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爷不必忧心,柳仙施展的这个法术应该是用来展示未来的情况,您看那个穿龙袍的,就是柳仙口中的战神二代……啊,他动了!”
画面中,龙袍者一拍桌子,清脆的少年音充满贵气和霸道:
“朕已经决定御驾亲征,带兵攻打瓦剌,众卿不必阻拦!”
而后旁边一个身穿太监服制,却站在朝臣前列的人一步踏出来,慷慨激昂的道:
“陛下英明,本朝太祖勇武过人,起于微末却带兵如神……蒙元……,而后成祖亦不逊色其父,武功赫赫。
之前先帝也曾御驾亲征,讨伐逆贼汉王,陛下秉承先祖之风,御驾亲征鼓舞士气,臣等唯有尽力相助才可。”
可以看到,这个人权势不小,说完以后陆陆续续有人附和,反对之声寥寥无几。
死太监!佞臣!贼子!
在场无人不在心里狂骂此人,安的什么心思,他是不是瓦剌派来的卧底。
已知一个没本事且自大的皇帝御驾亲征,下场是什么?
朱元璋亲切的给出答案,被敌军打的屁滚尿流,或者被自家军队给反了砍的鲜血淋漓。
废物就应该老老实实待在皇宫里,这样都怕有乱臣贼子造反,你还敢去军队?
“陛下,臣有一言进谏!”
从人群中扑出来一个官员,抬起头正是胡惟庸,他一脸痛心疾首,先砰砰砰的磕了三个头:
“宦官奸佞,历朝历代屡屡作乱,阿谀奉承,颠倒黑白,一味媚君,臣恳请陛下下旨禁止宦官掌权乱政,不然滔天之祸已在眼前!”
这一番话义正言辞,说到臣子们的心里去了。
画面里太监都能上朝,看着还位高权重,这让他们这些臣子怎么想。
寒窗苦读、浴血奋战比不上太监狠下心的那一刀,耻辱啊!
李善长十分欣慰,觉得自己没看错了人,确实是个忠臣啊。
朱元璋心里很烦躁,TMD,他早就下过旨压制太监了啊,严令禁止内臣干涉政事,犯者斩罪。
谁哪个该扒皮的儿孙无视禁令,给了太监权力,这群阉人,虽然偶有忠直的,可大部分都是奸人!
朱棣突然觉得头皮痒痒……
老朱看了一眼跪地的胡惟庸,懒得复述一遍自己的旨意,摆摆手让人下去,就不再理会了。
——他怎么好意思让人知道是逆子逆孙改了他的禁令,不把自己放在眼里。
这般想着,朱元璋眯起了眼睛,不管是谁都和老四有关,赶明儿抽他一顿。
不知道皇帝的心思,胡惟庸愣在了原地,还是李善长不忍,用脚尖踹了他两下。
画面继续播放,不出众人所料,龙袍人带着浩浩荡荡的军队御驾亲征,到了土木堡与瓦剌交战。
先是指挥混乱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将士士气大乱。
在朱元璋吃人的眼光里,龙袍人惊恐万状,一个个愚蠢无比的命令下达给军队,甚至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与之相对,瓦剌大军指挥若定,两面夹击,最后一小队瓦剌士兵俘虏了龙袍人。
嗯,最让人高兴的就是那个死太监被砍死了吧。
可是没人高兴的起来,死一样的寂静弥漫在每一寸空气里。
皇帝被俘,奇耻大辱!
朱元璋冰冷的声音响起:
“朕读的书不多,只记得两个被俘虏的皇帝,一个是宋徽宗,一个是宋钦宗。
想不到朕的子孙里也有了这般人物。”
众人噤若寒蝉,纷纷低下头不敢出言触怒皇帝。
柳仙可读不懂空气,肆无忌惮的点头并嘲笑:“陛下举的例子倒是不错,他们确实很相似呢。”
“哦,有哪些地方相似?”
朱元璋的声音如同从寒冰地狱里传来,冻结了周围一切生机。
“嘘,本君可不能剧透。”柳仙竖起一根手指抵在唇上,神秘的道。
第217章 卧底皇帝
画面在继续,这一战大明惨败,有些人已经不忍看下去了,在场的人大半是陪着朱元璋白手起家过来的。
可以说,大明的缔造者就是他们。
似乎想要看人更加痛苦,画面故意呈现了一幕幕大明军队在失误的决策下被屠戮的画面。
阵亡文臣47人,包括尚书、侍郎等高官,几乎将人一网打尽。
武将这边有18人阵亡,公爵、侯爵、伯爵、驸马等等,看到这里骚动更甚,因为他们都看到了熟悉的爵位名称。
锥心之痛,都是自家的后代。
面对老伙计们幽怨的目光,朱元璋很不好意思,谁知道如此英明的自己有这样的儿孙后代。
看到最后瓦剌大军挥兵北上,大家放松了,还好,看来他们只是要抢点钱罢了,不是要灭了大明。
南京还好好的就行,众人乐观的想,只要太子登基了,再苟一苟说不定还有复仇之日。
至于那个“大明战神”最好就死在瓦剌算了,徽、钦二帝也是死在金国呢,够相似了吧。
这时,柳仙眨眨眼,好像有点不解,最后恍然大悟的对朱元璋道:
“想不到看到瓦剌要去京城抄家,你们还能这么镇定,本君真是佩服。”
什么,这个妖仙在说什么,京城?
君臣焦急的去看,没错啊,路线不对啊,这不是往南京来的方向啊。
突然,朱元璋脑海里一阵电流闪过,机械的转过头,一手指着燕王,哆嗦道:
“他他他,他是不是移都了。”
反应过来,朱棣汗毛都要炸起来了,眼睁睁看着柳仙轻巧的点头,双目微闭,淡淡道:
“永乐十九年,成祖迁都北平,誓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好激动人心的誓言哦,君臣短暂的称赞一下。
有熟知地形的大臣不顾脏污,一屁股坐到地上,用手指在地面比划,随后绝望的道:
“没错,就是往北平去的。”
“完了,朝廷的重臣几乎都死在瓦剌手下了,而且没兵没将,靠着留守的三瓜两枣能干什么?”
“说不定还有转机……哎”
说话的人自己都不信了,在场之人面色无不难看,大明现在建国才不到二十年,他们居然有幸能看到亡国的时候。
呵呵,只有秦始皇的臣子有这种体验了吧。
凌潇打了个哈欠,更抓马的事情还在后面呢,她适时加入谈话,如同导游介绍景色一般:
“接下来就是这位皇帝另一个称号的由来了,大家要认真观看……对了,这个称号是叫门天子!”
叫门天子是什么意思。
原谅这些君臣贫瘠的想象力,但是很快屏幕上的画面就告诉了他们答案。
只见“大明战神”已经脱下了龙袍,而是换上了明显的异族服饰,他和周围的瓦剌贵族谈笑风生,好似一家人一般。
朱元璋一阵恍惚,难道那个太监不是卧底,而是皇帝是瓦剌派来的卧底。
从小卧薪尝胆,苦苦在异国宫廷中挣扎,终于有一天成为了皇帝,就迫不及待的为母国出力了。
这样就没错了,不然他怎么会看到这个卧底皇帝跑到大同的城门底下,拍着门,威胁守将打开城门,迎接他亲亲的母国人进城去劫掠大明百姓呢。
守将不肯开门,嗯,这个狗卧底和瓦剌人大开宴会。
没钱了怎么办,让守将给钱奉养皇帝就是了嘛,搂着瓦剌老婆喝酒寻欢,真快活啊。
朕都眼红了呢!
朱棣眼见自家父皇双目发红,鼻孔喘着粗气,若无其事的朝旁边挪动脚步。
当看到堂堂一国帝王被俘后为敌人叫开本国城门时,所有人都变成了哑巴。
就算是杀猪卖肉的屠夫也不会这么没骨气啊!
大家好像看见,大明的骨头都被那一声声开门叫折了,从此没了脊梁。
朱元璋冷不丁的道:“来人,送些茶水和点心过来。”,又转头看向众臣:
“都吃,都喝,年纪都不小了,别一口气上不来气死了。”
大家讪笑:看起来陛下你会先气死的样子,他们倒是还好。
茶水点心陆续上来,柳仙这边也摆了一份,她拿了一块玉露糕吃了半口,百无聊赖的样子。
这场中弥漫的悲观气氛丝毫没有干扰到她,只有深入骨髓的无所谓。
这应该就是长生求道的妖仙所拥有的傲慢吧,朱棣低下头想。
瓦剌大军极快的朝北平进军,这时画面一转,来到了北平之内。
一群官员正在争吵,面目模糊的人说着同样的话——南迁!
朱元璋恶狠狠的塞了一口点心,朕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突然,有一个官员越众而出,大骂要南迁的所有臣子,舌战群儒,硬生生压下了南迁之议,强硬的要求固守。
老朱的点心放下了,他推开前面挡着的人,噔噔噔凑近了去看,心跳的比吃了地主的牛那一天还快。
这个官员以“主少国疑”放弃让两岁的太子继位,去请皇帝的弟弟登基。
众人精神一振:做得好,“国赖长君”,太子毛都没长齐,瓦剌都要打过来了,怎么能指望他。
接下来的发展让人目不暇接,继位的是个不错的皇帝,他态度强硬下旨不让边关守将不听瓦剌的借口。
他坚决不南迁,任用那个压下南迁之议的臣子“于谦”为兵部尚书。
朱元璋眼中异彩连连,劈手夺过旁边臣子的茶水,咕噜噜一口灌了下去。
好儿郎,大明万幸啊!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于谦果然不凡,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组织军队列阵京城之外,防御瓦剌军队。
瓦剌用那个朱叫门逼和,于谦断然拒绝,“社稷为重,君为轻”。
瓦剌没了办法,觉得朱叫门也没了价值,直接把人给放了,无奈和大明达成了和议。
一场灭国之危就此泯灭。
“好,这是忠臣之表。”
“此人既忠且贤,但是也是有明君在上才有此能臣施展才华,正如我等,若是落入昏庸之君手中,哪里有今日。”
“是极,是极。”
……
画面一结束,嗡嗡嗡的说话声就响了起来,朱元璋虽然没说话,但是脸上的笑就没停过。
这时,忽然有一道弱弱的声音响起:“可是,柳仙之前说了,这个叫门的他日后夺门复位了啊!”
第218章 任务结束
明亮的大殿里,朱元璋静静地坐在龙椅上,一言不发。
良久,“大家说说,到底该怎么办吧。”望着底下自己的栋梁之臣,和年长的皇子们,朱元璋冷静的开口。
柳仙走的很干脆,摆明了态度不想参与人间之事。
“臣有一言,陛下姑且听之。”
一个官员站了出来,神情激昂的道:
“这些无道之帝都出自于燕王后嗣,陛下只要正本清源,不令燕王有染指大位的可能便可。
太子贤德宽厚,太孙小小年纪孝顺英武,都是一等一的国之后继者……”
朱棣忍无可忍,什么叫不让他有染指大位的可能,是要杀了他,还是更“宽容”一些,剥夺他所有的权力?
“本王倒是不知道,什么时候雄英被父皇封了皇太孙了?”
草草插了一句话,朱棣眼角余光注视着上面朱元璋的表情,正欲张口给人扣一顶大帽子。
比如说,你是那根葱,敢轻言皇位承继。
“够了!”朱元璋一拍桌子,凌厉的看了一圈人,见燕王不服气的低头,太子脸上看不出来什么,他的头剧烈的疼起来了。
自家孩子都是好孩子,但是皇位只有一个。
交给太子,标儿的寿命长短,始终横在所有人心里,万一有个什么,大明可禁不起动荡。
交给燕王,原本未来就会是他继位,还功绩不凡,可是燕王的后代,那都是什么东西啊。
而且……朱元璋望向自家好大儿,脸上有一丝心疼,标儿自幼是天之骄子,是自己的继承人,一朝沦落,他怎么忍心!
朱标适时站了出来,好像没有听见之前自己一派的人和弟弟的争吵,只围绕如何预防出现未来之事上。
禁止宦官当政重提了一遍,还有诸如开武举、立内阁等等,都是老成持重之言,听的朱元璋连连点头。
其他人见太子开了头,也放开心思纷纷提出建议。
场上热火朝天,独留燕王一个似在神游天外,只觉心火上涌,寒气下逼。
他还是想不通,龙生龙、凤生凤,有自己这么厉害的祖宗在,后代怎么一个比一个不成器。
怎么说父子之间多有相似呢,朱棣也想到了一种可能——肯定是儿孙们娶的妻子不好,当然他家徐王妃聪慧豁达,只有好的。
王妃和后面儿孙的妻子有什么区别呢。
朱棣想啊想,牛角尖越钻越轴。
等皇帝他们快商量的差不多了,突然听到一声大叫:“我知道了!”
朱元璋手一抖,寻着声望过去,就见老四双目晶亮,看着自己激动的说了一大通的话。
“你想了这么久,就想到了以后给皇室子孙选妃,不要只从民间良家子里挑,应该让勋贵官员的女儿也一起选?”
要知道,为了防止外戚干政,朱元璋早就下令:“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
意思就是,姓朱的皇家人找老婆,只能从民间找。
当然,皇帝之前的几个儿子因为早就娶妻,妻子不是开国功臣的女儿,就是为安抚前朝选的蒙元郡主。
朱棣娶得就是徐达的女儿,他前后那么一想,就觉得是民间的妃子不行了,受到的教育之类不高,导致生下的孩子教不好。
他把想法完完整整的说了出来,朱元璋居然有一刹那觉得有道理。
之后越想越觉得,对啊,朕的血脉是天底下最尊贵的,子嗣理应会继承他的好处,如果不好,肯定不是朕的问题……
朱元璋和朱棣对视。
滋,就这一下,双方心灵奇迹般的相通了。
可能这就是家中有皇位继承的人之间的心有灵犀吧。
朱元璋办事雷厉风行,半点不拖拖拉拉,当即就豪爽的表示之前下的旨意作废了。
他要公平竞争,给臣子们一个面子,让他们的女儿“有幸”能陪王伴驾。
听到的大臣们反应如出一辙,陛下英明,陛下做的棒棒哒。
这时,外面晴朗的天空突然劈下一道闪电,伴随着惊天动地的雷声。
众人一惊,幸好后续什么都没有发生了。。
应该只是旱雷而已——众人想。
18888声音轻若蚊蝇:“宿主,进度条已经满了,这个世界的任务已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