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太子妃的这件大事——春上水【完结+番外】
时间:2023-06-22 14:37:04

  竹月梳的是个盘发,分层叠起,光是发样远远看着便如花状。
  竹月梳完,恰巧叶松进来通传:“娘娘,侯爷今日进宫与皇上议事,留了午膳,现下皇上请娘娘一道呢。”
第112章
  太宸宫后面的阁子里,温璟到时,姜绪风与温知南正相谈甚欢。
  因着姜绪风几乎次次都截断了温璟的行礼,久而久之的,温璟也习惯行半礼。看着温知南也要给自己行礼,温璟有些失笑的拦住了父亲:“父亲如此,不是与我见外了。”
  宫人们陆续将午膳端了上来,天气炎热,膳房做的都是些清爽的菜肴,几道荤菜也不会腻味。
  温璟无论与谁用膳都十分自在,午膳吃到八分饱左右便会停下筷子。
  温知南念着女儿,好不容易见一次,饭都吃得心不在焉。只见温璟动作不失优雅,但筷子是没停。温知南又去瞧皇上的态度,食不言寝不语的,姜绪风也埋头吃饭,甚至还盛了一碗汤放在温璟的手边。
  就这么看了片刻,温知南倏然间微微红了眼眶,看见女儿和皇上相处和睦,他也总算是心中安慰。
  午膳过后,温知南便要出宫去了,姜绪风很是识趣的回了两仪殿,留了父女二人单独说话。
  “臣过些日子可能要起身去北边,家中一切先交给了老太太做主,娘娘若有急事叫宥齐也行。”
  温知南絮絮叨叨的,可能是听了外面的闲话,接着道:“娘娘在宫中一定要注意身子,其他都是次要的。也有夫妻是婚后数年才有子嗣,皇上还年轻,娘娘万不可因着一时伤了身子。”
  “娘娘身后一直有臣和宥齐支撑着。”
  温璟听闻父亲又要去北边,心中有些担忧。温知南话中处处关切,温璟不愿表露出来另温知南忧心。
  她轻轻露出一个让父亲安心的笑容:“父亲不必担心,我在宫中很好。女儿已是六宫之主,并不奢求其他的东西,只望父亲和宥齐在宫外平安,也不必为了女儿冒险……”
  听出了温璟话中的意思,温知南却是笑的十分洒脱:“臣戍边多年,早已经习惯了边关生活,反倒是在京中颇有些不自在。臣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无论是为了大雍还是百姓,臣都要是走一遭的。”
  温璟一时也说不出其他的话来,她身为女儿,自然是想让父亲平安,远离战事。可事关边关百姓,温璟从内心里也无法将阻止的话说出口。
  待到温知南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宫道之上,温璟面上的笑意也渐渐淡去。
  兰苕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温璟的神色:“娘娘,侯爷英武,西北之前也打了一场胜仗,娘娘别担心,侯爷定然能平安无事。”
  温璟淡淡的应了一声,微微敛了眉,打仗的事哪有什么定然。胜负都难料,若是赢了还好,输了......温璟想都不敢想。
  再回到两仪殿的时候,姜绪风瞧见她神色平平,问道:“皇后可怪朕?岳父年纪大了,朕本该让他在京中颐养天年。”
  温璟诧异的抬头对上姜绪风的眼睛:“皇上怎么会这么想?”
  她又柔和了一些声音,头轻轻靠在了姜绪风的肩上:“臣妾为人子女,心中难免有些忧心。可父亲不止是臣妾的父亲,还是皇上的臣子。父亲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皇上一心为了大雍和百姓着想,臣妾怎么会怪罪皇上呢?”
  温璟不会让父亲的功劳白费,不是邀功,而是最起码要让皇上心中有数。
  果然,温璟一番话后,姜绪风心中又偏向了温家几分。
  姜绪风拍了拍温璟的后背:“朕都已经安排好了,岳父久经沙场,经验丰富,朕也希望岳父能平安回朝。”
  温知南要去北边的事,朝中并没有几人知晓,他又选了夜间秘密出城,更是没什么人注意到。
  而后宫之中,慧妃一直在找捧杀皇长子的传言源头,她心中是有怀疑人选的。
  素问亲去查的,背后之人做的隐蔽,素问也是花了不少的功夫,七八日的时间终于有了结果。
  慧妃手里拿着一张薄薄的纸,上面将来龙去脉,哪些人参与都写的一清二楚,看见最后的那个名字,慧妃惊讶的挑起一边的眉毛:“静美人?”
  静美人便是原太子府中的曲承徽,她一直都没什么宠爱,进了宫得了个美人的位份之后,就一直按部就班的度日。如府中一般,像是一个透明人。若不是此次事涉及到她,慧妃都快忘了有这么一个人。
  “本宫与她无冤无仇,甚至从未相交,她又为何来害本宫的皇长子?”
  素问查到静美人时,也是一头的雾水,此时却有几分想明白了:“娘娘,静美人又不受宠,在宫中也没有什么根基,此事却做得周密谨慎,甚至能瞒过咱们整个临华宫,奴婢觉得静美人背后想来有人帮忙。”
  慧妃自然也是如此想的,她冷冷的扯动了一下嘴角:“除了寿康宫那位,本宫不作他想。”
  素问一时也犹豫起来,要是太后,事情可就难办了。素问脑中一闪,想到了另一处,犹豫的问道:“娘娘,会不会是皇后娘娘,皇后娘娘毕竟还没有嫡出子嗣......凤仪宫那边也一直都没什么消息。”
  “皇上看重咱们皇长子,也难免凤仪宫会紧张,想要让咱们皇长子失了圣心也不一定。”
  素问越说越觉得自己或许猜的没错:“不知娘娘还记不记得,原在府中的时候,静美人的姨母病重,特向皇后娘娘求了恩典回家看望,自那之后静美人就很是推崇皇后娘娘。”
  慧妃本来是没想到皇后身上的,她心里觉得皇后是不屑做这些事的,然而到底是子嗣的问题,也说不准。
  她的手指轻轻敲击着矮案,还是不确定,却没有否定素问的话:“此事本宫心中记下,无论是寿康宫还是凤仪宫都要从长计议,不可轻举妄动。”
  六月中旬,西北又传来了战报,这回天平似乎没有偏向大雍,西北军与柔然勉强打了一个平手,却是伤亡惨重,顾准又连连上奏请求军饷。
  姜绪风的低气压蔓延到朝堂上,众臣子谁都不敢谏言一二。
  而承恩公宋兆竟是在早朝之后直奔两仪殿,请缨为前线送粮草军饷。
第113章
  承恩公在太宸宫前涕泪横流,一刻钟过去,两仪殿内却毫无动静。
  宋兆眼神中闪过一丝愤恨,依旧躬着身候在殿外,一动不动。
  两仪殿内,姜绪风懒散的靠在矮榻上,殿内一片寂静,宫人们都低着头,盯着自己的脚尖。朱湛掀了掀眼皮去看皇上的神色,姜绪风的神色平常,嘴角甚至挂着一抹笑,朱湛一抖,又立刻低下头去。
  穗荷疾步走进寿康宫正殿,脸上带着些焦急,额角都被汗水染湿了:“太后娘娘,公爷进宫了,现下一直在两仪殿内求见皇上。”
  太后本研究着桌上的残局,闻言,将手中的棋子落到了棋盘上:“兄长这是要做什么?”
  太后的语气里含了一丝恼意:“哀家告诉过他几次,皇帝不是先皇,兄长如此,岂不是要将整个宋氏都拉下水?”
  穗荷沉默不语,太后娘娘和公爷都有些急切,可现在说这些都已经晚了。
  “罢了,你去盯着些太宸宫的动静,待到兄长出来,便请来寿康宫。”
  姜绪风晾了承恩公近小半个时辰,直到承恩公的后背都被汗水湿透,才放他进了两仪殿。
  承恩公自是滔滔不绝,满口国家大义。强调西北战事如何重要,又拿出长辈的姿态来教育姜绪风,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西北五万大军,都等着这一口军饷。
  姜绪风便面无表情的听着自己这个舅舅口若悬河了半个时辰,眉尾轻轻上挑:“舅舅既然如此说,那明日便出发吧。西北战事吃紧,朕心中忧心,希望舅舅能为了西北百姓和将士们日夜兼程,救其水火。”
  承恩公一口气哽在嗓子,咽不下去吐不出来,呛嗑了好几声,才面色难看的应了下来。
  姜绪风睨着承恩公的背影出了两仪殿,转动了两下手上的扳指:“朕叫霍宇安排的人可都安排好了?”
  “是,皇上,霍统领说一切都准备就绪,这次的几人都是从未出现过的生面孔。”
  外面传来冬青通报的声音:“皇上,承恩公被太后娘娘请走了。”
  “嗯,”姜绪风露出了一个嘲讽的笑,抬了抬手指,“退下吧,朕想睡片刻。”
  承恩公面上一片悠闲之色,甚至还使唤着寿康宫的宫人,舒舒服服的坐在冰盆旁边,喝了一口手中的冰茶,才慢悠悠的开口问太后:“不知太后娘娘叫臣过来有何事?”
  太后压着心里的火气,尽量平静着语气问道:“兄长之前不是说要呆在京城,怎么突然改了主意要去西北?送粮草这种事,哪里会劳动承恩公?”
  宋兆像是没有听出太后言语间的嘲讽和怒气:“娘娘不必担心,西北战况其实并不如传回京中那般要紧,臣心中自有成算。”
  太后眼睛微微一眯:“兄长是从何处得知的,假传军报乃是杀头的重罪!”
  太后重重将手中的茶盏放在矮案上:“哀家与兄长说过多次,皇帝年轻,的确是宋氏的机会,可皇帝也从来不是顾念旧情的人。”
  宋兆听到此处,眼中更加恼怒,他也没有刚刚的好脸色:“娘娘心中既然清楚,那便应该知道皇上想要集权,就容不得宋氏这样的家族。臣与娘娘呕心沥血,坚持多年,将一族的荣辱都系在皇上身上,可得来了什么,一个空有名头的爵位罢了。”
  “如若不早早打断,难道娘娘想让宋氏败在臣与娘娘的手中么?”
  宋兆一番质问,让太后突然就哑了火。先帝于宋氏来说,不过傀儡,所以太后一直都没有将先帝看作丈夫,比起皇室,太后心中还是更注重宋氏。
  姜绪风虽为亲子,可始终还是皇族,是储君,是皇帝。从小这个儿子与自己就不甚亲近,为了宋氏的助力表现的听话乖巧,如今不是也露出了獠牙。
  宋兆见到太后的无言,又立即接着道:“娘娘放心,臣行事有分寸,皇上也是臣看着长大的,只要保住宋氏不衰,臣自然也不会再跟着皇上‘掰手腕’。”
  太后淡淡的瞥了一眼宋兆,重新端起矮案上的茶盏请啜了一口。
  承恩公心中得意,他还是很了解自己这个妹妹,之前有宋氏她才能坐得稳皇后之位,如今同样也是为了她的太后之位。
  承恩公是外臣,也不能在后宫久待。又叙话片刻,太后便让宫人送了承恩公出宫。
  “娘娘......”穗荷姑姑瞧着太后冷肃的神色,以为太后心中不快,想要开口劝解。
  太后摆了摆手止住了穗荷的话,叹了口气:“兄长已经有了别的心思,哀家在这深宫之中,再劝又有什么用处,随他吧。”
  穗荷姑姑眼睛微微转动了几下:“娘娘,奴婢听闻最近卫宝林与宋宝林走得近,二人常在一处坐着。皇上既然心存芥蒂,娘娘不如另选他人扶持......”
  太后却是摇头,她已有了新的盘算:“那卫氏小心思不少,出身又不低,你以为她能永远听话不成。别等着有了子嗣登了高位,反咬哀家一口。”
  “是,娘娘想的周全。”
  “宁云轩里如何了?”太后又问道。
  “听说是病了,今日凤仪宫请安告了假。”
  太后冷笑了一声:“上不得台面的东西,一点小事都没办好,就病了?”
  宁云轩是静美人的住处,在皇宫内都是偏远的。此时屋内冰盆里的冰都化成了水,静美人恹恹的躺在床上,半晌也没动一下。
  她的宫女从外面端来刚刚熬好的药:“美人,吴太医医术高明,美人喝了药,病也就好了。”
  静美人转过头来,看了那药碗苦笑了一声:“放下吧,我得没得病你心里还不清楚么?”
  宫女也不由得露出心疼的表情,拿着帕子轻轻擦拭着静美人的额头:“美人,您是逼不得已的,何况您也没全按照着太后娘娘的吩咐行事,美人何苦为难自己?”
  静美人一下落了泪:“皇后娘娘待我恩重,可姨母只有表哥这么一个儿子,如今求我救命,我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他死啊。我只怪我自己不争气,哪有脸再去见皇后娘娘,不如就让我这么病死吧。”
  “美人,美人,美人万万不可想不开啊!”宫女吓得忙劝,“太后娘娘高高在上,美人也是没办法的。”
  静美人只是一直哭,紧紧的拽着宫女的手,宛如抓着最后一颗救命稻草。
  而大概是太后也察觉与姜绪风闹得太僵,过了七八日竟是提出要领着后宫嫔妃们为西北的战事祈福,佛堂便设在了寿康宫后面的明光殿。
第114章
  “既是祈福,那便穿的素淡一些。”温璟懒洋洋的坐在梳妆镜前,还是忍不住打了个哈欠。
  兰倩心疼自家娘娘,撇了撇嘴,小声嘀咕:“天气越来越热了,这么早外面都已经是太阳高照了。明光殿又闷又热的,何苦选那里做佛堂。”
  兰苕从檀木柜子中拿出一条淡蓝色的襦裙,笑着睨了她一眼:“你去给娘娘梳头吧,这里我来。”
  兰倩到了温璟面前就闭了嘴,按照温璟的吩咐梳妆。竹月用之前内侍省送来的那个手炉装了些冰块,拿在手里也能缓一缓热气。
  温璟坐在步辇之上,还是有些昏昏欲睡,不知是不是夏日天气太热的缘故,她近日愈发的懒散了。
  步辇到了明光殿,除了禁足的如婕妤,坐月子的慧妃和丽美人,还有尚在病中的静美人,其他人都已经候在殿内了。
  明光殿地方宽敞,站这么些嫔妃也不显拥挤,唯独地理位置不太好,冬不暖夏不凉。殿内放了三个冰盆却也不见缓解,依旧闷热。
  又等了快一炷香的时间之后,太后才施施然的来了,她先是用眼神扫过众嫔妃,然后叹了口气:“宫中的嫔妃还是少了一些,皇嗣也只有大公主和皇长子。皇后啊,你掌管后宫哀家十分放心,可你要劝着些皇帝为皇室开枝散叶才是。”
  温璟笑而不语,这是在说她霸占着姜绪风,她又管不住姜绪风的腿往哪里迈,到了凤仪宫她还能给姜绪风赶出去不成?
  向来敢大胆发言的如妃娘娘如今已经降位婕妤,现下温璟不说话,更没人会随便接话了。
  太后冷冷的看了一眼温璟,一甩手中的佛珠:“好了,西北战事紧张,皇帝忧心政事。哀家也心系大雍的百姓和将士,今日祈福都要用心。”
  温璟敛了眉眼,唇边的浅笑有一丝嘲讽,太后真是面子里子都要了,明明是后宫一同祈福就变成了太后一人心系百姓和将士。
  “还是母后想的周全,臣妾昨日听闻祈福,便觉臣妾还是思虑短浅。”
  温璟神情柔和自然,好似真的是在夸奖太后,可太后还是背后一凉,接着便听温璟道:“入夏的时候臣妾整理出不少旧物,都是些穿不上的衣物和首饰,还有一些零散的摆件家具。这些东西臣妾虽用不上了,料子却都是好的。臣妾也想尽些绵薄之力为皇上分忧,母后觉得呢?
  先帝在时热衷于修行宫和皇陵,到了姜绪风手中,国库虽不是亏空,但也不算丰余。即便姜绪风上位之后改善了不少政策,也不是一下子见成效的,西北又催着要军饷,好多地方都是姜绪风拿着的私产去补的。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