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宋同人)绍宋之后——广寒宫宫人【完结】
时间:2023-11-16 23:08:25

  但事儿就是这么寸,这打铁汉子有几个从小玩到大侥幸在战火里活下来的弟兄在御营前军和海军当差,听说大哥要娶老婆了都很给面子地请假来送贺礼,然而其中一个居然曾经跟张莲相好过,还知道她跟金人的旧事——当年拿这个当招牌来着。
  打铁汉虽然也知道世情艰难没指望她是黄花闺女,但到了这一步,这婚事自然告吹了。雪上加霜的是几个军汉嗓门高,被燕京宫里的宫女听到了,这种事情传播自然很快,何况大家被就对她一进宫就做了女官不服,流言蜚语传的格外不堪,张莲如果一直身在泥沼里也就罢了,但明明曙光就在前方,一下子就被人揭开最痛的伤疤,骤然刺激之下,居然当晚踢了凳子上吊。要不是杨沂中听到流言格外关注她,这姑娘当场就香消玉殒了。
  赵官家听说此事后暴怒,杖毙了十多个宫女内侍,宫中自大押班冯益以下无不噤若寒蝉。要知道官家最是体恤他们这些人,除了当年康履涉及政治自己找死,这么多年官家还是首次杀近身服侍之人,而且一杀就是那么多。
  杀了人,赵官家还不解恨,着急了并不众多的宫女内侍道:“人之不同于畜生,就在于人有七情六欲,怜悯之心。你们大都是受过战乱无处可去的人,若是连同情一样遭遇的人都做不到,那朕也容不得这样的人。”
  自此宫中井然有序,再也没人敢私自传闲话,但张莲的事怎么办啊?赵官家头疼的看完了海港建设情况报告,又翻看到潘昭容再次上书要求来燕京伴驾,忽然有了个注意。
  他亲自见了张莲一面,见她虽然形容枯竭但是眼睛却还有神,就道:“你莫要再做傻事了,这世道本就是女人更难一些,老天既然让朕找到了,就不会不管你的。你又不是只有嫁人这一条路,朕再给你找一条就是了。”
  张莲本来打算混吃等死了,没想到赵官家道:“朕想过了,你没有身份是不行的,国朝旧例,多有后妃收养良家子为养女。如今郑太后在东京,你就去拜她为养母,然后去找潘昭容,让潘国丈找医婆教你学点医术,大战之后朕设立了许多惠济局,收养孤儿和养育孤寡老人,你到时候可以带着县君的品级,在东京或者寿春城里做个总揽,顺便也去拜见一下你父亲。”
  赵官家说了半天,喝了一盏据说很有名的“顾渚紫笋”,发现一点也不解渴,再看张莲还傻着,问;“怎么?你觉得这条路不好,那你会不会算账啊,朕可以.......”
  “不不。”张莲赶紧出声,发现居然打断了官家的话,大急之下赶紧请罪,道:“官家恕罪,奴是欢喜湖涂了,真有这样的日子哪怕是......哪怕是再被人认出来,奴,奴也能挺直腰板做人了。”说完,眼角有些亮晶晶的。
  赵官家有些感慨,封了她一个云水县君,定下了她和郑太后的母女关系,等姐弟两个告别后,把人送到了东京,然后又分别写信骂了王贵和李宝一顿,叫他们注意士兵思想道德修养,一休假就去逛窑子的给朕列入裁军名单,弄得俩人莫名其妙,官家您也不能拿岳小驸马的标准要求一般大头兵,但又不敢反驳,只好象征性地在军中训话,总之给老子安分一点。
  可以说为了这姐弟俩的事,赵官家几乎是忙了整个六月,但他自问没什么不对的,等到麦子收个了还补种了一批麦黄豆,亲力亲为地体会了一把汗滴禾下土,没管好后宫的冯益悲催地收集兔子粪堆肥。
  盛夏时节,本该是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不想大暑之后连着几日大雨,阻止了赵官家劳动之余也给海港建设和航运带来一定麻烦,当然,一起麻烦的还有这次来燕京赶考的太学生,比如杨时,他到了好友陆游的住所时,已经成了一只标准落汤鸡。
  而同样大雨瓢泼的崇文殿里,胡寅再次确认,“官家确定,此次科举不仅要文进士,还要考武进士?”
  赵玖回答的理所当然,“武举自古有之,朕当然要开!”
  ——小剧场番外——
  新书推荐
  古言大神有女如云推出新作《如梦令》,描写两宋传奇太后孟如寄的一生。
  从孟如寄小时候开始讲起,涉及新旧党争,后宫争斗,她一生深爱哲宗而为哲宗所抛弃的悲剧让人同情,当然还有人们最喜闻乐见的瑶华宫被废后和小皇子赵玖的互动,孟氏以自己无人倾诉的才华为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帝王启蒙,可以说他是不受宠的九皇子最开始的老师,这也符合很多人对于两人母子感情的建立的推测,也是赵玖一生对不幸女性同情以及后宫稀少的原因。
  当年明月、桐华君等人都为其推荐,称这是兼顾历史与想象。
  本书有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磨铁发行,现在各大网站均能订购。
  
第120章 一百零九章:武举前奏
  话说赵官家说的也没错,武举自武则天时期就开始了,宋朝也有,甚至建炎十八王之一的王彦就是武进士出身。但是,你看看宋朝重文轻武到了什么地步,武学进士的含金量可想而知啊。
  不过,什么事情都是在发展变化的,靖康耻让沉醉在大宋繁华里的士大夫明白武力的重要性。当统治者一味轻视武人,甚至当兵的几乎都要刺字流放,武举当然不受人重视,但这建炎天子整天不是泡在军营里,就是打仗的带头冲锋。发国债省钱保证军饷,军人甚至武学学生的社会地位就在这十几年里飞速提高,好像这个时候开科取武进士,也能接受。
  反正胡寅已经对御营左军很多老兵侉子的作风不满到极致,急需他们读书甚至大规模用王世雄岳云式年轻职业军人替换。
  巧了,凡是大规模驻军的地区,主官都有这个需求,纷纷上书表示支持武进士,连整天喝茶当大爷等着西辽使臣伺候的李纲都忍不住写了奏疏发表了一下对于武进士的看法,赵玖看完赶紧再次写了密扎给吴玠曲端和李彦仙,别的事都好说,千万别让李相公插手军事,任何他关于军事调动的文书,都视作乱命。
  不过此次科举文武并存已经是板上钉钉了,经过大乱之后,三年不断间建设的燕京城第一次迎来了一次人口迁移高潮,各家客栈都恨不能爆满,来考试东京太学生、武学生络绎不绝。
  这就体现出城规在城防规划时的合理之处了,很多农家小院儿本就离燕京太学和武学不远,坊市交错。这次很多人家都收拾出来空着的厢房,租给来考试的学生处,也有富贵人家的橘子,直接聘了厨娘、短佣和帮工,一时间热闹非凡,物价飞涨,竟然是比赵官家到来时促进了燕京经济的增长更加明显。
  这来考试的太学生凑在一起,不管是燕京方的还是东京方的,针砭时政,谈论国事,那是必然的。至于武学生嘛,口中的焦点永远是这次立功的岳小侯爷。
  不满弱冠之年的青年,从使节队伍,他国之内如入无人之境,带领千余人马而几乎灭一国,这是史书上才有的传奇,如今竟真实的发生在本朝,叫这帮年轻力壮、本就立志从军报国的小伙子们如何不心神驰往?
  赵官家听说之后,本着能女婿就应该给老丈人效命的原则,又把岳云从登州提熘过来,主持武举初选。
  武举嘛,毕竟是要武力与战略思维并存的,赵括和莽汉都不在朝廷的用人名单上,鉴于建炎朝的实际情况,这次不仅两处武学的太学生允许参加舞曲,就是运营的一些低级军官,只要有统制官一级保举也可以参加,而且录取人数远远高于文科进士。
  于是,韩世忠又开始在御营左军里骂人了,无他,这些人加起来参加武举的数量都不够人家前军的三分之一。更让韩秦王郁闷的是,自己年过四十才得的宝贝长子,居然只喜欢看书,不喜欢练武,真让他拿棍子打,又不舍得还得面对和老婆再打一架的风险。
  而次子才五岁,什么时候能看着他来个宣武门唱名当武状元啊。
  无可奈何之下,他只好把魔爪又伸向了王世雄道:“你个小子,当年输给了岳云,结果这一步落下,如今看看落下了多少?这次这么好的机会,你要是再把握不住,可真别出去说是俺带出来的人了。”
  没错,今年二十八岁的王世雄同学也报名参加了本次武举考试,虽然说以他的军功和战斗力,完全可以正常晋升。
  但是什么事也得讲个官家强调的实事求是啊,王世雄苦笑道。“秦王厚爱,小子如何不知,但是此次参加进士考试的人数何其多也,这骑马射箭自然不怕,可是真说起治兵策论来,我就未必比得过所有人了。”
  韩世忠虽然读了几年书,但本质未变,扶着玉带不屑一顾道,“老子当年大字不识十个,不一样一刀砍了西夏驸马,在江南擒了方腊这反贼。可惜被那辛家废物……算了与你说这些做什么?唉,考试是得考些治兵治国的方略,要不也不叫进士,那你不是也会读书吗?等等感情,你小子是奔着状元去的吧?”不然说什么赢得过所有人。
  虎背熊腰的韩世忠立马拍了同样虎背熊腰缺更加年前的王世雄肩膀一巴掌,赞许道:“好好好,男儿就要有此志气,将来国家肯定还要用兵。若你为我先锋大将,确实要有更加显赫的名声。”
  说句实话,岳云的成功固然有他天赋和过人的能力,但如果不他不是岳飞的亲生子,赵官家的驸马,他也无法赢得这么大的战略优势。
  王世雄的老婆不是公主,他本人更不是韩世忠的亲儿子或者干儿子,要想获取更大的成功,也需要建炎年首届武状元这金灿灿的身份加持。
  不过这也没什么可说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么不想考满分的学生自然也不是好学生。
  等到七月流火,秋风又起,河北大地上树叶微黄,天津海港建设终于完成第一期工程,而京杭大运河的淤泥疏通也达到预期效果——至少可以保证变经到燕京的运粮路线。
  赵官家正式下旨,将武清和周围三县合为天津府,岳翻当之无愧的成为了第一任知天津府事,李宝的退役统制官崔邦弼为通盘,江南公阁出身的施全也成了海运录事——更重要的是赵官家说话算话,他女儿女婿全家被赦免回了原籍,但下一代不能在当官了。对此薛强已经万分感谢,恨不能给老丈人和官家一起塑个金身了。
  《天阿降临》
  而主持了开港后第一次远航——当然,因为季风的缘故,这次远航也是试验性的。
  不过,对于岳帆来说,这次脚踏实地的招商建设工作完成,终于也让他摆脱了岳飞弟弟的标签,不需要再承受巨大心理压力。
  但人类的悲喜并不相同,同一时刻,别人的心理压力就有点儿大了。大名知州陆宲刚刚打了侄子一顿,还没解气,道:“竖子,知道错了没有?”
  “游知错,我不该惹怒叔父。”鼻青眼肿的陆游态度非常正确的回答道,虽然他此刻是跪着的。
  “那科举考试的事儿怎么说?”陆宲一看这小子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就来气。
  “陆游已已经想好,我要去考武科举。叔叔若还是生气,大可再打我一顿。”
  陆宲简直觉得跟这个自小就有神童之称的侄子没法沟通了。你说说,现在已经是和平年代了,你去做个武人干什么?好好读书当官不好吗?何况你也是这块料啊!
  不就是你婚事出了点波折,嫂子把你的小未婚妻唐婉的父母给得罪了,两家退了婚吗?
  你才多大,好男儿志在四方,将来功成名就之时,何愁没有好妻?为这点事就要改变志向!
  “从今日起,你不得出府宅一步,我是管不了你了,这就写信给你父亲,叫他来给你讲道理。”这是陆宲最后的倔强。
  但是陆宲很快就发现自己自作自受了,我为什么要从**着你学击剑?这娃居然半夜趁人不备,跑了。
  第二更了求打赏和月票。
  
第121章 一百一十章:功成不身退的陈规
  其实叔父大人实在是有点儿误会陆游了。不能和唐婉缔结良缘,确实对他打击非常大,但此时他并没有经历婚后那种甜蜜的生活,自然也伤感不到那种程度。
  当然也不是因为只是羡慕岳小侯爷的军功,也想来个班定远霍去病之功,他还是有这个自知之明的。
  之所以选择武举考试,是他深思熟虑后的结果,这半年间,因为办邸报,他也跟着天子近臣学了不少事情。对国家战略和人生将来的走向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当今这位天子,是绝对不会重复以前那种文贵武贱的老路的,这样就能保证文武进士都能受到尊重和重用。
  相对于文管集团的饱和,反而现在运营低级军官的问题让地方官吏十分头疼,考中武进士更容易出头一些。
  而且从现实的角度,本次文进士录取人数只有一百二十人人,而五进士的录取数量却达到五百人人,怎么算也是考中武进士的概率大。
  虽然陆游还年轻,但这几年,什么叫秋草人情他也见识了不少了。深知道,晚了一步就步步晚,叔父仕途眼看就这样,他爹陆宰这辈子是没指望了,难道他们越州陆氏的主支不应该奋发图强吗?
  他的父亲和叔父未必不懂这个道理,但是半辈子生活在重文轻武的环境下,他们的思想已经很难改变了。陆游发现既然沟通不了,那就干脆跑出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
  当然这一切有个大前提,那就是他路由自信,不管是文武,咱都是相当不错的。
  放下陆家这边的恩恩怨怨不提,临近考试了,赵官家焦头烂额了,因为主管燕京建设的副相陈规居然病了。
  就在视察武学考试的场地问题上,忽然头晕眼花一头栽倒,这可是相公,把周围的大小扈从吓得不轻,赶紧七手八脚架起陈相公,万幸其中有个段智兴,见过这种情况,建议大家找了个地方让陈规先躺下休息,另有传唤大夫来,同时上报赵官家。赵官家一听,也是吃了一惊,陈规年纪毕竟不小了,火速让太医赶了去,自己随即跟上。待到武学附近的校舍里后,听太医们讲解了半天,赵官家目瞪口呆,这不就是中风前兆吗?
  中风说白了就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陈规都七十出头了,为了燕京建设还这么拼死拼活的干,吃饭睡觉都不规律,得这个毛病可真是一点儿也不惊奇怪。
  陈规听后非常不能接受,整个人都不好了,不顾官家在场,高着嗓子说,“胡说八道,老夫精力充沛,一顿饭能吃三碗红烧肉,忙的时候办公八九个时辰都行,哪里就脑子不好了,怎么就好端端的半边身子麻了?”
  赵官家……
  您老要不这样,估计还不会得中风前兆症呢?
  段智兴经历一些事情,长大许多,劝道:“相公,小子多嘴一句,我老家那里很多人也是如此,只要静修调养,还是能慢慢好转的,但若是像您这样在大喜大悲,只会加重病情,说严重了些,甚至会半身麻痹。”
  陈规原本是万万不将他一个背叛了大理国的九品鸿胪寺典客丞放在眼里的,但刚才随行的官员也说了,多亏了段典客见识渊博,抢救及时,要不然的话,等不到太医来,他可就真有可能口不能言,眼睛半歪半闭了。
  因此,陈规就算是个宰相,也只好好声好气的道了谢,但还是道:“段典客,你这般小的年纪,是不能理解规,暮年方逢明主,得以建功立业,一心要把燕京外城布置好之心的。眼下只是小有成就而已,连外城布局都没弄好,叫我不操心,如何可能静养呢?”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