绝,邀请周承康做客的帖子也数不胜数,以往对这个没落的宣平伯爵府爱答不理的达官显贵们纷纷展现了他们的友好姿态,都只是为了求一首周承康的诗。
  现如今,谁不知道周承康的诗价值千金,至于为何如此,只有极少数人知晓其中的缘由,就连周承康自己都不知晓。
  周承康不知道的是,后世的他是享有“诗神”的美名,在他父亲去世后,他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大好河山,在这期间,他将自己的所感所想作成诗,给后世留下了几百首经典诗篇。
  周承康的诗豪放飘逸、意境开阔幽远,哪怕历经千年,依然让人赞叹。
  华国人从小就学周承康的诗,他的诗作留下了很多,但是他的笔墨却鲜少留存于世,毕竟相隔了千年的岁月,不过既然戚柒的直播间通向了孟朝,那她怎么样也要弥补这样的遗憾。
  不止是周承康的诗作,还有无贤道人的画,后世无贤道人的一幅画价值过亿,但是即便这样也买不到,无贤道人的真迹后世只有几幅留存了下来,还是残破的,后世他的临摹画价值都超过了千万。
  古代作物的产量很低,尤其是冬小麦,亩产不过两百斤,戚柒直播间售卖的冬小麦种子,亩产可以达到千斤。
  皇上在听说了亩产可达千斤的麦种时,可以说是欣喜若狂,恨不能喜极而泣,若是孟朝的百姓都种上了这样的小麦,那以后还会愁吃喝吗?这可是一件造福天下百姓的好事情,有此功绩,他一定可以成为一名流芳千古的好皇帝。
  孟恰好朝需要亩产千斤的冬小麦种子,而戚柒想要周承康,无贤道人的字画,以及孟朝的瓷器等等,两边一拍即合、各取所需。
  皇上捧着周承康的诗和无贤道人的画欣赏了很久,以他的鉴赏能力,他当然知道这些都是好诗好画,但是这样的诗画居然能换取亩产千斤的麦种,是他所不能理解的,若是关系对调,让他用亩产千斤的麦种,他能换来任何他想要的东西,毕竟这可是亩产千斤的麦种啊!可以解决整个孟朝百姓的生计问题,这样的丰功伟绩只需要几幅字画就能换来,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其实,皇上原本是想要给周承康和无贤道人加官进爵的,若没有他们的字画,也换不来这样亩产千斤的麦种,但是戚柒打断了他的这个决定,倒不是戚柒不想要他们过得好,主要是她不能大幅度改变周承康和无贤道人的生活轨迹,若是皇上真的给周承康加官进爵了,那他还会远离京都四处游历吗?显然是不能的,那这样一来,那些传颂后世的经典诗作也就不会有了,这与戚柒的期望是背道而驰的。
  其实不光是孟朝的字画古董,与孟朝同一时期,国外也出现了非常多的名人,他们的字画也是瑰宝,再加上国外的宝贵资源,黄金和宝石,也让人心之向往。
  那时候的孟朝水军非常强大,孟朝的舰队曾经几次远渡重洋,与他国建立了贸易往来,这在当时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举动,戚柒直播间也在这个时候与孟朝达成协议,戚柒直播间向孟朝提供了大型船只和石油,帮助他们远渡重洋,从而建立更稳定,范围也更加宽广的贸易往来。
  作者有话说:
 
 
第39章 亩产千斤的小麦
  院子里的鸡开始打鸣, 老周头睁开眼,屋外天还没有完全亮,他掀开被子起身, 床另一侧已经空了,老伴周秦氏已经起床了。
  老周头打开房门, 大声喊了句, “都起来了,今天要开始种麦子了。”
  不一会儿,各个儿子的房门相继打开, 周秦氏已经端了一大盆稀饭出来了,“你们都快点,吃了就下地干活,趁着天气好, 不能耽搁了。”
  老周头家早上吃的是用野菜煮的稀饭,今年碰上了大旱,田里种的稻子收成不好,一家子节衣缩食, 期盼能安稳度过这个冬天。
  虽然吃得不好,但是明显一家子早已习以为常了,一个个吃得狼吞虎咽, 饿肚子的情况下, 吃什么都是香的。
  “爸, 你说这个麦种真的能亩产一千斤吗?”老周头的二儿子喝了一大口粥问道。
  显然二儿子问的是昨天在戚柒直播间购买的麦种,其实不光是老周头的二儿子有疑问, 孟朝的百姓谁没有这样的疑虑, 亩产一千斤的麦种, 而且是冬麦种, 要知道以前他们家冬麦种亩产都只有两百斤,若是碰上那一年风调雨顺,最多也就二百五十斤了,现在居然有亩产一千斤的麦种,这可以说是闻所未闻了。
  昨天,戚柒在直播的过程中,弹幕也在反复问,麦种是不是真的能亩产一千斤,显然大家都不是非常相信,在戚柒的一再保证下,到底这阵子她积累的口碑不错,再加上冬小麦的种子又不是特别贵,虽然以前都是家里留下来的种子,不需要花钱,但是花钱买的新种子要的花费也不是特别多,而且亩产一千斤的麦种实在是太诱人了,所以陆陆续续有非常多孟朝百姓下单了。
  老周头家也买了种子,花了家里所有的钱,实在是今年夏天一直大旱,稻子的收成非常差,即便家里节衣缩食,这些稻子也不够一家人吃到明年续接上,所以老周头深思熟虑以后,才决定花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买下了五百斤的麦种。
  老周头咽下一大口稀饭,这才说道,“就算不能亩产一千斤,亩产五百斤也是好的,我们种下十亩地,就能收到五千斤麦子,足够吃到我们明年稻子熟了。”
  老周头的大儿子连连点头,“就是,今年收成太差了,按往年家里的麦种产量来说,根本撑不到我们来年稻子熟,到时候不知道大家要饿成什么样子,以往卖儿卖女的事也不少。”
  大儿媳吓得连忙说道,“不管怎么样,我家孩子可不能卖。”
  大儿子连忙安抚大儿媳,“我就是这么一说,现在有了这样的麦种还怕什么,肯定够我们一大家子吃了。”
  大儿子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心底还是有些没底。
  三儿子又说,“我们要相信戚柒,你看看她以前卖的那些东西,虽然我们家没有买,但是别人家买了谁不说好,她什么时候骗过我们?”
  二儿子点头,“说的也是,戚柒卖的都是好东西,价格又便宜,如果不是今年家里收成太差,我都想买太阳能灯,真是好东西,还有那些书,大家都疯抢。”
  老周头一口气扒完碗里的稀饭,用手擦了擦嘴,“没关系,等麦子种下去,明年日子就好过了,明年我们家也攒攒钱,给几个孙子孙女买一套书,让他们识字。”
  老周家一家子迅速吃完饭,天才刚刚亮,一家子就出了门。
  地里已经有不少人家在忙碌了,乡里乡亲的互相打招呼,但是没有过多停留,趁着这几天天气好,还没有转冷,把麦子尽快种下去,不然天气冷了,就影响麦子发芽了。
  要种十亩地,即便老周家里人多,但是没有现代的工具,耕种真的是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和力气。
  翻地是最辛苦的,但是老周家的人早已习以为常了,庆幸的是现在的天气不算热,夏天抢收稻子的时候那才是最累的。
  这一次的麦种老周家格外重视,因此翻地时也极为用心,平日里一大家子出动,只需要花费三天的时间就能把地翻好,这一次谁都不敢马虎,翻好了地后,老周头又带着几个儿子细细检查了一番,争取把每一寸地都翻得松软,这又多花费了一天的时间。
  翻好了地以后,开始播种,播种以前,种子是按照戚柒指导的那样,先用配好的农药和种子混合在一起浸泡,戚柒说这样做能促进小麦早出苗和壮苗,其实老周头一家在看到麦种的时候,已经忍不住赞叹,麦种真壮实。
  老周家又花了两天的时间,将麦种播种下地,播种好以后开始浇水,将地面浇湿透以后,以保证麦种快速发芽。
  接下来的几天天气都非常不错,五六天以后,麦种都已经开始发芽了,嫩嫩的细芽破土而出,地面上浅浅铺上了绿油油的一层。
  老周头没想到麦种的出苗会这么快,以前家里的麦种出芽可是要十天左右的时间,现在整整快了一半的时间,而且麦种的出芽情况也是非常好,整整十亩地,每一块地上都长出了密密的麦苗,没有哪一片有空缺,这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以往家里的麦种可没有这么好的出芽情况。
  看着嫩嫩的小麦苗,老周头的心欣慰极了,若说之前老周头会相信戚柒卖的麦种会亩产一千斤吗?那肯定是不相信的,但是他抱着美好的期待,即便不能亩产一千斤,能亩产五百斤那也是非常非常好了,但是现在他相信了,他觉得即便麦种不能亩产一千斤,但是八百斤应该是没问题的。
  最近,老周头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每天去地里看看他家的麦苗,每天早上吃完饭以后他要去看一圈,忙完了一天的活以后,在天黑以前,他还要再去地里看一圈,每每看着茁壮成长的麦苗,老周头都是乐呵呵的。
  看完自己家的不够,他还会看看邻居家的地,无论是谁家的地里的麦苗都长得非常好,这说明戚柒确实没骗人,麦种真的是好麦种。
  尤其是随着麦苗越长越大,老周头看着麦苗粗粗的杆子喜不自胜,以往可从没有见过这样的麦苗,能有这样的一半粗都可以算是长得好的了。
  孟朝的百姓们看着长得格外好的麦苗,一个个整天都乐呵呵的。
  皇上也非常关注这件事,毕竟这可是关系到民生的大事,为了亲自观察麦苗的情况,皇上特地命人在宫里开辟了一块地出来种小麦,亲眼见证麦苗的生长情况。
  中途,戚柒售卖过化肥,听说这才是亩产千斤麦子的秘密武器时,皇上还亲自给麦苗施过肥,后来的观测中,在施肥以后,麦苗的生长速度突飞猛进,麦苗的杆子也更加粗壮,长势喜人。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