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柯梦——feiwu【完结】
时间:2024-03-24 14:36:47

“你为什么把——”
“写诗的时候所有人都盯着我。倒是在你这里会更有用些。”
“我血多,我替你。”
“这不行。你替我,万一到时使不上力气,我又不会用剑,要带你离开,便只能动用术法,容易暴露。”
“那——好吧,你小心一点。陪他们玩玩可以,但千万别把自己搭进去了。”
“放心。”
--------------------
合,念gě,1合 = 100毫升。
水在琉璃昙花里究竟会不会这样,其实我也不知道,只是凭着学过的知识在瞎猜。
第44章 第 44 章 血注琉璃
==================================
众人见二人同意,便退回到各自座位上坐定。
皎皎将限流器和针头复原。梅任行则是要来明火将针头细细烧了一遍,又怕外人扎到动脉,所以亲自施针。当然,那些人更有可能是不辨血管随便扎,一直扎到出血为止。
皎皎看着这又粗又长的针头有点发怵,索性闭上双眼。梅任行小心翼翼插好取血针,又用方才浸过酒的布条将其固定住,将限流器调到最低的一格,看了下血滴下的速度,方关上限流器,将软管一端连在细管上。
“四合血大约六千滴。我看了下,以这个速度,滴完大概需要两个半时辰,所以你必须每半个时辰就写完一首。”
“那时间还挺宽裕的,反正只求新意,不求质量,随便写写就可以了。不过,两个半时辰,万一我中途饿了,或者渴了怎么办?”
“都这个时候了,你还想着吃?”
“别搞那么紧张嘛!你知道的,我压力越大越写不好。”
“非也”先生大声宣布开始,梅任行只得打开了软管上的限流器,皎皎的血便在管内一点一点攀了上去。一清瘦老人颤巍巍走到左侧书案边坐下,提笔写下第一首的题目,随后仆童将题目取走,贴到了木板上。又有一人摇动轮盘,指针最后指在了七阳韵。仆童将此韵的韵牌匣子取来呈给皎皎,然后退了下去。
梅任行见题目是“伐纣”,旁边还写着“限五绝”,不禁骂道:“这帮人,真是不怀好意!你出名的那首是七律,他们便要你写五绝。‘伐纣’,他们是觉得自己在‘伐纣’吗?”
皎皎道:“起码还有韵牌匣子,不用我自己回忆,挺好的。而且其实我绝句比律诗写得顺手。至于题目,就别介意了吧?毕竟我非王非帝的,说是‘纣王’未免太过牵强,所以可能是师兄你想多了。”
梅任行叹了口气,只得催皎皎写诗,不要管自己。皎皎便也没有再管他,而是翻起了韵牌匣子。取血针在左臂,移动会有些疼,所以只能用右手翻韵牌。皎皎略一思索,找出了“阳”字,翻了翻,又选出了一个“偿”字,然后将韵牌搁在一边,提笔写下:
放牛桃木野,归马华山阳。
多少英雄事,从来白骨偿。
随后默读了一遍,检查了下平仄,便招人前来。梅任行还在一边生闷气,见皎皎写好,不由感叹了一句“这么快”,正要去看,诗却已被取走,呈到了纱帐处。
纱帐中人道:“单看没什么,可题目偏偏是‘伐纣’。想说这是妇人之仁,可 ‘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又偏偏是武王伐纣之后的所作所为。拿过去,出下一首的题目吧。”
仆童将诗取走,呈至左侧书案。老先生捻了捻胡须,点点头,命人抄录以供传阅。众人分到诗后,纷纷讨论起来。一片嗡嗡声中,老先生提笔蘸墨,写下了下一首的题目。轮盘处则是摇出了十一真韵。
皎皎却被琉璃昙花吸引,拉了拉梅任行的袖子:“师兄你看,这管路做得甚是精巧,九滴血便是一次上下,恰好是整数倍。”
梅任行苦笑了一下,摇摇头。皎皎道:“你是不是觉得我太无聊了?”
此时仆童已将韵匣呈上,梅任行便催皎皎写下一首。这次的题目似是在承接上一首,为“止戈”,仍是限五绝。皎皎时而以手支颐,时而翻翻韵牌,这次没有上次那么顺畅,所以先在另一张纸上打了个草稿,最后誊写了一遍:
昔日经行地,今朝车马尘。
年年收晋骨,不得见阳春。
梅任行愣了一下,未及反应,便有仆童取走了诗。
纱帐中人道:“在下于此不大通,姑娘写的是什么?”
梅任行道:“京观。战争结束后,战胜一方会搜集战败一方的尸体,堆积在道路一侧,覆土做成土丘。”
纱帐中人道:“那这和‘止戈’又有什么关系?”
梅任行道:“《左传》中说,晋楚邲之战后潘党曾向楚庄王进言要求‘收晋尸以为京观’,楚庄王没有同意,说‘夫文,止戈为武’,又说‘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鲵而封之,以为大戮,于是乎有京观,以惩淫慝。今罪无所,而民皆尽忠以死君命,又可以为京观乎?’楚庄王不愿收晋骨以为京观,后世却对京观乐此不疲。想来在他们眼中,成王败寇,凡是敌人,那便都是罪大恶极吧。至于如果将位置对调,他们作为败者,是否还会认为自己罪大恶极,就不得而知了。”
纱帐中人沉默良久,方道:“送过去吧。”
诗句送去,老先生吩咐抄录。这回摇出的是八庚韵,依旧是宽韵,只是题目并不好写,因为要写的是“昭君”。皎皎将一众韵字摊开,有些犯愁,李白两首《王昭君》,杜甫一首《咏怀古迹》,王安石两首《明妃曲》,正着反着都写完了,想要翻新实在有点困难。
四周仍是嗡嗡一片,好在只能听到嗡嗡声,听不到具体内容,不至于影响思路。皎皎细细回想了一下这五首诗,想到“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想到“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又想到“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忽然觉得也不一定要写昭君,让昭君来写也是可以的,不由提笔道:
塞上多穷骨,东风三月横。
郎君如有意,莫作断肠声。
诗呈到纱帐处,其中之人道:“明明自己也是一生失意、困顿坎坷,却还要念着同为和亲公主的旁人。罢了,出下一首吧。”
下一首的题目是“李陵”,摇出的则是一先韵,依旧是宽韵,但题目…… 过于同情抑或过于贬斥,似乎都不好。皎皎写写划划,涂涂改改,最终誊写道:
黄沙埋落日,赤血葬弓弦。
故旧归泉里,胡衣又一年。
纱帐中人道:“李陵大概就是这样吧,看什么都想到死,又想到当时为什么没有死?余生都夹在此间,不得解脱。”
诗句送去,老先生也是连连赞叹,许是过于开心,赞叹过后给了个烂大街的题目——“问菊”。指针指在了十灰韵,仆童亦将韵牌呈上。皎皎不禁叹了口气,李白的“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已经很能翻新了,自己还能翻出什么花来?正发愁间,却忽然想起什么,暗道一声“对不住了叔,我只是想到类似的,真不是在说你”,然后提笔写道:
君自陶公去,东篱几度开?
如何山里客,却作牡丹栽?
纱帐中人接过诗,也笑了笑:“看似是在问菊花自从陶公去世开过几回,是不是因此后来的隐士不认识你,所以把你当成牡丹栽种,其实是在说那些人哪里是来隐居,只是暂居于此,为的不过是邀官,邀官若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那也无妨,可那些人所求不过是富贵而已。好诗!讽喻如此,都有点让人怀疑是白公在世了。”
梅任行则道:“无稽之谈。只有白公能写讽喻诗吗?你和做调色盘说皎皎抄袭白公的人,又有什么区别?还是说你就是那个人?”
那人道:“在下并非此意……”
梅任行道:“行了,我也懒得听你解释。”说着便要去拆绑在皎皎左臂的布条。
“等等。这昙花才注到一半,两位怎么就急着走呢?”
“好笑!不是你说的,五首为限?”
“可我也说了,注满昙花。”
“你说的是注满昙花‘或’五首为限!”
“我说了吗?我说的是‘且’吧?”
梅任行怒极反笑:“有人能指鹿为马,就有人能指‘或’为‘且’。这算什么?‘相鼠有齿,人而无止’吗?”
那人顿了顿,道:“在下说的,确实是‘且’。”
皎皎道:“我师兄记忆力极好,他说是‘或’,那就是‘或’。不过,‘或’用在集合好像的确指并集。可这好像是单个元素,不是集合。对于单个元素,‘或’是取一即可,所以我们完成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了。”
纱帐中人道:“姑娘说的,在下不懂。只是姑娘写得如此之好,实在让人忍不住想要再多拜读几首。而且这些百姓,已经知道是误会了姑娘,希望姑娘能再多留几首诗,就当是宽恕了他们。若是执意要走,那便是不肯原谅,只怕他们会自责不已、惶惶度日。接下来的几首,也不必要求新意,随便写写就好,如何?”
众人闻言,纷纷附和。
皎皎叹了口气:“也罢,就当是我嘲笑别人指‘菊花’为‘牡丹’的报应吧。昙花注满,我们就可以走了,是吗?你不会再有别的说辞?”
“到时绝不再为难姑娘!”
“好!”
“好什么好?我们又不是走不了。”
“没事,一会儿就写完了。”
梅任行犹豫了一下,但又觉得四合血倒也无妨,也便依了皎皎。
--------------------
第45章 第 45 章 诗祭昙花
==================================
纱帐中人吩咐了仆童几句,便遣其去左侧书案传话。老先生点点头,写下了题目,只不过这次改成了七绝。
轮盘摇出的又是十一真韵,仆童只好将之前收回去的韵牌匣子又送了来,然后将题目挂到了木板上——是“采薇”。皎皎心想,写完假隐士,这回要写真隐士了。伯夷叔齐,后世看他们,自然敬佩有加,可当时的人们,却只把他们当作不服王化的坏典型,连活路都不愿意给,说山上皆是周之草木,他们既然不食周粟,那么便连周木也不应该吃。不但如此,在他们连周木也不吃,活活饿死后,还要编个故事说上天“遣白鹿乳之”,而他们贪心想吃鹿肉,鹿知道他们的心思不愿再来,两人才饿死。仿佛这样,就能说服自己,不是自己逼死了他们,而是他们咎由自取。皎皎不胜感慨,不由提笔写下:
西山不见采薇人,唯见山中白骨陈。
许是此间多义士,直言草木亦周臣。
诗呈到纱帐处,其中之人叹道:“姑娘这是…… 算了,拿过去,出下一首吧。”
大概是因为上一首带了“臣”字,这次的题目是“君臣”,摇出的则是十灰韵,依旧限七绝。皎皎不禁吐槽这题目又大又空,让人无从下笔,所以写了好几种内容,最后选定了其中一种誊写下来:
长安胜日今何在?唯有渔阳战鼓哀。
昨夜九重宫阙里,君王何事问蓬莱?
纱帐中人沉吟良久:“用唐玄宗之典,细细品来,竟有三种君臣关系,读来也有三种不同的意思。”又似乎十分感慨,连念了两次“君王何事问蓬莱”。
皎皎却没什么心情听他品评,可能写了太久,有些渴了,手脚也有些冰冷无力,而且可能由于刚才的题目太难,导致自己写完了依然有些心烦意乱。
老先生那边写下了下一次的题目——“复礼”,限七绝。题目挂起,轮盘则是摇出了十一尤韵。韵匣送来的时候,皎皎正以手支颐略作休息,瞟了一眼题目,不由苦笑一声。
复礼?是觉得克己复礼,一切问题就都会从此消失吗?可惜有些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论克己复礼,王莽倒是忠实地践行了,想要以此解决当时的社会矛盾,可结果却是身死国灭,令人不胜唏嘘。皎皎摇摇头,提笔写下:
千夫所指欲何求?大厦将倾水满舟。
旧礼不平天下事,此生原是罪山丘。
纱帐中人接了诗,却并未品评,也未送去给老先生,只是吩咐仆童让先生直接出下一首的题目。
梅任行在诗取走时瞥过一眼,待反应过来出于统治需要,人们对于王莽的印象只有“篡”和“伪”,并不像俯仰山那么客观时,诗却早已被取走呈到了纱帐处。好在那人将其留了下来,并未借题发挥,但依旧有些后怕,又觉得那人也许真的没有什么恶意,只是单纯想要皎皎为他写几首诗吧?
老先生并未看到《复礼》一诗,所以这次的题目是“思归”,七绝,轮盘摇出了五微韵。看着仆童送来的韵匣,皎皎暗叹自己这次是既逢上窄韵,又遇上写烂了的题目,正无头绪,却忽然想起一个人,于是略一思索,写下:
南阳一夜秋风起,便解青丝作雪飞。
二十七年今去也,先生何故不曾归?
诗呈到纱帐处,其中之人叹道:“当年的童子也许就是这样等了一年又一年,等到愁白了头发,也没有等回他的先生吧。‘何故不曾归’,二十七年之前,是忙于匡扶社稷,归不得;二十七年之后,是已魂归泉下,归不得。两地秋风,却是一处相思,一处长眠……”
老先生接过诗,过了好一会儿,才抖擞精神,写好了下一首的题目。这次的题目是“补天”,限七绝,摇出的是一东韵。皎皎并未多作思索,一挥而就:
天间一捧苍黄水,多少生灵苦海中。
浩荡青冥如可补,何哀埋骨乱芦东?
纱帐中人念了两遍“如可补”,方遣仆童将诗送去左边书案。新的题目挂起,是“理水”,仍是限七绝。轮盘摇出的仍是一东韵,所以韵牌匣子也便没有撤换。
皎皎道:“师兄,禹的父亲,鲧,治水用了几年?”
梅任行道:“九年。”
皎皎道:“那他死在哪里?”
梅任行道:“羽山。”
站内搜索: