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书难为——寿半雪【完结】
时间:2023-06-26 14:38:48

  两人郎情妾意,看来好事将近,这江阳候家的,长得确实能称得上一句丰神俊朗,京中没几个堪比的。
  章颂清极力遏制住自己脑中不成形的荒唐想法,正打算也去打打捶丸,收放心,养血脉[1],一转头就看见几个男子说说笑笑着朝自己走过来。
  姜志业铩羽而归的消息自然不多时就传遍了众人的耳朵,他们见建德公主不爱将军,于是来为自己一搏了。
  可惜章颂清跑得比灵活的小狐狸还快。
  她干脆离席了。
  罢了,荒唐便荒唐吧,三皇姐说得对,总比对着其貌不扬的强。
  章颂清撇撇嘴,养尊处优的公子哥儿们其实长得也都不算差,但她总觉得……不尽如人意。
  乘辇回宫后章颂清直奔皇帝舅舅处理政务的养心殿,下拜:“给皇帝舅舅请安。”
  “小清这时候怎么来了?说了我们舅甥之间不必行礼,快快起来,坐下吧,”陛下慈爱地看着章颂清,看奏折很无趣,但是有章颂清在就不一样了,心情愉悦的时候连朱批都能写得快些,“来给舅舅读奏折吧。”
  大太监听了这话,立刻指示几人把章颂清的座位挪到案台旁,方便她伸手就能够到奏折。
  陛下不喜欢看奏折,因为呈报的事项总是冗繁嗦,万字长篇中仅有几百字是正事,其他的都是些吉祥废话,让他很快丧失了兴趣,只能忍着难受应对之后的奏对议事。
  等所有伺候的人都退下去后,章颂清拿起一份奏折,有些难以启齿的开口道:“舅舅,儿臣刚刚在琼林苑。”
  让两位公主相亲的事儿是宫中上头几位人人皆知的大事,十五那日宿在皇后宫中的时候,她还在枕边劝自己,说知道自己对着外甥女有不可磨灭的愧疚之情,但儿孙自有儿孙福,这未来的前程怎样还是要让章颂清自己去闯荡出来的。
  所以他点点头,“那几个你都见过了吧,有没有看得上的?对了,朕看襄国公家上下一团和气,他们家大哥儿为人也爽朗洒脱,是个不错的人选。”
  “可是儿臣的爹爹,倒在了战场上。”
  章颂清冷不丁一句话,惹出陛下心中一片如潮哀思。
  当年蛮夷在边境横行肆虐,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苦不堪言,时朝中无人,这个说打不过,那个说没军饷,天天在朝堂上对着喷。
  说是喷也不对,他们是要给刚刚登基的陛下一个下马威。
  用边境几城百姓的性命。
  骑虎难下之际,是快要做父亲的章宁罡站了出来,陛下当场下旨封宣平侯,领八万将士赶往驱逐。
  “都是朕的错。”陛下低下了头,这么多年他都没有释怀,要不是下旨让章宁罡去打仗,他的姐姐就不会受惊竭力而亡,章颂清也本该是这世上最幸福的孩子。
  “时也命也,儿臣从没有怪过舅舅,只是年岁小些的时候,常在想自己的爹爹是什么样子,他有多高,会不会抱着儿臣爬树摸鱼,他死于沙场,儿臣一见到姜公子,就在害怕。”
  章颂清抖着声音,说着说着真戳中了自己的愁肠。
  “姜公子是个不错的人,但儿臣家里,不能再多一个能征善战的了,舅舅也知道,若是家里有这么一个人的存在,就意味着要一世为他的平安日日担惊受怕,夜不能寐。”
  陛下用手指关节点了一下酸涩的眼皮,对章颂清歉意道:“你说得对,是朕考虑欠佳,不会再让他出现在小清的视野里了,好不好?”
  “那几个儿臣今日都见了,没有喜欢的,说起来这还与舅舅您有干系呢。”
  “小清是自己选夫婿,怎么和朕有关了?”话题转化得过快,陛下有点没回过来。
  “都是舅舅和您的后妃过于好看,生出来的皇兄皇弟都俊美无双,常人所不能及,儿臣从小便看着你们长大,一般人都难以入眼喽。”
  章颂清的话让陛下愣了一下,被夸得心花怒放,随即抚须大笑:“你呀!世上比我皇家俊丽秀迈的能有几个?小清不如先了解下他们的学识内涵,也许会有投契的。”
  “三皇姐选了个学识与品貌俱佳的江公子,就不许儿臣在这点上也挑剔些吗?”章颂清似是丧气狠了,“舅舅要是真不想儿臣嫁个十分中意的,不如直接把儿臣随手送去外邦和亲吧。”
  “别这么说,小清是舅舅心肝上的一块肉,朕怎么舍得,”陛下赶快否定这种嫁去外邦的话,倏然灵光一闪,“历年进京赶考的举子中,总有几个相貌出众的。”
  他越想越觉得这是个好主意,“能进殿试的,学问自然不俗,朕再细细给小清探查他们的人品作风,只是……取士不问出身,万一有微寒的,该如何呢?”
  “儿臣不怕未来夫君清贫,只怕他不上进,至于钱财这种身外之物,儿臣就舔着脸,求舅舅看在我可怜的份上,多多赏赐一些啦。”
  章颂清说完低头看奏折,一副女儿家的羞怯姿态,好像陛下再多说一句,脸皮就要薄到滴出血了。
  “这些都是不足挂齿的事情,舅舅所愿,唯小清过得舒心合意,想要多少抬嫁妆都使得。”距殿试没几天了,陛下骤然生出几分真切的嫁女儿的离别之意。
  他并不太会养娇嫩的女孩子,年轻的时候皇后的三公主刚出生没有多久,就出了章颂清家的事,蛮夷的仗也没打完,陛下每日焦头烂额,觉得自己不是个好皇帝,好弟弟,好舅舅。
  甚至一度想退位让贤,去找几个早就去往封地的哥哥,他资质不济,没有在高处御寒的能力。
  是有一个晚上,他照例去侧殿看望安顿在那里的章颂清,这个她从一点点大亲手养起来的孩子,第一句话说的不是爹爹娘亲,而是对着自己伸出双臂,糯糯一声:“舅舅。”
  那个瞬间他就在想,自己作为一个长辈,难道还做不了小清的依靠了?
  于是就这样一点点地撑了下去。
  “朕还记得,在小清孩提时,朕想要给你喂粥水,却失手把碗都扣在了小清的头上。”想说些追忆往昔的温情话,陛下张口却是发生的一些笑料。
  “舅舅可别再提了,被三皇姐知道又要取笑我,”章颂清见事垂成,心里松快了许多,“儿臣还是给舅舅念奏折吧。”
  章颂清拿起手中绿色暗纹的册子,先低头看了一遍,省去半篇碎语闲谈,拣其中重要的读出,声音柔和轻缓,令陛下十分舒心。
  几份奏折过后,章颂清拿到手一份蓝色的,撇过上面的名字,凝瞩不转,几息之后才开口。
  “荆州刺史冀蕴和,谨奏,为荆州栖城内侃江水位上涨一事。今将原发事由,照行事理,备木材,土石堆坝,九日砌墙,已得控制,谨具奏闻[2]。”章颂清念道。
  她看到荆州二字,手指就不由收紧,来了。
  “嗯,荆州在春天时河水上涨是常有的事,侃江尤为严重,每年报备,既得控制,今年便可安心了。”陛下提起朱笔,准备在上面提朱批。
  “可是舅舅,儿臣记得,侃江地处荆州北方,按理说雪化得要晚些,前几日有其他几江的奏折吗?只提侃江,是否过于蹊跷了?”
  章颂清忍不住出声提醒,他这舅舅在一些问题上想得并不会太深入,她在旁提醒着能好些,但一直如此的话,不仅会引起舅舅怀疑,不让她继续陪伴,也容易让朝中那几个老匹夫上奏非议。
  这也是她当初找荀应淮帮助的原因之一。
  陛下面色一变,“这几个月来只有这一封。”
  “若是侃江已见灾情,其他位置怕是早已朝不保夕,他们还说什么得以控制,现在应该担心的是洪水冲屋,万民奔亡啊!”
  章颂清瞳孔震颤,就像是偶然才发现的这个大问题,慌乱道:“舅舅,这可怎么办呀,是不是已经无力回天了,荆州可有着百万人口呢,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流离失所了,我害怕。”
  陛下转头看向他这胆小的外甥女,有些后悔让她今天给自己念奏折了,章颂清身子不好,还特别心善,平时连小鹿都不敢摸一下,见猫亮了爪子就害怕,现在得知几城的百姓生死存亡危在旦夕,一个不好只怕要昏厥过去。
  “朕现在就与几个要臣商议,小清别怕,定能安然无恙,”陛下拍拍章颂清的背哄道,“去吧,去找你三皇姐玩,今日的事朕都记下了。”
  章颂清盈盈行礼,柔声道:“好,那儿臣就先退下,夜里再来给舅舅送甜汤,您也要保重身子,百姓可都指望着您呐。”
  作者有话说:
  注释:
  1.收放心,养血脉:原句是“收其放心,养其血脉,怡怿乎精神”,出自《丸经・序》,讲捶丸的,捶丸类似于现在的高尔夫,当时人认为捶丸可以养生。
  2.有参考一点点明朝的奏折,但是改了很多很多,所以基本上就是在瞎写)没错。
第17章 最终殿试
  ◎荀应淮忽有所感,翘首望向远处的台基◎
  “这天公真是不作美,偏偏今日殿试了,不似前两天阳光明媚,倒阴沉沉的。”
  杜康平抬头望天,眯着眼睛有些烦闷。
  “少说两句吧,要进去了。”富英毅扯了杜康平一把,把他拉回队伍,这可不是普通地方,一步都不可僭越。
  不过他其实心里也有点怨气,昨天晚上想着要再查漏补缺,彻夜看书,能多复习一道题是一道,指不定一会就考到了,谁知仲嘉良进了他们的屋子,不由分说地把烛火全都拿走,说是让他们早早就寝,到这时就不要做什么无用功了。
  本是让他们早点睡补充体力,免得第二日出什么差错,心意是好的,就是话说得极端了些,却被两人误会是讽刺他们一直做的都是“无用功”。
  平时他们两个不和另外几人不太走动,心里长久以来担忧无法中第的焦虑转化为一股忧郁发泄在了整日悠然闲适,轻松愉悦的三人身上。
  翌日一早,归功于一夜好眠,荣光焕发的荀应淮他们并杜康平两人进了宫中派来的马车,被统一送往了他们一生为之拼搏的地方。
  举子们通过几场考试,人数已经从一开始的成千上万减少至三四百人,一个正殿即可装下。
  正排队穿过殿廊之际,荀应淮忽有所感,翘首望向远处的台基,隔得远看不分明,他只知道自己离十全脊兽近在百丈,不复当日隔楼相望之远。
  他们排着队走到阶前,等待陛下出现。
  往年没有这个殿前相见的流程,但所有人都因为天生对皇权的敬畏,纷纷站齐,沉默等待。
  有几个胆子大的等久了,开始东张西望,视线转了几圈,几乎都落在荀应淮身上。
  只见他身穿与其他举子别无二致的长衫,墨发规矩冠起,坚定的目光嵌在棱角分明的脸上,薄唇微挑,醉色荧光,顶顶的好颜色。
  五六个年少些的满腹傲气,觉得自己也是不遑多让,便偏过头不再看。
  更多的是鬓角已生了白发的,他们略有些黄浊的眼睛注视着荀应淮,不知是在感慨他如此年轻就走到这个地方,还是在通过他回望自己少年时的意气风发。
  今年陛下特许宫中女眷观礼,主要目的就是让章颂清远远先挑选一番,看一下有没有合眼缘的,等名次都敲定了,再考虑之后的事儿。
  宫中事务琐碎无趣,所以除了刚出生没多久,不宜见风的小十一,所有的公主都来凑这个热闹。
  萧歌岚视力极佳,她从荀应淮刚进入视域便目不转睛地盯着看,不觉感慨道:“这相貌未免太招人了。”
  她和江三郎的婚事几乎已经酌定,就等章颂清这边人选定下来,一起操办。
  “要不是……早知道我也晚点松口了,要是像你一样闹一场就能看见这样的绝色,再晚几年出阁我也愿意。”萧歌岚转而叹道,她对江三郎很满意,所以现在只有一点点后悔。
  少到只够揶揄章颂清一句。
  “姐姐,你那可不是晚点松口,你这口啊,大概是从来没有咬紧过。”章颂清觉得今天天气特别好,让自己的心情也欣快了起来。
  “四皇姐,大家都在看什么?”小九还很小,不知道大家都在这里来是为了什么,走到自己最喜欢的皇姐那里牵起章颂清的手问。
  “大家在看这次来殿试的举子,小九看看哪个比较有资质啊?”章颂清把九皇妹抱在怀里,让她可以看得更远。
  小九被章颂清抱着,思考了一小会,奶声奶气的说着自己的观点:“嗯……自然是都有资质的,寒窗苦读实属不易,今朝开花结果才不算是一场辜负。”
  “小九说得很对。”众人善意的笑了起来。
  没过多久,所有举子都鱼贯而入,进入了最终的试场。
  章颂清最后瞧了一眼荀应淮的后脑勺。
  *
  “老谷啊,你过来看。”陛下坐在上首,拿着经过筛选,弥封过的文章,从底下的几张中抽出两份,一手拿一张。
  被称为老谷的是谷文光,吏部尚书,在朝已十余年,两度拜相,门生遍布。
  殿试是由陛下作为主考官,最后的名次自然也是他来裁决,桌上放的就是下面选出最好的几份了。
  在这次试中,由于谷尚书的儿子也参加了,所以为了避嫌,他没有任监考职。
  他走到陛下下首,恭敬地接过两份卷子,仔细读了几遍后说:“这两篇风格不同,臣以为左边这篇文采斐然,其中治国安民之决心深刻,对策详明,而右边这篇主张犀利,于兵塞防要见解颇深啊。”
  陛下也是这么觉得的,他点点头,意味不明地说:“爱卿以为哪篇可点为状元?”
  谷尚书为难,打了个马虎眼:“两篇皆上佳,微臣愚钝,端请陛下裁决。”
  他也是为人父母的,私心还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得状元头名,可惜经过撰抄,弥封的卷子不仅看不出名字籍贯,连字都是被抄得一模一样的,实在认不出。
  陛下把两张卷子放下,“朕认为两篇平分秋色,来人,把封拆了吧。”
  作为皇帝,他有权力在给举子定最终序位的时候看到他们的任何信息。
  “爱卿,看来令郎无缘榜首了,”陛下又看了看左右的名字,都是陌生的孩子,他对谷文光说:“榜眼就给你家瑞哥儿吧,将来匡扶社稷,还需要你父子二人出力啊。”
  “臣谢陛下隆恩,定不负所望。”谷文光跪匐在地上,最后留下来到陛下手上的其实水平并没有什么差别,陛下这算是给了他一个额外恩典。
  “荀应淮,卞玉泽,”陛下念了念两篇文章旁的名字。
  前面进殿的时候有专人记录下每个人对应的长相,听到陛下的话,右侧的安总管适时出声:“方才奴才在殿前见了荀郎,此子当真是模样好,奴才在宫中这么多年了,跟着陛下见过无数面孔,一时竟也看呆了,这卞郎虽说也好看,但还是稍稍逊色了一些。”
  “相思望淮水,双鲤不应稀[1],”陛下一锤定音,“既然这孩子长得好看,就点为探花吧。”
  如若这两篇作者长相差不多,那还真是难裁断,通常探花郎有貌美的传统,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比状元还要受欢迎,毕竟世人皆爱俊美男子,四五六十的老头才不爱看呢。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