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截身子都迈进土里了还年轻……
石蒜暗暗摇头,没有把她的客套话当回事。
“外婆!”两个晒得黑不溜秋的小男孩飞奔过来,相似的小脸朝着她笑,露出白晃晃的一口细牙。
“乖孩子,”石蒜揉了揉他们的脑袋,把两个红包递给他们,“新年快乐。”
两个娃欢喜地接过,又去给孙志民和罗丽珍问好。
一个喊姑姑,姑父。
一个喊舅舅,舅妈。
“真乖,快高长大。”夫妻俩也送出了提前备好的红包。
笑嘻嘻地收了,一左一右地坐在安静的孙秋月身边,“月月,月月,还认得表哥吗?咱们以前一起玩泥巴的……”
“还乖,都皮得没边了。”罗佑华忍不住吐槽,“要有月月一半乖巧,都该烧高香了。”
“男孩子难免活泼些,过几日就上幼儿园了,有老师管教,定会变得更加懂事。”罗丽珍抚着高高的肚子,笑容柔和。
现在的生活真的是越来越好了。
—
双胞胎兄弟去上幼儿园之后,罗佑华和赵秋英闹着要到儿子管理的店里去帮忙。
“我们还年轻,养什么老?不让我们帮忙,就送我们回家去种地!”
“我们又不是去管事惹你们嫌的,我们到店里,有什么要做的,你们吩咐就是。”
拗不过他们,罗海胜只得点头,由孙玉凤教他们做事,每个月发工资。
在大家的期待之中,罗丽珍的预产期临近。
“去医院?”罗丽珍不解地看着婆婆,“妈,我感觉还远没到生的时候呢,现在去医院,不是浪费钱吗。”
“我也觉得不急,丽珍这一胎很稳,又是二胎,咱们这里距离医院也不远,等发动了再去也来得及。”赵秋英说。
其余人没有说话,几个大男人是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孙玉凤是没有生二胎的经验。
“女人生孩子可是鬼门关,不管是几胎,怎么慎重都不为过,”石蒜一脸严肃,“丽珍,你生秋月的时候是没有这个条件,不然也得提前去医院待产,玉凤也是。”
第44章 年代恶婆婆44
罗丽珍就这样住进了医院,石蒜陪着她,带上了一应所需的物品。
“妈,我还是觉得你有点小题大作了。”罗丽珍坐在病床上抚着肚子,看着婆婆一脸的无奈。
“我这几天有点心神不宁,总觉得你这胎可能没有那么顺利,没事最好,可就怕万一……”石蒜眼中透出担忧,她是真的感觉到了不安。
“妈,你就放心吧,一定会没事的。”罗丽珍朝老人家露出了宽慰的笑。
入夜时分,阵痛突然而至,罗丽珍并不慌张,抚着肚子笑得柔和,“宝宝要出来了呢。”
石蒜忙去叫来医生,并摸出大哥大给孙志民和罗海胜报信。
孙志民和赵秋英很快赶到医院,带着满脸期待的孙秋月。
“妈,怎么样了?”
双方在产房外面会合,孙志民一把握住老母亲的手,声音微颤地问。
石蒜看了眼他来不及取下的厨师帽和围裙,“刚进产房。”
“志民你别急,来这边坐着等,女人生孩子大多是头胎更难,二胎一般会比头胎顺利,丽珍生秋月的时候很顺利,相信这次一定也是。”赵秋英牵着外孙女在椅子上坐下。
她嘴上劝着女婿,却在不停地没话找话,一会儿问秋月更想要弟弟还是更想要妹妹,一会儿让女婿别走来走去晃得她眼花,一会儿又问石蒜东西都带齐了没,缺什么她去买……
孙志民听了丈母娘的话,走过来坐下,还把小棉袄抱到腿上,但没两分钟又把她放回去,站起来走几步,又坐下,把女儿抱腿上,放回去,站起来,坐下……
“爸爸!”孙秋月嗔怒地看着他,漂亮的眼睛一眨不眨。
孙志民干笑两声,不再折腾宝贝女儿。
石蒜站在门边,沉默着,不安压在心底,脸上毫无表情。
罗海胜打来电话,询问情况。
石蒜让他过来把孙秋月带回去休息,这里就由她和孙志民以及赵秋英守着,有消息第一时间给他电话。
孙秋月很想等到宝宝出生,但还是乖巧地跟舅舅回去了。
奶奶说过,小孩子不能熬夜。
三个人继续坐立不安、喋喋不休、沉默不语地等着。
不知过去多久,门被打开,走出一个只露着双眼睛的医生。
孙志民和赵秋英猛地蹦起来,冲上前询问情况。
医生大意解释了一下,说,“需要剖腹产,你们谁签一下名。”
“我!”孙志民听不懂医生说的啥,但听到要剖腹产,要签名,忙接过笔,在对方手指处签下名字。
因为紧张手抖,孙志民三个字前所未有的丑。
“不用急,安心等候。”安慰了一句,医生转身返回。
“老天保佑,一定要顺顺利利,大小平安,保佑保佑……”赵秋英念叨着,再坐不住,踱来踱去。
孙志民见她这样,反倒稍稍镇静了些,反过来安慰她别急,只是没有起到分毫作用。
夜幕渐退,天色一点一点亮起,至大亮的时候,那扇门再次被打开,医生走出来,眼含笑意,“恭喜,是个儿子,母子平安。”
护士姐姐把产妇和婴儿分别推出来。
第45章 年代恶婆婆45
三人连忙上前,围在罗丽珍身边。
“丽珍!”孙志民握住她手,“吓死我了,你还好吧?”
“还好,就有点困。”罗丽珍一脸的疲倦,嘴角却是带着笑。
“困就好好睡一觉,妈守着你。”赵秋英心疼地看着女儿,握住了她的另一只手。
石蒜:“好好休息,一切有我们。”
“诶,来个人来照顾小宝宝,”护士姐姐提醒说。
“我来。”石蒜给了罗丽珍一个安心的眼神,跟了过去。
孙志民和赵秋英也凑过去看了看小宝宝,一起把产妇推回到病房。
“妈,守了一晚上你也累了,先回去休息吧,这里就交给我。”
“志民,你知道怎么照顾产妇吗?还是你回去吧。”
“不懂可以学,我可以问护士的,”孙志民看向护士姐姐,“可以的吧?”
“当然,有什么不懂的都可以问我。”
“妈你就先回去吧。”孙志民把人推出了病房。
赵秋英耸了耸肩,并没有回去,而是找到石蒜,“亲家你回去好好歇息,我来照顾孩子。”
“好,下午我再来和你换。”
—
儿子出生在早晨,孙志民对照着女儿的名字,给他起名晨星。
后来在写的时候嫌弃晨字笔画过多,改为辰星。
孙辰星远不像姐姐那样安静,他很好动,每天各种舒展他的小胳膊小腿。
很早学会翻身之后,就在床上不停地煎饼。
会爬之后,屋子里不用拖地,就是有点费裤子。
稍大一点,会爬窗子、爬阳台、爬灶台、爬饭桌上当娃娃菜。
再大一些会走了,时刻像是一年遛一次的狗,跑起来没人能追得上。
更大一些了,会爬柜子、爬门,爬道旁的路灯、绿化带上的树。
因为看管不过来,附近幼儿园都不收他,撑不过三天就被退了学费送回来。
“我这是生了只猴子吗?”罗丽珍不知是第几次仰天发问,语气极其无奈。
石蒜沉默,次日就备了礼,带着亲孙子去拜访当地一个武术名家。
那老爷子给孙辰星检查一番,满意点头,“娃儿不错,不过学这个可得吃不少苦,你们舍得?”
“我回去问问他们年轻人,如果顺利,明天再带着学费一起把他送过来。”
“好。”
听说有个地方愿意收下这猴子,孙志民乐得合不拢嘴,即刻带上两家老少,出去吃大餐庆祝。
桌上好几个孙辰星爱吃的菜,他直吃得腮帮子都要撑裂了,再没有心思上蹿下跳。
大人们连干了三杯以示庆祝,高声说笑着发泄内心的喜悦。
孙秋月和两个表哥坐在弟弟身旁,神色间透出些怜悯,不停地给他夹菜。
这可怜的娃呀……
—
刚开始学武,因为新奇,孙辰星学得格外认真,可没到一个小时,他就恢复本性,不按老师傅教的做。
被老爷子整治了一番。
他闹,他哭,他无动于衷。
晚上回到家,吃完饭,洗完澡,倒头就睡。
“还是妈有办法,”孙志民乐呵呵地捡碗、洗碗。
家里好久没有这么安静了,真是难得。
罗丽珍看着儿子的房门,脸上却是流露出几分心疼。
石蒜宽慰她,“玉不琢不成器,只要能学到本领,吃些苦不算什么。”
罗丽珍收回目光,“妈,你放心吧,我明白的。”
第46章 年代恶婆婆46
近些年,B市发展迅速,光是每年新增的工厂就堪比雨后的野草。
无数的打工人慕名而来,为这座城市注入巨量的活力,为经济的腾飞添砖加瓦。
罗海胜抓住机会,加快速度发展分店,占据市场。
他带领着妻子、妹妹、妹夫,忙得是脚不沾地,焦头烂额,吃饭都是随便对付几口,一天只睡几个小时。
“秋月快餐店”的管理交给了底下的员工。
石蒜都再次出山,帮忙去培训员工。
付出很多,好在回报也丰厚。
没几年,“兰花快餐店”就遍布B市各个区域,生意兴隆,声名鹊起。
罗海胜、孙玉凤、罗丽珍、孙志民都因此挤入了富豪圈。
手里有钱,他们也跟风做了不少投资。
罗海胜和孙志民随大流,投资了好些工厂、企业,收益可观。
罗丽珍和孙玉凤听从石蒜的建议,则是买了不少的房子、铺子,每个月收租也有不少。
这一段高速发展过后,罗海胜再次放慢“兰花快餐店”的发展速度,暂停了分店的开设。
快餐店的发展进入平稳期,很多工作底下的员工就可以完成,不用管理者亲力亲为。
他们抽空回了一趟老家,迁户口。
这些年,他们在B市买了房,买了车,习惯了这边的生活,打算真正在这座城市落脚。
这趟回家是在暑假,两家人老老少少一个不剩地回来了。
大队长接到电话,带领了几乎所有的村民出村迎接。
车子缓缓驶来,泥土路坎坷不平、曲折崎岖,快了极易翻车。
透过玻璃窥着车内的人,村民们各种议论、感叹。
想当初都是面朝泥土背朝天的农民,大家一样的皮肤黝黑、衣着简朴,手上各种划痕,指甲缝里藏着洗不净的泥垢。
短短几年,他们还是老样子,甚至脸上新添了许多岁月的痕迹,手上的划痕、指甲缝里的泥垢也比以前更多。
但对方却是越来越年轻,皮肤白净,衣着华贵,气度不凡。
车子在大队广场停下,孙辰星第一个拉开车门下去,好奇地打量着映入眼帘的一切。
其他人先后下来。
村民们涌上去,七嘴八舌地叙旧。
罗佑华夫妇,罗海胜夫妇,孙志民夫妇努力应对。
石蒜装出一副耳聋眼花样,和孩子们一起躲在后面,她实在不喜欢应付这样的场面。
拿出各种礼物分发给村民们,一行人摆脱开他们,跟着大队长去办手续。
期间大队长一直看着他们,欲言又止,最终像是舔不下脸,低低叹息一声,收敛起所有表情。
“大队长,怎么了吗?”孙志民不解问道。
“没,没事。”大队长有些生硬地摆了摆手。
办完手续,罗海胜把一张银行卡交给大队长,“这里有一笔钱,是我们四个人捐给村里修路用的,密码是六个六,大队长你收好了。”
“这,这……”大队长瞬间结巴,泪水自细纹密布的双眼中涌出。
他抬手随便擦了一把,接过卡,用力地握住罗海胜的手,“谢谢,谢谢,谢谢你们为村里作出的贡献。”
第47章 年代恶婆婆47
孙志民:“大队长不用客气,我们虽然户口迁出去了,但还是这里的人,有能力,自然是要做些事。”
罗丽珍:“就是,再怎么样我们都不会忘记家乡,以后还要经常回来看看。”
孙玉凤:“修路也不知道得多少钱,如果不够,你到时候记得问我们。”
“真是太谢谢了,”大队长又抹了一把涌出来的泪。
他把卡收起,“村里没什么能回报你们的,户口迁走,田地房屋都得收回,这样吧,房子我给你们留下,就当是你们买的。”
石蒜有些可惜,可惜她种的那么多油茶树,现在就这样易了主。
“好,谢谢大队长了。”几个年轻人礼貌道谢。
“当不起,当不起,”大队长不停摆手,“对了,这次难得两家老小一起回来,就留下来住几天吧,村里盖了不少平房,有些还没入住,我亲自出面和那几家商量,看谁愿意让你们住几天。”
他们的老房子都很久不住人了,在城里养尊处优那么久,肯定住不习惯。
“不用,我们就住老房子。”石蒜连忙拒绝。
刚才她已经看见,村里确实盖起了不少漂亮的平房,这些应该都是有亲人在外打工的家庭。
这些年在外面,快餐店招了不少老乡,其中不乏仗着认识老板而欺压其他员工,或是没做几天就胃口大开要升职要加薪的,弄得乌烟瘴气。
最后罗海胜一咬牙把那些气人玩意儿全炒了,定下了不招老乡的规定。
此举很得罪人,在B市老乡群里,他们的名声臭得不行。
不招他们,还要住他们辛苦打工挣钱盖起的新房……
石蒜摇了摇头。
其余几人也是一样的表情。
大队长反应过来,尬笑两声,“那我找人帮你们打扫,放心,我不找别人,就找我家里人。”
“麻烦了。”
“不麻烦,不麻烦。”
—
屋子收拾好,两家人就此住下。
一应吃的用的,都从村民那里购买,也不用多费口舌,出门问一声,就有村民排着队提着东西上门,任他们挑选。
“奶奶,你为什么非要走这一趟呀,这破地方有什么好?”孙辰星不解。
原本这一趟只是罗海胜夫妇和孙志民夫妇要回来,他们也不打算在村里住,迁完户口就走。
石蒜说是想念家乡,要跟着一块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