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兜转转,能和宋念知相伴相守,楚修深感幸运。
他亲了亲宋念知的额头:“所以你不要总觉得自己的位置低微,在朕心里,永远都记得曾经相识的情分,念知,你是不一样的。”
宋念知眨了眨眼睛,反抱住楚修的腰。
在今日之前,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和楚修之间竟然还有这样一段渊源,她一直对楚修小心谨慎,虽然表面上态度不似其他人那般拘谨,可到底是把楚修当成了皇帝高高敬着的。
哪里控制不住对楚修生出好感,宋念知也很快把它压了回去,告诫自己不能踏出安全地界一步。
所以不管她对楚修的态度和情感有无变化,在她心里,楚修首要的位置还是一国皇帝,之后才会考虑到其他身份和关系。
这也就导致,不论宋念知和楚修再如何亲近,也始终隔着一层无形的屏障,这让他们永远也无法完全靠近彼此,也无法做到真正的相濡以沫。
这是宋念知一手竖起来的高墙,单方面把楚修挡在了外面,且一直坚守不肯让步。
直到这一刻,想起了和楚修的年少相识,知道楚修竟然一直记得她,还多番顾念旧情,她的内心不可避免的松动了。
那张隔绝两人的屏障也开始摇摇欲坠,再不似从前坚挺。
宋念知叹了一声,她也不知道这事到底是好是坏,但事已至此,发生的种种早已经脱离了她的掌控,除了顺其自然,她也找不到更好的处理方式。
想到这里,宋念知索性破罐子破摔,闭上眼睛埋进了楚修怀中。
罢了,暂时就这样罢,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或许等到孩子出生,出了孕期,她对楚修生出的这点情愫也能随之湮灭。
在她心里,还是更想和楚修维持可进可退的关系,如果可以,她不愿其中掺杂感情,哪怕当知交,也好过牵扯情爱。
*
自从和宋念知摊牌后,楚修对待她的态度明显放开了许多。
好像从前刻意收着的情绪,也乍然开始放任,那种感觉,倒像是真把宋念知当成了相识已久的旧友来相处。
宋念知起初是不太适应的,不过楚修除了更随性亲昵,并无其他举动,她渐渐的也就习惯了,甚至享受于这种没有太多身份阻隔的更纯粹的关系中。
那支由宋念知送出去的簪子成了新晋宠儿,十分得楚修喜爱,除了上朝时间,私底下但凡换常服,楚修势必会用上簪子束冠,那别样的偏爱甚至已经让不少嫔妃注意到,私底下都开始打听起了簪子的来处。
她们倒也不至于联想到宋念知身上,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心思,只是觉得皇上喜欢这样的风格,就想着自己也去仿制些类似的首饰常戴,以讨楚修几分欢心。
不过最后当然是一无所获,问了一圈,也没问出个所以然来。
第322章 拜师
虽说簪子的材质是找织造司挑的,但这玉本就是上好的质地,前去讨要的嫔妃不少,其中不少都做成了首饰,也有小部分由嫔妃自己留存,尚且还未雕琢。
如此一来,在没有找各位娘娘核对领走的玉石数量的情况下,只靠着去织造司打听,根本就不可能得到有用的信息,更不可能知道那其实是宋念知雕刻送给楚修的礼物。
实在找不到簪子的来头,众人也只好作罢,不过还是选了不少一样材质的玉拿去打了首饰,其后很长一段时间,各色玉簪玉坠随处可见,楚修为此还颇觉不悦了一阵。
这些按下先不提,总之在那日过后,宋念知对楚修的依赖感也更胜从前,两人的相处越发和睦,甚至隐隐夹带了些许甜蜜。
除此之外,宫外也传来了一则好消息。
“什么?”宋念知惊喜地看着楚修,“阿弟他……”
“没错。”楚修笑着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宋昭已经正式拜入了青山居士门下,成了他的小徒弟。”
且说宋念知先前随楚修出宫,在酒楼偶然碰到青山居士出题考校书生,择优收徒的场面。
当时,宋昭赶在结束前来了酒楼,给出了自己的见解,虽然因为答案略显稚嫩,稍逊一筹,却也得到了青山居士的赏识,并当众邀请他参加了几个月后的文会。
那场文会在文坛的地位十分重要,可谓是汇集了天下有才之士,宋昭得到青山居士的邀请,便是一种对他学识的肯定,并且也存了借机考察的心思。
当时宋念知就猜测过,若是宋昭在文会上的表现依旧不俗,多半会被青山居士顺势收徒。
这几个月,从宋夫人带来的消息得知,宋昭比之前更加勤勉,就是为了准备此次的文会,宋念知相信阿弟的本事,觉得他肯定能有所收获。
没想到,宋昭果然不负大家的期待,不仅在文会上崭露头角,还彻底俘获了青山居士,成功入了他的门下。
宋念知听闻这个好消息,实在再高兴也没有了,脸上的笑止都止不住。
楚修看她这样,原先也是高兴的,可一想到只有事关家人她才会如此开怀,不禁感到了些许心酸。
他暗暗叹息一声,忍不住在想,到底什么时候,宋念知能因为他这般开心的笑呢?
这个念头刚出现没多久,就被楚修压了下去,他看着宋念知突然变得忧愁的脸,顿时什么酸涩都顾不上了,立即抬眼望向了她:“怎么了?刚不是还高兴着?”
宋念知抿抿唇,笑着摇头:“也没有,妾就是突然想起阿弟当初说的那些话,有些担心。”
“什么?”楚修当时特别避开了,没有听到宋念知姐弟俩的谈话,这会儿还真不知道宋念知指的是什么。
宋念知知道楚修是关心自己,便也没隐瞒,开口道:“阿弟是觉得,这样的大家,弟子众多,其中不乏钻营之辈,更有的人一心只为谋求前程,怕是免不了勾心斗角。”
第323章 复杂
原是此事啊。
楚修一听,顿时就了然了。
其实宋昭所虑不假,如今的入仕途径太过受限,拜师也好,攀附名门望族也罢,多是为了攀上一条路子,能够有机会入朝为官。
诚然,文人高傲,不是没有一心只读圣贤书,淡泊名利的君子,但大多数人,却并不甘心一辈子只做个读书人,还是想要入仕。
一来,并非人人家境优渥,一旦当了官,也就摆脱了原本的命运,这对于很多人而言,都是一个相当难得的机会。
二来,也不乏有一些人心忧天下,关心百姓生计,纯粹的想要靠着自己的所学为国家和百姓做些什么。
这样的人合起来其实占了大多数,可偏偏入朝困难,就只有那么几个途径,那些搭不上氏族关系得到举荐名额的,只好从老师这里入手。
就拿青山居士来说,他虽然没有入仕,可作为一代大儒,在读书人之中的影响力是不容置疑的,为了维持稳定,朝廷也会考虑给他举荐学生的名额,也会从他的举荐名单里,挑出几个入朝为官。
虽说这样选拔上来的官员不可能如同世家子弟那般一入朝就能得到一个相对重要的官职,需得从底层做起,层层选拔才能升迁,但这到底也是为数不多的入仕途径,比起连门槛都摸不着,当个小官已然是不错了。
是以,就算只是为了几个不大的官制,一众读书人还是挤破了脑袋,想要拜入大儒名下,然后再费尽心思的和一众师兄弟竞争,以求得到最后送达天听的寥寥几个举荐名额。
如此一来,真正做学问的弟子势必不多,彼此之间的争斗甚至算计反而不可避免,宋昭如果只是为了跟着老师学习,怕是真的不太容易得到清净。
尤其,宋昭身份特别,他无需青山居士举荐就能靠着宋坚入朝,对其他弟子而言虽然算不得竞争对手,但难免不会有人心生妒忌,从而仗着资历给宋昭使绊子。
毕竟能被举荐的人就那么几个,青山居士名下的徒弟却数量不少,那些连番失败不得入眼的弟子,保不齐会扭曲了心思,从而迁怒出身不凡的宋昭,以所谓师兄弟身份来故意欺压泄愤。
而如果是这种事情,只要做的不太过,都无人能管。当下一旦拜师,老师就是父亲般的存在,师兄弟也都亲近如家人,做师兄的教导一下师弟,那是理所应当,即便闹到老师那里也占着理。
宋昭这种情况,不遇到刻薄的师兄还好,一旦遇到了,估计是真麻烦,想要安安心心跟着老师这本事,恐怕没那么容易。
宋念知看着楚修的表情,就知道事情怕是比宋昭跟她说的更复杂,当即更忧虑了几分:“皇上,真的很难办吗?”
楚修看着她,略作犹豫,到底没欺瞒:“青山居士门下弟子众多,人一多,就容易闹出矛盾,许多事情便在所难免。不过你也不必太过担心,宋昭既然选择了拜师,想必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第324章 相信
宋昭年纪虽小,瞧着却不像是懵懂无知的,既然他之前就已经跟宋念知提及拜师的坏处,想必对于这些利弊一早便清楚不过。
既如此,就代表他不是没有选择。
若不想掺和那些烦扰之事,大可以选择不去拜师,反正以宋坚在朝中的地位,给他招揽几位名师教导是没什么问题的,宋昭本人又聪慧,在家中进学,比特意出去拜师不会相差太多。
依楚修的猜测,宋昭将来多半会选择入朝,既如此,便也不必成为什么文坛大家,也就无需非要跟随青山居士这样的大儒学习钻研,跟随宋坚请的老师学习,到了年纪入朝历练,反而是更平顺更简单的路子。
宋昭不可能想不到这些,他若真的犹豫于拜师后的那些弯弯绕绕,不想有人打扰他的学问研习,就不可能跑去拜师了。
因此,楚修觉得宋昭八成早就想清楚了一切,在连番比较之下,最终做出了拜师的选择。
他应该已经考虑到了所有可能会发生的境况,也有了应对之策,不会止步于那点困扰和阻挠的。
而且,楚修隐隐觉得,选择做青山居士的徒弟,宋昭八成就是奔着复杂的环境去的。
这小子他虽然只见过一次,没有近距离接触过,但观其举止,不像是池中之物。
他应该颇有野心,也想着将来在朝堂闯出一番名堂,所以才逼着自己尽可能地提早历练和适应。
官场复杂世人皆知,若没有八面玲珑的本事,要么就只能沦为不重要的边缘人物,两袖清风当个清官,却因为权臣当道难以冒头,一辈子庸碌无为。要么就是被迫卷入纷争之中,何时做了别人的替死鬼都不知道。
宋家遭难,宋昭想必早就体会过了入朝为官的不易,位高如宋坚都因为一时不慎被人算计险些丢命,更何况是他呢?
出于此番考量,想在官场拼得一席之地,势必得学会审时度势,要能在各色人之间周旋且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才有可能成为一代重臣。
这是宋昭必须跨过的坎,只有做到这一点,他才能爬到足够高的位置上。
所以,宋昭在清楚自己不足的前提下,便选择了入青山居士门下,将它当成了自己历练的第一步。
师兄弟之间的争斗比之朝堂简直差太多了,若是连这么点事情都无法摆平,宋昭又如何能在入朝之后立稳脚跟?
在楚修看来,这就是宋昭对自己的一个考验而已,如何在平衡纷杂关系的同时达到进学的目的,这便是在锻炼他更深一层次的本事,等他顺利摆平这些,想必也就能得到更大的提高了。
宋念知听着楚修的分析,也觉得颇有道理,她看着楚修,沉吟道:“所以,我应该相信他的选择?”
“你是他的姐姐,自然应该支持他。”楚修笑道,“而且,他已经不是个孩子了,在许多事情上,他有自己的判断和衡量,你总不能保护他一辈子吧。”
第325章 看望
这倒是。
宋昭长大了,有他自己的人生和选择,宋念知再想护着他,也总有力所不逮的时候,而且她也不可能一辈子挡在宋昭跟前,以后的路,只能宋昭自己走。
思及此,宋念知感叹一声:“陛下所言有理,是妾狭隘了。”
楚修拍拍她的手:“宋昭年纪虽小,人却有主见,这些事情想必他早就考虑周全了,你实也无需忧心。”
“是。”宋念知轻轻呼出一口气,“在进学一道上,阿弟向来是有主意的,等回头母亲进宫,妾询问一下情况,也好放心。”
“也好。”楚修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总之,能拜入当代大儒名下,到底也是件好事,只要宋昭能适应,乃至游刃有余,今后对他必有助益。”
“皇上说的是。”宋念知笑了笑,脸上的愁绪到底散了几分。
*
之后几日,宋夫人如期进宫看望宋念知,同时带来了宋昭的消息。
先前宋念知得知宋昭拜师一事,是楚修得到一手消息之后直接告诉她的,但具体情况,宋念知并不清楚。
宋夫人此番进宫,便是特意跟宋念知细说这些事,还带来了宋昭的一封家书。
宋念知接过信从头到尾仔细看完,总算是彻底放心了。
正如楚修猜测的那样,宋昭一早就预知到了拜师后可能面临的境况,而且也做好了应对的准备。在信中,宋昭特意跟宋念知说明了此事,告知她不必担心,拜师是他的决定,他便有信心克服一切困难。
其实最开始,跟宋念知提起同门师兄弟间可能的纷争,纯粹是为了宽慰宋念知而已。
那会儿宋昭没能夺得头筹,青山居士在酒楼收下的徒弟也另有其人,宋昭怕宋念知为他可惜,便把这些事情说了,好叫宋念知没那么遗憾。
谁知兜兜转转,再三斟酌考虑,宋昭还是拜入了青山居士门下,当初那些不经深思的劝慰之言,反倒变成了一种隐患,徒惹宋念知担心。
若早知有今日,宋昭是断断不会说那么多的,他可不想阿姐在宫中处处小心的同时,还得时常挂念着他。
可惜事情到底是阴差阳错了,事已至此,宋昭也只好把事情摊开来说清楚,只希望宋念知看完他的信后,能够不再为他着急。
宋夫人见宋念知把看完的书信收好,便也跟着劝了一句:“别看昭儿年纪不大,其实可有主意了,这些事情莫说是你,连你们父亲他也是不乐意由着插手的。”
“拜师之事,他早有成算,特意叫娘转达,说他心中有数,你无需为此操心。”
说完,又拉着宋念知的手,免不了苦口婆心:“念儿,你如今怀着身子,切忌费神,不论是是昭儿也好,还是家里也罢,都按部就班的过着日子,大家都很好,你就别劳神琢磨这些了。”
“现如今啊,你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养身子,照顾好肚子里的孩子,这马上足月了,定要母子平安才行。”
第326章 叮嘱
说到这事,宋夫人就不免忧心。
都说女子怀胎产子,便是从鬼门关走了一遭,这话可一点都不假。
旁的不说,单就宋夫人认识的人里,就有不少难产去世的,最坏的一尸两命,好些的保住了孩子性命,大人却不幸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