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莉听得有点晕。
女生笑了一下,理解地放慢了语调,“我们一直以为大运河是在隋朝开始开凿的,但其实在更早以前就有小距离的运河,从隋朝开始全部贯通。”
“到了元朝,大运河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截弯取直,纵贯南北’,元世祖下令改变大运河的格局流域,所以从元朝开始大运河就不再流经神都,像豫省、徽省北部的一些地区,但运河就相当于废弃了。”
“我们现在说的京河大运河就是元代改变之后的大运河。”
“运河的发展带动了造船业,所以在这里,我们能够看到很多跟船相关的信息。”
“你看我们展厅是不是特别崭新,因为大运河博物馆在2019年才开始建设,21年正式投入运营,到现在才三年不到。”
虽然说是运河博物馆,但里面囊括了有关于运河的一切,例如密切相关的非遗文化、艺术、历史,还有专门的景观体验室和湿地自然生态区。
到了里面,米莉才发现这个博物馆不只是年龄上的年轻,它的设计风格也很年轻。
通常的博物馆是肃穆庄重的,像是一个德高望重的老人,但它不是。
它更像一个跳脱的孩子,博物馆内用的并不是乏善可陈的展览方式,过于“随意”的展览方式反倒让米莉觉得很有趣。
除此之外,博物馆内还有汉服、体验馆、剧本杀、VR、AR……各种沉浸式体验让她眼花缭乱。
第89章 月作主人梅作客
最令米莉印象深刻的, 还是一个模拟登船场景的展区。
游客可以坐在里面,全方位无死角观看千年前坐船的场景。
3号展就是网上最火的一个展厅了。
一踏进去就被里面古色古香的建筑惊到,游客还可以在这里租古装穿着逛街。
头顶上竟然不是博物馆的天花板, 而是一片巨大的幕布, 上面的云彩十分逼真。
街道两侧的仿古式建筑不仅是用来观赏的, 游客还可以在里面买东西。
米莉感觉是不像是一个博物馆,而像是一个景区。
第八个展厅的河之恋让米莉流连忘返,光影的艺术在这一刻得到了震撼的呈现。
游客站在上面,脚下的地板就会荡出涟漪。
米莉从女生怀里跳下去,用爪子按按,果然她的爪子下面也有一圈一圈的水波纹,看久了还有一种自己站在水中央的错觉。
在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7号馆内, 还可以沉浸式体验与大运河相关的戏曲和音乐——这就是KTV没错吧?!
而且米莉最喜欢也需求最大的餐厅竟然也有。
这里完美符合了她的想象。
既可以体验历史长河留下来的痕迹, 逛累了又能不出门就填饱肚子……这简直太舒适了吧?
吃了一份大运塔的文创蛋糕和饼干, 米莉又开始蠢蠢欲动。
B1层的餐厅一进门的地方就摆着菜单——非常大的菜单, 说是菜单也可以, 说是小一点的海报也可以。
而且套餐并没有她想象中的那么昂贵,从38到88的价格都有,套餐下面的菜是非常丰富, 米莉干脆点了两份88的套餐。
红袍大虾、生烤鮰鱼、姥姥鸽蛋、翡翠羽衣、太君酥饼、鸭油炒饭……
名字都挺好听, 但端上来发现菜的量不是很多。
不过作为景区的套餐,不能说便宜, 但也说不上贵。
可能是因为她来得比较晚,菜都已经凉了。
不过“翡翠羽衣”还是让她很惊喜的。
虽然说白了就是黄瓜片, 但米莉是第一次见到切得这么薄的黄瓜片, 而且味道不咸不淡,刚刚好, 很清爽。
傍晚时分她离开博物馆,在博物馆前的广场上向后看。
看到的不是一片现代化的玻璃,而是曾经在运河上行驶的船只、大运河的历史与文化。
馆内的一切都完美符合她对于古代江南的那种幻想。
她终于明白乾隆皇帝为什么要下江南了。
这还只是现代复原的建筑,那古代的江南该有多美呢?
扬州的天气很清凉,或许是刚下过雨的缘故,空气中透着湿润。
她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去看一看市里的古代园林了。
在附近的绿化丛中休息了一晚,米粒第二天一早就收拾妥当,赶上去往何园的公交车。
何园,又名“寄啸山庄”,始建于清代中期,又被誉为“晚清第一园”。
这里的检票口就在园子大门口,站在检票口就能看到里面的景色。
米莉在院子里逛了一圈,等到一个看起来比较靠谱的导游,这才凑了过去。
“何园的主人叫做何芷舠,是晚清时期的道台,道台是明清两朝官位介于省、府之间的官员,他和李鸿章还有光绪皇帝的老师孙家鼐是同乡,同时还是儿女亲家。”
“何园就是他在49岁辞职来到扬州后居住的地方,当时的何园叫做寄啸山庄,园名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 ‘[1]依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之意。”
米莉记得刚才看到一个圆拱门上面就写着这四个字。
从拱门进去,就可以看见一个宽敞的院子,和米莉之前见过的那些北方古典建筑不同,何园的院子并不是四四方方的,反而有点“层出不穷”。
“我们来看这个院子……这个就是牡丹亭,上面风吹牡丹的砖雕可是十分精美,也正是因为这块砖雕,所以才有了牡丹亭的名号。”
米莉抬头望去,说是亭子,其实四面都有墙壁,和普通的房子没什么差别……不过房子屋檐格外突出,屋檐下伫立着几根木柱,这倒有些亭子的味道了。
“牡丹亭的旁边,这个房子叫做浮海厅,也叫做船亭,这里就是整个园则最精美的建筑,同时也代表着主人的心境。”
“浮海两字取自于孔子的‘[2]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意思就是说,我的理念不被理解和重用,不能对国家大计有所帮助,还不如乘舟远洋,做个隐士。”
“这何园虽然在扬州,但这个亭子周围是没有水的,那他怎么乘舟远洋呢?”
“我们来往地上看——地上是不是有很多水波纹形状的瓦片和鹅卵石?这就是‘海’。”
米莉低下头看了看爪子下面的“波浪”,又仔细看了看面前这座浮海亭。
亭子两侧的木柱上刻着“[3]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两句诗。
整座建筑以墨色为主,高大却不失清丽,廊下的鹅卵石路铺成了不同的形状,圆中的怪石嶙峋俏丽。
所谓园无石不秀,晚明天启年间文震亨《长物志》便说过,“[4]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林水石,最不可无。”
而古典园林,尤其是江南江北地区的庭院中,怪石是最不可或缺的装饰品。
不过米莉在北方的建筑中倒是很少有见到这种清瘦的怪石,石头一般都是做成几个连在一起的假山的样子,而不像她看到的何园。
南北地区的建筑特色果然迥然不同。
“我们可以继续向上看,这里就是何家少爷读书的地方。”
“何家父子都是科举为官,这是言情书网,所以格外重视孩子的教育,何家少爷要是去书房读书,必须从这一片石山上爬上去。”
导游带着众人爬上石山,石山阶梯狭窄,而且并不平稳,阶梯没有经过精细的打磨,仅仅是简单的台阶形状。
米莉不禁感慨,这种言情书网教育的孩子怪不得能成材呢,光是去个书房就要跋山涉水,一年下来书读好了,身体素质估计也格外突出。
这么一想,古代的读书人既要跋山涉水去省会考试,如果考中的话还要千里迢迢去京城面试,这一套下来身体素质不好不行。
米莉忽然想到自己在金陵去过的江南贡院,忽然又想起导游说的那些故事,她深吸一口气,果然科技改变生活。
如果在古代让她走这么远的路去考试,她还真摸不着自己到底能不能坚持下来。
不过一想在古代她不能参加科举,这种事情只能当作一个玩笑了。
导游带着他们来到二楼的连廊,连廊高度不是很高,但却能连通到他们去的书房。
“这就是被称之为‘天下第一廊’的何园复道连廊,全程一共1500多米,这是何园的一绝。”
“扬州人通常把回廊叫做串楼,它把所有的房子都串在了一起,哪怕下雨,也不用担心淋雨,只要在连廊上回自己的房间就可以。”
“这个形式的连廊是中国园林中绝无仅有的,所以它也被专家们称之为华国古代最早立交桥的雏形,复廊墙壁上的花窗也被称之为‘天下第一窗’,一共有12种不同造型的花窗。”
“每一扇花窗对应的都是一扇毓秀楼的门,毓秀楼是什么东西呢?”
“在古代大家小姐在13岁之后都要到毓秀楼上住着,所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除了嫁人的那天基本不下楼。”
“这在古代是对自己家女孩的保护,但是在我们现在来看,这其实可以算得上是禁锢。”
“我们看到的这一扇扇花窗,就是她们了解外界信息的眼睛和耳朵。”
米莉虽然知道清朝官员的女儿几乎都要住在这种秀楼上,但还是第一次真真切切感受到这种日复一日被闷在秀楼上的局促。
想到百年前就有一个比她还小的女孩住在这里,哪怕知道她是大家闺秀,不缺吃穿,可却还是忍不住难过。
导致她连花窗也没怎么看,就跟着导游下去了。
“其实我们知道的一些很有名的电视剧,例如《还珠格格》《红楼梦》都在这里取景或拍摄过的。”
“我们站在这里可以看见水中有一个四四方方的亭子,这个在当时其实是戏亭。”
“当时没有扩音设备,所以在水中央建立这么一座亭子水可以聚音,人们就在咱们所在的连廊上听戏,据说这是华国至今为止唯一的水上戏亭。”
继续参观了毓秀楼和何老太太住的庭院后,一行人穿过一个梅花样式的小门来到一片院子中。
“我们来到的这里就是片石山房,这是明末清初的画坛巨匠石涛叠石的人间孤本,看一眼少一眼啊。”
院子中山水共存,枯木怪石呈现出一幅秀丽而又轻的山水画。
何园非常有名的琴棋书画就在这里。
琴是一口会拍打出叮咚音乐的井,旁边的木根样子的桌子和树桩凳子便是棋。
书指的是旁边的书房。
画,就是墙上那一扇能够看到外面奇石和秀竹的花窗。
第90章 被猫碰瓷了?!
米莉这么一趟走下来, 感觉眼睛已经有些应接不暇了。
眼看着天色阴沉又要下雨,她也不在何园多停留了。
肚子开始催促她出发觅食,但在何园去往皮市街的路上, 她还是拐了个弯, 到二分明月楼瞧了瞧。
二分明月楼并不是很有名的景点, 它只是因为小亭子上有两个弯弯的月亮而得名。
穿过一片小巷,米莉看到一个牌子从右到左依次写着“二分明月楼”几个字。
沿着有些昏暗的狭窄小道一直向前走,不过半分钟眼前便豁然开朗。
园子里人不多,也并不大。
院子中只有一条连廊、一座小亭、一汪池塘,仅此而已。
池塘的水微微发绿,小小的月亮似的圆拱桥架在溪流上。
左侧一个牌子上写着讲解。
二分明月楼的名字,取自唐诗人徐疑的《忆扬州》“[1]萧娘脸下难胜泪, 桃叶眉头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后人以二分明月作为扬州的代称。
园子里有许多月亮形状的门窗, 小小的拱桥倒映在水中, 同样是月亮的形状。
在二分明月楼驻足片刻, 米莉便穿过小巷来到皮市街。
这条街的商铺很多,街道两侧的树木高大葱郁,再往前走, 到了一片道路, 相较于之前狭窄的小胡同,两侧青砖黛瓦的建筑透着淡淡的古色古香。
闲暇时在这里逛一逛应该是享受。
皮市街往北走几百米, 就到了朱自清故居。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她完全不会想到朱自清故居竟然会在这么一个狭窄的小巷子里。
在她即将拐弯的时候, 还看到尽头从上自下写了两排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