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谢过父皇,这才小心坐了下来。
“父皇刚刚在说什么高兴得事儿?也让儿臣听听,跟着乐呵乐呵啊。”太子故作亲近的说道。
皇帝不以为意,笑道:“老大带了些宫外的趣事说与朕听,听着倒也稀奇可乐。”
他心中思绪百转,面上却不动声色,只笑着道:“大皇兄能在市井百态中得趣味,并且让父皇也体会一番别有趣味,实在是有心了。”
看起来,这两人还没有对父皇提及崔七七之事,难道是留着什么后手不成?
不过他却管不了这许多了,无论如何,崔家人的存在就如芒刺在背,如鲠在喉,不处置始终是不安。
“今日太子前来,可是有什么事?”皇帝开口问道。
太子这才拉回思绪,觉得还是应该将自己此行的目的先行解决了再说。
于是他起身行礼道:“父皇,儿臣此来,的确是有一件要事。”
皇帝闻言坐直了身子,声音却依旧懒洋洋的,“哦?什么事?”
太子偷偷瞄了皇帝一眼,看不出来有什么特别的,便大着胆子说道:“父皇,最近朝中沸沸扬扬,都在说崔七七在边关通敌之事。已经有朝臣递上折子,望父皇详查此事,不知父皇是否知晓此事?”
皇帝沉吟,却没有说话。
太子拿捏不准此时皇帝心中所想,不过该上的眼药却绝不会少。
“父皇,此事事关重大,本应该早就递到父皇面前的。可是父皇您却对此一无所知,只不知是何人手眼通天,欺上瞒下?”太子话语中隐隐的愤怒指责。
他虽然不知道谁人敢这么大胆子,不过仔细想来,除了处处与他作对的大皇子有这样的本事,还会有谁?
闻言的大皇子不由嗤笑一声,讽刺道:“太子这是说的什么话?这天底下,除了太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知道还能有谁手眼通天来着。况且,父皇明察秋毫之人,又岂会容忍小人欺上瞒下?”
此话一出,太子瞪了一眼大皇子,阴阳怪气的说道:“这可说不准,大皇兄,底下的人是个什么想法,谁又能知道?大皇兄如此说话,不知道是否可以保证没人蒙蔽圣听?如若不然,误了国之大事,谁人承担得起?大皇兄,难道你能担责?”
“你……”大皇子脸色一变,这顶大帽子给他扣下来,他却是不敢接的。他一甩袖子,悻悻然闭了嘴。
太子露出一个胜利的笑容,看到大皇子吃亏憋闷的样子,他心中泰然舒畅至极。
大皇子不屑的勾勾嘴角,哼!太子这个道貌岸然之辈,嘴上说得大义凛然,说不得还是为了自己的私心罢了。呵!看样子,太子对于崔家是非得之置于死地不可啊。只可惜,之前自己拉拢崔家,对方却不领情,不然的话,他倒是可以据理力争帮崔七七说几句好话。
只是崔七七到底不是自己人,他也没有必要劳神费力去帮个外人吧?他可不想参与进这两人的恩怨中。想到这里,原本还想开口讽刺两句的他便没趣的闭了口。
然而就在这时,旁边的八皇子却在他耳边说了一句,“崔家似乎与太子不太对付?有道是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大皇兄以为呢?”
大皇子微微一愣,随即眼睛一亮,对啊!太子之前也曾经想要拉拢崔家人,只不过那会儿崔老国公还在世,根本就不理会这一茬。想来就是因此,太子怀恨在心,所以才会一直针对崔七七。
八皇弟说得很有道理,崔七七虽然没有答应自己的拉拢,可跟太子似乎也不对付。如此一来,说不定自己出手还能有拉拢崔家的机会。
大皇子这边已经有了主意,而那边的太子义正言辞的说完,他又转头朝着皇帝躬身说道:“父皇,崔七七通敌之事,还请父皇早做定夺。”
还没等皇帝发话,大皇子立即上前一步道:“太子,你这话恐有不妥之处吧?你说崔七七通敌,可有证据?”
第127章
“证据?”太子被这句话弄懵了。什么证据?这是他心腹之人飞鸽传书汇报上来的, 就是真真切切发生过的事情。
然而,太子此时却不敢说出口,倘若他露出半点马脚, 只怕以前的事儿都得被捅出来,那才是得不偿失了。
大皇子似笑非笑的表情,仿佛就是对他刚刚的反击, 太子恨的牙痒痒,却又拿他毫无办法。
不过他却没有因此退让,只皱了皱眉道:“大皇兄,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大皇子表面上谦逊的拱拱手以示恭敬,心底却极为不屑, “太子殿下, 身为一国储君,怎么能够没有真凭实据就胡乱诬陷边关守城之将?难道太子这是想要自毁长城?”
太子拿不出确切的证据,却也不想被大皇子给胡乱搅局, 乱了他的计划,当即据理力争道:“正是因为边关守城之责重大,所以孤才会重视。要知道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如果崔七七安分守己, 没有任何过失,又岂会有这样传闻出来?此事事关重大,崔家军镇守边关,如果主帅通敌卖国, 那么我大周门户大开,届时戎夷趁机南下, 只怕连京城也都岌岌可危,到那个时候, 可就悔之晚矣了。这样的后果,大皇兄你能够承担得起吗?”
面对太子咄咄逼人的质问,大皇子皱了皱眉头,正待反驳,却听见皇帝斥喝一声道:“够了,不必再作争论了,此事朕已经知晓。”
“……”太子闻言一顿,没想到皇帝竟然是这般淡然的态度。难怪朝中沸沸扬扬,父皇竟然不闻不问。
“父皇?您这是?”太子试探性的问道,不明白父皇为何是如此态度。
皇帝看向八皇子,朝他示意道:“老八,你同他们说说。”
八皇子得到指示,这才站起来,笑着温声道:“太子殿下,您所说的崔七七通敌一事,确为不实。因为崔七七与戎夷三王子会谈之事,是禀报过父皇,父皇亲自谕旨同意过的。”
“什么?怎会如此?孤怎么没听闻过有此事?”太子心中诧异,这样大事情,身为太子的他竟然半点不知情,令他有些惊慌失措,这样是不是代表了父皇不再信任于他?
怀疑的种子一旦发芽,便一发不可收拾。谁都知道,他这个太子,所有的权势都是建立在皇帝的信任下的,如果被皇帝所厌弃,他的太子之位,随时都可能不保。
古往今来,被废除的皇太子又不是没有。
太子越想越是心中忐忑,小心观察了皇帝的眼色,却看不出任何的端倪来。又联想到最近在父皇面前甚为得宠的大皇子,便更加心有戚戚。他做了二十多年的太子,一着不慎便满盘皆输,从云端碾落成泥,他不敢想象这样的日子。
他思绪千回百转,就听八皇子温润的声音,“太子殿下,此事的确事关重大,因此崔七七上报之时,便没有惊动任何人,满朝上下,也就户部尚书知道此事。”
大皇子此时心中也是惊涛骇浪,如八皇弟所言,太子与他都不知道,为何八皇弟能够知道?
他的目光扫过八皇子,八皇子笑着朝他点点头,继续道:“弟弟也只不过碰巧赶上这事儿,因此才略知一二。”
碰巧?谁会信?
不过两人这个时候都没有出声打断八皇子的话。因此,八皇子继续娓娓道来。
原来早在几个月前,崔七七便送了一份边关的详细调查文书进京。
边关与京城到底相隔甚远,边关驻军首领一向都喜欢报喜不报忧,除非戎夷有重大军事动作,或者自家军备粮草告缺,才会上书朝廷,请求朝廷出兵出粮等等。
然而,边地实际的境况,皇帝乃至朝廷中的大臣对此确是一无所知。
崔七七的这份调查文书被八皇子呈上来,皇帝沉默良久,才又让人宣召了户部尚书前来。
户部尚书一直兢兢业业,这次听到皇帝宣召就苦了脸。不用多说也知道是为了什么,因为每次皇帝找他,不外乎就是为了钱袋子之事。
因为这些年大周内忧外患,国库早就空虚,哪怕他精减节约,不该花的钱,他一分也不敢乱花。然而,即便如此精打细算,依旧改变不了国家没钱的事实。这一点他不止一次的跟皇帝诉过苦,皇帝也不是不知道,只是知道归知道,这是谁都没有办法的事,即便皇帝也只能发一通邪火出出气。
这次皇帝宣召,户部尚书也是做好了被骂得狗血淋头的准备的。不管如何,皇帝只要开口要钱,那就是两个字,没有!
户部尚书进御书房的时候,倒是没有想到八皇子也在。也不等他行礼完毕,皇帝便丢下一份文书给他,让他仔细看看。
户部尚书一脸莫名其妙,这还是第一次皇帝找他时第一句话不是找他要钱。这让他提着的心放下了一半,等接过文书,随意瞄了一眼,竟然是什么边关调查。他心中一咯噔,放下的心当即提到了嗓子眼。
边关来的准没好事,这些军大爷,除了成日里开口要粮要钱还能有什么?即便不情愿,他还是打开仔细看了起来。
一开始他还皱紧了眉头,到后来,他的眉心舒展开来,甚至脸上有了几分喜悦之色。
这份文书,不仅说了边关目前的现状,更是提出了几个解决的方案。前面有几条,在他看来有些天方夜谭,根本不可能。然而,他的目光落到了最后――互市交易?
“榷场?与戎夷做买卖?”户部尚书摸着胡须亲不自禁脱口而出。
这种事情不是没有过,前朝也是有先例的。其实吸引他的不是这个,而是榷场成立之后的好处。
上面说了,只要榷场成立,互市贸易开通,边关驻军将一切的军备粮草开支自理,不会再开口跟朝廷要一文钱。
看到这里,他心中立马舒坦了。边关驻军成日里就知道要钱粮,当朝廷的银钱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么?每年军费开支,就占了朝廷收入的一多半,关键这群兵油子,什么功劳没有,还一天到晚怨天尤人。
现在好了,朝廷省下了这笔开支,对他对朝廷而言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至于将来边关将领会不会拥兵自重,不听朝廷调遣,他倒是不担心。朝廷有朝廷的法度,大不了以后朝廷可以学太宗变革,派朝廷心腹之人监军即可。
总而言之,只要不打他钱袋子的主意,怎么都好。
所以,对于崔七七文书中的建议,他是举双手赞成的。
皇帝原本还有些疑虑的,可是想到国库吃紧,这无疑也是一条出路。
而户部尚书分析利弊后,也颇为赞同,加上八皇子也说可以先试试看,又不用劳民伤财的。如果真如崔七七所言,那对朝廷来说省下一大笔开支,可以做很多有利于民生之事。
皇帝此时想的却不是民生之事,而是他一直心心念念想要建一座园子避暑。
这事儿已经拖了好几年了,每次皇帝只要一提及,户部尚书要么便哭穷,要么便脖子一梗,反正他是拿不出钱来建园子的,要钱没有要命一条。每每将皇帝气得吹胡子瞪眼的,却又没有办法,总不能为了一座园子,将户部尚书给砍了吧?这样一来,跟昏君又有何区别?
现在真能省下一笔钱来,户部尚书总没有理由拒绝了吧?
老八的话也有道理,先试试看,又不用朝廷操心,弄得好朝廷省心,弄得不好,到时候再追责便是了。
于是各有心思的几人便统一了意见,未免朝廷因此震动,闹出事端,皇帝决定此事秘密进行,等以后有了成效,即便揭露出来此事,也是生米煮成熟饭,叫人无可奈何了。
八皇子也很满意,一切都在他们的预计中。
太子和大皇子此时听来,脸色都阴晴不定。
大皇子倒也没什么太多的想法,只不过见到太子吃瘪他就高兴了。而太子的想法弯弯绕绕更多的是忿忿不平,父皇既然将他撇开行事,那就说明了父皇对他信任不再。
有个与他不相上下的大哥,下面还有其他出色的弟弟,太子这个位置也不是非他不可的。
太子看了一眼老八,只见他笑得坦荡,似乎并没有其他多余的心思,可是人心隔肚皮,谁又能说得准他心中是怎样想的?这件事情将崔七七和八皇子牵连在一起,难道不是老八别有用心?
他用最大的恶意揣测,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坐以待毙,实在不行,他也只有早些准备动手了。
第128章
京城的官司自然是影响不到边关的, 林初一离开之后,崔七七便开始派人去调查当日萧昊所言之事。
当然了,目前来说最为重要的发展榷场一事她也没有放松。有道是万事开头难, 林初一和她已经将榷场雏形搭建起来了,接下来只要按照流程走就可以了,只不过其中还遇到有不少的问题, 都需要她亲力亲为着手解决。
好在林初一当初已经将一切都规划好了,能出现的问题也尽可能的想到了,并且两人也商量出了不少解决的办法来。否则,仅凭崔七七一人,榷场别说发展了, 只怕站稳脚跟也是很难的。
如今的榷场除了周围附近的百姓过来置换物品, 还多了许多贩卖小东西的货郎。
这些货郎都是走街串巷惯了的,消息自然也很灵通。在得知了明陇关外有了这么一个专门跟西戎人置换交易物品的地儿,许多人也就起了心思。
西戎的物品在大周国不是没有市场的, 只不过之前禁止明面上的交易,这些物品流通进大周内地的却是很少。有道是物以稀为贵,于是这也导致了但凡是西戎的货品到了大周内地都很受人追捧,如果有精美值价的那更是千金难求的。
现在明陇关外的榷场交易所, 谁都可以去交易买卖,说不定就能以寻常的粮茶换取到羊绒毯子毛毡之类的。只要耗费些时间精力,拿到南边一出手,那就是一大笔进账, 能抵过庸庸碌碌大半年的利润。
这笔账谁都会算,更别提一向精明能干的货郎商贩了。
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相信只要第一批小商贩获得了甜头,以后榷场的名声只会越来越大, 也能吸引到更多更大的商队前来。
林初一所规划的前景就在不远的将来,这让崔七七更加对林初一信服。
就在崔七七忙着处理榷场事务之时,一个心腹随从进来,递上一个小指粗的竹筒,竹筒上面还有一枚精致的火漆印。
崔七七一见此,神色肃穆起来,接过竹筒,就听随从禀报道:“这是今日刚截获的密信,跟前些日子截下来的一样,应该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崔七七勾起嘴唇,仔细看了一眼封信的火漆印,便毫不犹豫的打开了。
快速扫了一眼上面的内容,这才询问道:“如今可有线索了?”
她当初刚来到边地时就派出人手查当初石鼓矶之战的真相。前些时日从萧昊的话中得到启发,她与林初一商量之后,便着手于从通信上去查。
“既然与京城有关,那么两方之间必然会有通信联络,如果不是派人马暗中通信,那便是飞鸽传书了。”林初一说道:“如果是我的话,最为安全的法子便是飞鸽传书了。两点一线,单独通讯,这样一来,不会轻易被人抓住把柄,安全性也比用人马传讯高。”
崔七七也深以为然,为了不放过任何的线索,当即决定从这两方面入手调查盯梢,没想到还真有不小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