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半年里面,威尔逊夫人成为了各大时尚及女性杂志的宠儿,她的衣着受到高度的关注,大城市里的时髦女性开始学她那样戴起丝巾来,让丝巾一下子变成当红的时尚单品,甚至有杂志专门介绍了丝巾的不同绑法,直接促销了相关的产品。
就在这个时候,《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第一夫人一天的工作”,更是引起不少回响。
《纽约时报》的记者比利·克拉森跟随威尔逊夫人工作一天,以轻松幽默的文字记录她在一天里的工作,并且配上一张她在办公室里低头签名的照片。
大多数人其实都不太了解第一夫人的工作有哪些,在这篇报道里,他呈现了一名从传统性别角色中解放出来的女性,她一个人处理着繁琐的工作,领导整个办公室,让人看见了一位独立自主、自信优雅的女性。
于是那些同样有别于传统女性、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的新时代女性像是找到了组织一样,威尔逊夫人被默认成为她们这个群体的象征式人物。
这样的手法在现代称之为营销。
所谓的营销就是跟客户沟通,将你的价值传递给他们,而现在全美国人民都是威尔逊夫人的营销对象。
在二十世纪营销比在二十一世纪容易多了,因为现在的主流媒体还是报纸和杂志,以及近年开始流行的收音机,这意味民众能获得信息的途径并不多,报纸说什么他们就看什么,文字的威力非常大。
这些报道有一部份是专门找人写的,相当于软文广告。软文之所以“软”,是因为它是藏于无形的,在你反应过来之前你已经掉入了被精心策划过的广告。
伊莎贝拉将威尔逊夫人包装成新时代女性,而这种“与XX的一天”的营销影片在现代非常流行,《VOGUE》的七十三问也是类似的形式,目的就是让人窥探名人的私生活,发掘他们不为人知的一面。
而这一篇“第一夫人一天的工作”让人看见镜头下的威尔逊夫人是怎样的,揭晓了白宫的秘密,干练自信的形象令威尔逊夫人收获了数量庞大的女性支持者。
也许是因为威尔逊夫人的转变过于惊人,而且极为成功,就在最近媒体开始关注起背后的原因。
如果是一两次就算,但是这半年里威尔逊夫人每次亮相的造型都可以成为时尚穿搭的模板,引起了一股仿效热潮,要说背后没有人在操纵,他们肯定是不信的。
她的礼服是由谁设计的?又是谁在指导着她的穿搭?
——到底在威尔逊夫人背后的人是谁?
第42章
◎来自《VOGUE》的橄榄枝。◎
自从威尔逊夫人的衣着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又被很多人模仿后, 她所穿过的衣服或者配饰都会被扒一扒。
但是她们发现,威尔逊夫人的衣服完全找不到是来自哪里的——在杂志里没有相似的款式,百货公司或者那些知名设计师的时装店也没有在卖同款的!她们想要模仿也模仿不来啊!
比如那件西装风的大衣, 很多人一眼就爱上了——在她们看来,男性化的衣着就是权力的象征, 因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 只有男人能穿西装和裤子, 但是时代已经改变了, 束腰及裙撑这些父权社会的产物逐渐被淘汰,女人开始被允许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穿男人的衣服,例如骑马和做运动。
继这件大衣后, 威尔逊夫人在街拍里穿过衬衫洋装以及毛衣+皮带+长裙这样的组合,将职场女性的smart causal发挥到极致。
在衣着上, 新时代女性追求的是实用性和舒适度, 而这些特质都能在威尔逊夫人身上看见。
无论是礼服还是私服,威尔逊夫人都走的简洁风, 她的衣服好看又实用,你不会在她的身上面看见繁复的装饰,上流女士爱的刺绣和亮片很少被她青睐,不过她偶尔也会华丽一次, 以盛装出席重要的活动。
所以当她们看见威尔逊夫人的中性化打扮时,一个个都很兴奋, 这代表了女性的社会地位的崛起。
有什么比第一夫人带头进行一场时尚革命更令振奋的事情呢?而且她还公开支持宪法第十九条的修/正/案!
威尔逊夫人所带来的效应直接将对于妇女选举权的讨论推到高潮,在第一夫人的推动下,舆论对修/正/案抱有正面的态度, 一些起初并不支持妇女选举权的政客开始改变态度, 美国国会在压力之下不得不重新审视这条修/正/案。
除此之外, 其实有人批评过威尔逊夫人穿男人的衣服不得体,但是这样的声音很快就被女权运动的支持者盖了过去——为什么女人不能穿男人的衣服?她们爱穿什么难道不是她们的自由吗?
那个思想保守的记者写了一篇这样的报道后,报社收到大量的投诉信,自此之后那记者就噤声了。
丝巾、中性风都是由威尔逊夫人带起来的时尚热潮,有商人看中了这一点,制衣厂仿效威尔逊夫人的衣着,利用相对便宜的面料推出类似的款式,每一款都很受欢迎,只是跟正品始终有着一定的差距。
其实起初戴丝巾是在东岸的上流社会里流行起来的,上流女士永远都是最紧贴潮流的一群人,这股风气慢慢向下弥漫,现在在大城市的街头能见到时髦女性戴着各种不同的丝巾,衬衫洋装也以同样的方式流行起来。
不过威尔逊夫人的服饰是由谁设计的,始终是一个迷。
既然在杂志上找不到一样款式,这说明了她有一位设计师或者裁缝师专门为她做衣服。
可是那个人是谁?
虽然威尔逊夫人没有对外公开过,不过一些关系跟她不错的上流女士都知道她的设计师是希莱尔,一位来自明尼苏达州的设计师,因此这半年,伊莎贝拉的客户以快速又稳定的速度增长着。
只可惜这是个信息流通得很慢的时代,就算她们知道,下层的人也不知道。
直到有一次,想发掘这个在第一夫人背后的功臣的记者逮住了刚出席完一场活动的威尔逊夫人,问:“威尔逊夫人,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你的裙子是由谁设计的?”
“我的设计师是希莱尔。”只留下简短的一句,威尔逊夫人就上车了,不给他们追问的余地。
——希莱尔?谁?
记者们面面相觑,他们可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啊,国内有名的设计师里面有个叫希莱尔的人吗?
这时,有人叫了一声:“我知道他!这个人很神秘的!”
其他人投去好奇的目光:“怎么个神秘法?”
“希莱尔是专门服务上流社会的设计师,做的私人定制礼服,但是他从来没有在人面前露过脸,所以很少人知道他。”
由于他们所知的讯息实在太少了,写不了文章,所以他们只是在报道里提了这个人一两句。
亦有的比较细心的记者把去年的《路易斯维尔日后》、《快递杂志》以及《香水杂志》给扒了出来,整理了一些信息,给读者科普希莱尔这个人。
这些信息对关心着威尔逊夫人的穿著的时髦女性来说就像是沙漠里绿洲,特别去年那场时装秀,简直让人大开眼界。
但是到目前为止,她们对于希莱尔所知道的讯息还是少得可怜,只知道他是一名专门为上流女士定制礼服的设计师,风格很前卫又多变,除此之外没了,连怎样联络他都不清楚。
直到九月,迷团终于解开了。
最新一期的《香水杂志》以一幅精美的时尚画作为封面,画上的人物穿着风格跟威尔逊夫人相似的时髦衣服,并且配以一个大大标题:“希莱尔——第一夫人的设计师”。
这就勾起了《香水杂志》的老读者的记忆了——去年十二月那场希莱尔的时装秀她们还记着呢!
这次《香水杂志》非常豪爽,不仅给了伊莎贝拉一个封面,还有整整三页的内页——《香水杂志》用重金买来了她的设计图并且刊登出来,还附上了工作室的电话和地址。
时尚杂志从设计图那里买设计图是很普遍的做法,他们的任务就是让读者知道这一期的潮流是什么。
事实证明他们的付出是值得的,这期的《香水杂志》销量比上一期足足多出了三成,是个很了不起的数字。
住在城市以外的地方而又想追求时尚的妇女是如何购买衣服的?
一是拿时尚杂志去找裁缝,请他按照图片上的衣服制作;二是有些制衣厂或者百货公司会在杂志上刊登广告,或者推出自己的商品目录,顾客可以选择心仪的衣服然后下订,衣服会直接送到她们的住址。
至于住在大城市的妇女就不用这么麻烦了,她们可以亲身去逛百货公司以及时装店购物——自成衣业崛起后,买衣服对城市人来说是一件很方便的事情。
但问题是,这希莱尔没有时装店啊!
因此这些天,全国各地都有女士拿着一本《香水杂志》去找她们的裁缝,想定制一件同款的衣服。
自威尔逊夫人的设计师的身份曝光后,希莱尔工作室每天都收到海量的信件和电话,有的是查询,有的想找她定制衣服,有的想找她合作,也有的想访问她。
当中还包括了来自《VOGUE》的橄榄枝。
如今的她是全美最炙手可热的新星设计师,终于连《VOGUE》也坐不住了!
第43章
◎(补3.17更新)搬去纽约?◎
伊莎贝拉放下信纸, 缓缓呼出一口气。
——《VOGUE》想要给她做一个访问。
最初的《VOGUE》其实是一本针对纽约上流社会的周刊,后来被收购后才转型成为一本时尚杂志。
《VOGUE》在1892年创办,经过二十六年的经营后它的销售点已经遍布全美, 是美国最受欢迎的时尚杂志,甚至开发出英国版, 是《香水杂志》远远比不上的, 第二受欢迎的《时尚芭莎》仅次于它。
登上《VOGUE》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希莱尔要成为主流了。
大众关心威尔逊夫人的衣着并不代表他们也关心她背后的设计师, 正如你在杂志上见到一位明星走红毯穿的裙子很漂亮, 也不会疯狂去扒这是哪个品牌的裙子,因为你知道你根本买不起,所以看看就算了。
如果她只是打算做私人生意的话, 那么大众认不认识她就没无谓了,但她的目标可是要开时装店卖成衣呢。
经过了《香水杂志》的介绍后, 人们对希莱尔有了更多的认识——起初他们可能是抱着“他就是威尔逊夫人的设计师啊?”这样的好奇心理去看杂志, 而看完之后,他们对希莱尔的印象不再仅仅是“威尔逊夫人的设计师”, 而是“一名来自明尼苏达州的新晋设计师”。
两者有什么分别?分别可大了,如果人们一直把她认定为“威尔逊夫人的设计师”,那么在她离开威尔逊夫人后便再没有价值,那她要如何独立地发展下去?威尔逊夫人会卸任, 到时候人们自自然然就会忘记她。
所以伊莎贝拉现在需要的是曝光,将自己的价值推广出去, 用作品说话就是最好的方法,她刊登在《香水杂志》上面的设计图是人们首次接触到她的原稿的机会,于是她们不仅能在报纸上见到威尔逊夫人穿着她设计的衣着, 她们也能用她的设计图去找裁缝定制。
然后她们就会发现, 一般裁缝做出来的复制品远远比不上正品, 到时候她的时装店一开幕,不用宣传她们自然会慕名而来。
但毕竟《香水杂志》只在肯塔基州发行,其他地方的人买不到,除非直接向杂志社订购或者托认识的人寄过来,所以它的受众始终是有限的。
而在全国都有销售点的《VOGUE》的宣传效果,自然是《香水杂志》不能比的。
最重要的是,《VOGUE》还有英国版!虽然创立至今不过两年,但它的影响力渐渐在英国加深,就算她要登上的只有美国版,谁都说不定未来会不会也有上英国版的机会啊!
只是有一个问题,她没办法以真身接受访问。
伊莎贝拉经过深思熟虑后,还是认为现在不是一个脱下马甲的好时机——希莱尔才刚刚崛起,在时装界的地位还不稳定,一点的差错都可能让她失足。
她之前跟乔丹说过,只要她能去巴黎的时尚游行举办发布会就会公开亮相是因为只有受到认可的设计师才会受到邀请,意味着她在那个时候已经是国内最顶尖的设计师之一。
伊莎贝拉一边想该怎样给《VOGUE》回信,一边驾车到工作室。
她一般会在九点钟到达,布兰登太太和伊凡斯比她更早,约八点半就到了,这倒不是她的要求,她对员工几点到工作室没有硬性的规定,只要她们能在下班前把工作完成,可以自行安排什么时候来上班。
不过布兰登太太她们倒是觉得工作室的环境很舒服,反正待在家里也没事干,便早点来上班。
然而今天她九点半到工作室,却发现里面还没有人。
“生日快乐!”
忽然间,好几个人影从厨房里冒出来,布兰登太太、伊凡斯、玛丽、老夫人甚至连布兰登太太的大女儿莉莉丝也在,玛丽还捧着一个大蛋糕。
伊莎贝拉这才反应过来:今天是她的生日啊?
现在回想起来,她穿的时候原主刚满二十岁不久,那么她来到二十世纪已经一年了啊。
伊莎贝拉不是那种会大肆庆祝生日的人,而且原主的生日和她本来的生日不一样,自自然然就把这事给忘了。
她好笑又无奈地看着老夫人和玛丽:“所以你们先前说要去逛市场,原来是偷偷跑来这里了啊?”
“嘿嘿,还好你没有生疑。”玛丽冲她眨眨眼睛,“来许个愿吧。”
伊莎贝拉闭上眼睛,许了个愿望,然后吹灭蜡烛。
她们在工作室里办了个小型的派对。
“布朗特小姐,《VOGUE》那边已经想好了要怎么回复吗?”布兰登太太问。
伊莎贝拉咀嚼蛋糕的动作一顿,咽下去才说:“我会跟他们说我只接受书面访问。”
“为什么不顺势公开身份呢?”伊凡斯不解道,“最近的女权运动不是势头正旺吗?就算公开了身份,外界也不会反感吧?女权主义者说不定还是乐见其成呢。”
玛丽附和道:“对啊,威尔逊夫人的新形象不也挺受欢迎的吗?”
伊莎贝拉叹气:“因为她是第一夫人,我不是。”
而且她不能说出来的是,现在距离女权运动的巅峰还远着,真正的巅峰是在明年通过第十九条修/正/案的时候呢。
威尔逊夫人带来的效应始终只是一股短暂性的热潮,如果她是冲着现在社会对女人的态度变得更加宽容而跳出去,容易遭受到反弹。
一来,她没有威尔逊夫人那种从上任开始便累积起来的民望,二来,她背后也没有整个白宫给她撑腰。
老夫人语重心长:“再忙也好,都要记得好好休息。”
这些天因为订单急增的缘故,整个工作室都忙得不可开交,一连几天不回家都是非常常见的情。
布兰登太太忽然“啊”一声,提醒道:“以防你不记得,明天早上会有人来面试助理的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