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的时候,王柷提出娘子多年没回来,明天要去沈家一趟,老夫人笑着点头表示应该的,王夫人就无话可说,王大人对这些都不甚在意。
一家人客气的过份,寒暄过后丫鬟来回话,夕食已经摆好,老夫人带着大家往花厅去,上首是老夫人,男左女右分开列席。
饭后老夫人觉得有些困乏,就打发众人离开,回去的路上她问王彬今天都做什么了,那么晚才过来,后者无奈的叹口气,被祖父带到书房各种考教,午饭都是在那边用的,也就是时辰差不多,才回去院子换了身衣服就往烟波斋去了。
好在昨天晚上敢到了麓园,也算好好休息一晚,今天又出发晚,不然这一路今天也够王彬累的,就吩咐他们早些回去休息,明天早起要去给夫人和老夫人问安,还要去沈家。
四口人跨过角门进入西路,在回廊处分别,王彬向南王杳向北,夫妻俩继续向西回烟波斋,夫妻夜话说起金陵城的事,家里在金陵和苏州府两地的产业,有一座茶山、一座桑园、两个水田庄,金陵城有一个日杂铺子和一个文具铺子,这些产业一年的产出大概能有五千两左右,不算在京城的,剩下都是沈卿的私产,不过当初说好江南那边的茶园和茶楼,将来儿子成婚都给他作为私产,王柷也就不太在意公产少一些。
又说起宁远去苏州府做长使,沈卿特意安排人去送了信,还有金陵城新到任的太守,夫妻俩都见过了,沈卿请他们吃了一顿饭,又私下送了太守夫人一套檀木梳篦,这枕头风有的时候还是好使的,以后每年的年礼意思一下肯没问题。
说完江南的事,王柷说起他的差事,如今还是挂单在户部没有具体的官职,只等阿耶致仕他这边就接替尚书的职务,沈家大哥就会离开吏部直接进入内阁做宰府,以沈家大哥的年纪将来不出意外肯定是内阁第一人。
至于内宅的和私下的八卦,王柷也不甚清楚,家眷不在也没人和他说那些,嘱咐她明天去大哥家路上消息,下午从衙门回来去接她们回来。
昨天下午春娘进城,去了燕衣纺把新作的冬装取了,派人送进府,她早就让人送去,嘱咐孩子今天早上去沈家要穿上。
沈卿今天带全套的白玉镶金头面,样数不多款式简洁,就是那个低调的奢华,收拾完一双儿女来请安,四口人一起用过朝食,王柷起身去衙门了,沈卿带着孩子去正院。
他们到的时候霖小郎的娘子和珍小娘也在,互相问安后,王夫人开口,“以后你就逢十过来给我问安,其他日子都直接去老夫人那边,来回走也是折腾,小辈们过来请安就算了。”其实王夫人也是逢十去老夫人那边请安。
客套一番起身往老夫人的院子去,问安后喝了盏茶的时间,告退往沈家去,她去老夫人的院子里的时候竹娘就吩咐人去备车了,今天孙嬷嬷和顾嬷嬷也跟着一起过去,竹娘还派小丫鬟去燕衣纺那边的小院请行年过来,直接从后角门去谢先生的小院子。
母子几人从老夫人的院子出来,直接上了候着的软轿,出了二门上马车往沈家去了,三辆马车鱼贯而出,顾嬷嬷管着王杳,孙嬷嬷管着王彬,给解说京城的景致,马车的窗口沈卿吩咐糊了一层烟纱,白天的时候从外面看不见里面。
三刻钟后到了沈家所在的坊里,马车拐弯进入巷子,停在大门口都不用叫门,守门的小厮一看是王家的马车,就知道自家的大娘回来了,昨天得了大管事的吩咐,赶紧派人往里传信,他这边开大门请人进门。
--------------------
大风降温
第171章
===================
日常沈卿回来马车直接走车门进院子了,可这时多年没回来,表示重视才从正门下车,母子三人在真门口下了马车,两个孩子仰头看看了大门楼,围着阿娘身边问东问西,说的热闹的时候沈澜和沈波迎了出来。
沈卿带着儿女进迈过大门槛,两位小郎给姑母问安,又和表弟、表妹互相见礼,引着姑母一家往正院去了,他们兄弟已经入仕了,今天特意告假在家迎接姑母回来。
他们小的时候什么也没少带着,尤其是沈澜那真的一直待到启蒙之后。
到了正院沈卿给兄长和阿嫂行礼,又让孩子给舅舅和舅母磕头,又有两个侄媳妇给沈卿见礼,送上见面礼一人一对白玉钗,一家子寒暄后王彬又被舅舅拎去书房了,陶依带着儿媳妇和沈卿、王杳去花厅聊天,那边有地暖待着暖和。
说起王彬和王杳都十二岁了,到了说亲的时候,沈卿笑着说:“这刚回京城有些关系还要慢慢才能走动起来,这两个外甥的婚事就拜托长嫂了。”陶依想说王杳的婚事,可小姑娘在场不好说什么,就打发两个儿媳带着她去花园玩。
陶依笑着,“前几天去沈侯府,老夫人还问起这事,说是要把她娘家的侄孙女嫁到咱们家,可合适的也只有彬小郎,我也不好直接应下,只好说等你回来两方见见。”
看沈卿笑着听,又接着说:“那个小娘过了年就十二岁了,宁侯府嫡次子的长女,就是沈蓉她嫡亲小叔子的孩子,那个小叔子是老来子,虽说不能继承爵位,可他是尚主如今也是侯爷出身,他的女儿那也是县主,人品相当不错,如果你有意就改天私下问问沈蓉。”
“杳娘的婚事呢,你有什么打算?”在陶依心里,小郎娶正妻那就是要看家世和品貌,喜欢不喜欢不重要,可小娘要找婆家还是要看做阿娘的怎么说。
“我想着找个家里头人口简单的,尤其阿家要和善的,磋磨人的人家可不能要,别过门还要伺候好几层阿家的。”姑嫂俩就商量着沈卿一双儿女的婚事,正说着两位娘子带着王杳回来了。
“阿娘,舅舅家的暖房跟咱家的一样。”陶依听完笑了,“傻孩子,舅舅家的暖房就是你阿娘盖的。”王杳听了赶紧看见阿娘求证,看她点点头就笑了。
时辰差不多陶依吩咐丫鬟摆饭,又派人去前院把四位郎君请过来,在正院的厅房里开席,陶依带着大家出了花厅在门廊看着院子里的梅花,顺便等沈闻过来。
正院的厅房用饭都是自家人,座位有些紧凑,都是按照夫妻同坐的安排,沈卿带着女儿坐一起,王彬单独坐在下手。
午饭后丫鬟上了消食的山楂茶,王杳小声的跟她说起舅舅家的饭食,跟家里的味道很像啊,沈闻听完笑了,“杳娘啊,舅舅家原来也是你阿娘家啊,很多相似的地方不奇怪啊。”
王杳轻拍额头表示给忘记了,只顾着新鲜了,沈闻让丫鬟把准备的东西端过来,给两个还是一人一份见面礼,俩人同时看向阿娘,见点头了,就起身谢过舅舅和舅母。
打发小辈各自去休息,有小丫鬟送王杳去沈卿的烟波斋休息,王彬则去前面客院休息。
沈卿跟着兄嫂又转到花厅,兄妹俩坐着聊天,陶依在旁边做听众,又提起王柷一会下了衙门会过来,沈闻点点头先起身去了前院书房,等王柷过来。
把人送走陶依把丫鬟都打发出去,说起玉石斋的生意,这些年沈卿是不是派人送回来几块原石,让店铺在京城保有一席之地,如今回来了看能不能多提供些。
沈卿这也是有心无力啊,不像当初没有成婚,兄长不会管的太严,上面还有长嫂遮掩,她在婆家每天各种人和事怎能脱开身,被人发现消失一两天那都是很严重的问题。
其实空间里有很多原石,都是当初沈卿去玉石矿买的,但凡能开出来的不论品相,放在空间里用溪水泡子,慢慢都变成了极品玉石。
可话也不能说死,只能回头看看情况吧,陶依又开始说起京城的八卦,各家私下流传的秘辛,说来说起说道王家了,说起王家的王霖成婚父母没有到场。
沈卿叹口气,说起王家长嫂赵翩然各种不靠谱的事,被老夫人和夫人各种管着,可临着离开郦城把她打发了,估计就是一直没掰过来。
陶依纳闷为什么王家找了个这样的长媳,还不是当初赵家跟王老爷有恩,就定下了娃娃亲,赵家大娘子觉得自家女儿以后是官夫人就各种惯着,这一下就养歪了。
听完感叹了半天说:“看来还是要门当户对,定娃娃亲要慎重啊。”这大嫂憋了半天就这么一句话,不过也确实是这个道理,“所以啊,当长辈的千万别随意给孩子定娃娃亲,从小到大时间长着呢,谁知道会发生什么。”
陶依感觉有些累了,就提议休息让丫鬟送她去烟波斋,把人送到门口转身回内室去了。
沈卿到的时候王杳还没有休息,看她进来凑上来问这是阿娘以前的院子么,院子的名字跟家里的一样,她听了点点头催促女儿快去休息。
院子一直留着,也就是因为兄长家没有女儿,娶妻这个院子有些不适合夫妻住。
王柷到的时候直接被人引去沈闻的书房,他没有铺垫直接问卿娘回来了,将来打算怎么办,一直住在王家的老宅里,那可是偏院作为一部尚书,回头交际应酬都很奇怪。
没有想到舅兄这样开门见山,他有些尴尬可也不得不表态,打算回去找阿耶谈谈,宅子早就买好了,就是沈闻家隔壁的坊里,这房子还是沈闻帮着找的,就像妹妹家离的近些。
说完私事又提起公事,现在还没有正式上任,可每天也在跟老尚书在交接,户部不是那么好管的,让他多尽心也要保持本心,千万别翻船了。
沈闻没打算留他们一家用夕食,看着时间差不多,派人通知小妹和两个孩子,有小丫鬟去了正院跟大娘子说,沈卿重新梳了头发,穿好大氅带着女儿往前面来。
一家子告辞从二门上了马车直接从车道驶出,路上闲聊沈卿问王彬的学业怎么办,潘先生在离开金陵的时候就辞馆了。
王柷和阿耶已经商量过了,过了年考国子监,如果不成就去京郊的白马书院,如果去了可能就要住在书院。
回去赶紧让他温书,尽量别外出应酬、聚会一类的,又说起沈侯府老夫人想给王彬介绍婚事,单论家事王家是高攀了,可人品还是要了解一下,沈卿离京多年不甚了解,回去问问阿家知道些许不。
回到府里,一家四口先去老夫人那边问安,出来沈卿带着女儿去给阿家问安,王柷带着儿子去了前院阿耶的书房。
王杳给祖母问安后被打发回去休息,沈卿提起今天阿嫂说的事,沈侯府的老夫人要给彬小郎介绍一门亲事,是宁侯府嫡幼子的嫡长女,也就是长公主的女儿。
如今在位的圣人是五年前登基的,长公主是他同胞长姐,王夫人心里明白这点,如果孙子取了县主,又可以出仕也算是皇亲国戚的一员,怎么都比尚主来的划算,不过这件事要和郎君商量下。
“嗯,这件事记下来,回头跟你阿耶商量一下,现在也不着急,没几天就要过年了,回头去沈侯府拜年的时候,看看沈老夫人怎么说,你先回去歇着吧,今天又累了一天。”把沈卿也打发了,打算丈夫回来说说这件事,家里嫡出的孩子也就是三郎家的两个孩子没定亲了,那些庶出的她也没兴趣。
回到烟波斋换了家常的衣服,问了陈娘那边怎样了,守家的兰芨赶紧回话,厨院还没收拾好,可夕食也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大厨房那边一早就把食材送过来了。
看大娘点头脸色正常,又说起邢娘过来事,过来的时候嘱咐等大娘回来给她个消息,要过来磕头,沈卿示意去吧,吩咐丫鬟去通知女儿不用过来了,夕食让厨房直接送过去,再派人去前院看看,郎君没回来就去问问要不要回来用夕食,还是送过去。
回来这几天忙着都没有开课业,沈卿和谢先生还有顾嬷嬷商议,等过了年再继续,年前就算大家都放个假,这是回来的路上就商议好的,王彬那边先生也辞馆了,年前都不上课。
说是不上课两个孩子的练习都不能听,琴棋书画,投壶射箭都要练习,尤其女孩还要练习女红,不止绣花还要做衣服会裁剪。
这会无事她起身去了书房,吩咐丫鬟铺纸研磨,打算抄会书来打发时间,邢娘进来磕头,如今年纪也大了已经有五十多了,放下手里的笔示意丫鬟端个绣墩过来让她坐下。
邢娘再三感谢照顾谢先生,沈卿摆摆手让她不要说了,当初是商议好的,邢娘签身契到沈卿名下,将来老了给她荣养,谢先生她也负责养老。
邢娘把今年的账都归拢好,来的时候已经带过来,沈卿吩咐把账本送去西厢房,吩咐宝娘带人查账。
又说起谢先生,年前先住着,过了年他们不搬家就让谢先生搬去跟邢娘一起住,总归上面有三巨头她做不了主的地方,万一让新生受了什么委屈。
王柷和儿子被阿耶带到书房,祖孙三代人闲聊,他说起今天去沈家舅兄说的事,王大人想想也觉得有道理,作为尚书住偏院,回头霖小郎肯定要住正院,这样很不好说,就点头同意过完年他们一家搬出去。
有说起彬小郎的课业问题,他们的打算是一致的,等开年去考国子监,考不出来去白马书院,王大人沉吟半天觉得,一家子都能上国子监,这最小的孙子如何考不上。
王彬听了压力甚大,一家子人就他考不上岂不是很丢脸,丢的不止是他的,还有阿耶和阿娘的脸,再往大了说是丢王家的脸。
想到这有点郁郁的,王柷扫了眼他没说什么,继续跟阿耶聊天,谈论一下时事,官场上的一些粗浅的道理,父子俩其实就是说给旁边的孩子听,王彬也听的入迷,也不算辜负俩人的心思。
--------------------
第172章
===================
丫鬟过来传话,夫人请大人过去,王柷就带着儿子告辞回去,路上嘱咐他别太有压力,把平时学的都融会贯通,平时的邸报心得可以拿出来温习,刚刚你祖父给的几个题目抓紧时间写出来,父子俩到了前院各自回书房去了。
后院派来的小丫鬟先到了王柷这,娘子的意思转达后,直接吩咐把他夕食送过来,彬小郎那边也是。
王献(王柷他爹)跟着丫鬟回到正院,也不知道娘子找他什么事,回来后夫妻俩一起用了夕食,张氏说起王彬的婚事,沈侯府的老夫人跟沈家大娘子提了一句。
听了这事觉得也可以,不管是家事还是在外的名声都可以,就是不知道那小娘怎样,就让老妻去打听一下,张氏笑他着急,还不得等回头儿媳妇过府拜年的时候,沈侯府老夫人当面提起后才能打听,这万一漏了风声,人家又没这个意思多尴尬。
总之沈侯府老夫人要给彬小郎说亲的事,在王家的长辈中私下流传。
一家人用过夕食都各自休息,沈卿这边终于可好好休息,王柷在前院歇下没回来,沈卿把人都打发了独自在书房看邸报,回程的这半个月时间,邸报没办法送达,王柷都攒着刚刚小丫鬟去传话的时候,让她给带回来的。
回来的时候已经腊月,忙着各家送礼,铺子盘账,转眼就过年了,大年三十这天一家人齐聚老夫人的院子,用过年夜饭一起守岁,午夜爆竹声声后各自回去休息,初一一早带着孩子去给长辈拜年,孩子收了红包,沈卿也要给王家大郎孩子封红包。
闲聊的时候说起二郎家两个孩子,张氏收到宁氏的信孩子过了二月二启程,沈卿听了这是跟那边柴胡手底下的人一起走啊,刚想到这就听张氏说:“跟卿娘的船队一起出发路上有个照应,走水路到苏州府,再换道走运河到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