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别人?不如成全自己——月藏云那里【完结】
时间:2023-05-28 23:02:25

  老大爷扛着长条凳慢悠悠地走过来。到了门前也不多话,放下凳子骑上就开始干活儿。
  这时,听到声音的街坊邻居们,三三两两的聚拢过来。一帮孩子叽叽喳喳的围着,大人时不时的说两句:“离远点,磨刀呢!”
  先打磨刀刃,再用戗子左右戗一戗,最后在磨刀石上“哗——哗——哗”的来回磨。中间时不时的浇点水,最后用大拇指在刀刃儿上面轻轻地擦过。
  老师傅:“大姐,好了。您看看怎么样?”
  沈母接过一看,刀锋果真又锋利又亮,剪刀也是用起来不费力。
  “行,老师傅的手艺没的说!”掏钱递了过去。
  “老师傅,我这里还有呢!”
  虽说现在改革开放了,可老百姓的生活还是凭票供应。街头巷口偶尔有几个挑着担子、挎着篮子,卖些吃不完的蔬菜。
  全国第一个取消票证的城市是深圳。那时都到了1984年。
  现在黑市还是存在,确切的说里面的人员交易更频繁、更复杂!
  如今局里这么忙,沈和他们还时不时的去突袭一下黑市。
  里面的人一看情况不对,跑的比兔子都快!
  中午一家人吃完饭,几个孩子就跑出去玩了。毕竟上了半天辅导班,总得换换心情。
  电风扇“嗡嗡”的吹着,可吹过来的都是热风。徐静安吹了半天,也没觉得凉快到哪儿去。
  沈和含着根冰棍儿:“乔局长明年可能要升了。”
  徐静安惊喜的看着丈夫:“真的?升到哪儿了?”
  “省公安厅副厅长。”
  “好事儿!这可太好了!”
  前年办完周朗的案件后,刑警大队长任家华就调走了。
  任家华临走时还握着沈和的手说:“咱们市的业绩是不错,就是太惊心动魄了。”
  “我这年纪也上来了,太刺激的有点遭不住!”
  四十多岁的人,动不动就夺命狂奔,体力跟不上是事实。
  沈和看着比他还大三岁的老搭档,不得不说对方确实不容易。
  两人互相拍了拍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任家华一走,沈和这个副队长自然成了刑警队的大队长。
  他们两口子这么高兴:一来是因为和乔局长的关系不错,可以说沈和就是乔局长的嫡系。
  二来、沈和这么多年没挪窝,就是乔局长一直没变动。老领导压在头上不高升,沈和能去哪儿?
  要不是任家华调走,沈和想升大队长还有的等!
  徐静安想了想又问:“任队长,去年安排到哪儿了?”
  沈和笑了笑:“你绝对想不到他调哪了!”“他调到你娘家的M市,做市公安局副局长。”
  徐静安也没想这么巧:“这是好事儿呀!”
  万一老徐家找事儿,到时候托人帮忙,也不会两眼一抹黑!
  她抬手把桌上晾凉的绿豆汤,递过去一碗:“光吃冰棍儿可不行,你肠胃不好。大夏天的去火,还得是绿豆汤。”
  沈和笑眯眯的接过来,“咕咚——咕咚——”几口喝完了。
  拿手背擦了擦嘴:“乔局长今天还问我,你毕业打算去哪儿?还回钢厂吗?”
  他只知道,自己老婆是绝对不会干公安。
  徐静安摇了摇头:“不回!”
  在老百姓的心里,一提钢厂谁不知道?那可是国企,大厂子。待遇好,还成天发东西。
  在这个年代,最吃香的就是拥有铁饭碗工作。好多公务员的工资还没工人高,因为工厂工人每月都有福利和补贴。
  家里有事儿,二话不说找厂子啊。领导要是敢说降工资,第二天就有人敢把孩子放领导办公桌上。
  一句话:你有能耐你养!
  还有兄弟几个抬着八十多岁的老娘,去领导家蹭饭的。没钱给老人养老,不找领导找谁?
  可,这是以前。工人硬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改革开放以后,国企也面临困难。企业找不到出路就只能倒闭、合并。结果就是大批人员下岗!
  双职工家庭从原来人人羡慕,反而变成了家庭困难户!
  钢厂也同样走向市场,推行“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
  人人头上有指标,完不成就扣钱!
  以后称呼厂长的时候,老百姓都开始用“老板”两个字。
  凡是钢厂附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那里的环境很差,连空气都有金属粉尘。
  这无论从事业的长远来看,还是身体健康来看,换个工作是最好的选择。
  徐静安明白乔局长的意思,他想走前帮忙把工作安排好。毕竟还欠着她人情呢!
  “去教育局吧!那里的工作不错!”
  沈和点了点头:“我下午就跟局长回话。”这里的工作安全性还是可以的,别的不用他担心。
  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就分配工作。她们这届大学生年龄差距大,有已婚也有未婚。
  未婚大学生,有的除考上研究生继续深造,有的留校,还有的分到国家行政事业单位。
  特别年轻优秀的,就被分配到中央、国家有关部委机关工作。
  像徐静安这种结了婚的,不用多想,都是回原籍安排。
  乔局长想帮忙,而且这事儿对他来说不是难事。徐静安自然没有往外推的道理!
  她的心不大,没想挟恩自重、也没想挟恩图报。
  下午,沈和出门上班。徐静安把几个孩子穿坏的球鞋,装到包里。
  “妈,我去给孩子们补鞋,顺便再买双新的。”
  沈母这会儿正是准备出门聊天,头都顾不上抬,冲着她挥了两下手。
  徐静安到的时候,靠墙根儿的补鞋匠那里已经堆了好多鞋。解放鞋、雨鞋、皮鞋……
  “师傅,麻烦您给补一下。”
  老师傅把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几下,接过鞋,看了一会儿。
  “师傅多少钱?”
  “三双,三毛。”
  “行,麻烦您了。”
  老师傅低头忙的时候,徐静安竟然还看到几把坏掉的雨伞。
  “师傅,您这儿还能修伞呀?”
  “对,老祖宗都说艺多不压身。”
  徐静安发现:好多手艺人都不爱说话。如果有人问他们也会答,但主动聊天的很少。
  拿过修好的鞋,徐静安又去给三个孩子一人买了两双。一双解放鞋跑步穿,一双塑料凉鞋平时穿。
  说实话,她从来不知道孩子穿鞋能这么费!一夏天最起码两双塑料凉鞋。
  晚上,孩子们看到新凉鞋高兴的不得了。“妈妈,你真好~”他们脚上的塑料凉鞋早粘烂了!
  徐静安笑了笑,又拿出新买的解放鞋。几个孩子的情绪明显的降了下来。
  “妈,球鞋你不用急着买。”
  “就是,就是。”
  三个孩子意见一致。
  球鞋昨天刚穿坏,今天亲妈就又买双新的。还以为能休息一天的孩子们,不得不打消这个念头。
  两天后,沈和回来告诉徐静安:“乔局长说:都安排好了!”
  年底毕业的时候,徐静安不出意外的分到了市里的教育局。
第106章 回家
  金秋九月,枫叶渐渐染红。风一吹便沙沙作响。远远望去就像一团火!
  金黄色的银杏藏在翠绿的银杏叶中——可爱、鲜活。
  这是77级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
  清脆的车铃声在校园中响起。新生们青春洋溢、朝气蓬勃。他们的脸上满是喜悦和志得意满。
  这一看就是没有经历过社会毒打,充满热血的年轻人。
  有社会经历的人都明白:大学毕业等于零。考入北大,只能证明一点:这个人学习好。大学不是结束,反而是另一段人生的开始。
  此刻,徐静安这届学生就有好多坐不住的。他们不能确定自己将来的去向,心里没底。
  学校也开始陆陆续续的找人谈话,了解学生的个人意向,好安排工作。
  还有一部分和徐静安一样心里有底的人,都表现的比较平静。
  一入12月,冬雪早已铺满了大地。在白茫茫的校园里,好多人堆雪人、打雪仗。
  未名湖的冰场也早已就开幕。
  宿舍的姑娘们一早起来,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
  吴兰芝:“快走,快走!晚了冰场的人就多了!”
  王美华:“静安姐,你真不去啊?”
  岳小麦:“咱们可以坐冰车。”
  张学红:“静安姐去吧,去吧。人多了,多好玩呀~”徐静安笑着摇了摇头:“不去,年纪大了玩不了这个。”
  几人再三劝说,她也没答应。最后她们把其它宿舍的人叫上,乌泱泱的一大群,往未名湖走去。
  可能当初年少时,挨冻的记忆太过深刻。这么多年过去,徐静安现在一看到雪,心里还是觉得冷。
  即使身上穿着厚厚的棉衣、很暖和!
  半个月后,所有人都换上自己最好的衣服,在教学楼前拍了一张毕业照。
  “往左边一点~”“不要眨眼~”“好!看镜头——”“一、二、三——”“咔嚓!”
  元旦前一天班长老杨提议:“咱们也算是同窗四年。明天,咱们干脆一起包顿饺子怎么样?”
  “这个好,这个好!”
  “老杨,你这主意是绝了!”
  “咱们迎新年能吃顿饺子,这日子谁不羡慕?”
  ……
  大家伙热情高涨,班里的气氛也没有那么紧绷。
  大家每人凑了点钱票,买肉、菜和面粉。然后老杨去食堂借了几个搪瓷盆,案板、擀面杖、菜刀。
  第二天早上,班里的几个女同志就和面调馅,男同志们擀皮包饺子,热热闹闹的一起庆祝新年。
  半个月之后,徐静安算了算时间,感觉差不多要走了。想休息那天,去西单商场转转。
  吃过午饭,换身新衣,背上大挎包就出了门。
  买些当地的特色点心和不常见的糖果,果干儿,玩具之类的小礼品,回去好走礼。
  逛了一下午,手里已是大包小包。买齐之后一刻没停留,直接快步去邮局把东西寄走。
  毕竟现在的人员太杂,不安全!
  徐静安从邮局出来就到站牌等车。这里零零散散站着几个男同志和上年纪的老大娘。
  刚到不久,就有位四十多岁的妇女,牵着个五、六岁左右的女孩。
  一边走一边哭哭啼啼的说:“钱被偷了,身上一分钱没有。两天没吃东西了。好心人给点吃的吧!”
  徐静安只抬头看了一眼,就把目光收回转身要走。那孩子已经冲过来,一把抱住她的大腿。
  大姐面带愁苦,径直来到徐静安面前。“这位妹子,我们娘俩好几天没吃饭了!你可怜可怜我们,给口吃的吧!”
  说着抬手一推,小姑娘“咕咚”一声跪在地上。周围人一下子看了过来,看热闹的也越来越多。
  人们都同情弱者。只要不让他们自己出血,道德感高的人多的是!
  徐静安看着跪在她面前的女孩,和哭的可怜的农村大姐。在这些人眼里,单身年轻女同志永远是首选。
  “孩子可怜!”
  “多少给点吧!”
  “看你穿衣打扮,日子应该不难过!”
  “抬抬手的事!”
  “大妹子我这里有2毛,你别嫌少。”
  ……
  人群中附和声不断。
  “谢谢——谢谢——”女人和孩子不停地感谢。
  人越聚越多。徐静安想趁机溜走都不行。围的严严实实!这时候不给是不行了。
  徐静安眼中充满同情。她一把抓住大姐的手:“好几天没吃饭了是不是?别的不说,饭我倒是能管得起。”
  女人眼睛一亮,脸上的笑容还没起来。徐静安就从挎兜里掏出两个窝头,给了对方。
  “快!赶紧吃,今天刚出锅的,新鲜着呢!”
  对面的妇女愣了一下,只能伸手接了过来。“谢谢这位妹子!”
  徐静安热情的说:“谢什么,快吃!”
  女人吃完一个,徐静安递一个。一边递一边说:“光吃这个不行,有点干。谁给端点水?”
  “我来——我来——”一会儿就有热心人送过来满满一茶缸热水。
  徐静安把水递给对方:“大姐光吃窝头不行,太干!来再喝点水!”
  “别的不说,咱们首都人民群众的心那都是火热的!”
  女人犹豫着接过来:“妹子,你看要不给大姐一毛两毛的就行。粮食多贵呀!”
  徐静安义正言辞的拒绝:“大姐,你可不能这么客气。就那几毛钱能干什么?没粮票你照样饿肚子!”
  “都说送佛送上天。帮人哪有帮一半的道理?”
  “别推辞了,快吃吧!”
  徐静安一连递了五个,女人越吃越慢。“妹子,大姐吃饱了。”
  徐静安吃惊的看着对方:“饱了?怎么可能?几天没吃饭,五个窝头就够了?”
  “大姐你别见外,窝头我有的是!”
  说完把身上的挎包一打开,女人看那满满一袋的窝头,只觉得牙酸胃疼。
  谁能告诉她:花那么多钱买东西的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窝头?
  女人直摇头:“不用了,妹子。你是个好人,大姐先走了。”说完拉着小女孩就想走。
  徐静安一转身挡在这娘俩的面前。“大姐,你带着孩子这么不容易。我怎么能轻易让你走?大伙儿可都看着呢!”
  眼神盯着对方:“我下过乡。农村干活妇女的饭量我还是知道的。别的不说,吃不了十个窝头就是看不起我!”
  这时看热闹的也跟着起哄。
  “就是,大妹子别客气快吃吧!”
  “粮食多难得呀!”
  ……
  骑虎难下的母女俩只能咬牙又啃了五个。农村大姐眼泪都快下来了:“妹子,姐饭量小,这回真饱了!”
  这一句话伴随着打嗝声,说的断断续续,声音都弱了。
  徐静安估摸着也差不多了,才让开脚步:“行,大姐带着孩子快回去吧!”
  随着讨饭二人组的离去,人群也渐渐散开。徐静安一刻不停地坐车回学校。
  慢了不行啊!她怕那讨饭二人组找人打她。
  徐静安空间里的饭菜早进了肚子,钱票也放回家了。只剩十来个窝头,今天还贡献给了别人。金手指是彻底消失不见了。
  月底大家办理了报到需要的各项手续,粮户关系和派遣费等。
  她把榔头藏在腰里随身带着,行李托运,挎上书包再次坐上回家的火车。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