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别人?不如成全自己——月藏云那里【完结】
时间:2023-05-28 23:02:25

  趁着这时候外面人少消息没有传出去,徐建设抄近道一路跑着到了镇上。从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接着坐车到了县里,再换车到市里。
  到火车站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下来了,买了当晚8点的车票连夜就走了。等火车开出H市的时候,他的心才放下来。
  自己现在就像是一只惊弓之鸟,想想就觉的心酸。每当这时他就在心里不停地诅咒老大两口子,让他们一天三顿西北风配黄沙顿顿都吃饱!
  ……
  曹庄张明阳等徐建设走后,转身找大队长请了一下午假。
  中午到知青点的时候,大家都吃完了,锅里还给他留了一碗饭。也没嫌少,端起来大口大口吃完,就躺床上休息了。
  等下午大家都去上工后,他把自己的东西都收拾好搬到新租的房子里。每个人的粮食都是自己拿着,也没有什么东西要分。晚上大家回来,再打声招呼就行!
  张明阳想着晚上能自己睡一间房,心里对新生活充满了期待。
第51章 徐建设到家
  本想打个招呼就回去的张明阳,被知青点的人给绊住了。
  结果等他出了知青点还没走到自己家的时候,远远地看到家门口那儿有火光。随着越来越近就听到好多声音。
  “徐建设——,你出来!”
  “天杀的!自己躲起来了!”
  “真的?”“什么情况?”“不清楚。”
  “半天了,也没见人出声。”
  “是不是不在家?”
  人群中议论纷纷。
  张明阳拨开人群“让让,让让”,看到是知青,人群自动让了条道。
  “大娘,你们围在这儿是什么意思?”他累了一天了,等着回去休息呢。
  孙大娘昨天没设计成,相当于白做工,回去越想越不甘心,今天就又来了。“昨天,我家玲玲掉水里……”
  张明阳意识到不好,马上打断对方:“大娘,您来晚了!徐知青已经走了。”
  “你……”孙大娘嘴里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
  “什么?他走了?去哪了?”孙玲玲听后也不低头装鹌鹑了。
  十几个人都看着张明阳,等他的回话。
  张明阳缓了口气,“对,下午就走了。回城了!这房子现在是我住着。”只要话没全说出来,这事就有回旋余地。
  “这——”孙大娘也卡壳了,这事该怎么接着演,一时被弄的措手不及。
  “真走了?”
  “这么快?”
  “那这孙家??”
  人群中闲话不断,更有好事者努努嘴等着看孙家的笑话。
  孙家一大家子过来,要干什么大家心里都明白。今天,孙家这架势摆出来明显就是要不达目的不罢休,可谁也没想到徐建设走了。万事都具备,东风走了!孙家人该怎么收场?
  孙大娘把原本想要责怪张明阳的话咽了下去,现在反而庆幸对方能够及时打断她。
  “昨天玲玲不小心掉水里,还是徐知青跑来叫的我。我这不想着全家人过来谢谢人家嘛!”
  “这我们喊了半天,人不出来也不出声。我老婆子还以为人家城里人看不起我们呢!我就有点急了。”
  “这事是我不对,年纪大了脾气反而不好了。”孙大娘到底活的久,马上把话头给改了。
  “我就说徐知青是好人,不然能好心喊人?没弄清,我们的不对。”孙玲玲极力辩解。
  能嫁给徐建设把实惠落到手里,一时的脸面算什么;可现在徐建设走了无利可图,所有的想法都成空,就只好把影响降到最低,不能留下话柄。孙家要名声,孙家的姑娘也还要嫁人的。
  “随手的事不用放心上。天晚了,大家都回家歇着吧!”张明阳开始赶人。
  大伙儿见孙家人都离开,也没热闹可看也都走了。干了一天活,谁都累。
  张明阳呼出口气,从今以后曹庄里再没有关于徐建设的任何消息。毕竟生活还要继续!
  ……
  徐建设不知道自己跑得快逃过一难。
  只是看着刚上火车,坐在他对面的姑娘有些眼熟。
  袁珍珍看到徐建设也有点吃惊,“这不是上次坐火车时,那个羡慕嫉妒酸她的男同志吗?”当时她老感觉对面男同志看她的眼神不对,后来才反应过来是羡慕。
  很多同性嘴上说的不好听,好像对她也看不上,其实心里羡慕嫉妒的很。现在连男同志都开始羡慕嫉妒她啦?她已经达到这样的高度啦?
  徐建设看着对面的“海王”:一身半旧的军装,头发明显有些干燥枯黄;脸上的皮肤变黑变得粗糙;喝水端茶缸的时候,可以清晰的看到手上的茧子。
  两年过去了,农村的劳累生活不可避免的在袁珍珍身上烙下印记。
  看的出来,她过的不算好。“钓人”那一套短时间还行,时间长了谁还不明白。更何况都住在知青点,天长日久的,只要留心什么妖魔鬼怪都能现了原形!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生存方式,他不置可否。都是成年人,谁都得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徐建设脚踩麻袋,双手抱胸,头靠在车厢上,闭着眼睛一会儿就睡着了。
  看到徐建设睡着后,袁珍珍悄悄放下心来。虽然两人没有说一句话,但不知道为什么她能感觉到对面的人好像什么都知道。
  那种目光像是把她好不容易藏起来的不堪都看透了。
  袁珍珍从兜里掏出镜子,仔细的找了半天发现端倪。在农村生活苦是共识,但能让见过她的人一眼就看出什么的是她脸上的表情,确切地说是眼睛。她的眼神再也没有发出那种清亮的目光。
  这两天袁珍珍拿着镜子时不时地调整表情。下车的时候,她拿上行李挤下车,眼神已经变成曾经的自己。
  徐建设看着对面姑娘的变化,笑了笑,祝愿她以后的生活一切都顺利吧!
  又熬了一天,到了自己熟悉的家乡。徐建设拿上东西一刻不停的坐车回家。
  ……
  徐母算着徐建设要回来的时间,心里高兴的不得了,还不敢在外面表露出来。
  徐母本想趁徐建设回来探亲的时候把工作转让了。谁知老四到了乡下第一年没有探亲假。
  而且随着徐建国两口子远走西北,徐家成了典型,盯着他们的人更多了。徐父徐母更是不敢轻易行动。
  徐建设到家的时候,已经上午十点了。他的房间打扫得非常干净,寄回来的包裹,徐母都领回来放到了他的房间里。
  徐建设手脚麻利的把东西都一一归置好,顺便把午饭都做了。中午徐母从单位回来,看到两年未见的儿子高兴地说不出话来。
  吃完饭,徐母还没来得及伸手,徐建设就条件反射的收拾好碗筷拿去洗了。
  儿子干的麻利,当妈的看着心酸。
  下午徐母就带着徐建设去交接工作,办理户口。一切都落实,徐建设才真正的放下心来。
  从明天开始,他又回到了原来的生活,成了一名工人。
  晚上徐父下班带着三个孙子回来,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庆祝了一番。
  徐母每天接送孙子,买菜做饭,就开始忙着给小儿子找对象。
第52章 再孕
  早上喝着香喷喷的豆沫配上炸的焦脆的油条,别提多好吃了。两个小家伙喝的头都不抬,徐静安眼睛都眯了起来。
  徐静安又怀孕了,前一段时间胃口不好吃不下东西。最近不知道怎么回事特别想喝豆沫,已经连着喝了5天了。
  豆沫是本市的特色小吃。它并不是豆面做的,而是用小米面做成的。
  豆沫的起源据传与商代的伯夷和叔齐有关。《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把小米磨成面,煮的时候放上黄豆、花生米、碎粉条、有的还放海带、豆腐(看当时物资情况酌情添加),临出锅再放上切的碎碎的菠菜。盛到碗里吃的时候再撒上芝麻盐,那是真香啊!
  徐静安也就吃这个的时候不反胃。现在一大家子都想法换小米面留给她和两个孩子吃。
  算了算日子,离上回给徐家寄信有五个多月了。徐静安拿出一张印蓝纸垫在信纸下面,给徐父徐母写了一封家常信。
  整个钢厂才有一台复印机,个人想要复印就用到了印蓝纸。
  印蓝纸是复写纸的一种,通过韧薄的原纸以蜡料和色料混合制成的涂料加工而成。
  将它垫在纸下可以将你写的东西印到下一张纸上去。写印蓝纸须得用圆珠笔或者铅笔,使劲写可以写透三到四张纸,最下面一张的字迹仍旧清晰可辨。但不小心就弄得手上都是蓝色,还特别不好洗。
  留下复印件,别到时候徐父徐母反咬一口,说她不孝顺。结婚前,她每月一封问候信。里面除了好听话就是哭穷,回回都一样。婚后她开始半年寄一回信,让谁说都不能说她不惦记父母、不孝顺。
  毕竟“万恶淫为源,论迹不论心。”“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
  8月底的时候,徐静安又生下了一个男孩,大名沈灿,小名毛毛。同样宝宝的小名是由两个孩子商量后给弟弟取得。
  75年9月份,壮壮开始上小学一年级。毛毛已经两岁开始到处跑了。
  沈母在家带着豆豆和毛毛。小姐姐“豆豆”和弟弟“毛毛”一起画画:绿色的太阳,红色的房子,天空都是五颜六色的,姐弟两个拿着蜡笔给画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一到家,两个孩子举着画给爷爷、爸爸、妈妈看。徐静安挨个亲了亲三个孩子,“真棒!壮壮今天上学,努力学习。毛毛和豆豆今天在家画画,没有调皮捣乱,画的特别好。给以上三位小同志提出表扬!”
  全家人都笑着给孩子们热烈鼓掌。三个孩子特别兴奋,小胸脯都挺得比刚才高高的。
  12月中旬“老沈,老大来信了!”
  “说什么了没有?”沈父关心的问道。
  沈母一提起脸上的笑遮都遮不住:“老大媳妇怀孕了。”
  “那可太好了!”沈父也激动。这么多年,老大的心可算是能回转想开了,他也能有个后了。
  沈岳当兵不在身边,老两口本就时常惦记。自己儿子是什么样的脾性当爹妈的能不知道吗?
  沈岳性格坚毅,认定目标不会轻易放弃。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说长大要当兵,他从小学习好,每天跑步锻炼身体,十几年下来有几个人能坚持下来的?
  老大也最终努力考上军校,成为了一名军人。可以说他从小在别人夸奖声中长的,提起沈岳周围人谁不伸出大拇指!
  那么骄傲的一个人,被硬摁着头应下这桩婚事。儿子咬牙认下来的媳妇儿又是一个算计太过的人,她怎么能不担心?明显两人性格不合,儿子这辈子不就被拖悔了吗?
  她都没仗着母亲的身份去压儿子结婚,不就是心疼儿子嘛!本身军人就是个危险职业,让儿子找个他喜欢的女人结婚,过点舒心日子,她从没觉得不对。
  果然,这是五年来第一次信里提起老大媳妇儿。不管怎说,老大能有个孩子这就是值得高兴的事。
  饭后一家人商量,年后天气暖和沈母再去沈岳那儿。到时候伺候完月子再回来。
  ……
  顾盼盼摸着还不明显的肚子,总算放下心来。这四年多近五年时间,自己七天一封信,半月一次包裹。
  做的肉酱,炒的油渣咸菜,积的酸菜,摘得野果放上白糖熬的果酱,冬天包了冻饺子装到订的木盒里,碰到的野鸡野兔做成腊鸡腊兔,河里捞上来大点的鱼做成酥鱼,小点的鱼做成麻辣小鱼干,蒸上白面馒头烤成馒头干,夏天做的大裤衩子,仅剩点布头做成新鞋、纳的鞋垫……
  可以说每月收到的5块钱和下地挣得那点儿细粮,山上找到的东西她一口没吃过,都寄给了沈岳。
  近五年的时间,她咬牙挺了下来。村子里一开始看她笑话、说闲话的多,后来大多数人不也开始同情她了嘛?
  这些年下来,在部队她顾盼盼都出名了。沈岳领导和沈岳周围的人知道她是硬逼着结的婚,一开始也是同情沈岳看不上她。可现在谁不羡慕沈岳老婆惦记着他,三天两头的寄信邮东西。
  不管是她的付出终于打动沈岳的心,还是这么些年他年纪大了想要个孩子,又或是被周围舆论逼着不得不把她接过来,给个交代。总之顾盼盼想要的达成了,她终于脱离农村,而且时间还比上辈子提前了。
  只要她不行差踏错,沈岳就甩不开她!好日子就是她的,谁都别想和她争抢。
  包括肚子里的孩子,也是她算着日子得来的。说出来谁信?结婚这么久沈岳就没碰过她!
  上辈子结婚好歹沈岳还要了她,结果这次在沈家算计沈母工作、说错话后,沈岳就不碰她了。
  当时和她回去领证,在村子里办完婚礼,当天晚上他就走了。
  看来等沈母来后,她更要孝顺才是!好听话多说几句,眼皮再活着点儿(就是会看眼色,眼里有活儿,会来事儿),孝顺懂礼的名声必须打出来!
  更何况沈母来这里是为了照顾她和孩子。老二一家的孩子已经大了,她也得趁着婆婆在的时候多要几个孩子,不然她一个人看不来。太累了!
第53章 顾盼盼怀孕
  收到信后,徐静安趁着在家休息把三个孩子不能穿用的衣物、尿布,都给浆洗一遍,又用开水煮过一遍,再晒干收起来。
  看着儿媳妇这一通忙碌,沈父见了啧啧称奇。“这洗的,可比擦脸用的毛巾还干净。医院以前纱布就是这么洗的吧?”
  他就没见过谁家这么洗尿布的,也就他家的儿媳妇讲究。
  抗战时期,医疗器械和医疗药品的极度匮乏。当时的八路军中,连纱布和消毒棉花球都是重复使用。专业手术器具和麻醉剂、止痛药等短缺更是严重。进行截肢手术时不得不动用木匠的锯子,甚至菜刀。
  条件那艰苦的,令人不敢直视。当时很多战士负伤后,都因为细菌感染出现问题。
  沈和洗干净手后,也过来帮忙。“爸,那你可说错了。纱布循环使那得用白求恩大夫发明的消毒“十三法”。”
  沈和一边搭尿布一边和老爹皮:“用过的纱布,经过清水洗、石灰水浸泡、太阳暴晒、沸水煮沸等十三道工序才行。你孙子这待遇还是差着点的。”
  沈母把孩子们小时候的奶瓶、玩具端了出来准备清洗后也过水煮一遍。“现在能跟以前比吗?现在条件变好了,孩子们的待遇也得跟上来不是?”
  沈父滋着牙:“你还别说,这么一折腾从心里上来说感觉就不一样,安心多了!”
  “那是,对待刚出生孩子,多小心都不为过!”徐静安看搭尿布这活儿有人接手,过来给沈母搭把手。
  “妈,奶瓶别折腾了,已经有裂纹了。”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