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嫡母万氏本就在内宅说一不二,给谁一个软钉子都是够受,左右她并非常年住在家中,有些小事忍一忍就过了,没必要谁为她出头惹得一身麻烦。
宋明真也晓得她的心思,更知她自小就是这样看得开忍得下,却反问:“你怎么就不算‘正经的主人家’、难道还当自己是客人?终有一日你要回到这里,总不兴真在钱塘过一辈子。”
“至于嫡母,”他轻哼一声,有些漫不经心,“幼时也就罢了,如今你我都已成人,她又能掀出什么浪来?遑论开春之后便是武举,左不过我高中之后再同她计较,封了将军带你和疏清出去风光。”
这是逗趣的话,可却听得出他是真心拿她当妹妹看,宋疏妍心中感动,笑更带着三分软,口中只说:“那也不能太张扬……面上总要过得去。”
“你么,正是做表面功夫的一把好手,”她二哥哥伸手点点她的眉心,“实则我也知你不必我护着,自己就有办法过得安宁。”
“那也不是,”宋疏妍又笑笑,眼睛一转,忽而显出几分活泼,“总有些事要二哥哥帮我,今晚便有一桩。”
宋明真挑挑眉、问是什么,一旁的坠儿听了抿嘴直笑,抢话说:“我家小姐是要央二公子陪着去东市呢,明日主母便要做礼,小姐还不曾备妥礼物。”
一听是要为万氏奔走、宋明真的兴致立马就败了,当即摆摆手道:“我当是什么,如此小事也值得你亲自跑一趟?打发人去就是了,赶路半月你也不嫌疲累。”
其实宋疏妍也并非什么都没准备,还是从钱塘带来了一些风物特产,只是怕太过简单登不上台面、这才要再去备个厚的撑场面;可她能有几个钱?外祖母统共不过给了三五十两,这些日子还要打点下人,可不够花。
坠儿心疼得紧,趁机又替她家小姐敲起竹杠,对宋明真说:“打发人去倒不难、坠儿便能代劳,只是这银钱……”
宋明真一愣,接着失笑,心知自己是遇上了讹人的,当即气也不是不气也不是,宋疏妍又笑起来,哄得他更没脾气,最后只好边掏钱边说:“你们主仆二人今年是一个坏过一个,可见女子十四是个坎儿,此前再招人疼过后也要讨人厌的……”
坠儿可不管,赶紧捂着嘴把钱收了,一边作揖一边甜甜地说“二公子万福”,又殷勤地给添了好几回茶才把人送走,回来以后又十分感慨地对自家小姐说:“二公子真是世上顶顶好的人,也不知往后哪家小姐会有这样好的福气做他的妻子……”
宋疏妍闻言一笑,反问:“怎么,由人骗钱便是顶好了?”
“不止呢,”坠儿的眼睛亮亮的,“二公子还生得俊――是坠儿见过最俊的公子!”
说到这里忽而一顿、似是想起了什么,又改口:“不对不对,是第二俊――比前两日在山里帮咱们抬车的公子还是差那么一些!”
那个人……
宋疏妍一愣,眼中却浮现不出那个男子的模样,忆及那夜只能想起窗外呼啸的风雪以及一片萧索中骏马清越的嘶鸣,再细些也就是他那双沾染了泥土与雪水的手,窗牖缝隙间偶尔闪过的背影那样模糊,全教人看不清。
――原来竟是个很英俊的男子么?
宋疏妍淡淡一笑,心中只慨叹这萍水相逢因缘的单薄,口中淡淡应了一句“是么”,接着便转身回内间收拾书案去了。
第10章
次日宋府果然十分热闹。
宋氏虽兴于金陵,但在长安也已有两代经营,宋澹与宋泊两兄弟皆乃朝廷重臣,西都城中的名门贵胄少不得都要给些面子;他家主母办生辰礼不过是个由头,本意只在借此与各家走动,男子们去谈他们的国家大事,女眷们亦有自己的正经事要办,正是各得其所。
辰时贵客尚未登门,家中儿女便先行入雅言堂拜了母亲,万氏今日神清气爽,瞧着连眼睛都睁得比平日大些,笑盈盈地坐在堂上受了孩子们的礼,最宠爱的还是自己尚未出阁的次女宋疏浅,拿着她捧来的一对金宝琵琶耳坠来回端详,直说人孝顺。
“母亲可不知我为了挑这份礼花了多少心思,”宋疏浅亦依偎在母亲身边娇气地邀功,“相看了好几日,金累丝镶玉蝶的太土气,玉制的又太清寡――还是这对最好,衬母亲的气色。”
万氏被她哄得一直笑,大约欢喜都在亲儿女身上用尽了,待轮到宋疏妍她们便没剩多少好兴致,无论收了宋明真宋疏清兄妹送的玉如意还是宋疏妍送的青铜鎏金梳神情都只是淡淡的,略夸赞几句便让他们各自下去、莫耽误了稍后迎客。
外男与女眷不可同席,宋疏妍便同主母和两位姐姐一起向后园去了;行至葳蕤堂,万氏领着宋疏浅去了席面打点,徒留宋疏妍和宋疏清在房中枯坐,半晌没个着落。
“主母这心偏得未免太厉害了些……”二姐姐宋疏清身边的丁妈妈似颇有几分不忿,一直小声抱怨着,“自来只管带亲生女儿去同别府女眷结交,哪管其他女儿的婚嫁之事?那三小姐才及笄几天,何至于如此着急?”
这是在替宋疏清不平,毕竟她比宋疏浅还大上八个月,如今亲事尚没有眉目、难免更着急些。
“快别说这些了,”宋疏清眉头皱起,回头剜了丁妈妈一眼,“仔细让人听了去,回头又惹出一番是非。”
丁妈妈告了罪、讪讪地住了嘴,宋疏清则颇有些尴尬地回头对宋疏妍一笑,说:“让妹妹看笑话了,真是不该。”
宋疏妍与吴氏这一房虽说更亲厚些,可自五岁离府后也不过是一年一见,此时不便把话接得太亲,只能说:“姐姐哪里话……”
宋疏清看她一眼,又叹了口气,说:“不过真要说起来,四妹妹也到了该议亲的年纪了――钱塘那边对你可有什么安排?”
她?
她今年不过十四岁,再过一季才到及笄之年,要说议亲倒还早;只是外祖母的确已为她操起了这份心,近几年如此迫切地要把她往长安送,想来也有一半是为了这个。
“……还不曾。”她有些回避地答。
“也该早做打算了,至少该去央一央父亲,”宋疏清又是一叹,“你的亲事比我的更难办些,毕竟是嫡女出身……而主母又偏偏……”
这话说得可不巧,尤其一个“毕竟”更显出对她身份微妙的态度――宋疏妍的确是嫡女,可生母已然亡故、多年来又一直养在外祖家,比个庶出的又强在哪里?反倒是更不好办,低嫁了辱没宋氏门庭,高嫁了又必然会为万氏所不容,上下为难。
这厢她轻飘飘地说、宋疏妍也就轻飘飘地听,唯独一旁的崔妈妈认了真,心说她家小姐真是苦命,好端端一个嫡出的名门贵女、却偏要在一个续弦手底下讨生活,倘若生母尚在又怎么会受这样的委屈?
正不满,束墨又匆匆从葳蕤堂外而来,回禀说晋国公夫人近日染疾不便赴宴、是以今日方氏只有几个男子光临宋府,正在前院同主君叙话;宋疏妍她们尚不及反应,便见三姐姐宋疏浅兴冲冲地从席面上奔过来,十分急切地问:“贻之哥哥呢?他来了么?”
主母万氏历来教子有方,或许因乔氏在时自己曾委屈做过妾,扶正之后便越发讲究排场体面,她生养的一子二女皆规行矩步温文尔雅,便是其中年纪最小性子最活泼的宋疏浅也一直极有嫡女之风,像此刻这般耐不住性子的模样还是头回见、连一向高挑着的眉都有些松弛了,令宋疏妍微微侧目。
“奴婢未见世子,”束墨有些为难地答,“只瞧见国公府长房那几位来了……”
宋疏妍在一旁瞧得真,束墨话音刚落她三姐姐的脸便垮了,扭回头去寻她母亲,万氏似也有些遗憾,可当着旁人的面也不好说什么,只拍拍女儿的手,又哄她一同去席面上见客。
她们在时宋疏清一语不发,等人走了便捂嘴一笑,同宋疏妍耳语:“看来看去,原来那也是个难嫁的――心气眼眶都如此高,哪还能事事如意?”
的确高。
宋疏妍虽自幼养在江南,可也深知这个“方”字在大周分量几何――谁人不知颍川方氏煊赫之名?祖上曾有从龙定鼎之功,数代而下皆是权倾朝野的封疆大吏,堪称当世第一名门;那位将要袭爵的国公世子她亦曾有所耳闻,方献亭字贻之,当初十七岁应武举摘魁首,后任南衙十六卫上将军,亦是盛名在外天下皆知。
原来三姐姐是想嫁与他……
宋氏虽也是名门,却仍与颍川方氏有高下之别,若真要结亲、嫁给那旁支几房倒还可能,若是冲着那位世子,恐怕就……
宋疏妍心中想得明白,面上却不显山露水,外祖父生前一直这样教导她,藏得住心事才能保得稳太平;她二姐姐看她神色茫然、仿佛竟对颍川方氏一无所知,遂对这自小远离长安的妹妹又多出几分怜悯,继而细细给她拆解晋国公府背后的诸多门道,一连费去若干口舌。
前院男子们的宴席就更热闹。
方氏之人无论行至何处都是众人争相讨好的对象,即便今日来的并非国公和世子本尊,长房那几位公子身边亦不缺人追捧;宋澹的嫡长子宋明卓便很殷勤,一直同方云崇方云诲两兄弟走得很近,可惜他是文举出身、与将门子弟也聊不到一处,倒不如他的庶弟宋明真与他们来得投机。
“今日怎么不见三哥?”
宋明真端着酒盏谈笑,似与方氏之人十分熟稔。
“你还不知三哥么?”时年十七岁的方云诲答得也溜,“数月前奉旨去了河北道,前日才回长安,今日又被太子叫进宫里,终日没个闲。”
宋明真“啧”了一声,似是有些慨叹,方云诲看他一眼、忽而嘿嘿一笑,调侃:“你莫不是还在惦记着让我三哥教你使枪?武举将至,慌了?”
“我慌?”宋明真闻言大为光火,眉头立刻皱成一团,“笑话,我宋子邱什么场面没见过,便是武举也是第二回 应了,怕什么?”
“再者说那怎么能算是‘教’呢?切磋而已,各有所得么……”
方云诲听了又笑、直说他宋二脸皮厚过城墙拐,还转头对他长兄方云崇说:“大哥,你可听清这人说的了?回去我学给三哥听时你可要给我作证,没往他宋二身上泼一滴脏水!”
时年二十七岁的方云崇那时早已娶妻生子、自不会跟这些小的闹在一处,当时只笑着随意应了一句,又温声同宋明真道:“子邱学艺已精,贻之也说你明年必定能中,还是不必太紧张。”
这句“紧张”跟“慌”全然是一个意思,只是方大公子一向与人为善、跟那猴子样的方四大不相同,宋明真想了想还是没还嘴,只老实地应了一句“多谢”。
宋明卓在一旁插不上话、神情难免有几分尴尬,看宋明真的眼神亦有些许微妙、大概是暗恼这庶出的弟弟不懂分寸令他脸上有些无光;暗流汹涌之时府门外又传来一阵响动,众人回头去看,竟瞧见两镇节度使钟曷家的公子钟济被宋府下人引进了门,立时哗然。
这……
这宋氏的胆子未免太大了,怎么竟敢把方氏和钟氏凑在一起,如今这两家可是……
一念尚未动完,原本还在同人谈笑的方云诲已然沉了脸,死盯着那一身天青锦袍泰然入府的钟小参军看,又转头沉声对宋明卓道:“贵府好玲珑的做派,既给方氏送了邀帖,又一并请了这位同席。”
宋明卓似乎也没料到今日会见着钟家这尊大佛,此时一遇方云诲诘问人也是一愣,又立刻解释:“四公子莫恼,这、这……”
方云诲却无心细听,径直冷哼了一声、声音大得周围几丈都听得见;一旁的方云崇亦神色不愉,只是他礼数更周全些、并未当场冷脸。
那厢钟小参军却已听见了此声冷哼,回身便朝这边看了过来――他大约二十二三年纪,或许因为祖上有胡人血统,生得更为孔武粗壮,鼻梁稍低,细看去两眼还掺着模糊的碧色,算不上多么英俊。
方云诲似不屑与他对视、当即便冷冷别开了目光,那钟济也不朝他发难,只堂而皇之上前对当时也明显愣住的宋澹一拱手,道:“宋公府上作礼,家父十分看重,本欲亲自携礼而至,不巧却应召入了宫中,特嘱小侄备下薄礼前来恭贺,望宋公莫要怪罪。”
第11章
“那钟家的邀帖究竟是谁遣人去递的?怎会如此没有分寸!”
入夜时分宾客散尽,宋疏妍还在同两个姐姐一起于葳蕤堂内休憩,喝茶时却听外头传来一阵争吵声,扭头一看,原是本在前院待客的男子们回了仍海除了父亲宋澹和两位兄长,还有二房的叔父宋泊和他的两个儿子,宋明然、宋明识。
几个女孩儿匆匆起身见礼,因宋疏妍昨日才归长安、二房人还不曾见过她,是以此刻两位堂兄的神情都颇为讶异;二叔父宋泊却没那么多心思留意家中是不是又多了个侄女,只继续追问他长兄宋澹:“是大哥派人去请的?那方家两位公子离开时脸色难看成什么模样了?只差一步就要同那钟小参军打起来!”
身在仍旱呐眷还不知白日里前堂发生了何事,此时一听也不禁愕然,宋疏妍在角落里默默瞧着,父亲的神情亦很冷郁,于主位上坐定后匆匆喝了一盏茶,先对二叔摇了摇头,又沉着脸同长子宋明卓说:“去请你母亲过来。”
宋明卓有些惶恐地应了一声,刚要出门就见万氏从后院转了进来,一整日的应酬耗去她不少精神,但被诸府女眷环绕逢迎还是十分令人愉悦,她面有红光意气风发,眼睛比平时更亮一些。
“二弟也来了,”她笑着同宋泊打招呼,“子皋子陵怎么都站着?快坐。”
几个男子却无心与她谈笑、宋澹更是面沉如水,万氏瞧出风头不对,面上的笑去了三分,颇有些小心地问:“这……这是怎么了?怎么都不说话?”
“今日钟济来了府上,”宋澹眉头紧缩,也不与她兜圈子,“他家的邀帖是你命人去递的?”
钟济?
宋疏妍凝神一想,这名字昨日曾在雅言堂听过,彼时父亲的神情还有些微妙,似不愿同人多提。
“是……”此时万氏在一旁诺诺地应,声音更弱了一些,“我想着,子涧他们既已在外遇上了钟家那位小参军,再不递邀帖未免太……”
“长嫂糊涂!”
万氏尚未说完、一旁的宋泊便禁不住出声打断,语气极重。
“如今方、钟二氏在朝党争不休,已是势同水火积不相容,我宋氏既为清流,又怎可邀那钟氏过府?今日满朝文武皆在,他们又当如何看我宋氏!”
“名声”。
这恐怕便是宋氏一族最为看重的东西了。
宋疏妍的祖父宋礼曾官至太子詹事,陛下登位后便调任翰林院承旨、人称“内相”,耳顺后乞骸骨,再未笼络门生舞弄权术,遂获陛下盛赞,特下恩旨赐祖父百年之后配享太庙;到了父亲叔父这一辈,“清流”的名声更是日渐煊赫,眼下钟氏一族虽则权势滔天,可毕竟是依靠裙带上位的骤贵之门,宋氏绝无可能与之为伍。
“长嫂可知今日前堂何等热闹?”宋泊心绪未平继续道,“方四公子拂袖而去,那位大公子若非看了子邱的颜面也泰办不会在府上用膳,明日众家之间不知要传出怎样的风言风语,便是宋方两姓从此交恶也不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