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宗颍再是绝顶功臣之后,也没有了八公山上的前辈胡寅、林景默的艰苦与际遇了。那时赵官家真是无人可用,因此这批人但凡坚持住的,几年之间扶摇而起官至尚书甚至宰执。可到了这时候,不是文曲星下凡,当官不熬资历已经是不可能了。但是赵官家在杭州驻跸期间也发现了宗颍一个优点,那就是善于统筹,做事细心。于是北伐胜利后,赵官家决定迁都后,就把他扔到了燕京,先给胡寅打杂,顺便收拾一下残破的宫殿。
话说燕京自辽朝萧太后时就营造了宫殿,百余年下来自然也是气度不凡,但是这十几年间屡遭兵祸,祸害的也是不轻。这倒也罢了,毕竟宗颍等都知道这是临时性工程,真要迁都营建非得相公坐镇工部出马,他现在的任务只是先恢复一点人气规模。但是谁知道潘贤妃母女没多久就被赵玖送了过来,这下问题就大了。
众所周知,潘妃自建炎初年就被送去扬、州,等皇嗣夭折回到汴梁时情况已经大为好转,根本就没吃过什么苦,压根受不了这样的居住环境,闹着要排场摆设和奴婢。
可是赵官家不在,你说谁理她?
大宋制度,宰相连皇后废立都能说上话,何况你一个妃子?吕浩颐、胡寅都算这一级别而且脾气一个比一个硬,要不是事太多且不值当,信不信参你一个后宫乱政。只有宗颍,职责所在,不免受些气,但也仅仅是受些气而已。他毕竟是建炎三十六功臣之首的长子、天子近臣,潘妃除了说几句能拿他怎么样?
宗颍想她那些奢靡享受是不能满足的,每当看到官家桑树鱼塘他都默默在心中告慰父亲,如今真是“王师北定燕云日”了,可要是他宗颍顺着后妃的意搞出什么花岗岩来再把北方百姓压榨反了,怕是他家祭老父时宗泽得显灵抽死他。但让她这么吵闹下去也不是办法,而且宫闱太过荒芜那也是他失职。
吕本中听了半天听不到重点,觉得他这学士真是越当越回去了,不由道:“这些又跟秦王扯上什么关系,总不会是潘妃要的那些燕云大族女子吧?”
谁知范宗尹眼色更加古怪,叫他心里“咯噔”一下,顿时觉得荒诞无比。
“小弟啰嗦一二,意思是小宗也不容易,他不想理会贤妃......昭容,但是整修总不能停下来,燕京皇宫这边的宫女内侍不是当日乱中被杀了,就是女真人跟着主子跑了,剩下几个命大的大都是当年被掳掠来的河北良家子,听说大量河北人在分田地归故乡,都哭着求着要出宫看能不能回乡,宗颍哪里能不答应。可这样一来他除了几个无处可去的老内侍,就更没人手了,宫闱之地,再怎么也不能招来大头兵进内宫种花砌砖吧?正好那时候韩秦王因为杀戮太多被胡经略好一顿教训,手里剩了一大批妙龄女子本来是要充作......反正不知道小宗是怎么跟他商量的,他就把这些人全送进了掖庭,其实这本也符合规矩,罪人女眷充入掖庭也是有史可寻,可是,昭容见着这些人花枝招展的......”
剩下的话就不用说了,潘妃如今已经快三十了,生有三个孩子,看着脸上能掐出水来的名门之后(哪怕现在已经是罪人),哪怕宗颍再三解释这些人都是干粗活的,你说她能不想歪吗?
吕本中倒是丝毫不担心韩世忠,谁都知道官家不可能因为一个妃子的无理取闹和他真计较,不然也不会叫他当枢密副使了,连御营左军也交给了他的老部下解元和王胜分领(此时韩世忠满满忏悔的密信已经寄回来了)。只是苦笑道:“官家最是不羁,虽说这些女眷入了一趟掖庭难免让混沌之辈造谣,他也不会在乎,无非是看着眼下局面发发火罢了,只是将这些人嫁给宗亲,却真是.......神来之笔。”
范宗尹刚喝了一口热茶,想到被他套了那么多话去,道:“吕兄在江南办报,待了这么久,宗亲的事怎么也知道些底细吧,难不成还不跟我说说。”
吕本中想到官家临去北伐时布置的“一旦不测,处置渊圣”事,脸色不免一僵,可怜他一个四世三公家族自幼饱受儒家忠君思想的公子哥儿,为这事折磨地自己整整瘦了十斤,却连亲爹都不敢说。于私情于大局,他不能也不敢怨怪官家,但不可避免地迁怒了一干“北狩”归来的皇亲贵胄,道:“有什么可说的,本朝规矩,天子期功之亲的宗室嫁娶需要上报宗正寺,大宗正经过宜佑门托孤之后恨不能谁也注意不到他,南阳那边的远枝宗室还好,长公主们那边又有太后做主。至于扬州那里的都是道君皇帝子孙,他怎么愿意管这些事,只推说二圣还在理都不理,那些人只不过现在无钱了不然不能娶妻还不能买妾。这次大概是因为武威郡王(原御营骑军统领,大宗正长子)赵不凡殉国,心痛之余想起总归是一个祖宗,很多人当年也不过是一个孩子能有什么罪过,才跟官家上书提了这么一嘴,事情赶到了这里,这不官家就安排了吗?”
范宗尹听后也是一笑,其实说心里话,不是为了忠孝观念,谁看的起道君皇帝和他那群干啥啥不行、祸国第一名的儿子们,哦,不对,除了我们英明神武的官家。但众所周知官家最反感和忌讳的就是这二位父兄,白马绍兴之事闹得天下皆知。连带着对那些兄弟也没个好脸色,宗室改革就是给口饭别饿死,心情好了赏个媳妇暖被窝,要是还敢挑三拣四想回京那好办,现在女真已经向大宋称父了,想必不介意在五国城里重新接待一下各位“叔父”。
两个在别人眼里的近臣废物心里使劲儿嘲讽了一下真正的皇室废物,终究不好太过放肆,正准备各自去忙,忽然见了前任湟州知府,现任河/北路转运使梁嘉颖苦着脸过来,三人一汇总才知道,、大同驻守的绥德王德部、真/定府驻守的安阳郡王郦琼部和沧/州驻守的凤/翔郡王田师中部都因为军民关系和军功授田问题出了些纰漏,部分友军之间甚至还互不相让,惹得主帅之间也产生了些矛盾。
他梁嘉颖虽然是分管田地问题的,可这一级别的帅臣他可管不了,只能请官家或者是枢密使张浚出马。吕本中和范宗尹相视苦笑,封建时代,土地就是人的命啊,只一两个月间帅臣和地方官间已经出了无数的事儿了,要不官家也不能最近一直不痛快,潘昭容为此受罚,多少也受了些迁怒。但是又不能不报,只好一起劝道道官家还在气头上,请梁小弟不如缓上一缓再禀报。
梁嘉颖操着好不容易练好的雅音,感慨道:“不瞒二位贤兄,小弟当年在御营前军念报纸时就觉得,无怪官家最看重岳.....魏王,这么些天了,只有他那里军功授田没有篓子,也没亏待河北回来的乡亲。”要是都跟岳王爷似的军纪严明,他也不用这样发愁了啊。
吕本中二人深以为然。
结果打脸就是那么快,才没过几天,军纪严明洁身自好的岳飞那里,就出现了田产争执问题,还不可避免地闹到了御前。
赵官家:鹏举你变了,你也要我操心。朕什么时候才能去修黄河啊!
第4章 :岳飞的无奈
岳飞牵扯进田地分配问题里去,不光是赵官家,就是一种文武臣工、御营同僚也是大惊失色,交好的如鲁王张荣都让人写信问小岳是不是有啥难处别客气跟我说,可别干这缺德事儿,弄得岳飞哭笑不得。
的确,别看御史们防他跟什么似的,但历经十年,谁都承认,当年的岳节度,如今的魏王是公认的武将私德第一。喝兵血搞腐败是绝没有的,他不仅洁身自好而且治军严明、礼貌谦逊,比之五毒俱全的韩秦王、贪财如命的张齐王和跋扈到天怒人怨的曲大,简直是武人中的诸葛亮。当然,也正是因此,出于某种不可说的原因,文臣防他跟防贼似的。但最该防着他的赵官家不防着,不仅不防着,还在北伐战争中真正的方面之任交给他,自专之权都给了,还把最有可能拖他后腿的张浚留在东京,最大程度上发挥了他的作用,共同造就了这古往今来最成功的收拾山河事业。
但问题是,你岳鹏举都严于律己十年了,怎么在这个官家最在乎的问题上栽了呢?
等赵玖看完岳飞的请罪劄子和新任相州知州赵伯药(建炎朝第一位状元,宋太祖之后,殉国宰相汪枢密女婿)和春耕巡视组成员陈益的详细奏报后,颇有种哭笑不得之感。
原来岳飞如今已经是爵封魏王,职封元帅,按照宋朝制度本就是有恩荫和食邑和功臣田,但是他真如当年和金兀术所说那样,生则抚恤遗孤,把自己的赏赐几乎全都拿出来照顾那些早年阵亡没赶上这一波授田的同袍遗孤和伤残士兵,家无余财。济南府的贵妇人谁不知道,岳夫人李氏头上连一根金玉也没有,平常就用银钗子挽发,岳家的小子们除了岳云得上阵,其他的都得穿旧衣服。
有他这尊大神镇着,御营前军的军功授田可谓有条不紊,他还主动以河北人的身份调和了很多归乡民夫的口粮田问题,真是帮了地方治安大忙。但是人就有弱点啊,岳飞也不是完美无瑕的,在形势一片大好之下,有户人家半遮半掩找了上来,他还不能不见。
无他,来人正是昔日岳飞家的雇主、韩家的当家人韩肖胄和他的堂叔韩恕。话说岳家贫寒,岳飞曾经当过韩家的佃户和弓手,但韩恕这没脑子的在他稍稍发达之后到处宣扬,被赵官家好一顿收拾。韩肖胄又在岳台大祭时活活被赵官家的“为富不仁,咎由自取”骂昏了过去。十年之内,两者之间地位已经倒悬。
韩氏叔侄就算有充分的证据证明相州近万亩的土地全部属于自家,也知道赵官家要“均贫富”的决心,又有沾亲带故的吕公相提醒千万别去找死,本来是万万不敢来找岳飞啰嗦的,但是回来一看,祖坟都被糟蹋的差不多了,除了嚎啕痛哭上书赵官家尽数杀了女真俘虏外,为人子孙总得做点什么。
倒不是说赵官家刻薄到连他们家祖坟旁边的祭田也给收了,而是紧挨着的原本属于韩家的一处昼锦堂,也被战火摧毁了。这昼锦堂可是韩家的老祖宗,名相韩琦回乡时建造,取“衣锦还乡”之意,欧阳修那篇著名的《相州昼锦堂记》就是为此而创作,对于相州韩氏来说,它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可回来一查问,附近百亩良田已经被官家赏赐给此次作战勇敢锤死金军万户王伯龙的岳云了。
无可奈何之下,只好厚着脸皮赔着小心来求岳飞,愿意高价买回原址,重新营造以求告慰祖宗。
岳飞本就是个大度之人,记恩大于记仇,虽也明白自家土地是被韩家以合法手段侵吞了,但总也念着当年韩家给了一份活计养家糊口的面子,何况人家已经摆出这样的姿态,当即叫来岳云,命他写下转让文书。但是在韩氏叔侄千恩万谢下,我们的岳小驸马却面色涨红,打死也不肯拿出地契。
岳飞勃然大怒,他本是严父,岳云虽为少帅,在军营里就少有不挨军棍的时候,眼下见他居然为了些许财物忤逆自己,二话不说就打,要不是杨再兴看势头不对拼死拦着,只怕岳云当场得吐血卧床,这时候女眷得知了消息,岳飞长女岳安娘哭着跑出来抱着父亲大腿,断断续续说了实情,众人恍然大悟之余却都觉得尴尬。
话说岳飞前三个孩子都是老家的前妻刘氏所生,当年战火纷飞,岳飞顾不上家里投军去了,刘氏也是无奈才跟着娘家人逃荒去了,虽然抛弃亲子确实让人觉得冷血,但谁叫就是那个世道呢?后来岳飞混好了,接回了老母孩子,听说她改嫁了韩世忠麾下的都头,过得不太好,就托人送了一笔钱去,韩世忠也低调处理了,因此两人勉强也算一别两宽。
可谁知道天有不测风云,刘氏改嫁的那个男人在尧山战役中瘸了,朝廷虽然给授田和抚恤,可战争的扭曲使那人不仅沉迷赌博还打老婆,没多久就把家产败坏的一干二净还欠了一屁股债,刘氏无奈只能再次离婚,可是她娘家父母已经过世,兄嫂过得也一般,虽然收留她,却也要起早贪黑刺绣干活,换的一口饭吃。
这次收复两河后,大量流民回归,刘氏的娘家也不例外,但是因为军屯,他们家的田地大幅缩水,兄嫂便看刘氏渐渐眼睛不好了做不太动活儿,便不想管她了。刘氏也是走投无路,听说岳母已经由子孙服侍回了汤阴老家,犹豫再三只好厚着脸皮想去讨些接济。
但是岳母能对她有好脸色就怪了,当时就“请”人走了,还严令不许告诉远在辽东的岳飞。可是她忘了母子天性,刘氏走的时候,岳雷还小,这些年早就把李夫人当成了亲生母亲,可是岳安娘却已经记事了,虽然难免怨恨母亲抛弃自己,但母子血脉,看着她如今形容枯槁寄人篱下,心酸难忍,终究还是背着祖母告诉了刚刚回家的哥哥岳云。岳云是个纯孝憨厚之人,更是难过,兄妹俩有心想接济生母一点,奈何他们老爹太清廉,孩子们也没啥私房钱。万幸这个时候赵官家听说自家女婿砸死金军万户,结果因为岳飞严格要求没给报功劳,大笔一挥赐了田宅。岳云就悄悄把这些送给了生母,供她颐养天年。
岳飞听完来龙去脉,尴尬之余也觉得儿子做的没错,他自己就是忠孝之人,刘氏再怎么说对岳云有十月怀胎的恩情,岳母可以有气,但岳云如果眼看着她晚景凄凉而不管,那岳飞非打断他的腿不可。因此他想的办法是自己出钱再给刘氏换一处地方,把韩家想要赎买的土地还给人家。
但那时相州又是军功授田又是流民归乡,一时间哪里有多余的田地?甚至会让巡视组警惕你是不是想趁机兼并?梅花韩氏是个大家族,家主虽然已经认命了,总有几个不大着调的还以为这时代没变,居然去找岳家理论,动手虽然不敢,但把刘氏的事却说得格外难听,这叫岳云如何能忍,拖着还没好的身体把人就给揍了个满地找牙。
于是,这事儿彻底闹大了。
第5章 :刘錡的见闻
此事按说发生在吕颐浩去世前后,但碍于这年头的通讯落后,赵官家到了腊月初十才弄清楚来龙去脉,哭笑不得。这事真不是原则问题,挺多会让岳飞再被人内涵一把当年带了绿帽子的往事,但以岳飞的气度,赵玖相信对他影响不大。
至于官家的处理很简单,用了上次对付西夏国主的办法,直接让人写条子问韩家人项羽的“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是不是值得学习,还怕他们看不懂这个典故再次赐下《史记》一部,回头提交一份《新昼锦堂记》,当范宗尹再次接到这个任务时,只觉得人生充满荒诞,同时也知道所谓梅花韩家彻底凉了。
当然,岳云身为军人,打人不对,责令其部长官张宪责打其二十军棍,但为人子奉养生母无可厚非,赏赐不予收回。
赵官家对于韩家的死活没兴趣,至于自己那女婿,想起大公主佛佑寄来的字里行间充满哀求的求情信,很不厚道地想反正他不罚岳飞也会打儿子,才不是老岳父看拐走闺女的臭小子不顺眼呢。
只想到老子八年来也是当亲闺女养大的这还没出嫁就向着臭小子,完全不想想是自己主动结亲加上同意人家小情侣通信的。
岳飞这事儿算是解决了,剩下的军功授田虽然一堆破事,但总体推进还是客观的,至于韩世忠屠杀的后遗症严重,真就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了,只能靠胡寅等人慢慢平复了。因此三十八岁的胡寅正式由燕山路经略使兼任河北大都督,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使相,从此可以被人称呼一声“胡相公”。
但眼下是赵官家已经离开东京开封快三年了,那里毕竟还是权力中心,他要迁都又不是要废弃这座大城,今年无大事,再不回去真不合适了。
所以建炎十年的腊月十二日,赵官家再次开始千里大转进,从密云出发一路过大名、HD至黄河,直奔开封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