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
知道啦!
王平安无奈扶额。
黑河的早晨异常安静,或许是刚从省会城市离开,习惯了那里的繁华之后,再来到这一座小小的边境城市,心理上会不由自主的产生一股落差感。
街道上一尘不染,树下堆着雪堆,还能看见几个充满童稚的雪人。
路两旁的商店牌匾都是双语,但紧闭的推拉门已经布满灰尘,还能看到上面张贴着的已经腐化的封控纸条。
这里的流浪猫狗很少,几乎没有,昏昏沉沉的天空中偶尔飞过两只不知名的鸟类。
高楼大厦的错落中,米莉远远的看到许多圆圆的尖头屋顶,和哈市的洋葱头一样,这是俄国特色的建筑。
米莉沿着马路走走停停,没有固定的去向,她仿佛找回了当初在卫城的记忆。
如果作为一个旅游城市,黑河显然是达不到游客心中的固定标准的。
它没有繁华的商业街,气温也并不适宜,出行全靠出租和公交车。
这个季节在外面晃荡的本地人也很少,可就是这种带着点半死不活味道的调调,却让米莉升起了好感。
她并不讨厌那些旅游城市,但这种未被发掘的小城对她的诱惑力更大。
想起许久未开的直播,她找了个避风的位置,打开自己之前在哈市买的头戴式摄像头,连接到手机蓝牙后戴在了头上。
这个摄像头的样子像是一个黑色发箍,两个方向分别有一根包着保护套的带子固定,戴到头上很自然就卡住。
米莉晃了晃脑袋,发现并没有松动的痕迹,这才抖着爪子点开手机。
黑河太冷了,她穿着爪子套才勉强觉得不冻脚,爪子拿出来的那一刻,她整只猫就仿佛陷入了冰窖。
手机也在周围冷空气的侵蚀下反应缓慢,米莉分不清是手机出问题了,还是自己出问题了。
她看了一眼手机上直播的画面,确定没有差错后,连忙将手机揣进相比于外面要暖和许多的书包里。
只是不到五分钟的时间,直播间就涌入一批收到直播提示的游客。
【这是在哪里啊,妹妹又出去玩了吗?】
【我更想问这是什么角度?】
【摄像头下面这一撮毛是……】
【妈妈说骑狗烂□□[dog]】
【有生之年竟然能够骑到猫……】
她戴着摄像头围着黑河市区转了半上午,直到手机快没电了,这才结束直播。
米莉回到和王平安两人分别的地方,在熟悉的街道路口,她一眼就看到男人手里的黑色圆球。
——冻梨!
男人称了一塑料兜的冻梨,回过头对王平安道:“这玩意在我们这里便宜的很,就是不知道为什么传到南方去十几块一个,果然人还是要往外面跑啊,你看这身价直接翻了呗。”
王平安乐得不行,对着那一兜子冻梨左拍右拍。
而听到男人的话,米莉赞同地点点头。
大部分的东西只要走出原产地,价格就会翻倍,身份也高贵不少。
俗话说,鸟枪换炮。
……当然,走出原产地的游子除外。
这种通常只会贬值。
“大叔,我怎么没在集市上看见几个外国人?网上不是说开放免签后对面的人专门来早市吃早饭吗?”
王平安顶着一张标准浅发色浅眼瞳的欧罗巴人种长相,却说着一口标准的东北普通话,让摆摊的大爷很是纳闷地瞅了半天。
“哦……你是说那些拍毛、俄国人在咱们这里吃早饭的视频然后说他们是为了一顿饭特意来的?这我不能保证百分百,但百分之九十肯定是假的。”
他指了指身后的早市,“我们这早市就是给附近的居民买菜、水果和早饭用的,哪有什么特别的,也不知道网上那些人瞎传什么,要是有外地游客相信了,专门为了这个过来,那不得失望?”
这对他们城市的感官也不好了。
“而且从俄国到咱这的船最早也要十点,那些人拍到的俄国人难道是自己从冰上过来的?私下偷渡是要挨枪子的。”
王平安虽然是混血,但对华俄边境的情况并不能百分百了解,她此刻认真地听着,手机上不断做着记录。
去街道另一边转悠的男人拎着两瓶热豆浆回来,“……别记了,咱们找家餐厅吃顿饭,这只大猫估计饿坏了。”
米莉白了他一眼。
她也是在和两人相处将近一周后才知道男人的名字,王平安一直管他叫“小高”。
虽然米莉看他这人高马大的,也不知道哪里小了,但小高自己对这个称呼反倒接受得很好。
“平安,旅行社那边有消息了,我们一会去那里验一下身份证和护照就可以了。”
王平安立刻道:“现在去!”
米莉跟着他们到了旅行社,王平安两人钻进办公室,她干脆一个人跑到外面去转悠,恰好碰到几个同样像是为了出国游来的年轻男女。
一个女生翻阅着手机上发布的规定,“……关于互免团体旅游签证的协定,华国公民可以在国家旅游局指定的268所旅游社报名参加团队游。”
她身边的男生松了口气,“免签只限于团体游免签……好在我们提前联系好了一家旅行社,只要带着护照就好,也不用再申请签证了。”
“幸好做了两个准备,不然来这里肯定要手忙脚乱,”说到这里,女生又想吐槽,“网上说什么只要70块钱就能出国……这也太忽悠人了吧?”
黑河通往布市的船票确实是70块钱,但入境税和杂七杂八的小票可不止这么点。
而且华俄边境的居民本身就不需要签证,只登记一下身份信息就可以去到对面的国家,虽然也有限制,只能在部分地区行动。
网上所谓的“开放免签”完全是某些博主用来博人视线的噱头,免签确实没错,但去到其他城市还是需要签证的。
作为百年前的双子城,两座城市的居民互相串个门,也不是很稀奇的事情。
“本来黑河就不是什么旅游城市,网上说的天花乱坠,人家外地游客来这里一看,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这留下的印象不就不好了吗?”
而且,她真的对于对面的海关有点不好的印象,半个入境手续国内十几分钟就搞定,他们至少得拖个几小时。
除此之外,插队的现象也稀疏寻常,对面的海关连管都不管,她上次是和朋友自由行去的,一直被那些旅游团以各种方式和理由插队。
米莉眼睛在几人身上打转,落满雪花的耳朵抖了抖。
如果说边境城市互通口岸是一件稀疏寻常的事情,那除了华俄边境黑河之外,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城市口岸可以免签?
一旁的王平安走过来,抱起瞪着两只猫眼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的三花猫。
“走啦,三花小姐,我们去吃一顿大餐,晚上就早点洗洗睡。”
她点了点米莉的粉鼻头。
“明天就要出国啦!”
第48章 布市一日游
黑河是黑省的一个五线城市, 而与它一江之隔的布市却并不相同。
布市中文名为海兰泡,自1858年清政府签署《瑷珲条约》后被当时的帝俄割占。
如今的它是远东第三大城市,俄国阿穆尔州的首府, 相当于哈市的省会。
现在已经到了一年之中最冷的季节, 黑龙江上的江水都已经结成厚厚的冰层, 轮船和气垫船换成了大巴车,10分钟左右的车程就能到达对面的异国城市。
走在黑龙江的江边,就可以眺望到对岸的异国城市,城市中央的三色国旗在风中飒飒飞扬,不少行人沿着河畔散步。
黑龙江上的冰层极厚,最早在11月就开始结冰,化冰期至少要等到五一之后, 寒冬漫长, 持续半年以上。
江面远处有一座灰蒙蒙的小岛, 据说在封控之前很是繁华, 只是现在变得冷清了。
米莉看见对面正在建设一个铁架子一样的设施, 王平安早就找本地人打听到了,“那是索道,要是建好了的话, 华国和俄国就可以互相来往, 出国就方便了。”
北风呼呼地吹,米莉身上的柔顺毛发早就被吹成一团乱麻, 这里的风就像姥姥的巴掌一样,迎面吹来时带着破空的声响。
她总觉得自己会被风中无形的刀片割得四分五裂。
黑河的最低温度可以达到零下四十多度, 现在是清晨, 温度稍稍升高,但也只比半夜暖和一点, 依旧是零下二三十度。
米莉开始思考自己在漠河是怎么度过的。
她那时候似乎并没有觉得这么冷,或许是刚开始出去旅游,她心中的兴奋劲维持着体温,一路光注意看风景了,完全没来得及考虑冷暖问题。
而且她在10月就穿上了羽绒服,保暖这方面绝对不会出差错。
王平安将米莉塞进自己的背包里,再三告诉她不能喵喵叫,看米莉一脸认真地点头答应,这才和小高一起去找导游。
导游给了他们两张票,分别用来坐公交车和入境。
早上的海关大楼里挤满了跟团游的游客,人头攒动,米莉和王平安两人排队等了不到半个小时就成功和导游会合。
导游带着他们坐上通往异国的大巴车,俄国的车通常是右舵的,但一些俄国人进口别的国家的车,也可以驾驶左舵上街。
对于车辆的管制,当地法律并不严苛,路上会看到有些混乱却格外和谐的一幕。
导游是个四五十岁左右的中年男人,坐在司机右侧的导游椅上,大巴一路向东北方行驶。
外面的温度并没有变化,车内开着暖气,车玻璃很快就糊上一层模糊的白雾。
米莉擦出一个小圆圈,趴在上面向外看。
他们似乎是在一个村庄中行驶,路两旁是低矮的平房,呈斜坡状的屋顶上满是堆积起来的皑皑白雪。
俄国的村庄和华国明显不同,这里的房子大多轻便简约,全都是小小的一栋连在一起,窗户多且朝外。
华国大部分的农村平房窗户都是在院子中,从外面看不到里面房间的装饰。
大巴穿过村庄,来到公路上,米莉很快就被绿化带里横七竖八地长着的树木吸引了视线。
这里的树同样只剩下枝干,叶子不知道何时腐烂在了泥土中。
华国的树大多排列整齐,枝干挺拔,看上去就很有规律性。
但这里却不一样,那张牙舞爪的枯树仿佛会在夜晚化身倩女幽魂里的树妖,吞噬人类的心脏。
米莉连忙将自己脑子里不该有的想法甩出去。
其实这种树看久了还挺自在的,不同于以往的板板正正,米莉只是看着他们就有了种想要四只联弹的冲动,怪不得说毛子的艺术水平得天独厚呢。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色彩斑斓的建筑在道路两旁静静伫立,看起来像是国内的幼儿园。
一路走来,大多数的建筑都充满着时代的色彩,整体色调偏暖,可配上房子两旁的枯木怪林,又陡然增添了荒凉的感觉。
或许是米莉先入为主,她从小对于俄国的印象就是“一个非常冷的国家”,导致在接触到有关于俄国的信息时,第一反应就是“冷”。
又因为课本上描写的格外悲壮的苏联解体,除了冷之外,又增添了一份忧郁。
据说毛子的艺术审美和温度成正比,例如花滑、芭蕾、音乐……全都在世界上有名。
她幻想得很美好,来俄国旅游,顺便熏陶一下自己的艺术细胞。
可真到了所谓的市中心,米莉立刻傻眼了。
市区几乎没有高楼,在外游荡的人也很少,整个世界像是停滞在10年前。
胜利公园的红顶凯旋门在寒风中依然屹立,俄式的洋葱头屋顶与灰白色的墙壁融为一体,沿着江边的公园有一座趴在栏杆上的小狗雕像。
顺着它的视线看过去,黑河的摩天轮和那一抹迎风飘扬的红旗映入眼底。
街上的报亭随处可见,透过超大的落地玻璃,可以看到一排排整整齐齐的报刊。
一些商场的橱窗上,还贴着华语海报,给初到异国的米莉一丝亲切的安慰。
王平安在MTC办了张俄国境内的电话卡,MTC是当地的通讯公司,类似于华国的联通和移动。
路旁的公交车也和国内不太一样,通体是白色的,上面印有绿色的方块图案,车身并没有张贴广告,或许贴了,但米莉看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