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行人进了院子,李老四狗腿的将门从里栓上了。
“爹,娘,你们今天过来到底啥事?
如果是这房子的事,那我做不了主,这房子是我老丈人的钱买的,还要我们自己也要住。
去县城是为了陪欢欢,放假这些还是要回村子里的。”
李老头:“老三,那这样,你找你老丈人借点钱给家里,等雪化了我们就要建屋子了。”
李大栓:“爹,这个话题咱说过好几次了,没有!
您老再这样下去就是想逼死儿子啊。”他们不烦,他都烦。
李老头:“逼死!老三,做爹的不就是让你借点钱给家里建屋子嘛,你不借,不是我们一大家子逼你,是你逼死咱一大家子啊!
你去外边问问,村里头谁不说我老李头的儿子出息了,是,说你出息了咱老李家的人都高兴,因为咱是一家人。
可你出息了是你一个人啊,为啥就不能拉拔一下家里边?
别说那些钱是你老丈人的话,咱不管这些。
咱和村里边的人都一样,只知道你李老三出息了,回村了就买了村里最好的宅子,没几天又买了驴车,这才两个月不到又上县城住,家里的丫头片子还上学了。
别的不说,你们这没田没地的,这些不都要花钱买?
看看你们一家人穿的再瞅瞅你老子娘一家人穿的。
你现在还在跟老子逼逼说没钱!”
李老头这话说的算是豁出脸面了,边说边脸红脖子粗的,气的。
第34章
李老头也知道门外肯定有不少村民没散的。
但他此刻不管那些了,这老三一家要是搬去县城了,再想碰着好好掰扯就很难了。
李大栓:“说到底您就是觉得儿子兜里有钱,任儿子如何说都是不信的咯?
那要不就这样,儿子送他们县城之后儿子回老宅那边。
儿子跟二哥老四一样,以后吃住都在家里,他们干啥儿子干啥行了吧!
至于这房子,您也别打主意了,儿子啊还真只是个借住的,不信您去村长那问问,当初我们买的时候是不是淑芬拿的钱!”
还好当初他们买房的时候留了个心眼子以防万一。
李老太见儿子也发火了,知道可能没啥好处,“老三,你爹不是那个意思,怎么说你也是娘十月怀胎生下来养大的。
爹娘不是逼你啥,就是吧,这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爹娘就是希望你有能力能拉拔一下家里兄弟。
爹娘自然是希望你们能过上好日子的。”
李大力:“是啊老三,咱们是兄弟,小时候都是光屁股锭子玩到大的,那时候日子苦,可咱兄弟齐心。
当初也是看家里困难,你才出去找工上,这些难道你忘了?”
李大全:“三哥,小时候我跟在你身后的日子比二哥还多,你还说过,以后日子会好会带着弟弟不再过苦日子的。”
张淑芬:‘哦吼~快来,这四人打的不是麻将,是一桌打感情牌的。’
张淑芬肯定不会说什么的,一来她是外姓人,又没有和他们住一起,说什么都是不对的,这事只能是老李自己来。
李大栓:“爹,娘,二哥,老四,我知道家里过的是什么日子,我自己这次跟着去县城也是为了再找份工做,不然传出去我李老三靠媳妇养像话吗?
放心,如果这次到县城找到好的活一定不会忘了将兄弟也介绍过去的。”
他又不是一个忘本的人,实在是属于他自己的那一份真的都给了家里了。
几人一听心里顿时舒服了不少。
只是李老头更关注眼前的利益,“那你一般多久回来一趟?”
这房子他也不能死皮赖脸要来,这样村里人会怎么看他。
他不愿意给,那他就建!
建一个新的就是。
只是他还是不想自己和老伴掏这个钱。
李大栓见气氛没那么紧张了,自己爹的语气也没那么冲了,“这个不一定,得看欢欢那边,还有,我要是做活了也得看东家那边的情况。”
李老头:“既然如此,那就将这辆驴车放家里吧,家里要建房子少不了来回去镇上和县城,你要是想回的时候找人带个话,我让你二哥去接你们。”
李大栓:“!”这是他亲爹!
“这驴车也是我老丈人买的,爹,这个我也做不了主。
村里不是有驴车嘛,您老需要的时候去借就是了,再说了,这养驴也挺费事的。”
李老头捂着心口,明显气的不轻。
“你,你你你,你可真是老子的好儿子啊!”连辆驴车都吝啬到这这个地步,这以后的好日子莫不是空口白话的!
(老李头,在后世那叫画大饼。)
“爹!”
“爹!”
“老头子!”
李老头:“老头子死不了!”被这个不孝的儿子气死太不值当了。
李大栓:“爹,要不您还是和娘先回去吧,等儿子搬完再去看您。”再耽误下去,天都要黑了。
李老头:“呵,呵呵,成啊!老头子我等着你!
老婆子,咱们走。”
这次其他三人都没出声,毕竟李老头都这样说了,四人都往门口走去。
只是开门的一瞬间,周围有那么一瞬间的死寂。
因为门口站了好几个看热闹想偷听的,有一个甚至踩在了另一个的肩上正准备,这是上啊还是下啊?
“呵呵,路过~”
“对对对,路过路过~”
“唉,走了走了,听说你家今年打算养猪仔……”
等村民都说着不着边的话一一离去,李老头四人也就那么一瞬的停顿,随即转身回去了。
而院里的李大栓夫妻。
“老李,我看啊,以后就算是上了县城也不一定就安稳。”这家人找去的几率很大啊。
“唉,走一步算一步吧,是我连累了你。”他也没想到他的家人们都变了。
或者说他们一直没变,只是他以前没察觉而已。
“老夫老妻的,说这些干啥。
对了,还有件事,就是先前太太留了一封信放我这,因为当初太太和我们是一起走的,说是为了万一,如果出现什么意外,等小姐十六岁了就给她,可是现在,太太她,
你说这信我是现在给还是等小姐过完生日再给?”
“给吧。
其实离小姐十六岁本就没差多久了,太太这样说,可能是想着万一他们,…其实她是想早点给小姐的吧。
也许,里面有小姐想知道的事。”
张妈:“你这样一说也是,也许太太早就预感到了,怕有些话没机会说吧。
那一会回那边我就拿给小姐。”也算是完成了太太的一个嘱托。
“嗯,快搬吧,应该再来一趟就行了……”
而正在新家的爷孙俩个。
“爷爷,我们一会去外面吃还是打包带回来吃?”她空间的熟食可都是张妈做的,肯定不能拿出来的。
“等他们回来一起出去吃吧,天太冷了打包回来可能还要热。”
“也好。”还好现在外面各种摊子店铺还是有的,只是马上就要暂时退出历史舞台了吧。
…………
当天木子李拿到了她妈妈交给张妈的信件。
这时她才想起,当时她妈确实说过找张妈拿什么来着,只是她当时心思没在那上面,之后又给忘了。
张妈不拿出来,她还不一定什么时候才会想起这事呢。
信上除了一些关心的话语就是交代了一下她妈妈的身份。
原来她外婆当年是有名的歌女,当然也是孤女。
后来邂逅了她外公有了她妈妈,只是从她外婆有她妈妈到现在,她那个所谓的外公都没有出现过的。
在木子李看来,这就是妥妥的渣男。
后来她外婆郁郁寡欢,在她妈十三岁的时候就撒手人寰了,当然是带着怨的。
这信封里还有一个坠子,当然信里也说了,是那个渣外公留的。
只是她妈这是当传家宝吗?咋还留给她了。
唉~
算了,收着吧,怎么说也是她外婆和她妈的念想,人啊,就是这样。
第35章
当然信里也说了很多嘱咐她的话语。
不难看出,她妈写信的时候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的。
她妈是希望她能岁岁平安喜乐吧。
只是,好吧,她本就是咸鱼的性子,只是这事不解决了她心里会挂着事,再说吧。
…………
时光流逝,转眼三年过去了。
三年间还是发生了很多事的。
比如,扫盲的春风扫到了村里,大规模的掀起了一股学习风,你能想象一群群男女老少披着白毛巾在头认真学习的场景吗?
再比如,老李家的宅子建成了,李家两个孙子也娶媳妇了,(三年前李大力的儿子李金宝二十岁,李大全的儿子李金根十八岁)。
哦对了,知道他们办了一件什么洋气的事吗?
拍结婚照,带着双方的嫁妆和彩礼,哈哈~
这时候拍结婚照,铁锹是女方的嫁妆,书本是男方的彩礼,这叫啥?
知识和生产的双结合!
虽说这个钱是她爹李大栓掏的,但木子李觉得看戏得给门票,没毛病,哈哈。
另外,两个孙女也嫁人了,按三年前的年龄算,老四家的李金花十六岁,老二家的李金桂十五岁。
如今李老二的一儿一女都结婚的结婚,嫁人的嫁人了,老四家的也有两个完事了,只剩下老四家的三儿子李金水,今年十六岁,小闺女李金银,今年十三岁了。
老李家六个孙子辈,木子李不含在内。
又比如,村里虽偏远,但土地/改革也完成了吗?
再比如,木子李四人的户口就落在了这个小县城了,因为当初买房的时候人口普查还没开始,这也是赶上了,算是个城里人了。
还有就是她爹李大栓也确实将他两个兄弟弄到了县城做事了,因为老李家建房没占到李大栓任何便宜,总之来县城做活的过程有些曲折就是。
至于村里的那处宅子,李大栓夫妻早就想好了,县城的房子是老爷小姐的,以后他们夫妻倆老了,老爷小姐不需要他们了,就回村子里去。
所以那辆驴车这三年肩负的使命就是,偶尔驮着李大栓夫妻回村里打扫打扫房子,当然,随行的有时还有他两个回家休息的兄弟。
这是木子李这边的事,视线回到冀省Z市那边。
高承业已经在上大三了,而祁以墨也是大二的学生。
两人虽都是在首都的大学,但并不在同一所。
唯一相同的可能就是,两人三年过去了还记挂着木子李这个人吧。
三年间两个少年郎都长大长高了不少,至少两人都在一八零以上了。
二十一岁的高承业长相身高都在线,又是学霸属性,不乏女同志的追求,可惜三年过去他心里眼里只有那个没心没肺的木子李。
这就是所谓的白月光吧。
而二十岁的祁以墨亦是,他虽然不及高承业那般,但对身边的女同志也没有其他的想法。
至于某个出现了不到两章的工具人小叔祁景和,由于表现出色等原因,也调到首都的警局这边,虽然是个副的,但谁都知道,明降暗升。
至于某个没心没肺的女人,以上三个是谁?
她怎么没啥印象了?
她很忙,她忙着去首都的大学报道,最好还能在那边再买个四合院。
没错,她努努力考上首都的大学不奇怪的好嘛。
现在是1955年了,今年也发生了大事呢。
什么事在木子李这看来是大事?
当然是钱啊!
第二套人民币发行了啊!
以前通货膨胀时的一万元就相当于现在的一元了,想当初她可是适应了三年,到现在还是不怎么不适应的。
好在,转回来了。
最明显的就是在寄信的时候看到的,以前的基本寄信邮票价值800元,现在呢?8分!
当然也是因为之前没有角和分的单位面值。
总之,她现在才觉得日子正常了。
话说,现在旧币回收率是1:10000呢,要不要去兑换呢?
唉,换点够用的吧,不急。
但是事实就是,她木子李要买房还真得兑换成现在使用的新币才行。
尤其这里是首都。
这个时候的首都还是很热闹的,这是木子李的第一感觉。
人们穿着普通颜色单一,男的一般穿的就是黑蓝两色,大冷天的裤子跟现代的直筒裤一般无二,只是鞋子大多还是那种老式的手工黑布鞋。
女性穿着的颜色多一点,但也仅限于上半身,下半身的款式和颜色和男性的一般无二。
上半身的颜色就多了,纯色的,印花的,虽然款式都很宽松,但却添色不少。
也有可能是因为天气冷的缘故,穿着保暖为主。
路上行人很多,骑自行车的,骑三轮的,开老爷车的都多了很多。
这里的建筑给人一种古风感,如何形容?
看过民国时期的电视吗?那些热闹的的街景就和木子李看到的街景几乎无差别。
你若早起还能看到店铺前那些进货的场景,大板车上的货物码的整齐,店铺老板笑着搬货时的喜悦。
半上午的时候,你可能还会看到三五成群的小人堆,他们可能在某个借口路边下棋,可能是在某个摆摊卖茶老人前坐着聊天喝茶,也有可能是看到了那些路边的杂耍班子……
木子李和自家爷爷找房已经找了好几天了,房子要租的不是没有,但木子李还是想要买。
开玩笑,这个时候不买,以后想买不是没资格就是没那个钱好嘛。
虽说首都这边有木家族宅,但半个百年过去了,早就住着木家的旁支。
而且爷孙俩也没想过和那些人有牵扯,虽然三年过去了,但保不齐Z市的人还盯着的,何必牵连别人。
所以,爷孙俩低调的很。
最终皇天不负苦心人,在木子李觉得腿要跑麻的时候,终于看中了一座单独的院子。
当然不是爷孙俩亲自找的,这个时候还是有房牙子(房牙子就是房地产中介)的。
只是看了很多地方,因为这边四合院居多也很大,住的人一般都是一个姓氏的亲戚啥的,像木子李他们这般单独租的不少,买的倒是不多。
可问题就在于,木子李他们不想和其他人住一个院子,人多口杂的,而且木子李用空间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