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擅长音律,乐器以琵芭与古筝弹的最好,也不知荣妃喜不喜欢。
如若能获得荣妃的好感,想必自己在宫中的路会顺畅许多,可惜万岁爷白天都歇在荣妃娘娘那里,又有二皇子,即便想要亲近,也找不到合适途径。
真是可惜。
与袁氏的怨天尤人不同,王氏已经从离开家乡的悲伤忧愁中走出,开始尝试着摸索自己的未来。
又过几日,终于抵达京。
南巡队伍穿过长长的京城街道,在百姓的跪拜簇拥下,回到紫禁城。
经过繁琐复杂的一系列流程后,众妃聚集承乾宫,佟皇贵妃也为这队伍末端多出的两位新鲜美人惊了一眼。
但这都不是事儿。
当佟皇贵妃提出安排之事时,敬嫔已经对着袁、王二人姐姐妹妹亲近起来,很显然,作为宫里无子的嫔,又不像启祥宫那种特殊情况,她已经等不下去了。
袁、王二人的确身份低微,但都是从江南水乡万里挑一的美人,还和宫里美得风格不一样,小巧玲珑,静静站立时温婉可人,走起路来摇曳生姿。
想必能获一段时间的圣宠,也许能够为她带来一个阿哥。
有子万事足的佟皇贵妃对此无意见,手一挥,便让袁、王二人搬入永和宫。
马佳芸兰的神早不在这里,分开这么天,哪怕知道胤祁胤祝没事儿,先前也在迎驾队伍中看过一眼,但不可避免,还是想与他们早早团聚,说一说话儿。
只是在团聚前,佟皇贵妃与惠妃又提出现在天色尚早,不如将宫务交接先办了,或许她们也是看荣妃舟车劳顿,既然注定交出去,不如给添一些麻烦。
这个可不算小事。
马佳芸兰打起精神,已经到嘴的肉,她可没打算还回去,实权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的香,这种几百年都万变不离其宗的管理制度寻旧例也不难。
一笔账一笔账理清,还需要加速,不能耽搁其他二人过多时间。
尤其是佟皇贵妃,官大一级压死人。
当发现疑问时,马佳芸兰提出质疑:“皇贵妃娘娘,这上驷院管事换了两个?”
佟皇贵妃把从马佳芸兰手中接手的唯一事多利少的宫务丢给惠妃,她抬眸,惠妃笑回:“荣妃姐姐这记性可真好,大大小小几十个管事换了两个姓也能一眼认得出来,确实,两位姓李的管事因年事已高,受不住冬春冷热交替,得了风寒迁出宫去了。”
马佳芸兰抿唇:“劳烦妹妹了。”
她打算回头派人去请民间医术好点的大夫去探一探两位四十岁上下的太监,若有治便赐药材,若实在无治,也只能为他们安顿后事。
至于上驷院的这两个岗位,惠妃插上的人,即便他们没有问题,马佳芸兰也不能用,得找个借口,通通替换掉才是。
否则这种口子一旦打开,会对她在内务府这帮势利眼面前管理产生不利影响,这些人可是无漏不钻,风寒是个好借口。
对了,不是马佳芸兰不处理内务府,现在内务府犯错不到致命程度,打蛇不死,自遗其害,得再养一养,才能以绝后患。
马佳芸兰又指出四、五个疑问,佟皇贵妃与惠妃对于荣妃的能力又刷了一波新认知,对于那些没有管理过宫务的妃嫔来说,甚至觉得有点在听天外之书。
把以上问题解决后,宫务交接的第一步才算完成,第二步还是得尽快上下全部肃清一遍,早发现早处理。
各回各宫。
回到钟粹宫,胤祉、胤祁、胤祝三兄弟已经等了好一会儿。
见到马佳芸兰,胤祁胤祝从椅子上弹了起来,还和小时候一样,争先恐后哒哒哒跑了过来,一边跑一边叫“额娘”。
钟嬷嬷与秋莺也在,两个人正在张罗着今天的晚膳,江南的特色菜的确多,但他们京城也不是没有家乡的味道。
有了主心骨,钟粹宫才算活了过来。
有那么一瞬间,马佳芸兰觉得钟粹宫里弥漫着家的温馨,只少一人,不知塔娜在蒙古的生活过得怎样?
假如塔娜知道,她一定会回答:“激情四射,精彩绝伦。”
第76章
时光飞逝。
二十八年春选取消,太子党期盼已久的太子妃依旧遥遥无期。
康熙罕见的既当阿玛又当额娘,他考虑到自家儿子年纪也算不小,在南巡结束后,便从小选中挑了又挑,为太子赐下大小李佳氏两名包衣旗出生的格格。
至于其他皇子,大阿哥已有家室不用操心,而二阿哥胤祉深得他心。
于是康熙又给胤祉赐了两个格格,当作对他的看重。
从头到尾不知情的马佳芸兰差一点口吐芬芳。
很久没有这么火大了。
胤祉接旨的时候也愣了好一会儿,回过神来,第一反应表示猜出自己额娘知道此事后,会很生气。
因为他们都上过基本的生物课,课程内容与健和后代相关,自然被强调有些事情过早不仅影响本人身体健康,且生出来的孩子也容易体弱多病。
胤祉身在皇室又有野心,有些事情不可避免,但这可不包提前宠幸格格在内。
他忙赶往钟粹宫表忠心,至少在大婚前,他不会和格格们混在一起,也不会搞出庶长女、庶长子来打未来岳家的脸,尽管他还不知道未来岳家在哪里。
“额娘信你。”
马佳芸兰对于康熙这一招也是忍不住翻白眼,难怪都说皇家是规矩最多也是最没有规矩的地方,多少皇子在皇子妃入门前,已有儿有女,让其无缝当娘。
不要把贤惠大方的枷锁都扣在皇子福晋肩上,在越不规矩的地方事情越复杂,民间的正妻可能都比她们能处理的手段多了一些,哪怕不谈对于夫妻相处的向往,谁会为痛失自己利益与未来而真正开心呢?
但如今事情已经发生,虽胤祉决心已下,对两位格格还是需要安抚一下的。
康熙给儿子挑选的两个格格虽然都自包衣,但他可不是随随便便挑选的,包衣与包衣间也有很大的区别。
齐佳氏与海佳氏家世比不上入东宫的大小李佳氏,阿玛都有轻车都尉爵位在身,兄弟还有领着御前护卫的实差,但她们家里少说有个世管佐领。
她们也是人,不是物品,会思考,会有自己的情绪。
真要不管不问闹僵了乃至于把家事外传,胤祉连基本的齐家都做不到,更不要说什么修身齐家平国治天下,在康熙眼里也可能落下个不得大用的印象。
待两位格格入宫,马佳芸兰也见了一面,赐礼安抚一番。
不过她可不想把儿子的后院也接手过来操心,胤祉的后院还得他自己处理,她顶多在他迷茫或为难时,出一出主意。
而且很多时候,这个世界的女性对自己的要求也低的可怕。
若真有出路,看得见未来,她们即便惦记着娘家,也不会疯魔,安抚不过是一件举手投足的事情。
在胤祉亲自出手后,他的后院恢复宁静,至少比闹出新鲜事儿的焦点中心太子东宫强上许多。
这个时候便能看出,有靠谱额娘与没有额娘差距还是挺大的,齐家简单也不简单,太子在齐家这方面,是有严重缺失的,只能一点点摸索前进。
其实大阿哥比太子好不到哪里去,可能还更差一点,但他有惠妃一直盯着兜着,连大福晋都只能做主一半。
康熙不干人事儿,但归根到底,还是社会制度的影响。
秋季,大福晋再生一女,怀第二胎的时间与第一胎几乎无缝衔接,大阿哥一党喜了又悲,太子一党悲了又喜。
两人两党再一次在朝廷上碰撞,又因小格格的出生而平静下来。
朝廷本来该是严肃正经的地方,但因康熙不允许太子党与大阿哥党把国事政事放在明面上争,只有这种后院小事无关紧要,导致他们两党的人看起来像是围着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孩子打转。
还偏偏因天天念叨而形成了一种执念,越陷越深,越来越痴迷。
有一种儿戏的荒谬感,非常戏剧化。
至于胤祉,除了听到伴读讲的某一次关于他“疑似不行、大半年过去后院格格一点反应都无的传言”而黑脸了几天外,其余时间都处于吃瓜看戏阶段。
只是这种围观吃瓜的日子也持续不了多久。
在大福晋生下二格格不久,前线传来,噶尔丹率领三万大军,向漠北喀尔喀蒙古地区进攻[1]。
与此同时,固伦荣宪长公主从罗刹国早一步得到情报。
在此次小型战役中,率领已收服的护卫队,与喀尔喀部落的首领土谢图汗合作,更准确说,加入其队伍,小胜一把。
消息入京,满朝震惊。
他们不知道应给震惊固伦荣宪长公主的大胆好呢,还是噶尔丹狼子野心,当然,这个时候还是后者重要。
国事大于天。
即便是忠言逆耳的言官们,在康熙的大夸特夸下,也只能忽略长公主女儿的身份,只夸她不愧是巾帼公主。
在康熙的支持下,荣宪长公主娜首次有了光明正大参军的机会。
没过多久,康熙二十九年五月,噶尔丹第二次东进入侵蒙古草原,与清军在萨里克河边的乌兰布通峰第二次碰撞。
荣宪长公主与其额驸都参与其中,他们二人虽都不是主将,但基本上可以等同为副将。
此次战役以噶尔丹的撤退告终。
荣宪长公主一方也就是清军也不能说完全胜利,他们没有抓住滑不溜秋的罪魁祸首噶尔丹,己方军队折损率也非常高。
荣宪长公主也不泄气,趁着混乱收服军心,进一步加深在漠南的话语权,不止漠南,还有漠北漠西,第一次在整个蒙古拥有除了皇室公主以外的彪悍声望。
与此同时,康熙做了一个决定,他要御驾亲征。
前朝一片哗然。
很多官员们都在劝康熙,以龙体为重,但康熙本就不是那么容易妥协的人,即便太皇太后在世,当初三藩也说撤即撤,他下了决定改变难于上青天。
既然亲征已定,只能做万全准备。
康熙与以兵部为首的朝廷众官,商量得出的大致行军计划为,任命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率左路、恭亲王常宁为安北大将军率右路,分别由古北口、喜峰口出击;又令盛京、吉林将军出兵西进,协同主力作战[1]。
此外,皇上会亲率禁旅进驻博洛和屯督军,掌控全局。
再说此等大事不可能只有臣子们关注,长大的皇子皇女同样干劲满满。
荣宪长公主虽然身为女儿,不易亲自上战场,但毕竟噶尔丹一事上有功,康熙特许她赶往博洛和屯迎接圣驾。
相当于半参与。
荣宪长公主虽仍有不甘,但她明白,能有此令,已经是汗阿玛格外开恩,再特例下去,怕是有些朝臣们会气得跳脚,于是欢欢喜喜的领旨准备。
再说大阿哥胤禔。
胤禔在御驾亲征的消息还没有出来,便主动请求参于此战,他认为这是自己表现的大好时机,凭此可真正踏入兵部,建立有利于自己的军权势力。
有这么一个勇猛儿子不拿出来遛遛简直不合理,康熙欣然允之。
二阿哥胤祉也请求参战。
一来他认为自己的武学实力不错;二来也想蹭一番军功;三来参战也正是意味着尚书房毕业,从吃瓜群众中脱身出来走向政途,他已经对自己同胞姐姐塔娜很是眼馋,这场战斗对他同样是个机会。
胤祉年纪也不小,若非太皇太后去世个因早已成婚,且他的骑马射箭也相当优秀,康熙欣然允之。
太子胤礽熟读兵书,武力值也不错,当然不甘落后,也请求要随父参战。
康熙拒绝。
并非他不看重太子,而是更看重太子,尽管他认为这次战斗自己胜算很大,但凡事有万一,这个时候便需太子监国,同时,这也是把战争中最重要的后勤交付于他。
对此,太子与索额图等人自是陷入狂喜当中,走路都生风。
出战哪里有监国重要?
事实上,康熙对于首次交出政权,内心是存在不舍的,索额图一党的反应当真真刺眼,在他心上留下一层阴影。
他最可怕的点在于,明明介意此事,还表现得无限欢喜,给予太子许多福利,让太子与太子党更加沉迷。
至于其他皇子,他们年岁还小,最大的四阿哥也才十二岁差点儿,朝廷不至于让一个少年皇子上战场。
钟粹宫。
马佳芸兰已听说此事,她完全能够猜到胤祉的选择,干大事者,迟早有飞出去的一天,塔娜如此,胤祉也如此。
而她能够做到的便是尽量为其做最好的准备,尤其是药材,对了,有丰富器材后,酒精也被胤祁胤祝提了出来。
并非有毒含甲醇的工业酒精,而是主含乙醇的无毒酒精。
已经献上康熙。
但因这几年国内平静无战役,酒精的生产成本虽比纯粮食酒尤其是食用好酒低,但和普通干粮比起来却不低,且最大的难度在于比白酒烈酒否更易燃,大量保存需要谨慎小心。
有些东西不是不好,而是不能立竿见影看见奇效。
推广艰难。
马佳芸兰为胤祉准备了许多药材,一部分密封严实且限量散装的酒精,酒精易燃早已一条一条科普过,若非此次战役是冬季而是酷暑,她可能不会拿出来。
对了,还让他捎给塔娜一份儿。
在大军出发前,又在他的手心一笔一划写下“孝”一字。
这是第二次强调。
第77章
十万军队浩浩荡荡从京北上。
两位皇子被分别安排在不同阵营,大阿哥胤禔在抚远大将军福全队伍中,而二阿哥胤祉则在安北大将军常宁的队伍里。
清军八旗包括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满洲八旗又有上三旗与下五旗之分,其中镶黄旗是上三旗之首,再加上正黄旗与正白旗,这三旗的旗主皆为皇上,即把军权垄于手心当中。
下五旗旗主各有旗主,旗主下为领主,全都掌控于爱新觉罗宗室手上。
此时,正红旗旗主是康亲王,镶白旗旗主显亲王,镶红旗庄亲王,正蓝旗豫亲王,镶蓝旗郑亲王。
看得出来,康熙一直眼馋这些旗主的地位,并且心中有一个种子,让自己儿子取而代之,这也是他把皇子们教导得如此优秀的原因,只盼他们兄弟同心。
两位皇子这次也被分别派入正蓝旗或正红旗营中,下五旗之一。
八旗当中,除了爱新觉罗家的旗主与领主,其他兵职由上往下,包括都统与副都统、参领与副参领、佐领、晓骑校、印务章京、笔帖式等。
两位皇子身份地位特殊,不可能从什么小兵、晓骑校干起,但他们毕竟从未参加过战役,有决策权的都统、副都统也不可能,顶多当一个副参领。
这里可能还有吉祥物的意思,因为没有哪一位将领像他们一样,会有实力很强的护卫队二十四小时贴身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