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给古人直播高中生日常——长梦星野【完结+番外】
时间:2023-11-05 23:14:56

  A.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B.血缘纽带得到加强
  C.分封制度遭到破坏
  D.宗法制度受到冲击】
  楚庄王:“……”
  这题确定不是在扒他的过去吗?!他看着题,一狠心决定去答题。
  “此题应当是选第三个。”他答道,尽力无视身边那群周朝的天子还有旁边的晋国国君那炽热的目光。
  【正确,春秋之时,周天子的地位逐步下降,诸侯的地位逐步上升,春秋五霸问鼎中原,到战国之后,战国七雄为了发展自己的国土,发动战争,礼崩乐坏,最终在公元前256年周赦王病逝,周被秦所灭,长达515年的东周就此灭亡。】
  东周原来存在的时间这么长的吗?比后面的朝代长命多了,不过这五百多年都是诸侯分裂割据的时代,前有春秋后有战国,却也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各种学说都在这个时候登场。
  儒家法家墨家……到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才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负责人摩挲着自己的下巴,看着身边乌泱泱的人群,每一个人都代表着某一段时间的历史,现在他算是懂了那句“历史书上短短几句话,就是某个历史人物的一生”。
  一句“长达515年的东周”,背后涉及到成百上千的历史有名人物,还没有算上平民百姓。
  想通这一点后,他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
  【第二题,请听题: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求属于汉郡。材料体现了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是?
  A.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B.颁布推恩令
  C.设立中朝
  D.设置刺史】
  还没有等题说完,刘彻拍了拍旁边的按钮,这题他熟:“推恩令的那个选项。”
  负责人:“……”
  他默默地提醒道:“请说出具体的选项。”
  刘彻抬头一看:“哦,第二个,朕亲手执行的,怎可能不知。”
  【此题正确,西汉初期诸侯王只能将封地和爵位传给嫡长子,尽管在汉文帝和汉景帝两个人都采取削藩相关的措施,但是等到汉武帝即位时依旧威胁到中央集权,因此在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采取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
  深受到诸侯分裂割据之害的东周天子默默地拍拍掌,他们这算是给后人提供一些经验了,看上去后面的制度基本都是沿用前朝,再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改进。
  都是跟各位帝王相关的,也没有什么难度啊,不知道后面有没有上升一点难度的题,给这群人整点具有现代特色的题。
  现在刚刚开始,题简单也没有问题,希望不要难度直接飙升。
  【第三题,请听题:柳宗元认为:“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有,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柳宗元肯定分封制的进步作用
  B.柳宗元极力反对郡县制的实施
  C.柳宗元肯定了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的意义
  D.柳宗元认为秦成功之处在于家天下的实行】
  大家都将这道题交给这道题的本人——柳宗元,此人记忆力应当是极好的,况且还是他自己写的,所以他肯定是能够答出来。
  柳宗元本人回忆半天,也没有回忆出这到底是自己写的哪篇文:“看着十分眼熟,是在下所写,但……一时间竟是想不起来,时间已经过去太久太久了。”
  他看了看,遵循自己的本心,选了一个答案——“应当是选第三个,大唐既已推行郡县制,那必不可能觉得分封制是正确的”。
  【答案正确,此题创作背景为柳宗元被贬至永州,彼时的唐朝藩镇割据,藩镇想要恢复分封制,反对郡县制,分封制论调起头,这个时候,柳宗元写下这一篇《封建论》,以此来肯定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其实是历史上的必然。】
  “咦,原来是在永州写下的,惭愧,就记得永州八记了。”柳宗元抱拳坐下,他看着这道题,感觉有些胃疼,想起来一些不太美好的回忆,完全不想想起当年贬谪的经历。
  接下来这道题,好像有一点跟数学有有关系,又好像非常符合……
  远处有两个人吵起来了,一看,便是一个诸侯和后面的一个帝王,就分封制和郡县制这一个问题持有不同的观点,离得太远,只能看得见人影,看不清楚这两个人到底是谁。
  “分封制非是历史糟粕,它存在便有存在的价值,汝看后人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不也在封一些亲王吗?所以一棒子打死,其实是不可取的!”
  “分封制能够被郡县制取代,只能说明它的确是有些不好的地方,所以对于我们来说,郡县制才是主体,封王只不过次要的,有些人甚至没有实权,因此这件事争论毫无意义!”
  负责人:“精彩。”
  诸侯:“那你说说,为什么这般反驳?”
  帝王:“天子就应该有天子的样子,怎么因为这种事情,而将让皇权低微,诸侯群起?”
  旁边默默中刀的一个周天子出来劝架,让这两个人歇一歇,不要在这个地方吵架,影响别的人做题了。
  “你一点都不像一个天子,你说什么?”
  周天子:“……”
  【第四题,请听题:“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这强调了?
  A.小农经济的重要性
  B.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C.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D.家庭手工业的重要性】
  一大堆人同时按下按钮,不约而同地答道:“此题选第一个。”
  负责人:好吧,没有一点难度在里面呢,真的是,即使用上函数变量,也没有一点难度。
  古代的平民百姓似乎都是农耕为主,想想也应当是农民为上,古代农业落后自然不可能,重农抑商……那更不可能。
  【第五题,请听题:“二重证据法”是指文献和考古相结合的方法,是综合利用“纸上之材料”和“地下之新材料”的历史研究方法。以下相关史料的比较研究,最符合“二重证据法”的是?
  A.远古女娲造人的传说与汉代画像砖上的女娲像
  B.《回忆姜寨遗址的发掘》与陕西临潼姜寨遗址
  C.二里头“宫殿”复原图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D.《史记·殷本纪》与河南安阳殷墟甲骨文卜辞】
  众人:“啊?”
  嬴政看着这道题,目光移到旁边的扶苏身上,扶苏摇摇头,有一些他也未曾听过。
  “纸上材料应当是文献典籍,地下新材料应当是文物,此‘二重证据法’应当是说文物和文献典籍之结合,所以应当是选第四个!”朱元璋对此题势在必得,直接抢答,他哈哈大笑起来,“定是此答案!”
  【回答正确,历史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文献史料包括文献典籍等等,实物史料包括遗址、建筑、陵墓、文物等等,相对于另外两种史料来说,更能真实地反映历史,因此实物史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同时证明是文献一些历史是否可信。】
  “原来如此,文献典籍都会带上编撰者的个人思想,而且有一些文献还加了一些应当并不存在的事情。”武则天想起《旧唐书》和《新唐书》的区别,看着《新唐书》的一位编撰者——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意有所指,“毕竟后人也并不是亲身经历过的,怎么就跟前人所写的史料存在差异呢?明明是历史,就不应当改变。”
  她微微一笑,语气温和:“不知永叔您此有什么高见?”
  欧阳修轻轻咳了两声,答道:“大抵是传着传着谬传了一些并不存在的事情,自然,结合历史文物来看历史是一个好方法。”
  武则天移开她的视线,点点头:“是啊,这样就能够将一些谬传的事情给纠正回来。”
  气场好强,不愧是千古第一位女皇,负责人连忙往旁边挪几步,这算是不是在编排别人结果被正主看到,直接火葬场了。
  事实告诉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自己乱编不会被别人打,实际上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看见了。
  阿门。
  【第六题,请听题:王安石变法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变法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解决藩镇割据的基础,以巩固统一
  B.整顿政/府官/僚机构,提高行政效率
  C.消除国家边防压力,解决财政危机
  D.加强国家的管理和控制,富国强兵】
  说起来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了个什么法,变法的背景是什么来着?
  负责人大脑看似一片空白,实际上是真的空白,他看着题一时半会都没想起来,这道题别的人都不会答吧,只有王安石那个朝代的人会应该。
  然而一个都没有出来,再一看当事人,自己都忘了自己干了什么,在地府待久了是不是记忆力都不太好啊,看这都几个了。
  当时北宋因为变法闹得还不可开交,一个司马光,一个王安石,两个党/派的代表人在朝廷上争得不可开交,直到宋神宗去世,高太后听政,任用司马光为相,新法全部被废除。
  负责人偷偷摸摸地找到变法的背景和标准答案,恶补了一下历史,不然跟他们聊天都会聊着聊着一脸迷茫,答也答不上来。
  见没有人回答,无奈之下,王安石只得站出来答题:“此题选第四个。”
  他说完就跟着司马光两个继续讨论当年的变法到底有什么弊端,有什么成效,当时两个都是当事人,身在局中并不能看清楚这件事情的全貌,如今跳出来,站在历史的角度来反思,两人冰释前嫌,一起研究当年的变法。
  简直跟个现代的史学家一样,用旁观的角度去看,仿佛自己并不是当事人一样,要是让当年的那些官员看到两人其乐融融地讨论一些事情,怕是觉得自己走错地方。
  【回答正确,在庆历新政失败以后,北宋依旧处于积贫积弱的局面,朝廷内外都渴望改革,这时王安石提出改革,实行新法以加强对国家的管理和控制。】
  现在涉及到具体事情的怎么都是当事人来回答问题,别人怎么不出声,负责人坐在一旁看着史书,才意识到这件事情。
  【第七题,请听题:“《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载:‘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城乡,不旋锺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为此朱元璋采取的措施是?
  A.三省并立
  B.削弱敌方
  C.废除丞相
  D.设立内阁”】
  朱棣比朱元璋还要早先按下按钮:“这题选第三个,父皇他废除丞相。”
  话音未落,便收到朱元璋的视线,他动作僵硬地看向朱元璋:“父皇,有何事要跟儿臣说的吗?”
  “无事,就是想要问问你,靖难之变是什么回事?”朱元璋看着朱棣。
  朱棣:“……”
  旁边的建文帝朱允炆悄悄地坐在一旁,不想参与这件事情,他后面才知道朱棣即位后干的事情。
  【回答正确,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爆发,朱元璋意识到相权过大,皇权旁落,同年废除丞相制度,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胡惟庸案?这个词怎么有点耳熟,是不是明初朱元璋杀了几万人那个案子?
  002冷不丁地在负责人身后出声:“嗨?还记得我吗?”
  “记得,你就算是魂飞魄散我都记得,啥事情啊。”负责人没有回头,边翻卷子边问,“你这个时候才来凑热闹?”
  “可不是嘛,哦对了,胡惟庸案是不是牵扯到一大堆人?”
  负责人:“是啊,这算是明初四大案之一了,挺有名的,都是洪武年间的事情,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还有蓝玉案,晚明还有三大疑案呢,梃击案,红丸案还有移宫案,不仅如此,天启帝那段时间还有天启大爆炸。”
  他说着说着,看着002,发自真心地问道:“为什么明朝的案件这么多,明初四个,晚明三个,还有一个找不到原因的大爆炸?”
  “我也不知道啊,哦对了,天启大爆炸是啥回事啊?”002眨巴眨巴眼睛,“我都不记得了,好像就是我之前待过的时期。”
  天启大爆炸啊,根据史料记载,当时的爆炸中心产生蘑菇云,跟个核/武/器爆炸一样,爆炸波及的范围几乎遍布整个皇城。
  至此王恭厂在历史上留名。
  “就一个突然的爆炸,大得在历史上留名,感觉还是挺恐怖的。”负责人看着当时的记载,着实有一些胆战心惊,这个蘑菇云让他想到了一些不太好言说的事情。
  【第八题,请听题:明代内阁辅臣大多科举出身,他们常以儒家的治国原则来检验皇权行使是否得当。如有不当,便要向皇帝进谏,或利用手中的封驳权来加以阻止。若“进谏”或“封驳”无效,阁臣可以引退辞职。这反映了?
  A.内阁的设置利于减少失误
  B.部分皇权转移到内阁手中
  C.内阁不是中央正式行政机构
  D.内阁对皇权的有明显的制约。】
  有人直接:“第一个。”
  还没等反应过来,已经传来“回答正确”这四个字的声音。
  负责人手上的资料还没有捂热,就要看下一个,他跟002说道:“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们压根没有插上嘴的机会?”
  “你说得对,所以,题目难度要加难吗?”002翻翻题,“后面都是涉及到近代现代的,肯定不能用(注),准备换题了吗?”
  “还有几道题就是地理了,没关系的,直接用就行了。”负责人满不在乎地准备看那群人答地理题,“还好不是投影到各个朝代的位面去,不然给刘彻一张现代世界地图,他能直接跑到更远的地方去。”
  002:“有什么影响吗?”
  “没有,就是在那一个平行时空的历史被改变了而已,不会影响到现在的时间线,但是现在时间线的刘彻,之前看到星空非常感兴趣,说是原来还有这么广袤的空间,你说给历史上的他一张地图难道不会直接霸占全球?”负责人盯着002。
  他接着假想:“哦,按照当时的科技发展,全球应该不会,但是欧亚大陆应该可以一试。”
  【第九题,请听题:明清时期,一些地方出现了“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会馆、公所为其在异乡联络计议之所的、自发形成的商人群体”。这反映了此时期?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商品经济的繁荣
  C.工商业市镇兴起
  D.工商皆本思想形成】
  不小心点到按钮的李世民有些尴尬,他对这方面不是特别了解,只能盲猜一个答案,结果可想而知,没有回答对。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