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之蘅能理解赵明彰的好意,但他的提醒,却着实给她添了不少烦恼。
平夏看她眉目间染上愁绪,顿了顿,迟疑道:“若不然……郡主干脆应了王爷吧。总归――”
“总归年岁到了要成婚是吧。”洛之蘅垂眸续上她的话。
平夏抿了下唇,谨慎地没有出声。
洛之蘅半晌不语,捏着账册的动作不由用力,许久,才低低地呵了声:“我这样的人……”
像是自嘲。
平夏心底泛起一阵心疼:“郡主莫要妄自菲薄。纵然……但郡主仙姿玉貌,又善解人意,如何不能同人结成良缘了?”
“仙姿玉貌……”洛之蘅喃喃重复,抬手抚上自己的脸,从眉眼,慢慢摩挲至下颌。铜镜光洁如新,她亦目光清明,可这幅容貌,怎么也映不到脑海中。
她连自己长大后是何模样都不晓得。
又如何敢妄求一份真挚的感情?
“郡主……”平夏忍住心酸。
洛之蘅却毫不在意地笑笑:“无妨,都这么多年了。”
她早就习惯了。
*
明月高悬,南境王府的明灯和月光交相辉映,即便不提灯笼,也能轻而易举地视物。
青石板铺就的小径上,洛之蘅踽踽独行。
兴许是这两日波折太多,又兴许是睡前看的那本账册太琐碎。她就寝之后久久未曾睡熟,在榻上翻来覆去半晌,心头一阵气闷,索性披了薄衫,拒绝了平夏和半雪的跟随,独自出来走走。
宁川的夜晚人声寥寥,却并不宁静。茂密的草丛中不时传来O@响动,此起彼伏,却并不闹人。
洛之蘅沿着小径漫无目的地走动,等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走偏不少。
月上中天,夜风徐徐。路两侧的群芳腰肢款款,花丛中一架秋千静立。
洛之蘅微微失神,鬼使神差地走近,摩挲着花藤,轻轻坐在秋千椅上。
她踮踮脚,秋千顺势小幅度地荡起。
太子远远便瞧见她,瘦弱的人影罩在夜色里,显得尤为孤零零。
他想了想,朝着她走去。
太子问:“这么晚了,怎么一个人在这儿?”
洛之蘅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乍然听到声响,不由得惊了下,转瞬反应过来:“……阿兄?”
她循声望去,“屋里闷得慌,便出来走走。一不留神就到了这里。”
她看见太子衣装齐整,又问:“阿兄这是刚回来?”
“……今日事琐,耽搁了时辰。”
周遭人声静谧,即便是厚重的夜幕仿佛也藏不住异样。
洛之蘅敏锐地察觉到太子说话时语调似是有些不自然,抬眼再看时却见他神情如常,眉眼间俱是一如往昔的矜贵,她便当是夜色昏暗,自己会错了意了。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问过今日动向,问过今日膳食,林林总总地叙着琐碎事,昨日席间的那桩事不可避免地被提及。
洛之蘅斟酌着道:“昨日阿爹是情急之下失了章法,才拿内宅琐事烦扰于你,阿兄不必放在心上。”
太子未置可否,只是问:“你是……不想议婚嫁之事?”
“谈不上想不想。”
太子一顿,“怎么?”
洛之蘅微微仰头,玩笑似的说:“我还小。”
这话一听便是托辞,太子并不放在心上,却也明白了洛之蘅眼下不愿坦言的意思。
沉默一阵,太子似是不经意地道:“叔伯大约是有些着急。”
“阿爹打从我及笄后便开始着急我的婚嫁之事。”洛之蘅见怪不怪道。
“但听闻叔伯推拒了不少提亲。”
“是。”洛之蘅笑了下,“阿爹自己也很矛盾,他舍不得我嫁人,却又想为我寻一个忠实可靠的夫婿。当初虽拒了提亲,但阿爹私下却一一探过了那些男子的品性。”
太子了然道:“叔伯是担心你。”
洛之蘅慢慢“嗯”了声,倾诉道:“阿爹成婚晚,又因为连年征战,不肯让我阿娘独自受孕育之苦,迟迟未能得子。一直到边境稳定下来,才有了我。后来……”她顿了下,“我没有兄弟姐妹,阿爹总担心他百年之后无人照应我,所以替我择选夫婿时就格外在意,生怕我受了欺负。”
“招赘便没了这层顾虑。”
“我倒不觉得。”洛之蘅冷静道,“倘若所遇非人,不论是出嫁还是招赘,都无甚区别的。”
太子若有所思。
洛之蘅稳住晃动的秋千,“时辰不早了――”
她想说该回去歇息了,话到一半,太子打断道:“我今日读了一册话本。”
见他大有倾诉分享的架势,洛之蘅复又荡起秋千,礼尚往来地询问:“是什么话本?”
“偶然瞧见的风月话本。”太子半倚着秋千架,不时伸手推着秋千,轻声道,“说是富家公子倾慕一位姑娘,但公子家境复杂,族中人为夺家产各显神通,公子却在这时将姑娘娶进了门。我以为这个情节不好。”
“为何?”洛之蘅好奇问。
太子不经意地瞥她一眼,慢吞吞道:“我觉得,公子若真的心仪姑娘,应当待一切尘埃落定,再迎姑娘进门,而不是让姑娘一进门便处于险象环生的境地。”
洛之蘅偏头想了想,不赞同道:“我觉得阿兄不能这样想。”
太子心头微紧,语调却尽量坦然:“我想得不对?”
洛之蘅条分缕析道:“阿兄这种想法过于自专,只念着自己的顾虑,却不问问姑娘愿不愿意同那位公子同担风雨。诚然阿兄以为这是为了那位姑娘好,但为何不问问那位姑娘可需要这样自以为是的好意?倘若姑娘愿意,那阿兄以为的险象环生,于那位姑娘而言也是人间胜地。
“况且,时局瞬息万变。那位公子眼下的困境只是族中子弟争夺家产,但争家产之事早晚会尘埃落定,那以后呢?万一以后再遇了旁的困境,那位公子是不是又该想着情形危险,眼下不是迎娶姑娘的好时机?
“情爱之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倘若那位公子像阿兄这般,又是无端揣测姑娘家的心意,又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焉能抱得美人归?”
末了,洛之蘅感慨道:“只要两心相许,时时都是好时机。”
太子沉默许久,“……你说得对。”
*
烛影深深,太子将洛之蘅送回寝居,独自回了房。
冬凌早先便回了王府,一直到月上中天才等来姗姗归迟的太子,不由问道:“殿下今日去了何处,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四处转了转。”太子敷衍道,他瞧了眼收拾床榻的冬凌,顿了顿道,“不用忙了,你回去歇着吧。”
冬凌纳罕,却也依言退下。
室内再度归于沉寂。
太子单手支着额角,脑海中纷繁复杂,漫无边际地想了许多。
他今日绕着宁川转了好大一圈。
从大营到山谷,从云间寺到宁川城内……
明明他来南境不足数月,但处处都是洛之蘅的影子。
街市之内相携同游;
山谷小径纵马奔忙;
云间寺中不知岁月……
他当洛之蘅是多年未见的故友,是教导骑术的慧徒……
可也在不知不觉间,他不曾明晰的心意就这么日积月累地破土而出。
他当然能够一如既往地自欺欺人,可就连冬凌和小五都清如明镜,这层本就不堪一击的虚假屏障又能维持多久?
有些东西压不及,藏不住。
诚如洛之蘅所言,瞻前顾后终将一无所得。
天边的第一缕阳光破开夜幕映入房内,太子闭了闭眼,起身走到书案后,铺开信纸,执笔郑重书写。
*
几日后,盛京将军府。
仆从急急跑进演武场,气喘吁吁地禀道:“将军,南境来的急信,太子请您速阅。”
正在练枪的将军停下动作,擦着汗道:“拿过来。”
信封轻薄,崔老将军狐疑着取出展开,瞧见纸上的两行字:
满园群芳尽国色,何人如我意中人。[2]
崔老将军抖着信纸笑骂:“臭小子!”
第49章
太子往盛京送信的事除了经手的冬凌外无人得知。
赵明彰对太子使了一手激将法,虽然事发时镇定自若,到底心虚,没敢如往常一样在太子跟前晃悠。几日过去,琢磨着太子大约忘了这桩事,才试探着回到膳厅和太子同桌用了顿晚膳。
南境王白日里忙于政务,趁着用膳,便同太子说起为洛之蘅招婿的琐事。
太子似是想开了,很有见地地为南境王出谋划策。
洛之蘅目光中仍流露出排斥之意,但似乎劝不住南境王,习以为常地垂着眼,认真用膳,由着两人自说自话。
赵明彰心中不禁微微遗憾。
兄长和小郡主相貌登对,性情相投,任谁一瞧,都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的眷侣。
他自幼和太子一道长大,只觉得太子同任何人都隔着一层,就算是见到皇伯伯,也隐隐透着几分防备和警惕。唯有对崔老将军亲近些,但这种亲近是亲眷之间的孺慕之情,远没有和小郡主一起时的松弛快意。
东宫太子地位尊崇,但也是众矢之的。
若没有见过兄长和小郡主相处也就罢了,见过之后,他自然希望兄长能够与知心人相伴一生。
赵明彰不由在心底长叹,因着摸不准太子消气与否,也不搭腔,兀自低调地用着膳。
太子和南境王的对话无可避免地传入耳中。
南境王兴致勃勃:“此子是今岁的探花郎,相貌端正,才学俱佳,也算是能配得上我们蘅儿。”
太子思考片刻:“才貌确是上乘。但听闻秦贵妃正在为三公主择选驸马,想来……”
南境王果断否认:“那不行!”
赵明彰:“?”
秦贵妃为三公主选驸马是真,但探花郎家境贫寒,压根入不得秦贵妃的眼。兄长对秦贵妃的性情知之甚深,岂会不知?
南境王再接再厉:“这一个呢?虽然才学上逊色了些,但相貌俊逸,气质出众,也很不错。”
太子认同点头:“是很不错。但阿蘅妹妹饱读诗书,倘若这位公子才学堪忧,怕是不能与阿蘅妹妹相谈甚欢。”
“有道理。”南境王毫不气馁,“再看这个……”
赵明彰越听越觉得奇怪。
太子兄长确然一副为南境王排忧解难的贴心模样。但不论南境王提起哪个公子,他总有反驳之语。
才貌若缺其一,便不加掩饰地说配不上小郡主;才貌俱佳的,便开始拿家中和睦与否说事……
哪怕赵明彰听来都觉得很是不错的佳俊,到太子口中,总能挑剔到不妥。
一顿晚膳下来,看似太子善解人意地帮着南境王筹谋,实则毫无成果。
与其说是帮忙出谋划策,倒像是――
赵明彰心中一动,小心翼翼地朝太子瞥了一眼。
像是担心赵明彰再度出言坏事,赵明彰抬眼的瞬间,太子便警醒地捕捉到他的视线,继而眯了眯眼,不着痕迹地递给他一个警告的眼神。
赵明彰:“……”
*
见太子没打算追究,赵明彰总算不再刻意躲着他。
翌日清早,他照常起身出门,正好碰见准备离府的太子。
赵明彰若无其事地迎上去:“兄长早。”
“早。”太子随意地应了声,似笑非笑地瞥他一眼,“不躲着我了?”
“……兄长莫要取笑我了。”赵明彰赧然地挠挠头,腼腆地笑了声,乖巧作揖道,“特来预祝兄长遂心如意。”
太子边走边“嗯”了声:“承你吉言。”
原本尚是猜测,如今得了太子准话,赵明彰不由一喜,抚掌道:“兄长若能得偿所愿,便不复我一番苦心了。”
太子微微扬眉,偏头觑他一眼。
赵明彰正高兴着,毫无防备地问:“兄长想说什么?”
太子沉吟道:“你也到了该用功的年岁。左右闲来无事,今日便跟着我去大营理政罢。”
“???”赵明彰似是没有听清,“兄长方才说什么?”
太子善解人意地重复道:“你一番苦心,为兄很是感动。打从今日起,便跟着我去大营理政。”
赵明彰如遭雷劈,愣在原地:“我是――”
――我是想助你抱得美人归不错,但不想把我悠游闲散的好日子搭进去啊。
太子洞悉他的心思,不等他说完便出声打断。
他轻轻蹙了下眉,故作谴责地问:“你不想帮我理政,让我好有空闲讨郡主的欢心吗?”
太子的脸上明晃晃地写着:莫非你的苦心就止于此?
“……”
赵明彰有苦说不出。
他先前还庆幸自己逃过一劫,如今才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兄长这分明是秋后算账。
赵明彰垂头丧气地跟着太子朝外走,边走边思索着推却之辞。
还未想出个所以然,便碰见了款款而至的小郡主。
洛之蘅一袭浅碧色的曳地长裙,臂挽水色薄纱帔子,发簪碧玉藤枝步摇,装扮简单,却不失精巧,衬得她清新出尘,炎炎夏日中颇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太子步履微顿。
洛之蘅也瞧见了他,浅笑道:“阿兄早。”
“早。”太子问,“今日要出门?”
洛之蘅点了点头。
太子瞧见她身后只跟着一个半雪,蹙眉问:“我陪着你一道?”
“不必劳烦阿兄。”洛之蘅莞尔解释,“林姑娘约我出门喝茶,今日只是在茶楼坐坐,并不去旁处。况且,洛南已经派了府卫跟着,阿兄无需忧心。”
上回林夫人上门提亲,多亏林姑娘通风报信才得以有所准备。
并非如林夫人般为了林疏言不择手段。
太子微微颔首,对洛之蘅道:“我送你过去。”
正巧太子也要出门,洛之蘅自然却之不恭。
把洛之蘅送到茶楼门口,太子径直打马奔往大营。
赵明彰亦步亦趋地跟着他。
太子侧目,像是有些讶异。
赵明彰万分诚恳道:“兄长方才教训得是,我确然不该半途而废,这回定会好生跟着兄长学习理政,为兄长略尽绵薄之力。”
“行。”太子自无不可。
赵明彰殷勤地凑到桌案边,试探道:“兄长等会儿可要回城?”
太子随手拿起一本奏折翻阅:“回城做什么?”
“小郡主独自赴约,兄长既送人过去,焉有不接人回府的道理?”赵明彰边整理奏折,边使劲暗示。
太子略略抬眼,深以为然地点头:“说得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