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子——桃花白茶【完结】
时间:2023-04-13 14:42:36

  纪国宫室。
  杜邗道:“看来昌国果然已经学会制造低阶恶金,所以他们购买需求不大。”
  纪叔公点头:“我也听过一些传言,现在证实了。”
  纪国自然知道他们最近几年风头正盛,赚的钱多,所以愿意放些不用的东西来缓和关系。
  当然,也有昌国已经会造恶金的缘故。
  按照昌国原本的想法。
  等他们造出恶金,天下诸国只有他们跟纪国有。
  而昌国又是大国,直接碾压纪国不是问题。
  可现在呢?
  现在纪国要给全天下都发恶金。
  直接被他们拉回同一起跑线。
  大家都有,那就相当于大家都没有,昌国耗时近五年造出来的恶金,非但没有弥补差距,反而让天下国家得了好处。
  可昌国又不能跳出来,说纪国不准进行恶金买卖,否则不就得罪了其他诸侯国。
  昌国虽大,可还有卢国,祁国在。
  昌国国君已经有了白发,努力让自己不生气。
  但怎么能不生气!
  纪国仗着自己有更好的技术,就把低廉的东西往外抛售,直接让昌国的东西一文不值!
  就算昌国要卖恶金,既赶不上纪国的名声,也比不过纪国制恶金的速度!
  纪国,什么时候成了这样?
  当年三国攻纪,大家何等自信。
  短短几年里,祁国被纪国暗地算计,自己又吃了这个闷亏。
  郑国?
  郑国还用说?
  他们的城池数量都比不过纪国了!
  纪国已经今年彻底超过郑国!
  现在天底下垫底的诸侯国是郑国!
  这件事,是显而易见的。
  郑锡辛辛苦苦拿下来的庆国九城被夺走,没扩大领地,反而跟赵,梁结仇,北面如此,南面被纪国拿走武城,定城,锡城。
  原本的五十一城变成三十九城。
  而纪国这边,城池建设本就快,大批的野人部落加入。
  以及庆国,郑国打仗的时候,很多百姓迁徙。
  这次祁国有乱,奴隶大量逃往,都让纪国得了实际的好处。
  这个年头,土地不重要,人最关键。
  纪国收揽了大量的迁徙百姓,野人部落,人口已过二百万。
  在今年十二月腊祭之前的户籍统计里,平民的数量有二百二十一万,户数也有三十几万户。
  其中新生儿降生数量,也尤为可观。
  不出意外,明年的人口更会爆发性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纪国的城池更是到了四十一个。
  大大小小的城池里,还没包括海边的盐场,那说是盐场,其实在附近已经有了城池的模样。
  还有沿着官道驿馆附近的居民,不出一年时间,同样可以圈起来作为镇子存在。
  纪国的强势崛起,早就能看出眉目。
  他们将几个工厂的大量收获,全都转换为城池的基础建设,以及提高百姓的识字率等等。
  由二餐制改为三餐的习惯,更是大大增加百姓们的体力跟身体素质。
  吃得好,吃得多,就是能长高个,就是能强身健体。
  反观郑国,逐步滑落,跟周一样,被赵,梁,卢,昌,纪,祁六面围堵。
  跟谁处不好关系,都会出问题。
  偏偏郑伯就如周天子预料的一样,因为郑锡的离开,对周王室更加无礼,几次三番去找麻烦。
  去年因为打仗耽误收获,从而粮食不够,竟然又去抢周天子的粮,还带走周天子的几个妾室。
  周天子心里不悦,只庆幸早早把妹妹送走。
  妹妹在已经归了纪国的锡城,听说过得还算不错,虽然没有以前公主仪的架,但比他强些。
  周天子也不是坐以待毙的人,想了想给赵,梁国君写信。
  赵,梁两国来路不正,虽说建国近一年,但依旧被人诟病,这时候急需得到中原诸国的认可。
  而作为最正统存在的周天子,他的认可再重要不过。
  有谁能比周天子更加名正言顺?
  是,人家是衰落,但人家还是周天子啊。
  一个需要权势制衡越来越过分的郑国,另一个需要周礼正统的认可。
  周天子跟赵,梁一拍即合。
  原本还在打的赵,梁立刻一起出兵,帮天子讨伐抢粮的郑国。
  郑伯被骚扰的苦不堪言,根本不是赵,梁的对手。
  这两国可不是讲周礼的,人家内部的厮杀有多狠,看看满城的尸体就知道,对自己人都能下狠手,对郑国更是如此。
  郑伯被迫向周天子道歉,并在胁迫下割城赔罪。
  原本的三十九城,在周朝六百三十六年时,变为三十八城。
  周天子实际控制的城池也由四座变成五座。
  虽然对情况并无太大改善,但总算是有进步的。
  天下格局在悄无声息地改变。
  纪国从倒数第一,终于变成倒数第二了!
  现在各国城池情况。
  排第一的依旧是卢国,七十九个城池,稳居第一。
  第二是昌国,昌国明面上的城池依旧是六十二。
  祁国,掉了两个城池,变为五十八。
  赵,四十五,梁,四十七。
  纪国,四十一。
  郑国,三十八。
  纪国,终于在今年年末之前,再也不是垫底国家了!
  甚至很快就能超过赵,梁两个国家。
  新的一年里,纪国的城池或许不会大面积扩张,会更专注充实人口。
  可底子在那,怎么都不会差。
  主要各国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过来购买恶金武器。
  就连昌国都捏着鼻子过来。
  按产能来算,他们远远比不过纪国。
  正月,纪国国内的欢庆还未结束,各国使臣已经迫不及待过来。
  没记错上次这么多使臣过来,还是三国攻纪,纪国胜利说和那会。
  转眼间竟然过去五年时间。
  五年时间里,纪国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恶金开始售卖,也证明他们已经有了足够的底气跟信心。
  只是郑国使臣来的时候,跟郑锡难免有些尴尬。
  这位使臣其实跟郑锡关系不错,所以派他过来,但看着他们的上卿在纪国如鱼得水,心里很不是滋味。
  使臣更知道,郑伯其实也后悔,要是有郑锡在,郑国绝对不会沦落到这种地步。
  而赵,梁,两国,同样难免尴尬。
  他们的使臣跟缪成志认识啊,不仅当过同僚,还阵前对打过。
  现在要坐下来分一些恶金武器,谁高谁低,一眼便知。
  祁国使臣脸色也不太好,因为他们看到了百万国的人!
  百万国的使臣?!
  一个东夷小国,也来买恶金?!
  他们能建国,那还是占了祁国的城!
  唯独昌国使臣心中装着大事,不过他见各国使臣对纪国脸色都不善,心里渐渐安稳。
  想着临行前国君的嘱托,这位使臣擦擦头上的汗。
  纠结天下诸国,联合攻纪,真的可以吗?
  五年前的三国攻纪还历历在目。
  那场仗直接给了纪国发展的时间。
  国君又来?
  还说什么,一定要在火焰燃高之前扑灭。
  否则他们各国都不是对手,迟早会被一一吞并。
  昌国国君还道:“其实现在都有些迟了。”
  哪怕拼到各国人口损失一半,也要灭掉纪国。
  这句话让使臣心里发颤。
  他们国君是不是老了,老糊涂了,怎么说出这样的话。
  纪国确实厉害,但也只在郑国之上。
  需要这么紧张?
  还把各国一一吞并,怎么可能。
  昌国国君不求下面人理解自己的意思,只要照办即可。
  这位使臣便是会照办的人。
  等恶金买卖结束,他就会联系各国使臣,送出绝密信函。
  五年前,三国攻纪。
  五年后,六国攻纪。
  其实两次都有昌国国君的意思。
  纪国,真是这么可怕的对手?
  在昌国使臣沉思的时候,纪国小公子纪凌笑道:“纪国三邻之中,与昌国关系最好,这次恶金头次售卖,自然要先给昌国。”
  说着,纪凌对这位昌国使臣笑意盈盈:“您说是吧?”
  使臣下意识感觉不对,刚想答,又看其他使臣不善的目光,忽然发现什么。
  如此捧昌国,招他国的眼。
  那他接下来要做的事?!
  纪凌说完,其他官员接上:“昌国比其他国家多三成,就此定下。”
  拿出来售卖的恶金就那么多。
  昌国还多三成?!
  面对更加不善的目光,昌国使臣心底发寒,自家国君的考量果然没错。
  纪国实在过于可怕了。
  作者有话说:
第57章
  昌国使臣越是心底发寒, 越知道国君的想法是对的。
  只有趁着纪国还没真正起来的时候按死,才最安全,否则后患无穷。
  可他现在陷入两难。
  一方面是多出来的恶金, 另一方面是其他各国信任。
  没有一个国家能拒绝这么多恶金器具, 不管作为农具还是兵器, 都是极好用的。
  可他要是真的拿了,再去说服各国,就会显得很无力。
  公子凌一句话,让他陷入两难。
  对人家来说不过招招手的事。
  纪凌朝他笑笑,并未说太多。
  昌国国君不是普通人, 这件事不仅纪伯说过,郑锡也重点提醒。
  天下诸国里,虽然大家都在努力造恶金。
  但只有昌国国君下的本钱最大,这几年他们悄无声息地, 真的捣鼓出东西出来。
  别看近些年,相邻的郑国, 祁国都跟纪国有矛盾。
  可纪国最关注的, 依旧是沉默的昌国。
  不是纪国多心, 而是在三国攻纪的时候, 已经证明他们不能相信任何一个国家,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当时几方看似和好, 其实心里都憋着气, 看后来的事情就知道什么叫面和心不和。
  这次诸侯国齐聚纪国,只有昌国人对恶金兴致缺缺,重点基本都在其他各国使臣身上。
  纪凌见此随手一试, 果然试出问题。
  其他国家过来的目的或许是为了买恶金, 但昌国绝对不是。
  说起来, 其实各国都有些优缺点。
  昌国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没有一个真正得力的臣子,换了厉害臣子当这个使臣,说不定还真的不露一点破绽。
  可惜纪国经过多年发展,以及多年培养人才,又找来郑锡,缪成志这样的帮手,在场不止纪凌一个看出问题。
  所以接下来恶金分配上,昌国使臣苦不堪言,但这苦又不能说出来。
  纪国处处对他们优待,好像跟他们关系多好似的,直接把昌国跟其他国家划分开。
  其他国家不好惹卖恶金的纪国,只好阴阳怪气昌国。
  “你们昌国不是会作恶金吗,怎么还过来买。”
  “当初三国攻纪,就你们还把关系处好了?”
  “得了便宜还卖乖,怎么还愁眉苦脸的。”
  这种情况下,昌国使臣也知道,联合几国攻纪的事只能暂缓。
  纪国放出去的头一批恶金,就在这种情况下结束。
  其实各国拿到的都不多,但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各国明显知道纪国的态度。
  一时间,纪国跟诸侯国的关系又好起来。
  纪伯的名声水涨船高,无论哪个国家,都是夸他为多。
  更别说借着这个机会,纪国铸造室送出十几,把削铁如泥的宝剑,还造了宝石镶嵌的剑鞘。
  因为有了剑鞘,所以送人也是无妨的。
  各国国君跟名士得到宝剑,皆是爱不释手。
  纪伯还感慨:“几年前他们都怎么说我来着。”
  “一次肥皂。”
  “一次放奴书。”
  “一次送宝剑,老子的名声更胜从前。”
  确实,纪国实力的变化,就是纪国国君风评的变化。
  但纪国并未沉迷这次的影响力上。
  目光专注放在昌国。
  北面中原的郑国已经不足为惧,赵,梁,周的合体,都能让他们焦头烂额。
  祁国内里的农奴矛盾不过只是缓解,仿照纪国田税制度,放弃井田的推行还未完全推广,所收的粮税连年减少,还有百万国在旁边看着。
  三国攻纪只剩最后一个国家,昌国。
  昌国明面上的城池一直没有变化,纪胜的探子也派不到更远的地方,不过约莫已经拓展到现代的重庆湖南一带。
  那边山多路险,但不代表人力不能征服。
  纪国都能往南方跟东边发展,昌国国君如此聪明又怎么会放弃这样的做法。
  纪凌甚至认真想了想。
  他们后世那么大的面积,应该都这么来的?
  看着中原各国“和平”相处,其实暗戳戳都在往外一点点延伸。
  真就没有一块土地是白来的。
  其他两国可以不管,昌国的问题则渐渐凸显。
  甚至售出低等恶金都因为昌国的缘故。
  对比其他国家能摸清虚实,昌国到底有多少城池,多少人口,发展到哪,纪国都不太清楚。
  所以这次售卖结束,纪国内阁里主要讨论的话题就是他们。
  纪胜派出最好的轻骑,终于发现问题。
  昌国使臣在纪国时没能联系到各国使臣,只好带着比其他国家多的恶金回昌国。
  昌国国君听明原委也并未处罚,只说了句纪凌的名字,之后又秘密派人前往各国。
  就是这个前往各国被纪胜发现。
  这表明一点,昌国还未放弃联合天下诸国攻纪。
  越是这样,越表明昌国国君对纪国的重视。
  这不得不让纪国警觉,连郑锡都对此表示担忧。
  纪国现在的能力是很强,但还没强到能应对那么多国家的地步。
  以纪国的二百二十万人口,面对各国加起来四五千万人口。
  这都不是武器先不先进的问题,更不是拥有多少技术的问题。
  车轮战都能耗死纪国。
  纪国一死,技术瓜分天下。
  若郑锡还在郑国,肯定全力促成此事。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