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我的老婆是知青/70年代好生活——易楠苏伊【完结+番外】
时间:2023-06-29 23:09:30

第4章 、
  宋爷爷出殡后的第三天,四叔就带着老婆孩子回部队了。他们分到的东西,除了带些能用的被褥等物,其他东西都作为人情送给了其他几房。
  二房和三房分到了钱,四处找材料准备早点建房子。
  现在是冬天,几乎不需要挣工分,所以只要材料找齐,亲戚邻里都可以帮着盖房子,速度很快的。
  至于宅基地是一早就有的。早在几年前,队里就分配给他们家了,只是宋爷爷一直压着三个叔叔,不肯分家,房子才没有盖成的。
  宋家二房和三房都在忙上忙下拉关系找材料。
  几年前,因为全民大炼钢铁的缘故,山上好多经年的树木都被砍掉了,为了怕造成生态不平衡,几年前开始封山育林,严禁队员私下砍伐。
  不过,宋三叔就是生产队里头的会计,有点人脉,再加上他们是分家盖房,合理要求,木材这块很容易就通过了,并不像别家需要花费一番功夫。
  砖和瓦,这两样也不难弄。离林家村约有二十多里的地方,有个窑家村,就是专门烧窑的。附近需要用砖的人家都到那个村子买,不过,需要队里开证明才行。这点也不难弄。
  难得是水泥,石灰,沙子这些东西,他们就得靠钻营了。不过,宋三叔似乎已经在做这件事,一连好几天都往县里跑。
  接下来的几天,宋向军都是帮着两房伐木。虽然他们已经分家了,可到底还是亲戚,不能不走动。
  再说前些年,也确实是叔叔婶婶们挣工分养活他们一家,这个人情他必须记在心里,现在能还上一些,他还是很乐意的。
  帮着扛完木头,回到家之后,宋向军整个人都累趴下了。
  前世,他虽然跟在大老板身边学过许多拳法。可伙食多好呀,一天三顿,饭管饱,顿顿吃肉,身体长得健硕。
  可现在这副身体实在太过稚嫩,又长期缺乏营养,骨架还没怎么长开。
  甚至,他捏了捏自己软趴趴的肌肉,一点劲儿也没有。宋向军看了一眼饭桌上,一叠咸菜,一碗清汤寡水的疙瘩汤,一块玉米饼子。无论是从质量,还是从数量,都让他无限叹气。他已经很久没有过过这种十天半月也吃不上肉的日子了。他感觉自己都有些头晕眼花了。看来,他要想办法弄点肉了。
  回到自己屋里,宋向军翻来覆去依旧睡不着。在农村乡下,为了省油钱,一入黑就会上|床睡觉,这似乎已经成了约定成俗的铁律。
  前世,他刚到香港,什么脏活累活都干过。挣得不仅要比那些香港人少,还要时刻担心自己会被别人举报是偷渡客。他连睡觉都要睁着一只眼睛。后来,他意外救了大老板,成为了大老板的贴身保镖,睡觉就更得警醒些了。
  二十几年养成的习惯,让他一时半会这么早就睡,他非常不习惯,前几天,是因为太累了,脑袋粘枕头就睡着了。
  可今天,他怎么都睡不着,连半睡半醒的状态也保持不了。
  他侧过身,看了一眼睡得正熟的二弟和三弟,心里微微叹气,给他俩掖了掖被子。
  既然睡不着,他直接从床上坐起来。把枕头竖起来靠在床头,拉了拉被子直到脖子下方,又掖了掖被角,不让寒风透进来。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只是醉了一场,他居然会重生到1970年,可他向来心宽,想不通的事就不想。
  现在,他首要任务是早点改善自家的生活。
  他记得前世的自己,直到9月份,才通过小姑的帮忙找到一份临时工。这还是因为奶奶心疼他干活太累才特意让小姑帮忙找的。
  他现在可以提前去找奶奶,只是,他也不能白白让小姑帮忙,毕竟找工作这可是要搭人情的。
  虽然林家村附近有山,可现在是冬天,山里的动物估计都要猫冬呢,想要找到猎物很不容易。而且,他现在这副身体,身上根本没有多少力气。还是先养养在说吧。
  他把主意打大河那里。冬天钓鱼也不错的。
  打定主意,他准备明天去大河那边碰碰运气,只是这样的事情不能告诉他妈。
  因为那条大河横跨三省,所以,根本就不属于哪个公社的,附近的公社都会去河里捕鱼,甚至连私人也会偷偷去钓两条,解解馋。
  这事儿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的,只是如果被逮到还是要批评几句的。
  他妈胆子又小,这样的事情还是别告诉她了。
  第二天,宋向军一大早,天还没亮,他就起来。趁着他妈范菊花在灶房烧早饭,他拿着爷爷自制的鱼网就出了房门。
  大河是在林家村东面大约两里外的地方,走过去也就十来分钟。说起来,林家村其实地理位置有些特别,村子的后面和西边就是高山,一层又一层的,这片山横跨两市。
  不过,山里有一条路,可以通到临江市。这条路,还是他以前听村里的老人提起才知道的。
  他站在这结得厚厚实实的冰上,岸边很浅,所以,他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冰下面水草被冻住。
  他小心翼翼地踩在冰面上,尽量饶开被人开了的冰洞。
  他找了个离岸比较远的冰洞,他的鱼网很小,靠岸边太近的洞,下面的水不多,鱼也不多。
  他把鱼网从洞口塞进去,一手握着绦绳,一手哈着热气。家里没有一双手套,身上的棉衣也不保暖,出来一趟,他整个人都冻僵了。
  过了一会儿,他开始转动缠着绦绳的绞盘。
  队里捕鱼的时候,都是用拖拉机或者毛驴拉的,可他是偷偷来的,自然不能带什么工具,只能一个人拉了。
  好在,这个网子比较小,他用尽全身力气还是拉得动的。
  第一网拎上来的时候,只网到了一个一斤多重的小鱼。宋向军有些失落,到底是二十多年没有弄鱼了,他的手法生疏许多。
  把小鱼放到旁边水桶里,他把鱼网继续扔回洞里。
  反覆折腾了好几次,终于有了大收获。
  这次居然网到三条鱼,最重的这条鱼估计得有五六斤重。
  宋向军赶紧把鱼放到鱼桶里,提着鱼网准备回家。
  虽然在这里捕鱼是心照不宣的事情,可如果让别人看到自己收获这么丰盛,难保不会眼馋,自己还是小心点为好。
  好在他们家是住在离河最近的这边,只要自己小心点,根本不用担心被别人看到。
  宋向军大步往前跑去,一路上也没有遇到人。想来,这么冷的天,大家都在家里烤火呢。
  回到家的时候,两个弟弟和小妹都已经穿衣起来了。
  他的二弟宋向民和小妹宋春丽是一对双胞胎,14岁,都上初中二年级,因为现在学校实行“五四”教育,所以今年就要考高中了。
  男孩子天生都喜欢捞鱼摸虾,所以,一看到他手里提着水桶和鱼网,就猜到他大哥是去捕鱼了。
  忙欣喜若狂地围了上来。
  “哇,大哥,你居然逮了这么多的鱼,这还有两条大鱼,好厉害!”说着,他两眼放光地看着宋向军。
  小弟宋向党现在只有十岁,也眨巴着大眼睛,一脸崇拜地看着自家大哥,“大哥,你真厉害。”
  宋春丽听到有鱼,也兴奋地围过来,眼巴巴地瞅着他,“大哥,这鱼是我们吃的吗?”
  宋向军一愣,想了想,这里面一共有五条鱼,他捞出两条最大的,从院子门口的草垛里抽了几根稻草,把鱼穿了个结。
  “剩下的鱼就给咱们自己吃吧,好补补身体。”
  大家一阵欢呼。
  这声音同样也传染到了二房和三房。
  宋向军对两个叔叔还是很敬重的,没有想要吃独食的意思,看到二房的向武和三房的向北也出来了,他笑着被充一句,“大家一起吃。”
  两个孩子听到这话乐得手舞足蹈,飞奔着跑过来,学着向党和向民一起跟蹲下身体,两只眼睛直盯着桶里的鱼。
  宋春丽看着鱼桶里的三条小鱼,微微皱眉,范菊花端着粥出来,听到儿子的话,也没有说什么。
  宋二婶徐大翠在屋里帮自家女儿梳辫子,听到有鱼吃,乐得差点蹦起来。但她显然忘了,自己的头发还在妈妈手里呢,突然这么一站,头发猛地薅了一佐,疼得她眼睛直冒泪花,她却还一脸兴奋地叫着,“妈,有鱼吃啦!”
  徐大翠白了她一眼。倒也没说什么。
  倒是宋三婶刘美琴从屋里出来,虽然也很开心,可她的目光却直直地盯着宋向党手里的那两条大鱼。
  宋向党也察觉到她的眼神,解释了几句,“这是送给小姑家的。”
  刘美琴撇了撇嘴,嘴里咕哝一句,“自家穷成这样,还把鱼送给别人家,这不是傻嘛!”
  话虽然这么说,不过,她也没劝。都已经分家了,他的鱼随便他怎么处置。只是她还是转身回房,把这事告诉了自家男人。
  “你说你,还是亲二叔呢。向军一大早去逮了几条鱼,却巴巴留下两条最大的,说要给他小姑家送去!咱住在一个院子里,离得这么近,他都不想着送一条给咱。亏得咱们以前还那么帮他。”
  宋三叔随口说了一句,“他也大了,兴许是也有求于小妹吧。”
  刘美琴一愣,别说,还真是!往常也没见向军那孩子有多孝顺他小姑呀,指定是这个原因。
  想到是别有所求,她也就不眼热了。
第5章 、
  一大早的不可能就烧鱼吃。所以,吃完早饭之后,孩子们全都留在家里,也不想出去玩了。
  全都围着鱼看。宋春丽看着这三条鱼还要分给这么多人吃,心里本来就爽,看着他们热烈讨论鱼的做法时,更加生气。只是自家大哥都已经答应了,她也不好说什么,只能气呼呼地跑回自己屋里找范菊花发牢骚。
  而宋向党和宋向民从来都不是爱吃独食的人,看到宋春丽气得不行,还颇有几分不解。
  徐大翠看到宋春丽跑到大嫂面前告状,心里也觉得不该占一个孩子便宜。于是主动在屋外面喊,“大嫂,中午鱼我来烧吧,材料就用我们家的。”
  刘美琴,也笑呵呵地说了一句,“那我们家提供柴火吧。”
  范菊花从屋里出来,有些尴尬,肯定是自家女儿说话,被徐大翠听到了,才会有此一说,她摆手拒绝,“不用了,我家都有的。”
  徐大翠装作没看到她脸上的僵硬,笑着拉她的手亲昵地拍了拍,“那不行!本来咱们白吃已经是占便宜了,现在只是提供点油盐酱醋,让我们心里也能好受点,您一个人养活一家子也不容易。”
  这话说的,范菊花显些落泪。
  徐大翠看到她这大嫂又要掉眼泪,生性爽利的她最怕这个,忙松开她的手,“那就这么说定了,大嫂,我先去忙啦!明天我们要盖屋了,到时候,让军子过来帮点忙吧。”
  范菊花点头应了。
  刘美琴看着徐大翠像躲瘟疫似的躲着范菊花,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她嗤笑一声,也回自己屋里。
  范菊花一脸茫然地看着两个妯娌火急火燎的背影。
  中午,大家是在一起吃饭的。二房和三房把各自的口粮送到大房,让范菊花一起烧。
  鱼是徐大翠烧的,她烧菜的手艺其实很一般,但瘸子里面选将军,比起其他两个妯娌,她也算是拔尖了。
  为了烧好这顿鱼,徐大翠还专门把去年队里发的一两花椒拿一点出来。
  三条鱼,鱼头专门用来炖豆腐,剩下的鱼身和鱼尾全用来红烧。
  至于为什么一次烧完,是因为从明天开始家里就要开始盖房子了,估计也没有时间烧鱼了。
  重新聚在一起吃饭,人太多了,所以,大人和小孩是分开来吃的。
  鱼一上桌,大家的筷子全都迫不及待地往红烧鱼那盘伸去,毕竟红烧鱼不仅有鱼肉还有油水。不像炖鱼头,几乎没有什么肉,里面还放了不少豆腐,汤还是白花花的一片,上面油花几乎都可以忽略不计。
  “真好吃。”
  宋向军看着宋奶奶没怎么动筷子,只是笑意盈盈地看着孩子们吃,见此他立刻夹了一筷子鱼头旁边的最嫩的一块鱼肉递到宋奶奶碗里。
  宋奶奶一脸欣慰地看着自家大孙子。其他人都只顾着吃,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一幕。
  吃完饭后,宋向军拎着两条鱼,搀扶着宋奶奶要送她回老宅。
  宋家老宅是在村里离山最近的地方。
  老宅的房子还是二十多年前盖的,那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是都是用泥土堆砌起来的房子。
  在粘土中掺杂些木屑或稻草,这样可以增加墙体的耐用性,听说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里面加些糯米水。然后把泥土打成土坯,在太阳底下暴晒,成行之后,再把土坯磊成墙。
  等墙晾干之后,在内外层刷上一层石灰水泥浆,再用抹泥刀刮平整,这就是房子的主体。
  至于屋顶就把木头一分为搭在梁上,再铺上些瓦片,盖些厚厚的稻草,用泥土黏住稻草,不让风刮跑。这就是解放前大多数农家人遮风挡雨的家。
  这种土坯房虽然冬暖夏凉,可耐受性较差,有个狂风暴雨的,最顶层的那层稻草就会被大风刮跑。这房子就会渗水。所以几乎一两年就得修补一次。
  这老宅已经多年没有人住了,只是宋奶奶不想跟几个儿子一起住,所以之前几个儿子就帮着翻修了一下。
  宋向军扶着宋奶奶坐下,宋奶奶看着宋向军拎着两条鱼,眸是含笑,“说吧!这鱼咋回事?”
  宋向军有点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小心翼翼地看着宋奶奶,把自己的来意说了,“我想请小姑父帮我在城里找个活干。”
  宋奶奶定定地看着他,“你长大了。”
  宋向军嘿嘿笑了两声,没有说话。
  “你小姑过几会过来,我会帮你找找看,不过,你也知道临时工不是那么好找的。”
  宋向军点点头,把鱼挂在墙上的钉子上,“奶,我知道的。我只是想试试看。毕竟家里要用钱。”
  宋奶奶看着自家孙子坐下,点点头,她似乎是思索了很久,小声地凑到他耳边说,“分家之后重担都压在你一个人身上,实在太辛苦了。你家又有三个孩子念书,春丽就别让她念书了吧,回来还能帮着家里干点农活。”
  听到这话,宋向军大惊失色。他奶奶不是重男轻女的人呀,怎么会单单只让春丽下来呢?
  宋奶奶拍了拍他的手,语重心长道,“有的女孩子念书多了,不见的是个好事,因为她会忘本!”
  宋向军眉头微皱,只是想到上辈子高中毕业的小妹,在他进入劳改农场后,任劳任怨帮着他照顾妈妈和弟弟的小妹,他到底没法狠心。更何况他不相信小妹会是那种人。
  只是奶奶也是为了他好,他也不好直接拒绝,只能含糊一句,“还有半年就毕业了,总要让她拿回初中毕业证。至于以后,再说吧!”
  宋奶奶看自家孙子似乎没有把她的话放在心里,不是不失落的。可孩子已经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她也不能过于干涉,等他吃了亏,他就能看清了。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