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榕说今年金水河上拉冰床的人多,也是这个缘故,那些没有生计来源的人, 为了混口饭吃, 只能在冰天雪地里拉冰床,身上有把子力气, 不至于饿死街头,要是碰到出手大方的多给几个赏钱,一家子都能跟着吃顿饱饭。
萧时善知道这些事情,是因为卫国公府拨了银子施粥,她在账本上瞧见这笔款项支出,又听老太太和葛夫人谈起过此事,才知道今年冬天冻死饿死了不少人。
回想一下,街上巡城的官兵是要比往日多,一来怕流民生事,二来也是清理街道,碰见倒在街边的尸体,便直接把人拖走,至于拖到哪里就不得而知了。
正是因为吃不上饭的人多,所以只要肯给口饭吃,多得是人抢着干活,但萧时善要的是有能力有本事,会给她赚钱的掌柜,不是卖力气的伙计,这两者天差地别,给口饭就赚回一个掌柜,简直是白日做梦。
庄子上没有多少出息,又在刻模制墨上费去不少银两,几家铺子只有一家绒线铺子有些盈利,还有部分银两挪作了他用,那些珠宝头面是动不得的,如此算起来,手头里只有从侯府拿的一千两银子可用,这笔银子不少,但要花出多少,还得等见过人后再定。
这日从东平伯府做客回来,萧时善去了益新斋,这是她名下的那家笔墨铺子,年下没什么人,又离着卫国公府近,便让常嬷嬷把人叫到了这边见面。
看到卫国公府的马车停在益新斋外,张亨几个大步跨出门外,只见车帘掀起,一道婀娜身影出现在眼前。
他不自觉地屏住呼吸,看着那湖水绿的裙摆轻轻晃动,隐约露出鞋尖处的莹润明珠,如同春日里一枝摇曳生姿的嫩柳,柔软的枝条从树上垂下来,轻轻划过浮着薄冰的湖面,荡开层层涟漪。
张亨生得黑,这些时日四处奔波 ,更黝黑粗糙了几分,回神后他立马低了低头,说道:“姑娘,两位掌柜已经到了。”
“就来了两个人?”常嬷嬷见到张亨本想说他两句,一天天的见不到人,大过年的也不知跑哪去了,只是这些话还没有机会说出口,就听到了张亨的这句话。
常嬷嬷不相信只到了两位掌柜,当初姑娘提了这事,她就到处找人递话,原想着都是在老太爷手下干过的,姑娘这边用得着他们,怎么也会念念老太爷的提拔之恩,可那些人嘴里应着好好好,到关键时刻竟只来了两个。
萧时善可没常嬷嬷那样乐观,用恩情说事,怎么听都不靠谱,就算她如今是卫国公府的三少奶奶,但一句话就要人家抛开打拼多年的活计,也是不太现实,更何况她这边还没个准话,成不成都不一定,在前途未卜的时候,多数人还是会选择稳妥一点。
年前让常嬷嬷去联系人的时候,萧时善以为他们至少会来见个面,哪知是人走茶凉,谁还惦记着当初那点恩情,能来两个也算聊胜于无了。
“进去再说。”萧时善移步往里走去,常嬷嬷等人也跟了进去。
益新斋的里间内,贾六拎着茶壶给两位掌柜添茶倒水,得知这两位是姑娘请来的掌柜,他就动了点小心思,既然是姑娘特地请的人,那就是有本事的人,跟这种人打好交道准没错。
贾六悄摸地打量着两人,一个五十来岁,身材偏胖,生了张慈眉善目的富态圆脸,脸上挂着三分笑,一副好脾气的样子,另一个要年轻些,大约三四十岁,相貌虽然生得寻常,但气质沉稳,叫人不容小觑。
贾六摸了摸口袋,准备去外面买几个甜桔子来献献好。
没等贾六去买桔子,萧时善便已经到了,两位掌柜起身见礼,自报了姓名,胖的那位掌柜叫邱继,年轻些的那位叫周可义。
常嬷嬷见到这二人简直是喜出望外,一个劲儿给萧时善递眼色,她怎么也想不到来的人会是邱掌柜和周掌柜。
这两人都是老太爷身边的人,这次她找的人里没有他们,倒不是她不想找,而是不知道去哪里找,当年老太爷逝世后,那些掌柜也都各奔东西,谁知今日会在这儿见到他们。
萧时善见常嬷嬷如此欣喜,也明白这两位大概是有些本事在身的,聊了几句,见他二人懂分寸,知进退,言语间条理清晰,她心下也比较满意,便叫微云把账本拿给二人。
“两位掌柜不妨先看看账本。”
萧时善此举着实出人意料,账本可不是能轻易给别人看的东西,她就这么毫不避忌地拿出来,让两位久经历练的掌柜都诧异了一下。
当然,那两份账本是萧时善整理过的,倒也不怕他们看,让他们瞧瞧这个,只是让他们心里有点数,掂量下自身能不能转亏为盈。
邱继和周可义手里一人拿着一份账本,莫名想起去世多年的老太爷,他们这位小小姐的行事倒有些像老太爷。
等两人看完账本,两位掌柜愈发感慨心酸,谁能想到梅家的小小姐竟然会为钱财发愁,这点银子还值得细做了两份账目,可见这日子已经窘迫到了何等地步。
听着两位掌柜叹气,萧时善也想叹气了,这些嫁妆有那么难打理么,她在棋盘街上还有两间铺面呢,那可是个生钱的聚宝盆。
她不是强人所难的人,既然他们觉得揽不下来,她大可以找别人,还不至于到看见账本就叹气的地步,“既然两位觉得为难,那就……”
她的话刚开了个头,两人就起身对她行了一礼道:“任凭姑娘差遣。”
这是准备迎难而上了,萧时善微微颔首,至于怎么安排他们,她还得再考虑考虑。
离开益新斋前,她把张亨叫到跟前,询问几句话后,才登上了马车。
转过这条街,马车恰好经过回春堂,萧时善将思绪收回,看了眼上面的匾额,叫马车停了下来。
上次来月事疼得厉害,过后也时不时疼一下,当时都忙着过节,便没说什么,这会儿都走到门口了,顺道瞧瞧也好。
在外面耽搁不少时间,回到凝光院时,差不多快用晚饭了。
“姑娘,姑娘。”微云连叫了两声。
“怎么了?”萧时善回过神来,抬眸看了过去。
微云问道:“这药是今晚喝还是等明日再喝,要是今晚就用,现在就得泡上了。”
萧时善扫了眼微云拎着的药包,随意地道:“泡上吧,睡前喝正好。”
李澈回来得晚,没在凝光院用饭,等他从外面回来,走进内室时,萧时善正捧着药碗喝药,那个苦味熏得人直犯恶心,她硬忍着往下灌了两口。
“喝的什么药?”李澈走了过来。
萧时善放下药碗,叹道:“过年过得累着了,夜不能寐,心脾两虚,大夫给我开了两剂药喝。”
李澈把那碗黑漆漆的药端到面前,浓郁的药味儿扑面而来,他动作微顿,端起药碗尝了一下。
萧时善支着下巴,瞅着他道:“大夫给我开的药,你喝什么。”
“药方在哪儿?”李澈坐了下来。
“在常嬷嬷那里收着。”萧时善叫疏雨去常嬷嬷那边拿药方。
不多时疏雨把药方拿了过来,李澈接过来,垂下眼眸去看药方。
萧时善看了两眼,端过药碗抿了一小口,被那味道冲了一下,干脆捏着鼻子一饮而尽,等他看完药方,她也把药喝完了。
李澈扫了眼那个只空碗,又抬头看了看她,她喝药倒是从来不要人哄,仿佛喝慢了都会招人嫌弃。
萧时善见他在看她,以为他嫌味道不太好闻,便倾身去推窗子,打开一道缝隙散味儿。
李澈放下药方,把她拉了回来,顺带掩上了窗户,侧头看向她道:“是药三分毒,没病少吃药,若是身子不舒服,多修养几日也无碍。”
萧时善点点头道:“都是些小毛病,不会耽误事的。”她要是再多个体弱多病的名头那还得了,别看这病美人的称号听着惹人怜惜,但时间一久,保准就只剩厌烦了。
第九十一章
开的药确实有功效, 只是睡到半夜却做起了噩梦,一会儿是侯府阴冷的祠堂,一会儿是她爹严厉的怒容, 画面交错,下一瞬她又在路上拼命奔跑,跑得筋疲力尽也没能追赶上前面那辆马车,反而眼睁睁看着马车越来越远。
路上扬起的尘土迷得她睁不开眼,恍惚中有人扶了她一把,她抬起头努力地看过去, 没等她看清, 那只手就松开了她,她跌在地上,磕得头破血流,视线里只有个转身离去的背影。
她坐在地上怔怔地看着,心里憋得难受, 一下哭了起来,哭得声嘶力竭。
萧时善骤然从梦里惊醒,抬手去摸眼角, 指尖触摸到一点湿润,望着帐顶回想了一下, 脑海中的画面如潮水般褪去, 转头去想时,愈发模糊不清,但心口仍然闷得慌。
动了动身子, 萧时善惊愕地发现自己挤到李澈身边来了, 她一直以为自己睡觉规矩,哪知这么大的床都不够她翻滚的, 居然滚到床边来挤他。
想要躺回去,但又懒得动,手边没有帕子,萧时善捏着他的中衣抹了抹泪,舒出一口气后,重新闭上了眼睛。
隔天二嫂房里的丫鬟来传了趟话,萧时善心里纳闷,但还是去二房那边走了一趟。
蒋琼在坐月子,见萧时善到了,便叫丫鬟看座上茶,“我这身子不方便,劳烦三弟妹跑一趟了。”
萧时善笑道:“二嫂坐着月子正是该多加休养,我闲着也是闲着,走几步路的事,来陪二嫂说说话解解闷也好。”
蒋琼笑了笑,多少还是有点尴尬,但看萧时善坦然处之,她也少了几分窘迫,舀着乌鸡汤,思量着怎么开口。
因着坐月子吹不得风,屋里的门窗关得严实,空气流通不畅,气味儿就有点怪,萧时善端起茶盏抿了口茶,忽听蒋琼说道:“初二那日,三弟妹回侯府了吧?”
初二是走娘家的日子,没有特殊情况,自然要回娘家走动,这话说了跟没说一样,但提到安庆侯府,萧时善微微一顿,意识到二嫂要说的事恐怕不是小事,竟让一向口齿伶俐的二嫂也难以启齿。
蒋琼确实有些张不开嘴,要不是看萧时善那日挺身而出的情分上,她可不会跟她说这种事,索性直接说道:“兵部武选司的宋大人去年年末的时候上疏请求致仕,虽然还没降下旨意,但这个事应是板上钉钉了。”
萧时善心里隐约猜到了什么,回侯府那日张姨娘就一再暗示她,她爹那位子该挪一挪了,这会儿二嫂又冷不丁地说起朝廷内的人事调动,两个念头一碰撞,陡然生出一种不好的预感。
仿佛是为了印证她的猜测,紧接着就听蒋琼道:“宋大人一走,这位置自然就空出来了,上头似乎已经有了人选,只是这会儿还没定下来,唉,你瞧瞧为了这个空缺,闹得人心浮动,不知要惹得多少人豁出身家去,好事也成坏事了。”
萧时善已然把话听明白了,上面既然有了人选,却一直没定下来,显然是在这个人选上有不同意见,而这个人选顶多是在两三人中间徘徊。
武选司郎中虽是五品,却是有实权的五品,参将以下的武官都由武选司郎中选拔,这是何等权力,哪方势力肯放过这个位置,怕是暗地里较着劲往这个位置上放人。
萧时善双手交叠,不由得握紧了些,以往以为她爹还算头脑清醒,哪知他是野心太大,竟然惦记上这个位置了,人家有手段有靠山,去争去抢也就罢了,他凭什么,凭他有个嫁到卫国公府的女儿么?!她还没有那么大本事!
脑子里一阵犯晕,萧时善张了张嘴,附和着说道:“二嫂说得是,人要有自知之明,安守本分才能长久,踩着梯子登高,一不小心就容易踩空。”
原本蒋琼还担心自己没说明白,正要再说几句,没想到三弟妹倒是个一点就透的灵秀人,也省了她多费口舌。
说来也是凑巧,她那日回府,从母亲那边听来了此事,一开始也是摸不着头脑,不明白母亲为何要跟她提这事,之后才恍然大悟。她和三弟妹毕竟是妯娌,知道有这么个事,不想趟浑水就远远瞧着,要是想卖个好,这个消息就用得上了。
蒋琼不得不佩服母亲的先见之明,那时只是随意地谈起,谁承想今日就用上了。
说话间,奶娘抱了孩子过来,蒋琼接过孩子,满心满眼都是怀里的小人。
襁褓中的婴孩闭着眼睛,脸蛋比刚出生那会儿白嫩了不少,萧时善看了两眼旋即收回了目光。
晚上去荣安堂问安,屋里的人有些少,看着比往日冷清,扫了一圈,发现是葛夫人和云榕不在。
老太太说道:“云榕年纪不小了,是不能再拖了,若是能定下来,也得等明年春里才能嫁过去。”云榕后头还有云桢和云桐,她这边定了亲,后面的也就快了。
罗夫人笑道:“我倒是见过韩家这位小公子,生得斯斯文文,极有礼数,跟云榕岁数相当,很是相配。”
原来是相看去了,萧时善在此事上插不上嘴,也不方便说话,上次在愉园相看,她虽然不是有心,但也确实搅了云榕的好事,难怪这次她一点风声都没有听到。
回到凝光院,萧时善一进门便看到李澈坐在屋内,她解下斗篷,走上前去说道:“夫君用过晚饭了么,我让人去摆饭?”
“不用,收拾一下,带你去街上走走。”
“去街上走什么?”萧时善略有疑惑,这会儿都到用饭的时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