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萧萧:“据说天启那次大爆炸是因为旁边有人做喜事,鞭炮飞到里面引燃的。”
不过这事还是有待考证。
胡星星:“反正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他们既然选择把火药库放在皇宫外面,就得承担这个风险。只是苦了那些京城百姓,每天都活在提心吊胆的恐惧下。”
叶萧萧:“唉,所以我是多么想回去,古代都是人间炼狱。”
胡星星:“我这次就是打算带你走的。”
叶萧萧一脸的憧憬,她真的要回家了吗?
胡星星:“等万历做出了那些大炮,第一个目标就是建州,到时候这里就有危险。所以我是来接你走的。”
叶萧萧心情复杂,看来该来的还是要来了,因为她和胡星星这两个变量,让万历终于提前了十几年动手。
只是打赢了又能怎么样呢?
打仗就会给百姓增加税收,穷苦地区的百姓活不下去就会起义造反,江南富裕地区会因南北差异拒绝交税,钱收不上来,就没有钱去支付那些士兵的费用,也就没法制服这些反叛的百姓。区区一个红夷大炮只能打跑几百人,几千人,但要是全国都举兵来反呢,光靠大炮又怎么可能能扛得住?
大炮需要人来操控,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现在大明最需要的就是人才。
然而明朝末期偏偏就是在人才上栽了跟头。
先是万历,对选择官员不闻不问,导致官员青黄不接,萨尔浒之战竟然还是启用的二十几年前对抗日本的老将,平均年龄都超过了六十岁,可笑不可笑?天启,重用宦官,逼迫良臣良将,最后是崇祯,在他手上的人是多做多错,导致最后所有人干脆不做不错,皇帝无人可用。
说几个明末名将的结局。
熊廷弼,第一次经略辽东的时候,让辽东百姓休养生息,修筑城墙,贡献巨大,后被人弹劾之后,新上任的官员直接将他的举措全部推翻,导致辽东再次军心涣散,等到萨尔浒大败之后,熊廷弼被陛下再次任命出使辽东时,又被王化贞牵制,能力无法施展,最后导致兵败,熊廷弼卷入党争问题,五年后被天启皇帝处死。
熊廷弼坐罪后,孙承宗来到辽东,将辽东的防务重新拉到了正确的位置上。孙承宗果断遣散了数百名总兵以下的逃兵,然后将那些有胆有识的将领提拔到重要的岗位上,不仅如此,他还重新制定兵制,五人一房,三千一营,十五营为三部,他规定将领不得离开营地,要和将士们同吃同住,使得兵部离将,将不离帅,他还制定了兵官考核,使得军威大震。同样的,在他在任期间,他也一直要求自己的爱将满桂和袁崇焕一起修筑城墙,在他督师四年中,将防线往前推进了四百里。正值这个时候后金的努尔哈赤屠杀汉人满汉矛盾激增,孙承宗便和袁崇焕一起招抚辽民四十万,用来屯田开垦种植,招募辽民三万,用来阻挡后金的铁骑。后来袁崇焕下狱,孙承宗在危机关头又力挽狂澜,安抚住了险些被皇太极诏安的祖大寿还有刘兴祚等人,修筑了大小凌河。
他在辽东的时候遭到魏忠贤打压辞官,后来后金在皇太极的带领下包围北京,孙承宗又临危受命,但后面他又被一些官员弹劾,再次辞官,七年后,也就是1638年,孙承宗去世。对比起来,算是在明末的将领里寿终正寝的一位。
天启五年十月,孙承宗辞官,他的位置由兵部尚书高第继任,他上任之后否定了孙承宗要固守关外,认为应该退回关内。但曾和孙承宗一起的袁崇焕却坚决反对,认为宁锦防线坚决不能放掉,所以他坚决抵制,并且在天启六年努尔哈赤攻打宁远的时候誓死守城,有了他和孙承宗在之前打下的基础,城墙无比坚固,还有城楼上的火炮,他们赢得了辽东战争自爆发以来的第一次胜利。后来天启七年,皇太极率领十万大军围攻锦州,又被袁崇焕和满桂他们打的只能撤退。袁崇焕的两次胜利振奋了军心,不仅打破了后金战无不胜的神话,也终于证明了之前熊廷弼和孙承宗的筑城防守的思想是正确的。只是这样难得的帅才,也因为成为了党争的牺牲品,他们的功罪颠倒,在皇太极绕过蒙古直逼北京之后,袁崇焕坐罪冤死。
除了上面这三位,还有很多很多的将领都因为各种原因死在了明朝灭亡前。
所以叶萧萧还真不觉得万历就算造出了新型大炮会改变什么。
叶萧萧:“在政治这块,万历还真不如努尔哈赤,别说后面的皇太极了。努尔哈赤至少在前期还知道粮食的重要性,知道以人为本,才有那么多人愿意死心塌地的跟着他干。明朝现在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战争,他真以为是这些人吃饱了没事干吗?还不就是没饭吃大家才闹的?不想着去解决粮食问题,还故意火上浇油逼得老实人也反了,四面树敌,真是自食恶果。”
她是越想越想不通。
“胡星星,你难道没和他建议一下让他多搞一下内政吗?既然有你这个先知,明明可以先把粮食问题解决啊?”
胡星星:“没用。”感觉他都有些无语了,“你以为他的那些大臣没有向他说过这些吗?你看看他们的结局,有几个好的?你这么掏心掏肺的为他着想,可结果呢?”
的确,叶萧萧和那些死谏的忠臣一样,所以胡星星干脆不提这事了。
叶萧萧意识到这个问题,也只好作罢。
接着,两个人又聊到了明朝其他地区的情况。
第一个就是江南。
明初百废待兴,出生贫寒的朱元璋主张节俭,反对奢靡,社会欣欣向荣,出现了仁宣之治的繁荣时期。江南也在这样的环境下得到了积累和发展,生产力水平逐渐提高,加上这个地区地势优越,交通十分便利,于是商品经济也蓬勃向上,一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那个时候国内南北商人都会在这里汇集,将他们各自的商品拿到这里售卖,拿苏州来举例,当时苏州市场上不仅有来自东北的皮货、参药还有来自南方的细缎、衣服首饰、珠宝,更有来自海外的新奇洋货,五湖四海的人来到这里,他们在交易的同时还可以享受听戏、游船、饮酒作诗等休闲娱乐项目。
商业的繁荣使得江南这些城市迅速崛起,明初全国有33座大城市,到了明中晚期,大城市的数量已经达到了57座。商业的丰厚利润使得江南地区的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普遍出现了奢侈挥霍的现象,服饰装扮不再是只有王公贵族可以穿戴,普通人也可以佩戴儒冠,附庸风雅,吃方面因为江南的地理优势,他们可以吃到海边的蛤蜊,东北的熊掌,西域的马奶,就连一骑红尘妃子笑也不再是皇室的专利,想要日啖三百颗,只要他们想,就可以大肆挥霍,想尽办法都能得到。
在这样的环境下,江南才子辈出,可是如此庞大的数量,终究也不得不面对官场中残酷的科举,有些人寒窗苦读数十载,但仍博不到任何功名,而且明朝政府一直有意的偏袒北方考生,更是让这些无法施展抱负的才子失去信心。
还有命中晚期的统治江河日下,皇帝让宦官当道,使得一些想为国尽忠的人遭受迫害,政治的黑暗,也让他们对官场产生了厌倦和抗拒。
另外,在儒家的影响下大家都认为工商的地位最低,所以当经济迅速发展之后,这些富商就用自己手里的钱去捐纳入仕,富的人更富,穷的人更穷,他们挤占了别人的机会,使得那些穷困潦倒只能通过考试改变命运的人也纷纷变得有功利心。
他们聊了很多人,像吴们四家之称的唐寅、沈周、文征明、仇英这些耳熟能详的大家们。
胡星星:“唐寅是因为在1499年的那场科举案中受到牵连入狱,之后彻底对科举失去信心,既然考不了功名,就将希望寄托在了诗词书画中。”
叶萧萧:“就跟清朝的蒲松龄一样,到了晚年都要依靠亲朋好友的接济才能生活,感觉明清在这一块比宋差远了,根本就没有给这些人太多的机会。”
胡星星:“所以才有了《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明朝最接触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他用一生来考察中国的地理,然后用他的亲身考察经历写下了这本《徐霞客游记》。
叶萧萧眼睛立马亮了,天呐!她竟然忘记徐霞客了。
因为得不到第一手资料,所以叶萧萧很认真的听胡星星说下去。
胡星星:“在他的游记里写道南方适合种很多经济作物,比如桑、麻、棉,都是人们的衣物的主要原料,木棉在广西、云南境内种的最多。还有茶叶,在福建武夷、浙江雁荡、广西多灵山、云南大理、浙江常山均有种植,品类之多,规模之盛,让人惊叹。江西新城有人种姜、芋头、茶、竹等。贵州丹霞山的人都以种豆为生,一年可种得豆三十担。还有福建华封种了甘蔗。他们以上面这些为主业,以畜牧和水产为副业,广西的牛,云南的马,迷度的骆驼都是以千为单位的,湘南山区也有专门售卖猪的商人。”
叶萧萧感叹这么看来,明末南方的生活环境还是可以的。
胡星星:“南方水源多,所以鱼也多,他们有天然捕捞的,也有人工养殖,广西、江南、湖南的百姓都是在汛期,有人专门在洪水里捕捉那种肥鱼,规模也不小。”
叶萧萧心想啊,其实东北这边也可以这么做。这个完全可以借鉴。
胡星星:“至于吃,南方人也是能吃上大米的,面食也经常吃,就算是偏远山区也可以吃到杂粮。粮食的做工十分简单,他们当时用南方特有的水春或者水磨将大米和面粉,粮价不高,一升才只有三四文而已,大米可以煮成粥、或者干饭,还可以加工成冻米、爆花。面粉可以加工成包子、馒头、饼。做出的糕点十分精细。徐霞客在旅行考察中经常会遇到很多好客的南方人热情款待,吃到了来自南方各地的美食。”
叶萧萧:“真好啊,有没有去过我的家乡?”
胡星星:“吃到了那儿的腊肉,你说有没有?”
叶萧萧和他相视一笑。
她突然想到很多很多。
过了一会儿。
胡星星问:“我有个问题。”
叶萧萧:“你说。”
胡星星:“南方的自然条件,十分利于粮食生产,特别是水稻种植很普遍,而东北这里,特别是建州这块,多以山区为主,你怎么想到要在这里种水稻的?”
叶萧萧抿抿嘴:“因为我来到这里才发现,其实只要这里的人吃饱饭,就会减少作乱,谁不想好好生活啊。”
胡星星:“那你怎么不把这个办法献给辽东官员,让汉人去种呢?沈阳那边的条件比这边好太多。”
叶萧萧:“不,你说的这个方法我也想过,不过有两个原因阻止了我。一个是我现在是平民一个,除了在这里,有努尔哈赤长子褚英的支持,我在其他地方根本就没法施展。还有一个是历史上有南方的官员申请说让北方也尝试种水稻,说产能一定会提高,但是遭到北方的拒绝,因为这样的话北方的税就跟南方一样的高了。他们认为税高了是事实,那万一要是粮食种植失败呢?所以大家都不敢冒险。我并不认为我能说服那些辽东的官员,所以只想在建州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杂交水稻培育出来。等到那时,大家才会看到效果,从而采纳。”
胡星星:“也行,但是我怀疑种这种水稻在努尔哈赤这里成本太大,他们真的会愿意种吗?”
叶萧萧:“人被逼到一定程度就只能接受新办法。现在努尔哈赤被明朝逼的快断粮了,他们巴不得我种出来,这么多人不至于都闹着要去抢吃的。我建议他们新修水渠大坝,本来他们这里水源多,这么一条苏子河,不利用实在可惜,而且也像你说的,他们也可以人工养殖。”
胡星星盯着叶萧萧,好像猜中了她的心事:“你不想他们发生战争吗?”
叶萧萧:“一旦发生战争,受苦的就是百姓,我是在为那些可怜的百姓着想,不想让他们受到波及。如果东北这边能够发展起来,对谁都好,你说对吗?”
胡星星手撑着下巴看着叶萧萧:“我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就只有你的直播间会被传到大明朝。”
叶萧萧很疑惑,她都不知道为什么:“因为啥?”
胡星星:“谁有你这么忧国忧民啊。”
害,这还不是查了资料之后就有些共情了,想到那些饿死的百姓,叶萧萧就觉得心里难受,她想着既然来了,那就好好为他们做些事情吧。
胡星星说可以随时带她走,因为明朝的钦天监们只是利用玄学将叶萧萧的脑电波吸了过来,他们只要利用现代的科技技术重新将叶萧萧带回去就可以。这里算是正好踩在了胡星星的专业上了,只是业余时间才去直播间唱唱歌放松放松。
叶萧萧想了想:“不要急,我打算把毛选写完再走,能改变多少人的思想就改变多少人的思想。封建社会是万恶的旧社会,你别说江南的人活得还可以,那还有大华北地区的很多人都在受苦受难呢,特别是封建教条对女性约束得太不人道了,我现在感同身受,而且极其愤怒。我得首先改掉他们把女人当成附属品这种思想,让那些殉葬的想法见鬼去吧!”
胡星星端坐着,看着叶萧萧激情演讲着。
就这样,叶萧萧终于能畅所欲言,虽然是在一个破烂不堪的茅草屋,虽然这里还有点冷,但是他们的心却是热的。
等到了天快亮的时候,叶萧萧有些困了,便让胡星星回去,顺便也让褚英好好休息。
胡星星坚持不走:“你一个人在这里我不放心,我现在占着褚英的身体可以保护你。”
叶萧萧:“可是你终究不是褚英,白天你就得应付努尔哈赤他们,你可不知道这些人精着呢,要是发现你不对劲就不好了。”她认真的说,“我现在希望褚英能顺顺利利的继任建州都督一职,这样或许就能免去辽东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