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林小弟张开要回嘴,林芳一脸催促道别啰嗦,“快去!待会一桌子人就等你了。”。
再不把他支开,林芳怕他能跟她扯个百八个来回还没完。
“哪有那么夸张!” 揉揉眼睛,嘴上嘟囔着,脚下倒是转身突突突就跑开了。
“小妹煮饭越来越好吃了。” 林大哥道。
“嗯嗯,好辣。好下饭,我能吃一锅窝窝头。” 林小弟在旁边辣到眼泪快出来了,吸吸鼻涕点点头道。
“油盐一放能不好吃么,费油费盐的?” 林母撇撇嘴道。
这哪里算上是什么好饭菜,条件有限,家里调料不足,还卡着量只放些陈醋食盐罢了,农家的人谁不会。只不过要早上赶着上工下地人都忙,都是随便煮锅玉米糊糊,配点窝窝头咸菜完事,才不会在那费时费力的一样一样折腾。
林芳自从穿越过来,发现自家早饭天天都是如此,虽然没办法这个年代条件艰苦,但夏天家家户户蔬菜还是不缺的,能改善那就想法稍微改善一些。毕竟这具身体底子那么差,平常还是要靠饭菜来养养啊。
这个时候没什么娱乐设施,天热待屋子里不通风,村里人就爱扎推。一到中午或晚上,看看大树荫下扎推吃饭的人家,就近凑一堆,隔不远就能看到另几户扎推人家,端着碗或摇着扇子,能扯到下午上工都不散。
林芳有时候也端着碗跟着出去,默默在旁边听着周围人闲聊,扯皮,也去多了解村里的人和这个时代,毕竟只靠原主记忆太片面。
也会偷偷注意别人家的饭菜,看到眼熟的,各种小花样的,就暗暗记下。她主要担心自己突然会做会露馅,偶尔还特意去相熟的婶子那问问做法或者问问林母。
林母自打上次吃鱼那天后,在吃食这么方面确实放宽了一些,最主要是夏天后院子的菜多的吃不完,于是才有了这些饭菜改变。
盛夏各家自留地里种的蔬菜都是泛滥成灾,再不吃有些都烂在地里了,要赶紧摘着吃了。吃不完的就要摘下该腌的腌,该晒的晒,好方便存储。
吃完饭,林芳动作迅速的收拾碗筷,还有一堆事等着呢。后院的一头猪,前院的三只鸡两只鸭子都要喂了。还要去河边把一家人衣服洗了,队里的猪草还没打够,不过林小弟已经拿着筐出去割草了,这会估摸着该送到了。
自留地里的菜也要赶紧收了,最近还要赶紧把菜藤菜根拔了,翻翻地,抓紧时间把下茬蔬菜种下去,不然过段时间都接不上……
洗好碗筷,拎着拌好的猪食去了后院,顺便把蔬菜摘摘。
“姐,姐……” 听声音,这是自告奋勇去替林芳给队里打猪草的林小弟回来了。
“在后院呢!”林芳扯着嗓子喊了一声。
满筐子的豆角,茄子,黄瓜,冬瓜,番茄……这不大的自留地,结的蔬菜倒是密密麻麻,多不胜数。有些没来得及吃都熟过头了。
扔两个新摘的黄瓜番茄过去,林小弟也不洗,往衣服上擦擦,直接就大口啃起来。
林芳想拦,又想到,算了,入乡随俗,这个时候也没啥化肥农药的。
“快吃,吃完帮我一起把筐抬到前院去。你猪草送去了?”
“嗯嗯,送了送了。” 嘴里还吃着番茄不住点头,含糊不清道。
“走吧。” 嘴里叼根黄瓜,林小弟弯腰去抬筐子。
在家就是这样,感觉还没干嘛呢,又中午了。该做午饭了,洗把豆角,切上一节冬瓜,只拿油盐清炒,配点葱花青椒,这味道也够好了。
她上辈子就会煮饭,自认手艺还不错。小时候父母忙,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两边跑。
奶奶一家是典型的北方农村妇人,外公外婆是江南的苏州人家。两家老人总是暗暗互相较着劲,外婆带着学绣花做衣弹琴,奶奶就带着煮饭凫水爬树掏鸟,漫山的淘气撒野;外公教了书法,爷爷就带着上山下地摸鱼……
外婆家想教出一个琴棋书画针织女红的小淑女,奶奶家就想教出一个摸鱼爬树凫水上山的假小子。有时候田恬让四个争宠的老人闹的哭笑不得。
那时虽没一年到头都见不了父母,但生活满满当当都让这四位老人占满了,连丝烦恼都没。
后来长大了才明白,学也好玩也罢,不过是老人担心小孩子想爸爸妈妈……
毕竟别人家父母都陪着孩子长大读书上兴趣班,没办法老人家们就想方设法的带着学习带着玩闹,让人根本没时间去思念去羡慕。
幸好,上辈子田恬活到了三十多,他们都走在前面,不用白发人送黑发人。不然……
“姐,菜要糊了,你发什么愣呢?”林小弟一声叫,惊回了思绪漫飞的林芳。
回神掀开锅盖,赶紧趁菜,天大地大吃饭最大,可以吃饭了。
“小芳,我看你最近身体也好了。最近播种、浇水、除草,队里着急说多给工分,明天跟着我们一起下地,学学种地。” 饭桌上,林母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林芳抬头,她就说林母最近怎么改性了,又是让放宽粮食,又是给夹鱼,感情是在这等着呢。
“后院的自留地,我还没收拾完种上菜呢?” 林芳想挣扎一下,最起码不论怎么折腾自留地,可以挑早晚阴凉的时候。
“不用,菜让建党和小慧先给摘了。回头下了工,让你爹和老大抽空翻翻地就好。” 顿了顿,林母接着道,“家里花钱多,接不上档,总要多挣点。”
“姐身体刚好没几天,下地那么累,再病了怎么办?医生都说了是吃不好喝不好加累病的。” 林小弟满脸不愿意道。
“这又不是夏收,今年是麦子熟的晚,队里急着播种才让各家能去都去。再说了,村里谁家这么大孩子不开始着种地,不然以后吃啥喝啥。” 林母回道。
“不累,怎么不让二哥、三姐也去,怎么不让二哥、三姐学种地,他俩那么大年纪凭什么不去?” 林小弟脾气一上来,和林母犟着嘴。
“林芳和你二哥三姐他们能一样么,你二哥他们是知识分子,以后能去城里找工作吃公粮的。”林母瞪着林小弟,嗓子一提接着道
“你小又不懂,我让四姐下地是为她好。你看村里女人哪个不下地,现在不好好学,以后怎么办,嫁到婆家还不遭人嫌弃。”
林母不搭理林小弟了,转头朝林芳一脸语重心长道,“娘是为你好,在家多学学农活家务,以后名声好,也好找婆家。你看村子里哪家女娃不是这样,你嫂子现在不也是天天跟着下地么。”
林芳看了看一桌子沉默不语安静吃饭的其余人,不说话就代表认同,这是一家子都觉得理所当然啊。
不过据林芳这些天的观察,确实林母的话在大队里也是一部分实情,很多半大的孩子日常也有跟着下地干活的,只不过人家要么家里成分不好,要么家里壮劳力少,日子不好过,或者是干一些轻省的活。
像林家这样日子明显过的不是很差,一家又几个壮劳力的,还让小闺女下地的屈指可数。
所以林母这话,在理也不在理,但要林芳主动闹开去,那肯定是林母占理,毕竟林母她们可是站在道德制高点呢!
父母长辈命令,下地干活应该,还有为了你好,三种buff叠加啊。
为你好,呵!
林芳点点头,扯了扯林小弟衣服,拉人坐下,把碗筷往他手边推推,示意吃饭,为了和人置气,饿到自己可不好。
林母看林小弟老实吃饭了,接着又道 “家里饭菜还是小慧接着做,队里猪草就老小接过去,我看最近割的也挺好。”
第7章 道德绑架
太阳落下,晚霞也退去,天慢慢暗下来,一阵风起,吹散一丝暑气,带来阵阵蝉鸣。
林家院子大门口不远,枝繁叶茂的大树下又是一堆乘凉吃饭的人。
地面刚刚有人拿水桶,就近从旁边河里拎了几桶水,浇了个透。傍晚暑气未消,水浇上去没一会儿地面就渗干了。
有人从家里卷了芦苇席带来,往地上一铺,一家人就在上面摆着碗筷,吃起晚饭来。
不带席子的,就拎着小板凳小竹椅往旁边一坐,还有直接就找个石头砖头之类的凑合坐下。
差不多一入夏开始,这种扎推吃饭行为就默默开启,天冷自动结束。村里人每年都热情不减,年年没变过。
天天田间地头上工整天见,就这么点吃饭时间还不放过,吃罢晚饭人也不散,小孩子在旁边过家家捉迷藏疯玩,大人就摇着蒲扇闲聊瞎扯……
午饭估计是林母有话要说,一家子也就在堂屋吃的,这不晚饭了,一人端着个碗,也都跑外面树底下,去扎堆吃饭凑个热闹,顺便乘凉去了。
树下林母正和人说的热闹,“家里孩子都是债,这一年比一年大,操不完的心。”
“你家多会养孩子,这有啥可操心的,看你家建国上山下地农活一把抓,娶的媳妇,孝顺又勤快。” 这是和林家沾了点亲的远房婶子,最近家里小儿媳闹的厉害,刚找林母骂骂说说了一堆。
“再看建党、小慧长得多好,白白净净的多像个城里人,长的好又会读书,那可是咱村里数得着的……”
“小芳也手脚勤快,干活麻利;老小看着就是聪明伶俐的。” 这婶子吃着饭,话音也没停下来。
语速一急,声音就大了许多,树下扎堆纳凉,本就坐的又不远,旁边人聊天都听的八、九不离十。
这婶子话音一落,旁人就接道,“可不是么,等过个两年都长大了,就坐等着享福吧。”
“尤其你家建党和小慧,回头毕业再城里上班,那可是吃公粮能拿不少工资。”
“听说,你大伯家老三在铸铁厂一个月当学徒工都有18块钱呢,等过两三年成正式工一个月有三四十呢。”
“建党回头城里上班,顺便还能给你娶个城里媳妇回来呢。”
“小慧长得好学习好,只不准和她小姨一样嫁到城里享福去。”
七嘴八舌的一番话,说的旁边一群汉子堆里的林父,都满面春风的。
林父是家里的老三,林爷爷林奶奶年轻时一连生了五儿两女,那时候年岁不好,世道又乱着,不想法子一家都要饿死,林老汉咬咬牙偷偷跑出去当了兵,想挣点钱补贴家里。
家里没人顾着,世道又艰难,孩子就没全活下来,只活下来三个儿子一个闺女。等林老汉后来回来一看,家里母亲瘫着,媳妇瘦的就一把骨头,孩子又死了三个,抹把眼泪就找领导办了退役,组织安排给当了这大田村的村长,等孩子稳重了,就把位子交替给了大儿子。后来成立了生产队,林家大伯就升为了生产队大队长。
娶了媳妇又有了孩子,再加上三个妯娌又矛盾不断,慢慢的林父也就跟着和家里离了心。
折腾了几年,总算分了家,林老汉老两口就跟着林大伯一家过。当时闹得难堪,林母连过年也都不去老宅子,平常也不准孩子老往老宅子跑,逢年过节就让林父带着孩子,拎着点东西去老宅坐坐。
林母一直认为林老汉偏心,把村长位置给了大伯,林父对此也有诸多不满,于是就憋着一口气,让建党、林慧好好读书,就为了好压着老宅子一头。
毕竟,全家孩子都要读书这条,是林老汉分家前下命令,三个儿子白纸黑字写下的。分家时,林老汉拿了不少钱出来,让各家保证必须供孩子读书。林老汉出去过吃过亏,知道读书的好,即使动乱的那十年,三家孩子也都该上学去上学。
这边林母声音都透着喜悦,“他俩我倒是不担心,老小还小,就小芳这一年年的年龄也上来了,我想着明让她和她嫂子一起学学下地去。”
林母喝了两口稀饭,接着道,“咱乡下人没学问又没本事去城里顶岗,女娃子总要多学学下地多干活,这样才能有个好名声,以后拿出去也好听。”
“可不是么,村里哪家小媳妇嫁了人不下地,也就像你大伯家,家大业大,不差那点工分,媳妇不到农忙等闲不下地。” 有人自己过的辛苦,就见不得别人舒服,村里好多人羡慕林大伯家的儿媳妇呢,羡慕归羡慕,但酸言酸语也多。
林母最不想听的就是这话,高高扬起的嘴角都下垂了不少。
“前门孙家不也是么,家里姑娘都那么大了,天天搁家当宝贝供着。” 天暗了下来,有人在酸溜溜的羡慕嫉妒恨呢。
林芳就在旁边默默端碗吃饭,心理吐槽着,林家这偏心眼也是村里数得着的,面上一点也不显,也不吱声。
过了会话题又转到,最近没下雨,明要去西边地里浇水,再不下雨……
还有谁家孩子该结婚了,谁家媳妇不孝顺了,谁家婆婆厉害了……
林芳吃完饭,等着林父林母她们吃完,把所有人碗筷一摞,端着先回去洗碗烧水去了。旁边这样成摞碗筷回家的人,也有女娃子小媳妇。所以林芳这行为也不显眼。
洗完碗烧了一大锅洗澡水,林芳也没用大盆,兑凉端了满满一脸盆清水去了房间。一锅水也总共就那么多,要三个人用。
毕竟买火柴要钱,柴火要捡,水也要去村里水井一担一担挑回来。
幸好林家一大家子,林父林大哥林小弟他们下了工,直接河里洗过了。林母大嫂是下工回来,就用白天太阳晒了一天温温的水洗的。
林建党是村里公认的知识分子,这种一群汉子下河洗澡的事,向来是不参与的。所以,晚饭后烧的水要林芳、林慧、林建党三个人分的。
哎,也不知道啥时候能痛快洗个澡……
“小芳,洗脸盆你用好了吗?” 这是吃过饭没大会儿就回来的林慧和林建党。
按林母的原话是,读书人,早回去能多睡会,明早还要早起看书呢。
可这大暑假的,初中毕业了,高中还没开课,村子里上高中的少,想借个高中课本都难,天天那么努力,看的哪门子书,但林家人乐意,就没办法。
“好了,我待会把水倒了,给你拿厨房去。” 林芳换好衣服,端起搪瓷盆出门,脸盆一扬,水直接就泼在了院子里,顺便还能给院子降降温。
村子里还没申请到电,家里现在都是煤油灯,即使点了,屋子里也是黑乎乎的,也就亮堂那一小片地方。
村里人心疼煤油钱,轻易不点,点灯熬油的,晚上都是早早睡下。像天热,就一堆人在外面乘凉聊天到深夜,有图外面凉风的汉子,索性就拿了席子被单睡在树下,反正人多也不担心。
躺在床上,感觉刚擦过的席子又是黏黏糊糊的,辗转反侧热的睡不着,一骨碌坐起来,拿了把蒲扇去了院子里乘凉。
听听晚上林母这话一说,多敞亮多贴心啊,林芳想哭想闹都没个理由,不然得多不孝顺多不讲理。毕竟左邻右舍可都知道,林母这是处处为孩子着想,村里女人孩子不都是这样过来的么。
要是穿来林家是家徒四壁,一家人为了吃喝生存,不得不下地挣口吃的,林芳也就坚持努力下地,逼自己适应了。
或者家里为了存钱为了读书也成,但凡林父林母公平点,所有人齐心协力都去下地干活,不要心都偏到没边了,林芳说不准也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