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南星小学门口,发现整条路都被堵得水泄不通。
初月找了上回的值班老师,在对方的帮助下成功给陈玲玲报上了名。
陈玲玲被领到二年三班教师,初月就跟其他家长一样,在外面走廊等着。
教室里老师正在给孩子们发书和校服,孩子们都兴奋的哇出声,走廊里的家长们也叽叽喳喳的说话,整栋教学楼似乎都在沸腾着。
“方婶,还真是你啊。”
去工地送饭的时候,初月被人叫习惯了方婶,一听到有人喊这两个字,下意识就顺着声音源头看了过去。
“陈工,是你啊。”
“方婶,可别叫我陈工,人家工程师才能这么喊,我就是一个普通打工的。我叫陈力,你直接喊我名字就行。”
陈力从走廊另一头走过来,笑着寒暄道。
那边是四年级的教室,初月笑着回道:“你女儿就读四年级啦?再过两年就能上初中了,打算初中上哪儿读?”
陈力知道初月这是提前跟他打听,也没藏着掖着,“看她自己成绩咋样,要是考得好,就去南城国立中学,不行就只能上南星中学了。”
初月听着名字相同,猜测南星中学和南星小学应该是一家的,不过为什么南星小学不叫南星附小呢。
陈力看出她的疑惑,顺嘴就给她解释了。
南星小学的校长先创办的小学,后面才创办的中学,小学的学生,只要成绩不是太差都能直接上南星中学。
至于南城国立中学,虽然同样是私立学校,但人家的入学门槛要比南星中学要高出一大截。
学校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本地的生源,一般能从国立中学毕业的,保底一个重点高中跑不掉。
至于是上一中还是二中,就看学生们之间有多卷了。
跟陈力聊了一会儿,对于陈玲玲以后的教育路线,大致有了个基本的心理准备。
陈玲玲无疑是聪明的,只要她学习认真,完全可以冲一冲国立中学。
等陈玲玲上初中,那会儿她肯定已经买上房子,落了本地户口。
到时候再上一个重点高中,考一个好一点的大学,对来的事业也有帮助。
教室里的学生们已经领完了东西,排队挨个出来。
陈力还得去接女儿,就先走了。
初月等陈玲玲出来后,俩人就直接回了家。
报名后的第二天正好是周六,学校是周一才正式开学。
于是周末两天,陈玲玲依旧帮着初月干活,奶孙俩都十分有干劲儿。
到了周一,陈玲玲换上了南星小学的校服,站在巴掌大的镜子面前,左看右看。
校服的材质并不是很好,款式也中规中矩,唯独出彩的一点就是配色很亮眼。
红白色的加厚冲锋衣,配上同色系的裤子,脚上是一双白色的加绒运动鞋。
陈玲玲特别喜欢这双鞋,在乡下的时候,她穿的最多的是原主手工做的布鞋,冬天同样是原主手工做的棉鞋。
有时候看到同学穿了一双新鞋子,陈玲玲是打心眼里羡慕。
可她从来不会跟原主要,小小年纪的她,已经懂得了原主的不容易。
“玲玲,咱们该出发了。”
初月戴好帽子,催促了一句。
陈玲玲连忙把书包背上,先一步走出了房间。
开学第一天,南星小学门口的拥堵程度,不下于前天报名的时候。
好在初月跟陈玲玲是坐公交,走过来的,不用被堵在路口和人群里。
给陈玲玲送到班级里,约好了放学来接她,初月就跟着其他家长一起出去了。
从学校门口往公交车站走的时候,一辆过路的车冲她按了按喇叭,初月看了一眼,又是老熟人。
“方婶,坐我车吧。我回工地,顺路给你带回去。”
陈力是知道初月住哪儿的,正好在一条路线上。
初月也没跟他太客气,坐上副驾驶后,熟练的系上了安全带。
路上开车无聊,陈力就跟初月聊上了。
从孩子说到家庭,东拉西扯的,什么都聊了一些。
之所以一直是陈力送孩子,是因为他老婆才生了儿子,昨天刚好五个月。
儿子小需要大人一直照顾,他老婆就辞了职专门在家带孩子,陈力要上班,就顺路负责接送女儿。
陈力也了解到,初月儿子媳妇偏心眼,重男轻女,初月这个当奶奶的,为了孙女将来的前程着想,一个人带着孩子在南城生存。
陈力有些看不上这样的行为,摇头谴责道:“女儿怎么了,女儿才是父母贴心的小棉袄。再说了,都什么年代了,还搞这一套,真是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初月笑了笑,说道:“我早看开了,他们不管孩子,那我来管。反正我还没老到不能动弹,再干个十年,把玲玲给教育出来,我就心满意足了。”
陈力深以为然的点头,“不管儿子女儿,都得注重教育,我女儿成绩一直不错,说不准我们家将来也成出个大学生。至于她弟弟,现在还小,也不知道将来能不能像她姐姐一样。”
“老大都教育的这么好,老小肯定也差不了,到时候两个大学生,你就等着掏钱办喜酒吧。”
初月的话让陈力忍不住笑起来,似乎也想到了儿女都考上大学的场面。
路过北苑居民区,陈力就把初月给放了下来。
中午初月过去送餐,刚好碰到陈力他老婆来工地。
别看陈力长得魁梧,面相很凶,但他老婆却是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出来的温柔女人。
由于陈玲玲和陈力的女儿都在南星小学读书,陈力老婆还跟初月聊上了。
陈力老婆叫周静,原先在制衣厂做普工,去年怀孕后,就一直歇在家里。
人闲久了就待不住,周静心里已经有继续上班的念头了。
不过不是现在,至少要等到孩子七八个月大,能坐的时候。
今天刚好是孩子体检和打疫苗的日子,回来正好路过工地,就说来看一眼。
初月看她说话斯斯文文的,打扮也干净,就心血来潮问了一下她会不会做饭。
周静不知道初月为什么这么问,不过还是温柔的回了。
“会做一点,但要说多好吃,也谈不上,家常便饭。”
“那挺好的,家常便饭才有滋味,陈力有福,娶了个好老婆。”
初月打趣了一句,没提正事。
目前她也只是有初步想法,打算招一个人打下手,但具体什么时候招,还得看后面接的订单多不多。
要是能多接一两个工地,她肯定优先选择招周静。
一个是周静给她的印象比较好,二是冲着陈力。
陈力是给她第一笔订单的人,后面又给她拉了二十个人的盒饭订单,初月总要回报一二。
初月的日子渐渐走上了正轨,早上出发去买菜,回来送陈玲玲去上学,然后准备做五十个人的盒饭。
中午送完餐后,没什么事情的情况下,初月就继续跑工地。
虽说大部分时候,都是被人无情驱赶,但坚持总有一定的收获。
十天里,初月又谈了两个工地的盒饭订单,人数不多,但也算是个好兆头。
现在初月每天需要做一百二十份盒饭,分别送去三个工地,好在这三个工地隔得都不远,不会出现太晚的延误。
晚上,初月想起今天是陈峰发工资的日子,便打算明天去银行看看钱有没有到账。
另一边,陈峰也破天荒的拿出手机,给老家打了个电话。
别看现在智能手机已经问世,但陈峰的老家安装座机的人也不多。
陈峰给跟家里沾点亲的一户邻居打了电话,想让对方转告一下初月,他已经把钱打过去了。
可对方却说,初月根本没回来。
这下事情大条了。
陈峰跟邻居确认了好几遍,确定初月和陈玲玲自从正月里跟他们一起来南城后,就一直没回去过,他才沉着脸挂断了电话。
王亚娟看他坐在沙发上,一动也不动,就问了一嘴。
“怎么了?妈又说什么了?”
陈峰半天没回应,似乎是在想什么事情。
王亚娟忍不住用胳膊碰了碰他,他才终于有了反应。
“妈跟本就没带陈玲回老家。”
“什么?”
王亚娟都愣了,一老一小的,不回老家能上哪儿去?
忽然,王亚娟从沙发上弹起来,小心翼翼的问,“难不成是丢了?”
陈峰抬头盯着王亚娟,眼神复杂,笃定的说,“我怀疑,妈根本就没想过要带陈玲回家,她们俩现在肯定还在南城。”
第11章
陈峰把初月那段时间的行为言谈,前前后后仔细想了一遍,才得出这样的结论。
打从一开始,他妈就没打算带陈玲玲回老家。
要不然为什么找他要那么多生活费,不就是为了有钱在南城生活吗?
早知道他今天就不打这个钱了!
陈峰又憋气又烦躁,也不知道他妈怎么就忽然那么倔,非得把陈玲玲一个女孩子留在城里读书。
女孩子读书读的再好,又能干什么,将来不还是要嫁人生子,照顾家庭。
“要不咱们明天去报警,让警察帮着找找她们。等找到了就让她们回去,你说这万一要是在南城出了点什么事,家里那帮亲戚老乡,还不指着鼻子骂咱们不孝。”
王亚娟也烦,但她更不想惹火上身,把自己名声搞差了。
陈峰是儿子,又是男人,别人顶多骂陈峰不管事,到时候那罪名还不是全让她这个当儿媳妇的背了。
“不找,有什么好找的,她又不是小孩子,一身的能耐,还能把自己弄丢了?”
陈峰火大得很,语气又冲,说着又想了想,告诫王亚娟道:“你不许去报警,她又不是不知道咱们住哪儿,真要是过不下去,自然就会找咱们。现在就等着,等她们自己上门!”
在陈峰心里,他始终认为他妈就是个只会种地的乡下老太太,像南城这样的大城市,她留下能做什么,顶多找个给人打扫卫生的活。
何况他妈大字不识,能懂怎么给陈玲玲找学校?
等着吧,迟早奶孙俩会灰溜溜的回来找他的。
陈峰现在就是硬憋着一口气,打定主意不报警不找人。
王亚娟虽然也同意陈峰的决定,但她想的比较多,担忧道:“那家里那边怎么办?”
“没事,等会儿我再打回去,就说咱们留妈跟陈玲在南城跟咱们一起生活了。”
陈峰撒起谎来,脸不红气不喘的,电话那头的老乡听了,直夸陈峰孝顺。
次日,初月趁下午没事,就跑了一趟银行。
在自助取款机上查了一下余额,里面刚好有五百块钱。
初月满意的点点头,打钱倒是挺准时的,就是不知道夫妻俩啥时候能发现。
这半个月初月也挣了点钱,她不习惯放太多钱在身上,就存了五百放进银行卡里。
下午去陈玲玲放学,顺道坐了陈力的车回来。
陈力的女儿陈萱今年十一岁,继承了她妈周静的长相,斯斯文文的一个小姑娘。
陈萱和陈玲玲同姓,又是一样的好性格,很快就玩到了一起。
下车的时候,俩人已经姐姐妹妹的相互称呼起来了。
回到出租屋后,陈玲玲去楼上做作业,初月准备晚饭。
自打住到这边,初月在伙食上就下了功夫,保证均衡搭配,营养充足。
饭菜好吃,陈玲玲的饭量也渐渐大了,慢慢也长了一点儿肉。
日子就这么有条不紊的过着,初月每天都没闲着,不是跑工地就是跑学校。
工地那边倒是又给她拉到了一个订单,而学校那边,初月是打着卖早饭的主意。
每回从陈玲玲上学的时候,学校附近的小卖部都有不少人学生和家长光顾,买面包牛奶,买玉米鸡蛋包子,当做早餐。
初月天天去小卖部买点什么,慢慢跟店老板混了个面熟后,就自己做了栥饭团,带去给店老板品尝。
店老板哪能察觉不到初月想做什么,尝了栥饭团后,店老板也觉得可以进过来卖,但价钱方面肯定要仔细商议。
初月是拿南星小学的小卖部当试点,所以价格给的也低,每个栥饭团她就赚五毛钱。
店老板先让她每天送五十个,后面看情况再增加。
从这之后,初月就又多了一个进项。
日子由春到夏,学生们从春装校服,也换到了夏装。
刚入学的时候,陈玲玲成绩在班级里只能排中下,但她学习一直认真刻苦,慢慢也追赶上来。
在班级里面,她成绩好,脾气也和善,跟同桌相处从来没拌过嘴,慢慢的在班里也发展了几个同龄朋友。
陈玲玲每天放学回来,都会跟初月分享学校里发生的事情。
初月也就知道,陈玲玲玩的最好的一个同班同学是一个叫郑媛的小姑娘。
听说是个本地人,家里拆迁得了几套房,每天都会带许多零食到学校,跟同学们分享。
初月不喜欢占人便宜,所以教导陈玲玲要有来有往。
于是她找小卖部老板,买了一些漂亮的笔和本子,还有一些可爱的贴纸,让她带到学校,送给她那些玩得好的同学们。
陈玲玲在学校里过的开心,人也开朗了不少。
初月的生意也还算顺利,四月中旬的时候,陈力帮忙牵头,又让她谈成了一个工地的盒饭订单。
初月知道陈力是个热心肠,觉得她带着陈玲玲,一老一小的,在南城生活不容易,所以是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初月也选择投桃报李,跟周静通了气,让对方来她这儿帮忙。
工资不高,也就一千多块钱,但胜在工作时间短,还能顺带照顾孩子。
周静正愁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整天待在家不挣钱,又憋得慌。
初月给她这个工作正正合适,对此周静感谢不已。
事后陈力知道了,还有些不好意思,本身他帮初月牵线搭桥,就没想着要回报,但初月做事也讲究,陈力还是挺高兴的。
周静加入以后,初月就稍微轻松了不少。
栥饭团慢慢在南星小学成了一种流行早餐,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都挺爱吃的,店老板慢慢要的量也多了不少。
初月趁热打铁,又去其他学校门口的小卖部推销,同时谈下了四家。
收入慢慢增多后,初月也没考虑过换房子,依旧还是住在二层小民房里。
其实住习惯了也还好,也没一开始来的时候那样,觉得环境不好。
初月和陈玲玲都是爱干净的人,房间里永远都是整洁素雅,而且民房区离马路远,夜里难得的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