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见霍去病,气就消了,对卫青说道:“瞧,我才刚吓唬这丫头几句,孤的冠军侯就心疼了。”
息禾腹诽,这哪里只是吓唬了几句,她背后都出了一身冷汗了好不好。
第141章
要知道,卫青和霍去病现在是外戚。
西汉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外戚干政,刘彻当初亲政也是费了不少波折。如今刘彻听闻国被臣子所窃,他会怎么想?能怎么想?
刘彻明明是笑着,卫青却也不敢大意。
他面上惶恐:“陛下,别说平宁,就是臣,也被吓到了呢。”
刘彻哈哈一笑:“我有这么吓人吗?”
嘴上这样说,他心里明白着卫青在害怕什么呢。
卫青摸了摸鼻子,不说话了。
刘彻转头看向息禾,便又问了一句致命的问题:“平宁啊,你说说,仲卿与你夫君,将来会不会成为遏制帝王的权臣?”
这话,直接让所有人脖间一凉。
他眼神锁定息禾,不放过她的一丝情绪变化。
卫青马上反应过来,走到刘彻面前跪下:“陛下,臣惶恐。”
霍去病跟着道:“陛下,臣绝无二心,请您明鉴。”
见状,刘彻道:“我问平宁,你们这么紧张做什么。”
他指着息禾:“你来说。”
息禾叹息一口气:“陛下,我翻阅后世的史书,其中记载了冠军侯于元狩六年去世,十一年后卫将军去世,二位将军成不了遏制帝王的权臣。”
这是霍去病第一次听息禾提起,他明确的死亡时间,心里闪过一丝异样。
而刘彻看向息禾,见她说起霍去病的死亡,脸上也有淡淡哀伤,倒不像是说谎。
他转头看着自己亲手培养出来的将军,年轻、英俊、身材高大、谈吐优雅,他没有一处是不满意的。而作为将军,刘彻下意识便猜测霍去病战死。
卫青已开口询问:“去病是怎么死的?”
这时息禾道:“历史书上没有关于他死亡原因的明确记载,有人说是因病去世,有人说是被敌国毒杀,众说纷纭,那也是后世之人的推测罢了。”
刘彻闻言:“传太医来。”
霍去病道:“陛下,我的身体我清楚,这事不着急。”
刘彻便先做罢。
他再次将目光移向息禾,如果卫青死于十三年后,她却说卫青遏制不了帝权,莫非自己还能活得更久?
没有谁不好奇自己的寿命,帝王也不例外。
“既然如此,你说说,孤寿命几何?”
又是这样致命的问题。
四周的目光都聚集在息禾的身上。
一旁的常融,忍不住抹掉头上闷出的细汗。他想一想,若是现在跪着直面帝王的是自己,他恐浑身都要绷直,话都得说不圆乎。
就这平宁君这定力,他就佩服。
息禾现在确实也不慌了,慌也没用啊,吓出免疫来了。
她试探的问:“陛下,若是臣说您寿命永恒您定然也是不信的。”
“那是自然。”刘彻点头。
息禾便道:“那我实话实说?”
刘彻摩擦着拇指的扳指:“实话实说。”
她斟酌开口:“陛下,您很长寿,活到将近杖围之年。”
“将近七十岁。”刘彻算了算,“孤今年三十七,看来还有三十几年的活头,确实算得上长寿。”
息禾见状立刻恭维道:“陛下,您不仅寿命长,而且政绩傲人,在整个历史长河中,无数的帝王中,您的政绩在后世之人心中,排在前三。”
“哦?”刘彻挑眉,心情大好,不枉他这些年来励精图治。
他顺着问下去:“前三?剩下两位是谁?”
“一个是秦皇嬴政,他统一了分裂的诸侯国,又推行车同轨,书同文。”
“一个是汉之后,中间隔了几个王朝后,属于唐朝的帝王,他武能开疆扩土,文能治理天下,在他的治理下,唐朝万邦来朝,他也被当时的人称为天可汗。”
息禾顿了顿,立即补充道:“臣不敢妄议陛下,但您的政治理念,影响后世上千年。”
她悄悄腹诽:在位后期,也确实昏庸,老来了还写了罪己诏。
想一想,他还不如死得早一点,这样后来也不会搞出一堆烂摊子,就连自己选定的太子都搞死了。
这种大逆不道的想法,息禾也只敢在心里想想。
刘彻自然不知道她在想什么,得知自己政绩卓越,心里愉悦:“你倒是会说好听的话。”
“陛下,这是事实。”息禾认真的道。
刘彻点头,话又一转:“拍马屁倒是厉害,那你怎么不说说,到底是那个乱臣贼子窃了大汉帝位。”
“王……”息禾张了张口,话音还未出,立即改口,“臣真不知道。”
差点就把王莽的名字秃噜出来了。
这怎么还想趁着她不备试探她呢!
刘彻摇头:“嘴还挺严。”
他沉声道:“窃国之罪,大逆不道,你还竟然隐瞒。”
息禾立即道:“陛下,从古至今,一个王朝的灭亡,原因都并非单一,汉的覆灭不仅仅是权臣窃国这么简单。”
“汉王朝在后期有很多的问题,一是君主弱而外戚强大、二是土地兼并和赋税繁重导致农民起义频繁发生、三是边境为敌国侵扰,军费开支巨大……等等原因导致了后来的幼主帝位不稳。”
她继续道:“根本问题没有解决,就算杀了一人一族又如何,还是会有别的臣子滋养了野心,陛下,您比我更清楚,人是杀不完的。”
嗯,说得好像有点道理。
刘彻手指敲打着案几,盯着息禾,沉思片刻:“行,此事孤便先带过。”
这话一出,息禾立刻就松了一口气。
刘彻便没有再问关于朝堂上的事情,也没有问最后是谁继承了他的皇位。
他道:“不说朝政,便给孤说说,后世的事情吧。”
息禾见刘彻没有询问她关于继承人的问题,她心中猜测这时候刘彻还没有想过,未来接替他皇位的不是如今的太子刘据,而是后来他生的小儿子刘弗陵。
还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呢,至少在现在,他不问,巫蛊之祸她还是不能主动说。
否则,刘彻将怎么看待太子,怎么看待卫子夫?而作为外戚,卫霍该如何自处?
听他说不再提西汉的事情,息禾整个人都松快了。
她深吸一口气,问道:“不知道陛下想听哪一方面?”
“方方面面。”
这……“这可多了。”
刘彻道:“说。”
息禾打好腹稿,娓娓道来。
“陛下,臣来自一千八百年后,臣出生的那个时代,中原已经没有皇帝。而从没有皇帝的时间开始,我们称之为近代社会和现代社会。将秦皇嬴政统一中原称帝起,到最后一个皇帝退位,这一段时期,称之为封建社会。”
“在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举荐制的出现,士大夫开始了抱团,形成了门阀世家,鼎盛时有‘流水的皇帝铁打的世家’的说法。”
“汉后建立的新朝,皇帝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因触怒诸侯世家的利益,国家很快灭亡。”
“中间建立过东汉的稳定政权,在此期间,一个叫做蔡伦的太监改造了造纸术,书写载体发生改变。“
“之后中原乱了几百年,而再次统一中原的是隋朝,隋朝为了遏制世家发展提出了科举制度,只是隋朝也如秦朝一样二世而亡,是个短命王朝。”
“接替隋朝的是唐,唐沿用举荐制与科举制来选拔官员。只是那时候知识被世家垄断,平民无从学习,最开始科考当官的也是氏族子弟,在唐后期才开始转变。”
“唐末黄巢起义,门阀士族被他给杀光了,‘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门阀至此衰落。”
“到了宋时,科举制选拔发展成熟,明清时期科举制发展到巅峰。”
“而清朝,便是中原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王朝。清朝灭亡之后,时间来到了近代。”
“外族入侵,百年屈辱与战乱。”
“而那个时候,国家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谋求生存发展,国内也迎来了很多新思想,妇女也从内宅走了出来,进入到各行各业工作。”
“这百年时间,近代到现代发生了很多事情,等到了我出生的时候,已经是和平年代,国家也由人民自己治理,人民当家作主,人人平等。那时候不管男女都要上学堂接受九年的义务教育,无论是男是女都可为官都可经商。婚姻关系也相应发生改变,从一夫一妻多妾制改为了一夫一妻制度,为了便于管理,封建的大家庭也慢慢瓦解成一个以夫妻间组合成的小家庭。”
这是关于这一千多年来,比较重要的节点,主要目的是为了讲明白这个社会的变迁。
息禾顿了顿,偷偷看了刘彻的表情。
这时刘彻皱着眉,在沉思。
举荐制的弊端既然是门阀抱团,这些士族将来不就和周分裂以后的诸侯国一样,遏制了皇族?
难怪这丫头最初要提议开科举,若是任由举荐制发展下去,他的后代可就惨了。
想必从献造纸术开始,这丫头就已经在铺垫了。
一个极具野心的政客,还是一个女人,有意思。
不过后面他得知在她那个时代,无论男女都可入朝为官,倒也就不奇怪了。
只是作为一个封建的帝王,他实在想不出人民当家作主是个什么情况。
这简直是太荒谬了。
他难以理解。
刘彻不由问:“既然是人民当家作主,那人人都有不同的意见,那应该如何处理?”
第142章
这是个好问题。
息禾解释道:“回陛下,是这样的,百姓会在当地选举出地方代表,地方代表再选举出上一级代表,全国的最高代表人便是这样选举出来的。全国性会议五年一次,领导班子也是五年一换。”
“这些由百姓选举出来的代表,可以来自各行各业各个群体,有审议各项议案、选举和决定任免的权力。”
“后世这个选举代表,也受着陛下你推行的举荐制的影响。”
“而选出来的领导班子,与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很像,只是每五年都要进行一次选举。”
息禾继续道:“选举出来的是百姓的代言人,官员的选拔另有途径。”
刘彻闻言,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他不由想,这丫头说这举荐制影响后世数千年,这也不是没有道理,只是行为模式是一样的,本质还是与现在举荐为官有些区别。
“那官员是如何选拔?”
息禾道:“与科举制不同。”
她举例道:“如果是地方的县衙缺了什么职位,于是便会将职位发布出来,进行公开考试选拔人才。而这样的考试有两次,一次是州郡为选拔人才举行的公开考试,一次是国家级选拔人才举行的公开考试。”
“因为每个位置需要的技能不一样,因此这这样的考试,可以最大程度上的发挥个人所长,让新进来的官员,达到知人善用的目的。”
刘彻点点头:“这倒是有点意思。”
他又道:“这个方法挺好,你倒是能藏着掖着。”
一旁的常融看着息禾已经非常的惊奇了,作为天子身侧的红人,他政治素养极高,很快就反应过来这先发布岗位再进行公开考试竞选的方式,是很有可行性的。
这平宁君若不是后世之人,那就大智近妖了。
当然,他还不知道,后面的事情会让他更加的震惊。
卫青已经麻木了,他悄悄看了一眼刘彻,又看了一眼霍去病,心道:莫非我这外甥真娶了一个后世之人?
作为将领,对战事敏锐的人,能够提前预判一些事情,还是很正常的,只是去病这孩子说这平宁是后世之人,陛下也这样说了,他便也信一信,只是他心中还是有些犹疑的。
毕竟有些荒谬。
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现在听了息禾这样说,心中的秤逐渐倾斜。
息禾摸了摸鼻子,尴尬道:“陛下,臣这不是觉得一时间难以铺开,先用科举制过度之后,再跟您提议嘛。”
刘彻转身看向常融:“选岗进行考试竞聘,你记下来,到时候去朝堂商议此事的可行性。”
常融赶紧道:“诺。”
刘彻又看向息禾:“还有吗?”
息禾哀叹,这简直就是想要将她榨干啊。
她整理好情绪,又将遴选与官员的提拔,大致说了一下。
“再后世的政治方面,大大抵就是这样的了。”
刘彻现在也才三十多岁,脑子还算正常,倒是没有去纠结传统的家国天下到现代国家治理模式的转变。
一千八百多年后,实在是太过久远。
国家治理,自然会总结前人的教训,进行规避,这便是史书的目的。
他长叹一口气:“那其他方面呢?”
政治、文化、科技……政治方面的演变已经说了,那便再说文化方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