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头的是叫做刘三宝的年轻太监,听说是皇帝身边贴身大太监刘喜的义子。
大太监刘喜为了培养他这个甚为中意的义子, 使了些手段才给刘三宝安排了这么躺美差事。
只要刘三宝顺利办成这趟差事回来,刘喜就能借此求的皇帝给刘三宝晋升的恩旨。这样一来,刘三宝真正有了功劳晋升,旁人也就不会说是因着刘喜的关系了。
看得出来,刘喜为了这个义子,花费了不少的心血。
刘三宝自然也明白这一点,对此也绝无二话。
林初一没想到出了京城不过半日的功夫,就见到了这个表面忠厚老实,笑起来如和煦春风的刘三宝。
“不知小刘公公叫我前去是为何事?”
林初一本来是在队伍后面的。因为赏赐的东西很多,足足有十几辆车,队伍因此蜿蜒出很长的距离。
林初一是硬塞进来的,怕人非议,自然不好在人前多露脸。
只是没想到,在队伍停下来休整时,一个小太监奉命来到他的车驾前,说是小刘公公请他去前面一叙。
林初一询问了什么事,却问不出个什么所以然来。
人家都派人来请了,自己不过去也说不通。况且自己借助人家的队伍赶路,好歹应该说一声谢谢才是。
于是林初一整理了一下仪容,便下了车,跟着小太监去往前头。
还未走近,刘三宝已经迎了过来,林初一连忙见礼。
刘三宝脸上堆满了笑,“你就是林公子吧?早就听说过你的大名了,今日一见,果然一表人才,难怪能得崔家女另眼相看。”
果然是宫里当红太监,这恭维人的话是一套接一套的。不过林初一心里也清楚,小刘公公这样的人,嘴里的话能信一成就算是好的了。
他能这样恭维自己,可不是看在他林初一或者国公府的份儿上。最大的可能,还是因为八皇子的关系吧。
“小刘公公谬赞了,我一介穷苦布衣,能得崔家小姐看中,是天大的福分。”
两人客套了几句,林初一这才问起刘三宝叫他过来的目的。
刘三宝笑眯眯,“其实也没什么,一来想见见林公子。二来,杂家替林公子准备了马车,不如林公子移步过来?”
林初一想也不想就要推辞,刘三宝惯会察言观色,还未等林初一开口便道:“杂家也是想着路途遥远,你自己准备的马车虽好,可也不及宫里出来的。这一路颠簸下来,没有经过远途跋涉的人必然是经受不住的。要是路上出了什么岔子,到时候杂家可不好跟七将军交代啊。”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林初一再推辞就是不识好歹了。
刘三宝说得确实没错,这才不过半日功夫,自己腰腿就有些受不住了。这还是刚出京,官道还算平整,再下去,路况肯定只会越来越差。
而队伍行进又不可能因你一个人耽搁,这样一天在马车中颠簸,人实在是吃不消的。
宫中出来的马车,不管是舒适度还是抗震度,相对来说比其他提升了一大截。林初一实在没必要与自己的身体过不去。
不论小刘公公是看在崔七七还是八皇子的面上,他在向自己示好这一点林初一还是知道的。
如果自己拒绝了,说不定就得罪了人,断不可为之。反正林初一的行事准则是,多个朋友多条路,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得罪任何人。
想通透这一点,林初一这才躬身行礼谢过。
小刘公公扶起他,“不必如此多礼,杂家与林公子一见如故,日后闲来没事,倒是可以多说说话。”
很快,林初一就重新换了辆马车,队伍才又重新启程。
京城太子宫中,太子写好了一张纸条,就要交给人去处理,只不过临时又改了主意。只让人带了只信鸽进来,自己亲手将纸条装好绑稳了,这才双手一松,鸽子扑棱着翅膀飞走了。
等他做完这一切,才回过身来。
“这种事情,交给下人去做就行了,殿下何必亲自动手?”一旁的亲信幕僚道。
太子不以为意,“这种事,自然是要亲自做才放心。不然被人抓住把柄,我这太子之位就危矣。”
这种通风报信之事,他一向都是谨慎的,不会给人留下什么把柄。毕竟自己这个位置上,万众瞩目,上上下下那么多眼睛盯着,不得不小心行事。
他心情还不错,所以跟亲信幕僚解释了一句,接着就又问道:“我让你去调查老八他们最近在密谋什么的事,可查探清楚了?”
“回殿下,属下打听到是十三皇子想要弄什么皇商买卖出来。好像是要将买卖之事经过朝廷批准,光明正大的去做。”
太子闻言,哈哈大笑起来,口气十分不屑的道:“这个老十三,不务正业,是想在商人这条道上走到黑了?也不怕丢了皇家的面子?也是,十三这样的人,没什么大本事,他也就只配做点买卖罢了。”
“那殿下,我们是随他去,还是跟以往一样从中破坏?”
太子想了想,“先不急,按兵不动让他折腾去,我看他还能折腾出个什么花样来。”
幕僚应声答是。
十三皇子折腾买卖之事是众所周知的,以前还能有所顾忌,只能私底下倒腾。没想到现在他胆子倒是越发大了,也敢明目张胆的摆上台面来了。
不过这种事情,太子是不准备插手的了。因为只要老十三敢闹大,朝臣和父皇那一关就过不了。自己实在没有必要去陪着十三瞎胡闹。
而此时他的心思还是应该着重放在崔七七以及崔家军身上。可不能让崔七七就这么舒舒服服功成名就了。
那人说得对,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谁能想到国公府仅仅剩下老弱妇孺了,还能翻了身,让崔七七一介女流之辈顶门立户起来?
哼!以前是他太过大意,才放了崔家一马,现在,他可不想再留任何情面。崔七七能一战扬名,就说明其能力还是有的。
之前就有人在暗中调查石鼓矶一战的真相,除了她,不做第二人想,所以崔七七是对这件事有了怀疑了啊。若是被她顺藤摸瓜,查出些什么蛛丝马迹来,事情就会变得麻烦。
而他一向都讨厌麻烦,所以还是尽快解决这个麻烦为好。如果一时解决不了这个麻烦,那就尽量给她多找点麻烦,让她自顾不暇的好。
第100章
京城风云诡谲, 而边关的崔七七一直在等林初一的回信,只不过左等右等,连影子都不见一个。
她心中不由泛起嘀咕, 是她的信没有送到还是有什么意外?林初一不可能一封信也不回啊?
她根本就没想到林初一会决定亲自走这一趟。
……
林初一接到崔七七的信之后,才知道崔家军现在的处境。没想到崔老国公一去,这支队伍竟然有了穷途末路之感。
崔七七这一去当然要改变这一现状, 只不过,边关的情况谁都清楚,战乱频繁、盗贼丛生,只要一提起来,能想到的唯有荒凉, 满目疮痍。
可以说在这种恶劣环境下想要自力更生, 不指望朝廷养活一支军队,是很难做到的。
不过崔七七既然想到了边关贸易,以此来养军, 林初一还是很赞同的。
他将兴起榷场贸易的计划安排在后一步,是因为,他现在实在是分、身乏术,只有京城的事情告一段落之后才能去往边关, 亲自查看选址。
因为,榷场贸易需要一个合适的地方。第一必须要安全,其次场地的大小,还有交通道路是否通畅, 这些各方面的因素都要考虑到才行。
崔七七的来信中,似乎已经有了这么个地方, 合乎条件。既然如此,那计划不如变化, 何不趁此机会就将此事给定下来?
先将基础框架搭建起来,只要形成规则,万变不离其宗,日后的榷场自有其规矩方圆。想到这里,林初一就生出了亲自去一趟看看的想法。
林初一接下来就一直在为此事做准备,首先要安排妥当国公府以及自己家中的事才能放心去边关。
只是,这些事情虽然都不大,却都很繁琐。林初一忙的脚不沾地,一连忙活了好几日,总算才将一切事务安排妥当。
一忙起来,就忘了时间,更是将回信的事情给忘到了脑后。
直到出发,林初一才想起来应该给崔七七去封信,说明情况。
于是,崔七七去了好几封信,林初一的信件才堪堪送到。
看到信中说明林初一会亲自过来一趟,而且已经在路上了,是跟着钦差的队伍出发的。
此时的崔七七不知道怎么形容她的心情。一开始还忐忑不定的心顿时落了下来,不知道为什么,她相信,只要林初一一来,崔家军就真的有希望了。似乎也只有林初一才能给她巨大的信心。
她原本以为林初一并没有打算先行走到建立榷场的一步。因为她也听过林初一的计划,京城中的皇商才是林初一踏出的第一步。
皇商可以代朝廷经营盐铁,茶马,矿产……
盐茶就不必多说,百姓人人都能用到。其利巨大,只要朝廷掌控得好,国库就能有稳定的财源收益,进而稳定民心。
而铁,马,矿藏,俱与军事有关。而大周对此的管控并不严格,大周民间是可以私自采矿制作铁器的。
世家贵族几乎都有成建制的护卫,这些护卫的兵器,也都是各家私人的冶铁作坊打造出来的。
当然了,朝廷也有官营的冶铁坊,主要就是打造大军所用的武器甲胄这类军需以及官用铁器。
如今朝廷国库空虚,户部尚书为了能让国库增收,提出官家冶铁坊减少兵器甲胄的制作。多制作些农具或者手工用具,卖与百姓。一来百姓有了好的农具耕种,田地就能增收,二来,如此也能让国库多些收益,以缓解目前入不敷出的窘境。
所以,近些年来,朝廷派发给边关将士的军需物资是逐年下降。边关将士的兵器甲胄哪怕用钝了,用旧了,也没有可置换的。
这样一来,没有了兵器之利,原本就不强悍的战斗力瞬间又下降了好几个层次。将士们哪里愿意拿些破铜烂铁上战场?遇到戎夷,那不是送死吗?
谁都不是傻的,将士们征战沙场,为的是有朝一日能功成名就,而不是白白送死。以前朝廷军备充足,他们还有信心与戎夷一战,可现在,要粮没粮,要武器没武器,还拿什么作战?
很显然,户部尚书只考虑到了国库空虚的问题,根本就没有想到,没有了武装到牙齿的军队,只会让国力变得更弱。
关于此事,兵部的官员们据理力争过几回,可每次都被驳斥回去。渐渐的,也就没人再提,就这么延续了下来。
而将冶铁矿藏归纳于皇商经营的范畴内,那么肯定会统一规划经营,以大局为重。绝不可能像之前那样,头脑发热便决定下来,这无异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了。
这对边关将士们来说肯定算是一件好事。崔七七当然希望林初一的计划成功。
只要林初一有了皇商的身份,那他行事就会便宜得多,到时候军需物资自然不会短缺了他们的。
而崔家军如果有林初一这层身份的照拂,必然跟现在有很大的差别。
只不过崔七七也知道,这种事情牵扯到各方利益,是不可能轻易就能成的,谁又知道会不会三年五载都无法更进一步呢?
而崔家军还等得起吗?
等不起!所以崔七七才想着在林初一计划中的榷场上做文章。
因为榷场贸易设立在边关,朝廷官员鞭长莫及,就算想伸手,也要顾及一下边关的势力。而这属于崔七七的地盘,在她的眼皮子底下,说不定她放手一搏,还能有希望。
于是她才将自己的想法写在信中,就是想让林初一帮他出出主意,看看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崔家军能在边关贸易中获利。
没想到林初一居然重视她的看法,连一声招呼都不打,直接动身过来了。这让崔七七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说不定,此法可行。
朝廷赏赐的消息下来,崔家军人人都兴奋不已,有了论功奖赏以及派发下来的军需粮草,好歹不会像以前那样紧巴巴的,他们的粮草也能多撑些日子了。
这一切都是拜崔七七所赐,参加了阜城一战的人也知道,这是白白捡来的功劳。因为阜城大胜,没有崔七七的妙计,戎夷兵马绝不可能大败。他们也不可能捡漏,得了这么一份功劳。
七将军足智多谋,又是将门虎女,单单阜城一战,就已经让很多人对她心服了。
再加上七将军只不过上书一封,就让朝廷派发下来军需物资。比起以往没人主事时,求爹爹告奶奶也换不回来一口粮食好多了。这样一来,他们总算是苦尽甘来了。
因为崔七七亲自去见过了秦靖将军,并且给出了承诺,原本已经隐隐有分裂之势的崔家军重新又整合在了一起。
这让一些崔家军的老人满心欣慰,总算不用见到崔家军矛盾重重,逐渐走向消亡。现在的崔家军虽然经历了寒冬,但是春风一起,便会重新发芽生根,生机勃勃。
崔家军的魂慢慢回来了。
秦靖不相信崔七七在短短三五年的时间里就能改变现状,并且有与戎夷一战的军力。
不过,他现在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崔家军一分为二,人心不齐,总是一个大弊端,他也不愿意崔家军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所以他妥协了,应下了崔七七之约。
想想他也没什么损失,要是崔七七以后真能践诺,为弟兄们报仇,那他便永远效忠。如果那时候崔家军还是这般模样,那他便不管这许多,纠集一帮人,直接杀进西戎王庭。
以命换命,也算死得其所了。
第101章
乌力罕将拳头放于左胸, 脸上带着决然之色,“殿下放心,此次属下定然完成任务, 否则不用殿下动手,我自己了断。”
萧昊满意的点点头,“如此, 这次将功补过的机会,你自己好好把握。否则,本王也保不住你。”
乌力罕感恩戴德,三王子殿下能再给他一次机会,让他将功赎罪, 他这一辈子只怕都会在阜城一战的阴影中走不出来了。
现在, 他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这次的任务他务必要圆满完成。
乌力罕起身,几步走向跟随自己征战多年的战马, 翻身上马,朝着守候的将士们振臂一呼,“儿郎们,随我出发!”
……
林初一一路前行, 倒是见到了许许多多从未见过的风光。越往西行,越是荒凉。
京城过去千里之遥,还算物丰民阜,百姓的日子也还好, 至少人人脸上没有饥寒耐苦之色。可到了边地的西凉地界,所过之处, 与之前相比却是大相径庭。
这凉城还算是边关比较大的城池了,这里的百姓犹有饥色, 那么再往西,经过战火的洗礼,百姓过的又是怎样的日子?
林初一一不小心将自己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
一旁的刘三宝叹息道:“还能过什么日子?水深火热之中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