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辆还好一点,但是雷点也不小,赶上下雨,棚顶漏雨严重,这么说吧,车外下大雨,那车内就是在下小雨,骑车的人不一会儿就会浑身湿透,属实避雨失败。
其实这些技术问题也不能怪于翔没有经验,毕竟他是卖车的,而不是造车的。
综合以上三辆各别缺陷,于翔坚持不懈第四辆摩托棚车终于做出来了,他第一时间打来电话,想让林楠去他那儿瞧瞧。
电话里的于翔激动不已:“小楠,这次绝对没有任何问题,咱第一辆成品这回是真正做出来了!你有时间一定要来看看,最好是明天,反正尽快哈。”
林楠:“好的,于哥,明天我就过去。”
于翔:“得嘞!”
第二天,林楠到达于翔店里时,他这里正有个老客户,这人是干汽车配件的,看见棚车一下就被吸引了目光,不顾于翔的阻拦非要上车开开。
于翔本是不同意的,说实话这哥们体格又高又壮,看上去得将近三百斤,他怕这吨位一坐上去,那还不得给他这只容得下四座的宝贝小鹏车给直接坐塌了…
他的心血啊,谁懂啊,可真是再也经不起折腾了。
不过反过来想,万一没事呢,这不就是证明改造后的这款棚车,质量问题的最佳时机吗?
因此不止这哥们上去了,他也坐上后座跟着坐了几圈,还别说哈哈哈,一点事儿没发生。
试驾不久,林楠就到了,她停下三轮几步跑过来:“怎么样,试过了没?”
于翔:“妹子,来的正巧,你上车试试手感。”他打开铁质车门拍拍驾驶位的海绵皮质座椅:“咱这坐垫一点不比轿车里的差,柔软的很。”
林楠坐上去感受了一下:“确实柔软,我试一圈。”她关上门,拧开钥匙右手加上油门,出发。
后视镜通过,雨刷正常摆动通过,减震很稳不再颠簸通过,车头显示器通过。
现在只差测试防水效果了。
于翔在水龙头接了很长的水管过来,林楠车子一停,他就拿着水管开始从车顶往下淋,充足的水“哗哗哗”流下来,林楠观察车内的顶棚,用手摸了摸,是干的。
防水问题通过。
林楠下车后,于翔就迫不及待地问她:“怎么样,还漏水吗?”
林楠轻笑:“放心吧于哥,质检全部通过,咱们可以申请专利了。”
于翔激动一蹦:“太好了!”
林楠:“接下来只需要给车身喷上车漆,我建议先弄两种颜色,白色和粉色。白色适用人群广泛男女皆可,适合厂里上下班的人群。粉色适用于专门接送孩子上下学或者出远门的女家长和年轻妇女们,以后村里也会普及棚车的,毕竟大多数的老人还没进过城的大有人在,这车绝对方便。”
于翔:“你说得对。”
--------------------
第36章
==================
于翔的老客户这时建议道:“翔子,我觉得你应该再发明一个两座带后车斗的小棚车,主要留出可以放货的后车斗。这要是成品出来了,那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你可不知道,我天天骑个三轮车在城里来回送货,遇到下雨天,我跟你说就我这体格穿了雨衣也不管用,根本遮不住,那雨水“哗啦啦”顺着帽子就往眼睛里灌,我可太难了。”
“听哥的,这棚车买卖你们家国内独一份,未来绝对有市场,趁着还没热卖,赶紧断了别人二次改良冠名的苗头,也算是提前预防钻你生意空子的人。”
于翔:“涛哥您这话真是走心了,老弟记下了。”
于翔和林楠花了大半月的时间拿到生产许可证等手续后,却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如果先少量生产棚车是可以在于翔店里将就一段时间,但是这并非长久之计。
于是两人开始商量建厂的事,于翔提议建在他的老家余县,弊端是距离临城路途有点远。
林楠却觉得临城郊区边上的福河村最合适,二人经过多次协商最后把厂子定在福河村。
其一,于翔资金有限,他主要管理制作棚车配件,自身经验和运营销售这一方面,其二建厂需要花费大量钱财,过程中产生的所有费用都要由林楠承担,把厂子位置定在哪里,林楠当然是偏向自己所在的福河村。
在村支书刘海帮助下,林楠在村南头向政府租了十三亩的工业用地,总共花了两千三百块租了五十年,一下租下这么多地,她其实还有别的打算,就是为了以后的服装厂不用再去找地皮。
接下来就是建厂,林楠找了张大山,他手上兄弟已经扩展到七百多人的农民工子弟人群,分开两波来带,一边帮政府在临城建钢厂,一边在福河村帮林楠建铁皮厂。
量了量十三亩地周长是380.523米,考虑到需要在这处地面上,陆续盖起铁皮和服装两个厂,最后决定各占一半地皮,然后开始施工。
施工场地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工具辅材,机械塔吊租金,还有人工费等。林林总总将近三万块钱根本不够用。
其实林楠根本没想到棚车需要建厂,而且还这么急,她的预算就没有把铁皮厂算在里面。
之前想到建厂也是建服装厂,眼下手头突然紧了,这可如何是好。
所幸国家为了推动经济发展,鼓励基层创业可以无息贷款,林楠在银行贷款五万,再次拿出两万投入到工厂的建设工程中来。
张大山拿到钱脸上像是要笑出花来,他搞工程那么多年来,每次承包的工地都多多少少需要他这个包工头来垫付工程款的20%来用作建筑所需的各种费用。
这还是头一次有人因为信任他的人品,直接把大部分的工程款一次性都交到他手上的,就冲林楠这份信任,他必须带着兄弟们好好干!
在这儿施工的工人都是附近村子的人,离家近的人直接走路上班,不用城里来回赶路,倒是省出来了不少休息的时间。
就连小水那有血缘关系的亲爹陈大强都来工地干活了,工地已然建在了家门口,这出了名的懒汉可算走出家门开始工作了。
陈大强在工地做小工,他铲灰的时候听到周围有人议论。
工友一:“听说这工厂的老板是咱村里的,还是个妇女。”
工友二:“林楠你都不知道?给咱孩子每月做免费午餐和做校服文具用品的好人啊,她在这儿建厂甭管是做什么生意,只要是在咱村里招人,如果我能够胜任的话,肯定第一个报名。”
工友一:“为什么?”
工友二:“当然是人好啊,你想想,她都能对学校无私捐献,那在她手底下干活的人待遇能差哪儿去?”
“再者,我娘和我媳妇都跟着她做衣裳呢,工钱可不低,只是坐在那儿裁剪衣服一天的工钱,比我在工地卖命卖力挣血汗钱的人挣得都多,咱村里妇女以后收入肯定要超过当家做主的男人了,以后在家里收起土皇帝的派头,不要再仗着自己挣钱辛苦那么蛮横了,听哥一声劝,以后在媳妇面前尽量少提要求。”
工友一非常惊讶:“你说你家婆娘比你挣得还多?”
工友二:“不是,我听你这意思,你媳妇没去跟着做衣服啊?”
工友一:“没有,我家那口子倒是提过一嘴,现在村里妇女都在做衣服挣钱什么的,我想着做衣服能有几个钱?我就没往心里去,只说让她专心在家带孩子,听哥这么一说我才知道做衣服工钱这么多呢。”
工友二:“你媳妇都开口问你了,就说明想去,被你轻飘飘一句话就给否了?你家孩子不是都上一年级了吗?已经能离开大人了,我觉得你回去后还是和媳妇认真谈谈吧。”
工友一:“确实是我没考虑到她想法和感受,我今天回去就和她商量。”
陈大强在旁边阴阳怪气突然道:“生意做不做的成还不一定呢,那林楠终究是个女人,女人哪会做生意?小心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工友二:“陈大强,你少在这儿阴阳怪气的啊,这里最没资格说人家林楠的就是你!要不是人家林楠,你闺女早不知道饿死多久了!让别人养自己孩子,你可真是个孬种!”
陈大强:“你说话怎么这么难听呢,我家里孩子多吃不起饭,正好她一个年纪轻轻就死了男人的寡妇,有我闺女给她作伴肯定偷着乐儿呢,我还觉得我们做父母的亏了呢,我想着怎么着也应该去和她要点钱才合理。”
楚立远堂哥楚立清是大工,此时站在刚打好的地基围墙上正垒墙呢,听到这儿手里拿着的抹灰板真想呼在陈大强的脸上,怎么会有这么厚颜无耻的人,说的话跟喷粪一样让人膈应。
楚立清:“陈大强我告诉你,你最好别去找林楠和孩子的麻烦,否则村里人的唾沫都能淹死你,绝对让你们一家子在这里生存不下去。”
陈大强见他真怒了,欺软怕硬的他赶紧赔笑:“悖我就是随便说说,没别的意思。”
楚立清:“最好是这样,赶紧上灰。”
陈大强:“这就来,这就来。”
一个星期后,林楠去于翔店里,看他听取了老客户涛哥的意见,新制造出来的棚车前两座带了棚,后两座取消后换成了大点的后车斗,按照涛哥所说,为了方便他日常拉货专门为他定制的棚车。
林楠到了这儿才知道自己来晚了,人家涛哥实在等不及了,已经把棚车开走了,好家伙,成品她连看都没看着一眼。
于翔:“涛哥够义气,试了一圈当场就给了钱,一口价三百他完全没还价!比咱预先定的价钱多了几十块呢。”
林楠:“那照这样的话,全车棚的那款是不是有加价的空间?”
于翔:“我觉得往上加点问题不大,现在已经出了两辆质量过关的成品,等生产够五辆后,可以先摆在店里试试水。”
林楠点头:“这里可是于哥的主场,我相信你的实力。”
于翔笑道:“我媳妇嘴皮子比我溜,这些年真是帮了我不少,刚开店那会儿全靠她招揽客人,那时候的我可没现在这般能说会道,她在我心里就是我的支柱,有她在我安心。”
林楠来的这几次,对于嫂的印象只限于表面,于嫂个子不高,看着文静含蓄话也不多,是典型的家里男的说一绝不说二的贤内助类型,没想到于翔眼里的媳妇原来这么厉害。
旁边的于嫂听到丈夫这么说,表情有些无奈道:“就因为前几年话说太多了,现在开口就是重点绝不说一句废话。”
“妹子,我比你于哥更看好你这个人,同为女性,你身上有着我们这一代人所没有的洒脱和拼劲,咱们都是脚踏实地的人,生意一定越做越红火。”
林楠听后心里感触颇深,她道:“还是那句话,于哥于嫂多费心。”
林楠中午回到中餐馆,坐下还没喝上口水,被范舒一嗓子给喊去了隔壁制衣店。
刺绣制衣店最近生意火爆,不止已经发展了长期老顾客光临,更有纺织厂的经理亲自来店里下大单,一张口就是一千套薄款工作服,要求只有一个,就是每套都要搭配帽子和口罩,主要还是纺织过程中毛絮众多,为了尽量避免工作人员沾染毛发以及把毛絮吸入口鼻,必须搭配帽子和口罩。
纺织厂的刘经理和制衣店之前也是合作关系,店里开店的时候,需要不少羊绒和棉花来做旗袍袄子,当时就是刘经理负责。
这不,范舒一听说要一千套工作服,想着这可是一笔大生意,自己可做不了主,赶紧让林楠过来瞧瞧。
林楠和刘经理相谈融洽,刘经理给的价钱也很高,她连连应下,顺势接下了这笔大单。
只是,接下大单后就意味着得多招人,可是招的人要在哪里工作,现在楚婶和姐妹都是在各家挤着好几波人,勉强制衣。
找地方这个问题得赶紧解决,刻不容缓。
--------------------
第37章
==================
于婶新房经过一个冬天的通风透气,干透的新家已经可以住人,她特意找了个好日子从林楠家里搬了出去。
等到于婶乔迁之喜一过,林楠就把家里的家具衣柜之类的大件全都找人清了出去,她专门去工地找了几个兄弟,工人常年干的都是些力气活,个个浑身都是蛮力,搬家具的进度特别快。
刘爱香在旁边看着觉得可惜:“小楠,衣柜还很新呢,你就给丢了?”
林楠忙得指挥,抽空敷衍道:“是挺可惜的,但是房子需要腾出场地给大伙儿做衣服用,实在没地方放。”
刘爱香:“这么好的东西扔了多可惜,你让人都搬去咱家。”
林楠听到“咱”这个字后,她忍不住挑眉重复道:“咱家?”
刘爱香熟络道:“是啊,以后你和小水回来过年过节的就去咱家住,西间卧室是你大哥大嫂住的,那我就把东间卧室腾出来给你,我去住偏房。”
林楠下意识拒绝:“不用了,东西可以给你,过去住就算了。”
刘爱香除了有些坏心眼子和三两个歪主意外,人其实没那么坏,纯粹是她脑子里刻印的重男轻女的观念让她宠的儿子孙子无法无天。
就拿王守辉来说,他足足绑了吴翠芬将近两个月,刘爱香就那么看着他儿子犯错,甚至助纣为虐,天天给吴翠芬送饭不让她饿死,不说阻止儿子也不放吴翠芬走,只是冷眼旁观着。
林楠觉得还是和她不要过多接触比较好。
不过经她这么一提醒,卧室的床倒是可以搬去于婶家,她平时只是有事才会来村里住,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店里。
于婶家只有她和豆子两个人,偶尔回来一次便去打扰她们吧。
而且等铁皮厂盖起来,服装厂也会开始施工建设工程,最多再等一年左右的时间,房子就能空出来。
刘爱香听到林楠要把床拉去小槐村,她不由上前问道:“那电视?”
林楠:“哦,早就搬去店里了,你也知道店面大了一倍,一个电视不够那么多客人看,两个电视正好。”
刘爱香笑脸有些凝固,却还是道:“对对,客人吃饭时候有电视看,也会忍不住再来店里的。”
林楠:“嗯。”
其实在于婶搬家的时候,林楠就已经把电视送给了于婶,以此来恭贺她喜迁新居,但是以刘爱香的性子知道后定然不会罢休,索性就不告诉她。
林楠把两个东、西卧室和主屋都给空了出来,院子顶上搭了防雨油布,也能当做一间屋子来用,还有厨房旁边的偏房,虽然空间小,但是也能容纳两台缝纫机和活动的空间。
除了福河村的妇女们抢着来做衣服外,附近的村子的人也想跟着挣钱,却因为场地有限,加上福河村里人口最多,本村的人还用不过来呢,所以就只能先雇佣福河村的众人。
来林楠家上工的人,都是刚雇佣的新手,特别需要人带。楚婶那边人最多,天天忙得不可开交,所以和楚婶一样元老级别的杨婶来负责培训她们,所幸村里妇女们都有针线活的基础,简单指点后就能懂。
纺织厂的大单正在加急赶制,林楠忙活完场地的工作,提前收到周国富的邀请让她去参加学校春季运动会,林楠想到学校没有运动器材,可不能再像去年第一届那般糊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