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奇秃头小人究竟是面向谁在讲故事?
水镜传出的语言近似顺天府一带方言,用的是传承多年的中华文字,为什么计数符号变了?观看故事的人们是不是早就对番邦的符号习以为常?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反应出一种倾向。
强者才能制定规则,恰如始皇帝让车同轨书同文。什么情况下大明王朝治下会习惯性使用番邦计数呢?是主动或被动?
朱元璋脑中的疑问越来越多,而水镜中的过洋牵星术演示结束了。
【好了,相信大家已经明白如何使用牵星板。理论上,一块木板就能完成所有测量,准备大小不同的十二块是便于实际运用时找到大小最合适瞄准的那一块。
另外,牵星术借用天上星辰定位海中方位,不只是用北极星。郑和下西洋时也常用到灯笼骨星和南门双星、织女星等等来定位。
在大致了解如何使用过洋牵星术后,请将目光移向它背后的历史事件。
郑和七下西洋在全球史留下一笔华丽篇章。永乐三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大明航海术正是绚烂辉煌时。那一年,比哥伦布出航寻觅新大陆早了八十七年。】
朱元璋记住了“哥伦布”这个名字,他猜测此人必不是大明人,否则不会被用来对比。新大陆又有什么讲究吗?是不是很重要的土地资源呢?
【朱八八对此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执政年间重视海军,有效地延续了宋元航海造船行业的技术,虽然洪武三十年他下令停止官方继续从太仓到辽东的海运了。
一方面是辽东屯田已经见到效果,而主要是海运代价过于沉重。以那个时代的技术即便能确定航海方位,但是海上的自然危险也是防不胜防。
洪武帝充分认识到“每闻一夫有航海之行,家人怀诀别之意”② ,出海约等于死亡的观念深入人心。之后,我们可以说说洪武海运遭遇困阻的原因。浅浅先挖一个坑。
题外话,朱八八的一生足以称得上传奇,细数历代帝王他的出身最为普通,可称之为最草根的开国帝王。这一点足以让人叹服,人可以摆脱出身阶层的束缚。
起于微末,在兵戈争斗中脱颖而出,终结了元末乱世创立大明。以猛治国,肃清贪腐。因为出生贫困,十分注重民生发展。即便史笔如刀,这也是一位伟大的帝王。】
朱元璋瞧到此处,眉间微微舒展。
水镜中的小人顶着秃头没鼻子,手握莲花夸奖他的样子,叫他生出一种古怪的喜悦——被嘲讽者认可的愉悦,比被属下歌颂更愉悦。
此刻,他依旧认为水镜中讲故事人的形象,是对于他的嘲讽。尽管如此,暗道会夸奖的话就多说两句,他也不嫌弃多。
不料,水镜里的内容是话锋一转。
【作为帝皇想要算尽一切,却也终究还是人。人难免会有遗憾,皇帝也无法避免有锥心痛。太子朱标之死,怕是朱八八平生最大遗恨。
这时,大明王朝之中恐怕谁没想到后来永乐帝命郑和的七下西洋,能追溯到洪武二十五年的太子之殇。】
朱元璋当即眼神变冷,哪壶不开提哪壶,听人提及朱标之死和往他伤口上扎刀没两样!
紧盯水镜,要瞧它想怎么花式扎刀,谁曾想那画面戛然而止。
像是那说书人在关键地方停住了!
没了!
了!
叫人一股气卡在喉咙口,不上不下,而想催促也无从下手。
须臾后,水镜中出现整块白色背景,上面显出一段段文字。
『评论
△总是抢1楼:咕咕,就问你还敢更短一点吗?这一集只有六分钟!
看到我就踹我去背单词:短而不水,咕咕还认真教让我们怎么用牵星术了呢,比心。[狗头]
想吃鸡翅:比起短,我更在意咕咕的灵魂画技越来越精妙了。这次的主讲人形象真是丑得很安详。就问一句,什么时候才能看到正常画风?
(共19条回复)
△今天戒手机了吗:那个牵星术,我的眼睛说学会了,我的脑子说学废了。
二师兄很可爱,当然要吃掉:古人好聪明系列。可是我的数学知识,在炸学校那天就还给老师了。
1234567890:想要试一试,城市里能看清夜空吗?关键是谁能告诉我北极星是哪一颗?
(共10条回复)
△我的精神还正常:咕咕是懂断章的,这视频要是有老朱家的在看,可不得玩了命催更,让下一集快点出来。
……』
朱元璋控制住了被水镜调起的忽喜忽怒的情绪,分析出看这些文字是对丑小人讲故事的评论。
△符号之后是一个人发表意见,而下方有人针对这条评论的评论。
他看到最后一行,深感赞同。再想往下读评论,却没有办法了,墙面上的虚像消失了。
水镜诡异,来无影,去无踪。
它只出现了短短一盏茶时间,却在大明开国皇帝心里掀起滔天骇浪。
朱元璋一改最开始的疑心,开始相信此物展示出后世景象。
然而,为什么后世场景能在大明宫殿内出现?是有人掌握了鬼神莫测的本领来惑乱君心?还是或许是上天的给出某种指示?
不论如何,他果断地决定了一件事——情况有变,原定今天早朝正式册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推迟进行。
作者有话说:
①《明太..祖实录》,洪武十年,冬十二月。
② 《明太..祖实录》,洪武十五年,五月。
——
关于牵星板,据说是没有实物传世。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有一段关于牵星板收藏的记录:
“牵星板一副,十二片,乌木为之,自小渐大,大者长七寸余。标为一指、二指,以至十二指,俱有细刻,若分、寸然。又有象牙一块,长二寸,四角皆缺,上有半指、半角、一角、三角等字,颠倒相向,盖周髀算尺也。”
其中没有提到绳子。而查阅《长风破浪——郑和下西洋航海技术研究》陈晓珊·著,其中提到了一些解释。两种可能,牵星板能用绳或不用,也可能是李诩记录这套收藏品时,绳子已经遗失。尽管没有实物,但牵星板的存在不是中国文献孤证,在阿拉伯航海术业存在。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详细分析。
提一句,“天方”是明朝称呼阿拉伯的方式之一。
《明史·西域传》有云“宣德五年,郑和使西洋……闻古里遣人往天方……”。明代学者黄省曾编纂的《西洋朝贡典录》中专门有一卷叫做《天方》。
第3章 第三章
朱元璋对诡异莫测的水镜事件下了最严封口令,值守太监与侍卫谁也不敢向外透露半个字。
洪武帝的狠,谁人不知?
即便是那些年陪他打天下的臣子,出了问题也是说斩就杀,不讲虚的情分。
然而,风过留声,雁过留影。
说的不是水镜异象,而是暂停宣读的继位诏书。
陛下在朝会上不露声色,一丁点也没显露出异常情绪,但总有敏锐之人发现了不对劲。
太子朱标四月病逝,朝中对于谁是下一任的太子颇为关注。
八月,朱标下葬孝陵东。在此之后,为了朝局稳定,趁着众藩王回京奔丧,依照常理该尽快决定新的继承人了。
时至九月,朝堂众人都在等朱元璋的决断。
朱标死后,陛下已经召集过群臣讨论册立新太子一事。当时刘三吾大胆劝谏:“皇孙年富,世嫡之子,子殁孙承,适统礼也。”①
过去几个月,瞧着陛下时不时关照孙子朱允炆的生活,似是爱屋及乌。
有些人产生了猜测,朱元璋很可能将对朱标的看重转移到他儿子的身上。谁说洪武帝一定要在儿子中选择,说不定隔代选孙子继位。
太子朱标有过五个儿子。
出生前后分别是:朱雄英、朱允炆、朱允熥、朱允熞、朱允熙。
朱标的原配嫡妻是常氏,开国大将常遇春之女,名将蓝玉的外甥女。
生下了朱雄英与朱允熥,但在嫡次子出生后不久,她就撒手人寰了。而嫡长子朱雄英在生母去世后的四年病逝。
常氏死后,太子次妃吕氏被扶正,成为继太子妃。
她的儿子朱允炆从庶长子变成了嫡长子。而朱标的另两个儿子朱允熞、朱允熙也都是吕氏所生。
简单算来,先太子朱标活着的四个儿子中,有三个是继太子妃吕氏亲子。
什么?你要说扶正的继太子妃不是正妻,朱允炆不能变成嫡长子?这事要看朱元璋怎么认了。②
如果洪武帝要选孙子继位,该选哪一个呢?
从过往朱元璋露出的态度,对于朱允炆更为亲和,夸赞朱允炆的纯善孝顺。
只不过,人们等啊等,从九月等到十月半,册封继任者的明旨迟迟不发。洪武帝究竟在做什么啊?!
朱元璋当然是在慎重行事。
水镜事件过去一个多月,对于他产生的冲击影响不能说是翻天覆地,也是山呼海啸般凶猛。
他将当日见闻记录在了小本子上,反复思考那段影像所透出的每一个细节。
水镜提到一句,“虽然洪武三十年他下令停止官方继续从太仓到辽东的海运了。”
现在是洪武二十五年,保守估计,不出意外他可以再活五年。
五年之后,自己也就是七十岁了。
人生七十古来稀,不能自欺欺人会长生不老,指不定哪天他就药石无罔死了。
可往好了想,至少还有五年,那就不必急在几个月内册立朱允炆为皇太孙,得先弄清楚永乐帝“Judy”的情况。
无奈,确定“Judy”身份的进度缓慢。
水镜中的小人语调接近北平一带口音,但那个女声有些飘忽不定、断断续续。也许是时间造成的传输阻碍?反正他听不清“Judy”的读音。
另外,考虑到文字的书写与读音会随着时代变化而改变,且根据地区不同而口音不同。“Judy”是番邦文字,要在京师找到认识它的人很难,找到了也不能读出后世音调。
那就换一个角度。
“Judy”派郑和下西洋,想来很看中此人。找出他,也许能反推出永乐帝的身份。
这番寻找也不顺利。
朱元璋留意了儿子们与孙子们的手下,没有一个姓郑名和。
有两种可能性。郑和是在“Judy”做皇帝之后才冒头,或者这不是他的本名。当陛下赏识一个人,给他赐姓赐名,这种情况不少见。
再换一个思路。
民间传言“Judy”下令去西洋,与某个男人相关。
这个原因可能是谣言,但总是事出有因。那么儿孙们有特别关注某个男人吗?
朱元璋没有急于册立继任者,而是三不五时组织家宴饭局。把儿孙们聚集一堂,旁敲侧击观察众人,可是也没瞧出谁不对劲。
水镜中还透露出一条消息。追溯七下西洋的源头,竟是能联系到太子朱标之死。
朱标的死亡会引发什么呢?最直接的就是本来没有悬念的继位人突然成了大问题。
朱元璋本来倾向让朱允炆继位,不只是喜欢这个孙子的性格,更是权衡多方利弊。选朱允炆,而不选朱允熥,因为他们牵扯到的政治势力。
朱允熥的生母是常氏。虽然常氏的父亲常遇春在洪武二年就早逝了,但其舅舅蓝玉还活着。
淮西一系的功勋武将,一起打天下时各个都是好帮手,但是到天下初定后就不一定样了,可能变成尾大不掉的外戚。
朱允炆生母吕氏就与淮西勋贵们无关。其父吕本原先是元朝官员,后归降大明。吕本从太常寺卿到礼部尚书,后来管过盐务,文官出身,而死在了洪武十四年。
倘若朱标活着,以他的本事或能挟制勋贵武将,但是他的儿子就不一定了。
朱元璋看着镜中自己已然两鬓苍白。
他用二十多年几乎毫无保留地培养朱标做太子,而今不会有第二个二十年去培养孙子。
比起勋贵武将起兵可能带来的动荡,当下的文臣更易掌控。
两害相较取其轻。册立朱允炆不是最佳选择,却是目前合适的选择。
朱元璋原本计划着立了太孙后,趁自己还活着一鼓作气将蓝玉一等有威胁的旧部彻底清除,让儿子们守边,以九王守边取代勋贵握有兵权。
等朱允炆继位后,只要他不是蠢钝至极,哪怕感觉藩王势力有威胁,也会循序渐进,慢慢将权力收归中央。
想到朱允炆的仁孝品性,他总不可能脑子有粪坑,一下子把叔叔们的藩王之位都给削了吧?那不是缺心眼,是愚笨到不可救药了。
那么“Judy”永乐帝就是大孙子吗?
朱元璋想不出什么原因会让民间传言朱允炆派人七下西洋时要找某个男人。
总不能是找一位不世之材吧?莫非是求像刘伯温那般的奇才?要似请诸葛孔明出山非得三顾茅庐才行?
确定“Judy”身份一事暂时陷入僵局。
在这一过程中,倒是尽力搜罗了一堆番邦相关书籍内容。
可番邦人入乡随俗,在大明境内的番邦人多用筹算或苏州码子,那些番邦计数方法“1、2、3”等罕有使用。
为什么后世人会习惯用那种计数方式呢?
这个问题让朱元璋心底不安,他觉得答案可能又是一次晴天霹雳。
活到他这个岁数,早就明白求人不如求己。不该指望通过后世故事来预知大明的未来,但是看过了一次水镜影像,不免想看第二次。
至少让他把《十二块木板引出的明朝旧事》全篇看完。上次就讲了“1”,之后总该还有几集。哪怕再看一集也好,他定能获得更多线索。
隐秘地期盼着,等了又等,一个月多过去,水镜却再也没有出现。
那个主讲人叫「咕咕」,栏目叫「咕咕闲谈」,是主讲人遇上了什么意外了吗?或是上苍修补了时间漏洞,让他没可能再见神通?
“咕咕——”
一只鸽子从树顶飞过,拍打着翅膀叫了一声。
不经意间抬头。
朱元璋看到一只野鸽从奉天殿上空飞过,忽而灵光一闪,他又瞥了一眼当值太监。
咕咕?
鸽子。
割了!
该不是他想的那样吧?
水镜丑小人讲故事的次数,难道是很可能会像太监一样,没有下面内容了?
不!
偏偏,叫他恨得牙痒痒,压根没办法催促那人把下一集做出来。
在一个月前的水镜显形发生后,已经派人详细调查了宫内情况,没有一处有异常。没找到人为设计阴谋的痕迹,也就找不到抓人关小黑屋,没了逼问下文的可能性。
朱元璋悄悄求神拜佛、祭祀祖宗牌位,甚至是给「咕咕」烧了点纸钱希望对方显灵,却是连一只鬼影入梦都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