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一万字,定是相认了吧?!”
别看刘昌淼没写过话本,但他看过不少啊,所以对这里面的门道是门儿清。知道一篇话本最高潮的地方,不是结尾的那几千字,而是更早一些时候。
比如这篇叫做《真假少爷》的话本吧,按照字数推算,今天的一万字大概率是抓到人以及相认的部分,也是全书最为精彩的。哪怕没能把审案全部写完,那也应该写完了大半,不然全篇不可能只有十二万余字。
他对自己的猜测,很有信心。
但以往机灵的小厮,这次却没有将小报递过来,而是小心地退后了一步,讪讪道:“那个,少爷,今天,今天的话本没有一万字。”
说这话的时候,小厮也在心里暗暗叫苦。
自家少爷是个什么样的性子,他是知道得一清二楚的。少爷性子活泼,不爱拘束,喜欢看话本,而不是像大少爷一样喜欢读四书五经。
少爷屋内的架子上,跟四书五经摆在一起的,是一本又一本,来自不同地方的话本。老爷在家的时候时常因为这个把少爷提溜过去训斥几句,但少爷一直不改。如今老爷带着大少爷到京城求学,少爷更是无人管束,想买什么样的话本就买什么样的。
最近更是喜欢上了柳州小报上的这篇《真假少爷》。
并且少爷从五天前就开始念叨了,说这一次的一万字定能印到大结局,到时候他就能知道那些坏人会有什么下场了。
所以这位小厮在书坊看到只有三千字的时候,就知道要糟。
刘昌淼并不知道小厮在心里吐槽自己,他伸出手去,“没有一万字那应该也有八千吧?八千也好,不够一万岂不是说明他们今天就把结局印出来了?”
“快快快,拿来给我看看。”
小厮眼一闭,迅速地递了过去。
刘昌淼翻开细看。
看着看着他哈哈大笑,“果然,王员外还是把他们都抓住了。”
“这张家人真是可恶!比黄家可恶了千百万倍,就应该送他们去见官,最好通通砍头。”
“滴血认亲?”
“原来想要辨认是不是亲父子,还有‘滴血认亲’这样的法子啊。”说到这里的时候,他下意识地看了看自己的手指,然后不自觉地一缩。
唔,割手指这种事,还是让书里的王员外和张狗剩做吧。他们两人是亲父子,血肯定是能够融合在一起的。
想到这里,他的目光又放回到了柳州小报上,潜意识觉得自己能够看到一个父子相认,然后恶有恶报,皆大欢喜的大结局。
但下一瞬间……
“什么?!!!”
一道惊呼声响起:“融合了,三个人的血融合在了一起?!”
“怎么会有这样的事?!!!”
“难道王员外和张狗剩不是亲父子吗?”刘昌淼不敢置信地大声喊道:“我不信,我不信!”
“我倒要看看……”
他的目光下意识地往下方看去,却并没有看到更多的内容,而是发现了这样的一句话。
【诸位客官,话本《真假少爷》已开通预定,想要早日知道结局的客官可前往开元书坊购买。】
刘昌淼:“……???”
刘昌淼:“……!!!”
随即,一道诧异万分的声音从刘家传出:“没了?!”
“居然就这么没了?!”
第30章
刘昌淼并不是唯一一个被话本断章创到的人。
一整个早上, 柳州城内时不时便有这样不敢置信的声音响起。他们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全都是不满本章结局,并且好奇后面内容的。
有些性子比较急的, 比如刘昌淼刘少爷, 因为不满这样的结局,连小报上新添的两个新话本都没有去看, 就急忙让小厮驾车, 往开元书坊赶去。
他们有的人是去质问怎么断在此处的,有的是单纯好奇后面的内容,不想再等待。而有的人则是急着定下那句话里说的书本, 好比别人更快一点地知道《真假少爷》这篇话本的结局。
等傅文钰来到城里的时候,话本的预定量已经达到近七百本了。
张掌柜哈哈大笑, “文钰啊,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话本已经定出去了七百本,就是十两银子一套的精装版,因为能提前两天,也就是跟下一次柳州小报一起拿到,也多定出去了一十二套。”
“我已经让印房那边抓紧时间, 把所有已经印好的钉起来了。”
那效果还真是不错啊。
普通版本不必多说,一早上的时间单单柳州城内就多了这么多套, 等其他地方预定的数量传来,超过一千套那是显而易见的事。哪怕是两千, 三千套甚至更多也不无可能。毕竟过往的商人们看到这本话本如此火爆, 也会定一些运到别处贩卖的。
更让他惊喜的是, 赚钱的精装版也卖出去了十二套。
十二套,再加上之前已经定下的五套, 那就是十七套,每套十两整整一百七十两啊!扣除了印刷和必要的人员场地成本之后,每套净赚七两,按照之前的约定傅文钰能分一半,也就是近六十两,是普通版本稿费的两倍!
换句话说,他这等于是赚了一套傅家村的二进宅子回来了。毕竟他们家那套二进小院,最开始的预算也不过是五十两而已。
而这,才只是开始!
这样的好心情,一直持续到了傅文钰和张掌柜告别,来到了他上次去过的那间,有说书人的茶楼。
一进门,他就熟练的对迎上来的茶楼小二道:“茶叶蛋一碟,点心两碟,再来一壶茶。对了给我找个靠近奉先生的位置,今天奉先生会来说书吧?”
小二点头哈腰:“客官里面请,正好有位置呢,奉先生待会就来。”
傅文钰点点头,跟着小二的步伐来到了正对着戏台的某个位置。
但等他坐下,正想四处看一看今天茶楼里有什么客人的时候,忽听到旁边传来了一道拍桌声,同时一个少年气愤地说道。
“别让我知道傅文钰是谁,不然我就要他好看!”
傅文钰:“……?”
要让‘傅文钰’好看?
这个‘傅文钰’,说的不会是我吧?
傅文钰写《真假少爷》的时候,给自己取的笔名是‘馒头两文一个’,这是在他现代的笔名‘馒头两块一个’的基础上取的。
当初取名的时候,他没想太多。
《真假少爷》发表的时候,或许是因为这个笔名太接地气了,喊的人很少,属于典型的‘作品红,而人不红’的情况。
后来唐员外家的事情被爆了出来,对方又大张旗鼓地给他送礼,并且还有那么大的一块地,所以他的名字不可避免的,就传了出去。
所以虽然不是很愿意相信,但想到‘傅文钰’这个名字,并不像‘张三’、‘李四’、‘王五’那样烂大街,而且现代某些被创到的读者的确会嚷嚷着给作者寄刀片,并且还喊出了‘有朝一日刀在手,杀尽天下断章X’这样的可怕口号,他还是小心地侧过了头去。
……他要先认个人。
如果对方真的是他的极端读者,那以后可得远着点。
但等看清对方,他便诧异了。
是个熟人。
当然了,只是傅文钰,或者说原身单方面认识对方,对方并不认识他。
——那是柳州城内,声名远播的“刘纨绔”。
这位被人暗地里叫做“刘纨绔”的少年,和原身差不多年岁。记得上次张掌柜问起他有没有听说过这个人的时候,傅文钰的回答是‘以前在城里住的时候,听说过他’。
但实际上,两人还有更深一层的关系。
傅文钰原来待的那间私塾,和刘昌淼读书的那一家,正好在同一条街上。原身上下学的时候,跟对方碰过几次面,不过两人并没有什么交情。
而此时的刘昌淼,脸色涨红,表情亢奋,正一下一下地拍着桌子。
“傅文钰这人,委实可恶!”
“竟然让王员外、张狗剩,还有王富贵三人的血都融合在了一起。他难道不知道,只有张狗剩才是王员外的亲儿子吗?”
“他这样写,张狗剩何时才能和王员外相认?难道他要让王家父子骨肉分离?”
傅文钰:“……”
很好,就凭着对方的这几句话,他可以确定今天定出去的那些话本,其中一套的主人必定是眼前的这位刘纨绔刘少爷了。
没等他想好要怎么处理,坐在刘少爷对面,一个姿态随意,二十岁左右的男子便用清亮的嗓音道:“哎,那篇话本确实磨人。”
“我在京城的时候,也看过许多的大家之作,甚至还有进士们写的。但他们的话本都不及这篇《鸠占鹊巢:真假少爷难分辨》让人念念不忘。”
“他是如何想出这种,一次只印三千字的主意的?”
旁听的傅文钰:“……”
不好意思,是被某绿色网站训练出来的,更三千字便有一朵小红花,还有额外的全勤奖拿。所以久而久之,为了作品页面上那一排整齐的小红花,很多作者就养成了日更三千、日更六千、或者日更九千的良好习惯。
所以不是他不想日更,而是古代的印刷术太烂。
而这时,刘昌淼又拍了一下桌子,“可恶的傅文钰!”
“我今天问了书坊里的伙计,能不能把剩下的那些给我看,我可以出银子,但他们死活不愿意。等下一次印,又得是五天之后了。”
“可恶!”
傅文钰:“……”
他有些坐不住了,想到眼前的这位刘少爷估计也不缺那点钱,于是插口道:“刘少爷,我适才路过开元书坊的时候,听里面的伙计说他们有一种精装版的《真假少爷》话本,不但制作精美,而且还能提前拿到。”
旁边桌上的两人都望了过来。
刘昌淼撇嘴:“你说的我知道。”
“刚刚在那边的时候,我明明已经定了,但伙计就是不肯给我,非要再等五天。再等五天,那王员外和张狗剩这对父子,就要再受五天的分离之苦啊!”
傅文钰:“……”
他觉得自己今天无语的次数,好像多了些。
但想到眼前的这位少年不过十五岁,没准比自己还要小一些,激动之下说一些夸张的话语也是很正常的事,他又释然了。
想到这里,他准备结束跟刘少爷的对话,毕竟再交谈下去也没什么意义,而且如果被对方发现自己就是傅文钰的话,也是挺尴尬的一件事。
正好这个时候,小二把他的茶叶蛋和点心都端了上来。
傅文钰正待拿起一颗茶叶蛋,忽听到刘少爷好奇问道:“喂,我是刘昌淼,你是谁啊?”
他的手,就这么停在了半空。
“咳咳,我,”傅文钰拿起一颗茶叶蛋,没有看向旁边,免得被他们发现端倪,然后一边剥蛋壳一边低声回答:“我叫周钰。”
父亲姓傅,母亲姓周。
他叫傅文钰,也叫周钰,没毛病。
旁边安静了下来。
不一会儿,对面的台子上便响起了奉先生的声音。
“诸位客官,今日我们讲的是平安县的王员外,他家里的孩子被奶嬷嬷换了的故事。此故事曲折离奇,比唐员外家发生的还要稀奇几分呐。”
“话说那一日,王员外知道了独子杀人的事……”
——是《真假少爷》。
听到这里,傅文钰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真假少爷》发表未久,他第一次来到这家茶楼。当时眼前的这位奉先生讲的是三柳先生的那篇《樵夫》,然后赢得了满堂喝彩。讲完一段后客人们依依不舍,于是起哄让他再讲一段,对方讲的便是《真假少爷》的开头第一章 。
当时傅文钰还在心里嘀咕,不知道他有没有给版权费。
后来他问了张掌柜,得知这种说书先生,是依靠于各大茶楼、酒楼、瓦舍甚至是青楼等地生存的,所得会跟场地主人分摊。
他们说的书,有两个渠道。
一个是自己写的,一个是从书坊里买的。
有才能的会自己写,没有这个水平的则是看客人喜欢什么,亦或者看最近市面上最火的话本是什么,然后买回来练习。之前三柳先生的《樵夫》是市面上最火的话本,所以奉先生说的就是《樵夫》。
《樵夫》这样篇幅的,大概三天说一轮。
这些说书先生,除了买书之外,是不会另外再给书坊付钱的。书坊如果不满意他们说自家的话本,只要告诉一声,他们当天就能换本子。
与他们类似的还有戏班子。
但戏班子不但家大业大,而且更能挣钱,排一出戏的成本也更高。所以他们看中了一本书后,会额外再付一笔钱给书坊,以图稳定。而书坊会按照比例和作者分,这种‘改编’的额外收入,得靠书坊撑腰作者才能平安拿到。
因为在这个行业里,能开得起书坊,并且能印书的,都是背景强大的人。其中不乏本地的大商人,或者书香世家,甚至部分还有官府那边的背景。
所以戏班子不敢轻易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