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每个部门人数都是有定额的,在不能招人的前提下,就连光禄寺卿有时候都要亲身上阵,跟别说做饭的厨子,几乎每个人都要同时干几份工作。
而冼如星主张成立御膳房,在其他权力不动的前提下,将做饭的部门分了出去,大大减少了光禄寺手里活计,使其只负责采买操办这些油水多又清贵的任务,光禄寺卿嘴都要笑歪了。
至于御膳房则由尚食局之前的首席女官尚食负责,尚食算是这时代难得的职业女性,凡是担任者无不为心智坚毅能力卓绝之人,现在不仅连升两级出来单干,更重要的是不用再受夹板气!
同为女性,她更知冼如星于朝堂间行走的不易,也更承对方的情,知晓冼如星想要谋事后,二话没说鼎力相助,用其提供的食材将宫中上下喂得喜笑颜开。
冼如星一直觉得几方相处,并非是一个占便宜了另一个就—定要吃亏,能让所有人都觉得舒心才是办事儿人的本事。所以对于成立御膳房一事,她也做了很多功课,索性最后达到的效果还算不错。
过两日上朝,光禄寺卿与许多小官同时上疏,要求改变入贡体系,允许西域来的商人们在大明自由进行贸易活动。
光禄寺的表态很简单,只是为了还冼如星人情,再加上他是以希望引进番邦作物,丰富百姓餐桌为由,如此倒也算分内之职。
至于一名叫张充的户部小官的奏疏就很有意思了,他觉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现在即使法令严格,也存在一些偷偷入境的番商在大明做生意,挣大明的钱。为了彻底管控他们,不如放开了之后学宋朝“十之税—”的政策,这帮商人每在大明做—笔生意,朝廷就要抽十分之—的商税。
要知道明朝到现在为止还都是不怎么收商业税的,对于此点,朝野中不少有识之士都有意见,只不过不知道怎么开口。现在按张充的话说,那便是这些番商并非大明之人,不配享受我大明仁政!
如果说光禄寺卿的意见无从轻重,那么张充的可不同,假如要是真受番商商税,那是不是要找人接管,如此是不是又有银子可捞?
路上贸易并非海上那般利益盘根错节,对于大明还是块为开辟的乐土,听此一些人心思开始蠢蠢欲动。
讲学官们的集体上疏,虽然也有伙食的原因,但自然不可能是只因为这点口腹之欲。最主要的是皇帝的赐菜意味着—个讯号,那便是天子开始关注他们,要不怎么首先拉拢。
不同于一年前的“大礼议”,入贡只是件小事儿,皇帝和内阁首辅对上了,他们这些人选—个的话,稍稍偏向皇帝也未尝不可。
朝野中人心浮动,杨廷和冷眼看着这—切,心中泛起—阵疲惫。
他今年已经六十七岁了,眼看活不了几年,就算现在致仕,也敢保证天底下没人敢动自己。之所以还要争上—争,其实更多是为了大明的文官集团。他始终觉得,如今朝廷的状态是最完美的,皇帝有权,但又不是太有权。大臣们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像宋时那般,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所以才会冒着得罪圣上的风险触怒龙颜。
可惜文官也并非铁板—块,冼如星不过略施小计便使得他们内部分化,说到底,封建体制下的皇权终究是太BUG了。
最终,杨廷和还是没有顶住身边的反对者,后退一步,同意了改变入贡体系,这也意味着经过—年多的艰苦奋斗,嘉靖终于算是初步站稳了脚跟。
不过朱厚熜其人,向来睚眦必报,对于毛澄差点将自己气哭,自己又差点在冼如星面前出丑之事始终耿耿于怀。于是派锦衣卫四处收集罪证,总算抓住了毛澄儿子侵占百姓财产的把柄,依照这个理由将毛澄贬官,命礼部侍郎袁宗皋暂时接管。
这还不算玩,对于杨廷和,朱厚熜还祭出了大杀器。
他将远在南京养老的张璁调了回来,想到张璁当年口若悬河将杨廷和喷得不敢上朝,少年心中不禁泛起—阵快意。
朕恶心死你个糟老头子!
39. 第39章 护驾!
京城,咸宜坊某家茶楼。
经过宋元几百年的积累,等到明朝,话本小说已经非常普及,很快便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消遣之物。因为相较于杂剧用词更通俗,内容也更浅显,所以即使是贩夫走卒也都能听懂。不过嘛,这时代认字的终究是少数,于是说书人这种职业愈发红火。
去茶楼花两文钱点上一壶茶水,讲究些的再捎带盘点心,如此便能消磨一个下午。
要说此时最流行最炙手可热的小说,非《三国演义》莫属。虽然他的作者罗贯中疑似与朱元璋叫过板,不过朱元璋却没怎么在意这件事儿,反而自己还挺愿意看的。倒是朱棣上位后,认为书里描述汉朝皇帝时不怎么恭敬,妄议忠奸,所以把它给禁了。
不过伟大的文学作品哪是说禁就能禁掉的,许多读书人都私下传播抄录这部非法读物,甚至民间也会偷偷改编成戏剧,因为这种现象实在普遍,朝廷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一年多前朱厚熜刚即位的时候,在正德的书房里无意中发现了他堂哥收藏的精修插画版三国,翻看后立刻感动得稀里哗啦。
倒不是为里面人物的忠肝义胆,而是那时候恰逢给爹争名分的关键时刻,朝廷上下没一个听他的,看见汉献帝的遭遇瞬间带入,读着读着,热泪盈眶。
他就是汉献帝!汉献帝就是他!
而杨廷和就是狗贼曹操!!
面对这种情况,嘉靖当即命令司礼监,加印!必须加印!于是三国彻底在大明火了起来。
不过可能嘉靖也想不到,他所厌恶的“曹廷和”儿子写的诗,最后会变成三国演义的开场词,为后世传唱。假如真能未卜先知,估计小皇帝此时已经要气得翻白眼了。
整整一年,京城大街小巷四处都是三国,说书人挣得盆满钵满,店家见百姓们都喜欢,于是便开始向读书人约稿其他历史演义小说。
而冼如星现在听的《英烈传》便是其中比较有名的一部。
此书主要描写了明太\祖朱元璋率领一众大臣推翻元朝统治,剪除割据势力的故事,里面朱元璋是玉皇大帝身边的金童转世,其余大将也都是天上的星宿,主角每遇到什么困难都有神仙帮忙,堪称大明版主旋律读物。
冼如星听得直打哈欠,实在困得遭不住,想要回头看看身后之人谈得怎么样,结果刚一转身,便见朱厚熜与身边老者目光炯炯,全神贯注地看着台前。
冼如星:“……”有那么好看吗?
眼见再不办正经事儿怕是要耽搁了回宫,冼如星轻轻咳了一声。朱厚熜如梦初醒,连忙对老者道:“邃庵先生,要不咱们先用饭?”
老人皮肤黝黑,精神抖擞,对于朱厚熜提议并未反驳,不过看说书人方向的眼光明显有些恋恋不舍。
见此冼如星笑道:“既然这样,那不如把菜端过来,咱们就在这儿吃。”
“这个好。”老人点头,冼如星吩咐周边站岗的邓十一几句,然后便重新坐下。
邓十一激动得直咽口水,天知道他一个升斗小民,何德何能竟然有幸能见到皇宫里的万岁爷,不光陛下,还有自己的偶像杨一清杨阁老!跟随冼仙师真是他这辈子做得最正确的决定!
不错,饭桌上这位老者正是此时扬名天下的杨一清。
虽然都姓杨,年龄也差不多,不光他和首辅杨廷和却没什么关系。杨一清从小就是远近闻名的神童,还不是一般的神童,聪明到连当时的成化皇帝都听说过他,甚至从内阁选定老师去直接教导。杨一清也没辜负圣上的期望,十七岁顺利考中了进士。
之后一路开挂,除刘瑾,斗江彬,提拔王守仁,还能文能武,总领西北军务,打了好些场胜仗,民间不少人都是他的粉丝。
这样的全才,却因为顶撞正德被几次下狱,最后赶出朝廷赋闲在家。嘉靖继位之后,曾经几次请他出山,但也许是心灰意冷,老人皆推辞了。
如今嘉靖把张璁叫了回来,估计和杨廷和又有的斗,为了能顺利做到权利过渡,有这么一位定海神针显然是必要的。所以听说杨一清致仕后沉迷说书,朱厚熜特意挑了个日子将他请过来,只不过没想到自己也被吸引进去。
“我还在安陆之时,就曾听父王说过楚地有三杰,刘大夏.李东阳以及先生,之前朝中琐事尚未安定,如今一腾出手来,便立刻来拜访你,还请先生助我一臂之力!”说罢,少年起身,冲着杨一清深深拜去。
“公子言重。”杨一清忙伸手去扶,皇帝礼贤下士到这种地步,说不动容是假的。但他也有自己的顾虑,年轻的时候天不怕地不怕,想着大不了就是一死,可人一老难免惜命起来。他这个暴脾气是改不了了,万一再因言获罪,势必会连累家人。
正犹豫着,准备好的饭菜端了上来,遂连忙岔开话题,冲着冼如星笑道:“早听闻冼仙师不光道行高深,内务上同样有一手,吃过御膳房伙食的人都赞不绝口,今日老夫算是有福了。”
“都是宫里尚食的辛苦,贫道不过是动动口舌。”冼如星连连推脱。
然而当食盒打开,见到里面菜色后,杨一清却愣住了。
石子馍.黄桂柿子饼.葫芦鸡……
本以为又是什么新鲜玩意儿,结果却全都是些西北菜,而且都是杨一清之前常吃的。他任三边总制,时常带着将士们驻守边关,所吃的都是些食用方便能直接用手抓的。西北风大,吃个馍总伴着满嘴沙子,可如今回忆起来,却是人生中最充实快乐的一段日子……
拿起一块柿子饼放在嘴里,入口甘甜软糯,一吃就能吃出是特意找西北名厨做的。杨一清对着冼如星点头道:“辛苦道长了,于京城办到这些可不容易。”
常言道见微知著,倘若对面坐着的是正德,那么他那些义子干儿绝对不会为了请自己而做这么多。观皇帝身边的两人,伴伴黄锦谨小慎微,道士冼如星办事稳妥,已经一年多了,谁都挑不出半点错处,由此可以看出两人上级朱厚熜的性格,最起码是真的有心做个明君,如此便够了。
杨一清沉思片刻,望着嘉靖道:“公子如此待我,老朽再推脱属实不对,您要是不嫌我老迈无用,那我愿意辅佐于您左右。”
眼见事情终于办成,朱厚熜激动地与冼如星对视一眼,心中无限畅快,看杨一清更加可亲,两人就着饭菜,共同对下面的《英烈传》品鉴一番。
冼如星不太喜欢面食,只吃了两口就放下筷子。
这个时代的说书并非后世那般,有张桌子有个惊堂木就能开始。明朝的说书人技能很多,不光嘴上不停,手里还弹着三仙,右腿上绑着“刷板”了,算是一种打击乐器。每到情节激荡处,弦音.板音.人声三者合一,噼里啪啦好不热闹。
不过读者的努力显然不能掩盖情节上的无聊,可能是写书人不敢说朱元璋鸟尽弓藏,诛杀功臣,所以最后几个大臣的去世都只说他们在人间功德圆满,被上天召回去了。
原本冼如星对此不太感兴趣,然而突然注意到身边朱厚熜在听到此言后神色流露出向往,顿时心中一凛。
要知道,对于嘉靖皇帝,迷信堪称他的灵魂底色。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下,连三字经都没背明白就会背《南华经》了。而也正是依托这一点,冼如星才能顺利走到今天的位置。
不过信教是小事,沉迷此道却是要不得,为了防止其渐渐滑向历史,冼如星立刻开口,从文笔情节再到思想深度,将《英烈传》狠狠批评了一顿,并且表示好看的小说有的是,这低配版三国不看也罢!
话音刚落,就听不远处一桌传来道男声:“小娘子好大的口气,我郭勋就不信你能找到比《英烈传》更好的书!”
听到这个名字,冼如星一时之间怔住了。
武定侯郭勋,乃开国名将郭英的五世孙,洪武时期封赏的勋贵剩不了几家,武定侯就算一个。不过因为远离朝堂中心,武定侯府上这些年已经很衰败了。
之前冼如星曾跟嘉靖一起商量着扶持勋贵,结果在徐光祚处折戟沉沙,最后挑挑拣拣,她推荐了武定侯。
选择他一来是因为其家族没落,真起来了只能死死依附皇权,二来郭勋本人也有些才干,之前在两广立过军功,最主要当时张璁上书骂杨廷和的时候还暗搓搓附和过。所以最后将他提到京城里给陆松打下手,一起坐镇团营。
他怎么在这儿呢?冼如星不解,还是邓十一小声告知道:“坊间传闻《英烈传》就是武定侯找人编著的。”
冼如星恍然大悟,她就说呢,为什么书里朱元璋每次上战场郭英都要替他挡刀!虽然郭英确实是侍卫出身,但也不至于直接变成替身使者吧!
想到这里,冼如星有些哭笑不得,感叹郭勋真是个人才,这种拍马屁的方法都能想出来。假如没有她插嘴,估计其一家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一定会直线上升。
自己说的话,确实是有点冒犯了,于是转身对郭勋道:“方才小女无状,还望公子莫要见怪。”
郭勋这一阵子春风得意,今天休沐,想着来茶馆听听自己的得意之作,刚坐下就听到有人诋毁,顿时忍不住讥讽。
然而看到那人的第一眼,便呆在原地。
为避免引人注意,冼如星没穿道袍,只做寻常女子打扮,还梳了个如今最流行的挑心髻,未着粉黛就那么坐在那里,端得是山眉水眼,闭月羞花。
因为冼如星刻意远离兵权这些敏感的问题,两人还并未见过,所以郭勋不知眼前这位女子就是决定自己命运的人。他只觉得自己心脏仿佛被击中了,见对方还笑了一下,脑海中第一个反应就是:她心里有我!
郭勋自认长相英武,再加上出身高贵,也没什么可怕的,遂自信上前,对着冼如星道:“无妨,一本杂书,博小姐一笑也好,在下郭勋,京城人士,这几位可是小姐家人?”
此言一出,瞬间满室寂静。
黄锦.邓十一震惊地望着他,杨一清眉头紧皱,而背对着众人的朱厚熜面沉如水。
冼如星:……嗯?
……
如果说这一阵子朝中谁过得最不好,那内阁首辅杨廷和绝对算一个,原本是想最后帮着大明文官们争夺些话语权,结果遭人背刺不说,还连累得好友毛澄贬官被罚。最后曾经指着鼻子骂他的小辈张璁竟然也被调了回来,属实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不过对于这些杨首辅却好像都不在乎,照样工作生活,甚至还写诗赞叹了御膳房做的那些新吃食,不得不让人感叹,养气的功夫实属一流。
杨廷和如此也不是装的,他就是真的不在乎。活到这个份儿上,权力.名望.财富……这些他通通拥有,而且还达到定点。在解决了正德留下弊病后,更是连政治抱负都实现了。反正依靠着几十年的功劳,皇帝也动不了他,所以还不如放下心来享受人生。
不过他不在乎,他儿子却在乎。
要知道对于杨慎而言,父亲从小在他心中就是完美的。他所有的努力与坚持,都是希望能得到杨廷和的肯定。所以当父亲在旁人那边受了委屈,比杀了杨慎都难受。
多年的忠君爱国思想教育使其无法去责怪皇帝,所以这份恨意自然便转移到了另一个人身上——张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