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就是在里面安一把刀片就行。
虽然结构跟功能不同。
但多年做木工的经验,穆大爷还是觉得差不多。
琢磨出来应该不难。
“我琢磨琢磨看!”
穆大爷应下来。
周蕊倒觉得穆大爷多年的老手艺,只要有个大致方向和构架,应该就能琢磨出来。
“国栋媳妇倒是信任这个老头子!”
穆大娘在一旁笑道。
“那当然,咱们村木工,有谁比得上穆大爷的手艺!”
周蕊拍马屁道。
穆大爷听了也高兴,想着那什么削笔刀再不好做,也要给琢磨出来。
“这老头,肯定要饭不吃觉不睡的琢磨了!”
穆大娘打趣自家老头子。
周蕊心里认同。
手艺人这点精神,是值得佩服的!
作者有话说:
削笔盒子那个是作者胡说八道的,就是个引子。
第102章 削笔盒
“那大爷大娘, 我就回去了!”
把事情说好,周蕊就离开了。
“好,以后常来坐!”
穆大娘在后面道。
“会的!”
。
周蕊从村尾回家。
几个孩子正乖乖地坐在院子里看小人书呢。
连周蕊回来都没有发觉。
周蕊也没去打扰他们。
趁着清闲, 自己也去房间里看书。
现在快要九月出头了。
高考之前,还有预考, 也就是高考前一个月。
所有参加高考的考生必须参加。
预考也算人才分流。
算了算还有十个月,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
周蕊带着几个孩子在家看书。
穆大爷那边也在研究削笔盒。
“老头子,你能捣鼓出来吗?”
穆大娘看自己老头在那捣鼓半天, 问道。
“啧, 这不是正捣鼓呢吗?”
“你个老婆子也太心急了!”
穆大爷啧了一声自己老伴。
“要我说, 这国栋媳妇, 想法怎么那么多!”
“听说啊, 付家大房二房现在的生意, 也是她给捣鼓起来的!”
“上次咱们给做的那个双面柜子, 听说也是她给想的!”
穆大娘手上不停。
嘴里却和自己老头子闲聊到。
“要说, 国栋这媳妇,可真是娶对了!”
穆大娘突然羡慕地叹了口气。
“确实这女娃子脑子好使!”
穆大爷也不得不承认。
那脑袋转的就比别人快。
。
“也不知咱们儿子什么时候能娶到一个贤惠的儿媳妇就好了!”
穆大娘突然念叨起自己儿子。
也不求跟国栋媳妇一样好, 只要是个过日子的就成。
穆大爷以前倒是发愁。
现在到不愁了。
“等家里条件好起来,就给他相看一下!”
以前条件不好, 人家也看不上,即使有看上的, 那不是也祸霍人嘛。
老两口边做事边商量着家里的事。
老两口只有一个儿子, 一个闺女。
闺女倒是嫁出去了, 离浏阳村也不远的一个村子。
现在只有儿子还是光棍一个。
穆家儿子穆木一回来, 就听见自己爹娘讨论自己。
一听还是关于婚事的。
也没开口说话。
拿了个板凳坐到自己爹跟前。
看他正在坐的东西。
穆大爷眉头皱了起来, 这咋不对呢?
一双粗糙地手伸了过来, 把老头子皱眉的难题,给解决了。
“哎,对了!”
穆大爷拍手道。
他儿子起码遗传了他的手艺。
现在形势好了,也不愁以后的生活了。
。
在开学前一天,穆大爷把做好的削笔盒送了过来。
“大爷,咋用得着你亲自送过来呢!”
“让人传一个话,我就上门拿了!”
“哪还用得着你跑一趟!”
周蕊给坐在椅子上的穆大爷倒了一杯水,说道。
“是我老头子要过来的!”
说到这,穆大爷突然有些不好意思。
“这盒子听说你是做了削铅笔的!”
穆大爷确认道。
“对,家里几个小孩,每人都给他们削铅笔,太费劲!”
“就想图个轻省!”
周蕊道。
付家老三和他媳妇收养了烈士的孩子,他也是听说了的。
两口子算得上良善的人。
想着,穆大爷越不好意思把话说出来了。
。
“大爷,你有话直说就行!”
“咱们都是一个村的,你还帮了我们几个忙呢!”
周蕊看他欲言又止,开口说道。
穆大爷不好意思地搓了搓,做木工变得越发粗糙的手。
“国栋媳妇,就是看这个削笔盒好用,我们穆家想做一下这门生意!”
接着又连忙说道:“不过你放心,我们绝不白占便宜!”
本来穆大爷只是想着把东西做出来。
但后来,他儿子一知道这个削笔盒的用法,就萌生了想法。
一家人在家里商量了半天,最后由当家人做代表来跟周蕊商量。
。
“什么占不占便宜的!”
周蕊不接受被占便宜的是她。
毕竟,这可不是她的发明。
“穆大爷,你们想做这个生意,也不是不行!”
穆大爷搓手的动作一顿。
安静听周蕊之后的话。
“就是以后咱们村的小孩买削笔盒能不能打个折?”
周蕊提议道。
别的地她管不着,但浏阳村,自己在这里生活,还是要为此谋一下福利的。
穆大爷松了一口气,还以为对方要提出什么难办的要求呢。
也是,国栋媳妇也不是这样的人。
“国栋媳妇,就是你不说,我穆家就是浏阳村的,自然会给村里方便!”
穆大爷道。
“国栋媳妇,我们穆家还商量着以后的生意给你三成,也算你给出了主意的报酬!”
穆大爷说了穆家商量的结果。
周蕊赶紧摆摆手。
她现在都成了几个生意的合伙人了。
数了数,付小弟的几个生意就不说了,还有付二嫂的。
付大嫂家的小卖店,在村里做生意,周蕊就没掺和。
现在穆大爷还要给。
呃,难道她这辈子是“聚财童子”?
动动嘴皮子就有人送钱上门。
。
周蕊不要,穆大爷不答应。
两个就在那各劝各的。
给家里的小孩看得一愣一愣的。
这是吵架吧,不像!
这是送钱吧,弄得跟吵架似的。
。
“穆大爷,行,我拿一成行了!”
周蕊看老头实在劝不住,只能退了一步。
穆大爷还要加。
周蕊赶紧说道:“材料,手艺都是你们自己的,我只动了动嘴皮子,哪值得分那么多!”
周蕊退了一步后,态度坚决。
最后,两人就一成达成协议。
。
把人送走后,周蕊就试了试削笔盒。
外观还被穆大爷雕刻了几个图案。
“付军,把你的铅笔拿出来试试!”
周蕊让几个小孩都把铅笔拿出来。
她正好给他们削好。
“妈妈,给!”
付军从房间里拿了铅笔,小跑过来,递给周蕊。
周蕊把笔伸进去,转动一下。
“咔咔咔”的声音传出来。
再继续转几下,就看见有碎屑掉出来了。
看着笔芯削得差不多了。
周蕊就把笔拿出来。
果然,修得圆圆润润的,不像拿刀修得那样,坑坑窝窝,还膈手。
“哇”
几个小孩觉得好神奇。
看着周蕊把笔放进去盒子里转几下,就削好笔了。
“妈妈,我试试!”
付颖自告奋勇!
周蕊把盒子递给她。
一点都不担心小孩伤到手。
赵志赵燕也排队等着。
就是没有像后世一样还有兜铅笔屑的。
不过,有这就知足了!
就是以后上学,可能要给他们带上个垃圾袋!
作者有话说:
主角只动动脑,不动手!
间接带动村里发展。
第103章 上学咯
终于等到开学这天了。
一大四小早早地起来了。
明明昨晚都有点莫名地兴奋, 也不知道兴奋啥。
在家里吃了早点,周蕊就带着他们跟付大嫂他们汇合了。
好在浏阳村也算个大村,有自己的村小。
“三弟妹!”
付大嫂他们刚出门就看到几人了。
他们也是一大早就给几个小孩弄得紧张兴奋。
付冬他们几个背着书包一溜串地从门里出来。
全都穿着板板正正的。
小精神头看着好得不行。
这年代的小孩上学, 不像被“杀猪”似的。
大人也轻松。
。
“付军也去?”
付二嫂看到四岁不到的付军也背着小书包,问道。
会不会太小了!
付军一听二伯娘提到自己的名字, 小腰身挺了挺。
“都送去!”
“付军也能听老师话的,对不对?”
周蕊问道。
“对!”
付军立马点了点小脑袋。
他会听老师话的。
他乖乖地。
周蕊觉得自己小孩真乖。
所以一点都不担心他适应不了学校。
老母亲滤镜厚厚的。
。
大家带着孩子到了村小。
嚯,已经好多家长领着孩子等着报名了。
看来浏阳村的学习氛围还是很浓的。
不是说大家对学习不怎么感冒吗?
要是有这氛围,付春他们也不至于拖到现在。
周蕊不知道。
大家这么积极, 很大一部分是受了付家影响。
眼看着付家一个个地都有出息了。
大伙自然也眼热。
但想了想, 好像都是因为人家识字, 有脑子。
再有平时去小卖店买东西的时候, 会跟付大嫂聊上一两嘴, 也知道付家是准备把所有的孩子送去上学。
看着人家日子越过越好的付家, 都有这打算, 大家伙自然也算计起来。
他们不说送全部的孩子上学, 起码也送得起一两个。
今年的年景好,平时付老二也会给大伙增加一点收入。
攒攒下来, 也能供孩子上几年学。
所以,一咬牙, 就带着孩子来了。
。
“付家的,你们来送孩子了?”
“对!”
遇见相熟的, 互相打了招呼。
招生老师是一个带着眼镜的, 长得斯斯文文的男人。
“大家一个一个排队来!”
老师坐在一张小桌子后面, 叮嘱大伙。
心里正奇怪呢, 平时都是小猫两三只, 怎么今年突然这么多人。
学校门口, 只有男老师一个人坐在外面招生。
看来学校今年有点失算。
。
大家伙听老师的话,慢慢等着前面的人一个一个登记。
付家排在中后一点的位置。
等了一个多小时才轮到他们。
“姓名?”
带着眼镜的老师问道。
周蕊把四个孩子的名字都报了上去。
“三岁?”
老师看着户口本上的小孩年龄,有点诧异。
怀疑地看向跟在周蕊后面最小的那个小不点。
这么小的孩子,真能不搞事?
“老师,我很听话的!”
付军不得不站出来证明自己,真的会乖乖的。
老师眼里的笑意露了出来,嘴角也弯了起来。
跟付军做了个约定。
“你说的,那咱们拉钩!”
老师伸出纤长的手指,小手指勾起来。
付军学着他把小手指勾起来,跟他勾了勾。
是个聪明的孩子。
周蕊见到老师的态度,心里也放下心了。
小孩上学,最怕遇到那种势利眼的老师了。
或者那种爱发脾气,把生活中的琐事烦恼发泄到孩子身上。
还好现在大部分的老师,师风很正。
。
到了付冬付春,老师觉得年龄有点过了,但村里孩子,老师还是很能理解的。
等着家里几个孩子都登记完,大人们才带人离开。
因为今天报名,明天才开学。
几个小孩还正式地把书包背上了,惹得村里的小孩一阵眼馋。
。
第二天,周蕊就没送几个小孩去了。
四个小兄妹牵着手就去学校了。
今天见到的老师就多了几个。
村小总共五个老师。
算得上师资可以了。
报名的小孩一到,老师就给大家分班了。
付春跟付冬还有付夏,付秋因为年纪稍大一点。
分到了一年级的一班。
年龄小一点的,六七岁,四五岁的,就分到了二班。
大小分开,省得有些小孩子仗着年龄大,欺负人。
或者自己情绪敏感,产生负面情绪。
因为这次报名的人多。
这结果还是老师们商量出来的。
直接跳级不太现实,只能分班。
所以,今年的一年级,突破建校以来,人数最多,也是分了两个班的历史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