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剧透历史从八件有趣文物开始——山海十八【完结】
时间:2023-06-09 14:44:07

  朱棣当然要就考察内容给出范围,再三询问朱高炽是否明白了,小胖子表示懂了。
  四天前,考察团出发。
  昨天宵禁之前,一个侍卫折返京城,将朱高炽亲笔誊抄的《存真图》送到太子府。
  随书附言:
  爹,请安心。儿子知道考察哪些内容,这不就立刻举个例子,把相关代表性书籍给送来。
  原本想在离开京城前将此书献出,但考察团是被催促着以掩耳不及迅雷之势给撵出京城,走得太过匆忙导致忘了送出一些赠礼。
  朱棣简述此书来历,“昨夜,儿臣迅速浏览了一番,《存真图》此书倒是有趣。高炽收集了好几篇残卷,将它复原成完整的一本。”
  朱柏侧目向望去,想瞅一瞅是什么好书。
  “哦?”
  朱元璋扬起眉毛,他也没听过这本书,被勾起了几分好。
  “听这名字,去伪存真,该是在揭示世情真相。高炽自幼博览群书,必是选了一本好书。这点,你这个当爹也要自愧弗如。高炽性子稳重懂事,只是太过端庄喜静,但愿此去民间考察能让他好动些。”
  朱元璋说着随手一翻《存真图》。
  下一刻,清晰的心肝脾肺肾赫然窜入眼帘。
  字面意思上的把五种器官摆在了面前。这图不能说画得分毫毕现,但也足够栩栩如生。
  所谓存真,存的是人体之真。
  这是一本解剖书。假如配上红色,妥妥就是杀人分尸现场图。
  这年头,一般人真没见过此等画作。
  谁家儿子敢给老爹送这种书做临别礼物,必是把老爹刺激到血压飙升,当场将书砸在逆子头上。
  昨夜,朱棣收到胖儿子的这份别后“孝敬礼”,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这书献得有错吗?
  完全没有错,发展医学正需要解剖学知识。
  但若要说小胖子献上这本书绝无其他含义,那也绝不可能。
  朱棣确定胖儿子早就誊抄好《存真图》。
  他不在京城时送出,反而还让侍卫在入夜之前送来,就是传达一个意思:
  「爹,你怎么忍心剥夺儿子安居家中的快乐,那是儿子为数不多的喜好啊!来吧,互相伤害了!儿子特意给爹献上刺激型画册,不用谢。」
  朱棣:“此等古籍文献,之前儿臣闻所未闻。诚如父皇所言,高炽博览群书,儿臣甘拜下风。看了这书,儿臣方知此乃北宋时期的旧作。由杨介考订校正成书,是迄今为止医学史上少有的解剖佳作。”
  朱元璋面色微僵,脸有一些疼。
  刚刚他亲口夸奖小胖子“稳重懂事”、“端庄喜静”,还希望朱高炽在民间转一圈后能够好动一些。
  朱棣默默欣赏着父皇被打脸,也不知朱元璋现在是否有“亿”点点忧心了,担忧皇孙微服考察队过于好动?
  小胖子今天敢送解剖书刺激他爹,明天就敢在地方上捅破一个大窟窿,后天给他皇爷爷干出一票大的。
  朱棣:暗中期待!
  作者有话说:
  二更延迟到明天【顶锅盖逃亡……】
第62章 第六十二章
  ◎.◎
  随着又一集水镜故事结束, 嬴政望见由化学知识构成的海市蜃楼。新世界恢弘壮丽,对大秦来说却遥不可及。
  对此不必遗憾,更不会叹息。
  嬴政头脑清醒, 深知一口气吃不成胖子。一脚迈不进科学新世界, 那就先跨出几小步。
  荀子曰过:“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如今,秦朝正广发招贤令,以求海纳百川, 融汇诸子百家学说而治国。那就将能够诞生科学的思想火种也撒入其中。
  科学学科,除了咕咕细讲的天文、化学之外,还有哪些?
  自己能浅谈数术、水文、医理等等内容, 但还有很多知识是他不懂的。归根到底,需要一种理论去催动人们主动探索不同现象的内因关联。
  是哪一种理论呢?
  嬴政不会仅从水镜故事中获得灵感。
  自从求仙长生的心愿被粉碎, 一同被击碎的还有对外物的过度心理依赖。朕不可能依靠仙丹长生。同理, 不会指望水镜提供所有治国良策的灵感来源。
  仙镜来得突然,随时做准备着它会突然消失, 不指望它一直做那盏指路明灯。
  嬴政开始研读百家书籍, 从中寻找灵感。
  百家争鸣, 群星璀璨, 仔细寻觅总能获得一二方法。
  比如研讨「名」与「实」概念与关系的公孙龙、惠施等人,研究着思维内在规律。再如墨家的辩学, 以“故”、“法”、“类”的思考方式去分析处理问题。①
  这些思辨精神倘若进一步发展, 或能让人形成某种思维习惯, 习惯于从具体现象出发推演出理论概念。
  彼时, 比起文字因为有着丰富内涵而容易发生释义混淆, 就会主动发明一些简易符号去阐述理论。
  即, 创出类似化学方程式的符号,通过简洁易懂的方法表达概念。
  嬴政不是做学问的人,他无法创造一个新学派,也没有精力深入研究符号与发展科学理论的关系。
  不过,从水镜展示出的内容,他敏锐抓住需要往哪里发展的方向。
  天下之大,人才辈出。只要朕不断招贤纳士,总有一日能寻得合适的人才,将这种养成思维概念的学派创建发展起来。
  人才啊人才,还是太少了。
  这个时代能读书的人不多。旁的暂且不论,单说制作的书籍速度就很慢。
  如今主流的两种书写材料是竹简与丝帛。竹简笨重,不利携带;丝帛极昂贵,制作不易。
  假设有某种新的文字书写的载具,同时具有轻便、造价便宜、质量过硬等优点就好了,那对培养更多人才无疑极其有利。
  尽管嬴政不知道以什么方式制造出存在于他幻想中的书写材料,但坚信这类物品一定能在将来某个时间段被发明出来。
  这种想象力信心是水镜给的。
  后世能够发明堪比造物主一般的影像虚拟技术,那么文字载体工具绝不会局限于竹简、丝帛等物。
  嬴政计划着给方士们安排创造发明新任务。正值此时,新一期的水镜时隔七天准时播送。
  【朋友们,新一期的咕咕闲谈来了。】
  本期的主讲者简笔画形象是类似于「鴿」的小篆字体。右侧的鸟形隔几秒扭动一番,恰如鸽子在煽动翅膀。
  【不知不觉闲聊历史系列已经讲述了五个主题,今天开始聊一聊第六个。
  它是谈论古代历史时必定出现的事物。从今天的开头动画,一定有人猜到了从哪里开始谈起。】
  嬴政瞅着镜面上的小篆「鸽」字,心念一动,有了一种猜测。
  研究历史必看文献,而最离不开的就是记载过去发生了什么的文字。
  既然谈到了文字,会不会聊一聊承载它的器物?
  朕是不是真的得天庇佑,应了那句想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这会新一集影像会不会涉及如何制作更便捷更便宜的书写材料?
  思及此,嬴政期待地看着镜面,希望自己的猜测正确。
  【本次聊一聊《与汉字有关的那些事》。
  陈寅恪先生说:“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汉字传承数千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从古至今一直在使用的最古老的自源性文字”。②
  它承载了太多历史,以不同个角度都能撰写出不重样的百万论著。
  本节目以短小著称,必是不可能搞出让咕咕死脑细胞的长视频,就择取几个点随便谈谈。
  此刻,不看任何参考资料,让你脱口而出汉字的演变过程,能想到哪些?
  有的人会先想到“仓颉”,传说里仓颉造字。他以文字创造者的身份被记载于多部古籍之中。
  文字的出现有多重要?
  那是人类社会历史演变的一道分水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志,意味着人类从原始阶段跨入文明阶段。
  如今,我们已经明白「字」的创造不会仅仅出自一人之手。
  不论仓颉有没有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原型,或是后来人将古老文字创造历史的所有意象集其一身,文字的威力之巨恰如《淮南子》所述“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汉字最直接的作用,是对全国统一起到了积极凝聚作用。
  俗话说: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
  各地讲出口的方言语音不同,相互之间想要无障碍沟通交流,前提基础是使用同样的书面文字。
  文字统一不是凭空来的。
  现在我们能梳理出汉字的大致流变过程。
  传统认知中,一切似乎从甲骨文开始,然后经过了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演变过程。
  这种演变被概括出来时,显得非常清晰明了。
  假如有倒霉蛋穿越回古代某个时段,就会发现身处文字演变期的遭遇实则一言难尽。
  回到春秋战国时期,如果没有系统金手指,要为不做文盲需要付出的努力值远高于今天。
  因为当时的文字体系主打一个词——混乱。
  西周末年,诸侯们开始各自为政。
  为了把周天子在诸侯国内的影响力降到最低,不只要搞自己的军队,也必须从精神文化层面下手。
  春秋中期开始,不同地域的文字书写风格差别已经显露了出来。从大类区分为两派,秦地与秦地以外。
  关中本来是周朝的核心区域,宗室集聚于此,国都设立于此,文明发展程度高于其他地域。随着周平王的迁都,关中渐渐变得荒凉没落。人口数量越来越少,不再被视为繁荣宝地。
  秦国最初的封地在甘肃天水一带,是周朝诸侯国之中地理位置最偏西北的那一个。
  在周朝王室动迁之后,秦国渐渐向西周原本的核心地域关中平原进发,后来兴盛于此。
  由于这样的历史发展进程,在诸国文字体系的发展中,秦系文字受到西周文化影响最重,在形体上大致保持了西周晚期的风格。
  秦地之外,变化就大了。
  各国字体变得各不相同,没有了旧时金文的庄重,而往清新方向发展。
  请看图片1-10.jpg
  不难发现秦地之外的文字风格偏向简洁。
  其中也有不同情况。比如说齐楚吴越之地,在春秋后期流行过一种“鸟篆”或者称“虫书“的字体。
  以今天的眼光去看,它与其说是文字,不如说更像是图画。
  学者们将其称为文字的美术化。在创造这种文字时,特意把字体变得宛转屈曲,而且加入鸟与虫的意象,难以辨认出某个字是啥意思。
  需要说明,鸟篆不是日常生活的书写字体,更多被使用在署名或需要文字作为装饰的场景中。
  等到战国,两大派的文字体系继续演变,分为了“秦国文字”与“六国文字”。
  秦国文字仍旧保留了西周旧风,更在其基础上加以改进,主要是朝着字形规整匀称的方向发展。
  我们知道汉字是象形字,造字之初是在描摹实物。
  《说文》里提到:“篆,引书也。”
  引,指的是把笔画拉长了,通过这种方式让字体看起来更加均齐完鉴。如此一来,原本的象形程度就变少了。
  秦地之外,韩魏楚燕齐赵六国文字的主流变化方向是继续简省化发展。
  通俗讲就是把字体结构与书写笔画双双减少。
  部分文字改变后,完全看不出它与它祖宗存在任何关系,比现在的繁体与简体的差异夸张太多。
  现在,很多人即便没有学过繁体字,但自带繁简转化能力。
  其中原因之一,简体字脱胎于繁体字。哪怕笔画少了,但字体结构相近,仍旧保留其象形精要的那部分。
  战国时期“六国文字”的流变方向却不同,将整个字体结构都变了。
  放对比图,以「马」字为例。
  秦系文字传承周朝旧形,仍能看出“马”字是在描绘人类从侧面观察一匹马的头、鬃、身。
  再看六国文字中的「马」,以韩国为例,马字被写成了一个△上添加两道横线,再无半点马形。
  穿越先秦,身处在文字体系混乱时期,假如不甘心躺平,而想要正儿八经地写出文章,得把几大国的文字都给认全了。
  这种混乱状态终结于始皇帝。
  秦始皇一统天下,颁布了“书同文”政策,当时的主要目的与巩固中央集权统治相关。它的后续其影响力之深远却贯穿整个中华文明史。】
  水镜前,嬴政微微颔首,不由回想起一些幼年旧事。
  自己记事起的前几年在赵国生活,从看赵国文书再改为看秦国文书,对于同一个词义不得不学两套文字系统。那个时候就在想假如天下只用一种文字就好了,如今完成了童年的心愿。
  水镜:【秦朝时期,汉字的另一个重大标志性演变也发生了。史称「隶变」,它是一道分界线,把汉字区分为古文字与今文字。
  隶书,进一步减少文字的象形性,而加强了符号性。
  主要从两个方面改变,把古体字的匀圆笔画改为有波折的笔画,以及把某些合体字的偏旁简易处理。由此,横竖撇捺凸显了出来。③
  这种从量变引发了质变的突破,不是一夜之间突然完成的。
  根据晋朝的《四体书势》记载,秦朝使用小篆为官方文字,但篆书写起来笔画复杂,所以人们处理庞杂政务时会自然而然去简化字体,逐步形成了秦隶。
  有关隶变的开始时间,从现有考古证据能看出它不是从秦始皇一统开始,而是在更早的战国末年。出土的云梦睡虎地秦简,记录战国末年与始皇帝年间事宜,其字体已经能看到隶变意象。】
  嬴政瞧着镜面底部的字幕,它不是小篆,而是更加简单的隶书。
  结合咕咕列举出的文字演案例图来看,他毫不意外字体会朝着简化方向一步步转变,那更便于向更多人传播知识。
  水镜:【说完汉字演变的重要节点,接下来就谈一谈承载它的器物。先搞一道无奖竞猜题,以下六种材料,哪一项是汉字最早的书写材料。
  A甲骨、 B青铜、 C纸、 D陶器、 E竹简、F丝帛。求一波弹幕,请把答案打在公屏上。盲猜也行。】
  镜前,嬴政坐直身体。他不在乎最早的书写材料,而关注六个选项所揭示出的最晚的书写材料。
  咕咕提到的「纸」,指的是什么神物呢?④
  作者有话说:
  啊啊啊,这章还不够肥。明天更肥点。
  ——
  ①逻辑学,被认为是形成现代科学思维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它是研究思维的方法。
  先秦名家、墨家辩学都展现出中国古代存在逻辑学。遗憾的是,汉代之后此派断绝。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